劉禹錫寫的不是秋,而是一種精神,這首《秋詞》讓我們愛上秋天!

2020-12-14 詩詞村知書

【點擊「關注」,學習更多詩詞知識】

劉禹錫生於大曆七年(772年),其父劉緒曾在江南為官,劉禹錫在那裡度過了青少年時期。他很小就開始學習儒家經典和吟詩作賦,既聰明又勤奮,在做詩方面,曾得當時著名詩僧皎然、靈澈的薰陶指點。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詩豪」之稱。今天,我們一起品讀劉禹錫的一首絕句《秋詞》,這首絕句最能體現詩豪的特點,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詞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自古以來,文人騷客都悲嘆秋天的蕭條悽涼,「自古逢秋悲寂寥」,這不是空言。從宋玉在酒店裡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樣的名句之後,曹丕《燕歌行》說「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到了杜甫不用說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又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到了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那個冷清秋的名字就是從這起的;詞人吳文英「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愁那個字怎麼寫呢?就是心頭上的秋天啊;一直到黛玉的《秋窗風雨夕》,大家都很熟。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闢蹊徑,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後的作品,讓人佩服劉禹錫的待人處世。原詩兩首,所選的是第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首句即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自古」和「逢」,極言悲秋的傳統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接著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儘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讚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展現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這樣的詩,沒有什麼悲涼的氣息,詩人隨著自己的「詩情」,和想像馳騁於碧空之上。

這個「排」字蘊含著深意,盡在不言中。而且因為這個「晴空一鶴排雲上」,才「便引詩情到碧霄」,這鶴裡面孕育的不光是詩人的詩情,還有他精神的化身。劉禹錫在這裡簡直就是直抒胸臆,說自己的詩情乃至自己的性情,情緒情懷都像白鶴凌空一樣,直衝雲霄。所以字裡行間那種樂觀的情懷、昂揚的鬥志,簡直就是呼之欲出。於是這樣的秋,那便有了神韻,這樣的秋日勝春朝,那就是水到渠成。「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它所展現的,那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那種色彩的美,其實根本上突出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高尚的情操。這樣的詩,真是「一夕悲涼萬古秋」。好多人受到劉禹錫這首絕句的影響,愛初秋的美,甚至比愛春天更多一些。

那麼劉禹錫為什麼能一反前人乃至後人的窠臼,把秋天寫得這麼美,這麼超脫,這麼昂揚呢?說到底,還是和他詩豪的性格有關。我們在之前說過,他和柳宗元是特別要好的朋友,都受「永貞革新」和「二王八司馬」事件的影響,被貶謫地方,所謂「巴山蜀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柳宗元在柳州困窘之際,寫下《江雪》,找回自己,與自己、與天地自然達成一個和解,再造自我。而劉禹錫怎麼樣?大多數人,在挫折中難免順勢而為,明哲保身,但是劉禹錫卻是越挫越勇,尤其是他的那種情懷和性格,在挫折面前,在小人的刁難詆毀攻擊及陷害面前,反而展現出一種偉大的真善美。

你看他後來由於《玄都觀桃花詩》斷送了仕途上的機會,被貶連州、和州。到安徽和縣當一個小小的通判,按當時的規定,通判在縣衙裡至少能住三間三廂的房子。但劉禹錫是政治打擊對象,所以當朝權貴肯定有交代,到了和縣,當地的知縣那可就看人下菜碟了,看劉禹錫來了,就故意刁難他。先開始安排他住在城南,面江而居。古人是不願意住在江邊的,因為江邊風大,潮溼,對身體不好。擱到今天那是江景房啊,劉禹錫就是有現代意識,他覺得住在江邊很好啊,不但沒有怨言,反而很高興,在門上寫了一副對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你看你們把我貶到和州這個偏遠的地方來,我腦海中的境界,不是你們這幫小人所能了解的。河州知縣知道之後,頓時無名火起,你也不想想你什麼身份?你也不想想你現在什麼處境?這麼牛氣哄哄的,行,不給你穿雙小鞋,你不知道路有多難走。這和州知縣就吩咐衙役,給劉通判另安排住房,別住城南江邊了,遷到城北,住房面積也相應減少,由三間減少到一間半。住在城北,剛好有一條河,叫做「德勝河」。挨著河邊,這一下劉禹錫也不生氣,也很高興,你看我從江景房,搬到了河景房,河邊垂柳依依。劉禹錫知道這是當地官員在刁難他,但是劉禹錫的性格就是這樣越挫越勇,你把我搬到河景房,行,他又寫了一副對聯「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溧陽心在京」。他又把自己的胸懷氣魄展露出來,結果知縣知道了之後,氣的直跳腳,行,你還以為我真治不了你,看來江景房、河景房都不能給,你不是寫江,寫河麼,我把你調到一個沒有江河的地方,把他就調回城中間來。但是,只給一間房子,這間房子小到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簡陋至極,他還強迫劉禹錫必須搬到這個小房子裡。

半年之內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從三室一廳到二室一廳到一室沒廳,越來越小,最後僅剩鬥室。想想這個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劉禹錫大詩豪,這次不寫對聯了,不寫一句話了,提筆寫下了千古名作《陋室銘》,而且刻在石碑上,就放在門前,銘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真是千古不朽之佳篇。我們真要感謝那狗官,不是他逼著劉禹錫,也寫不出這樣的千古名作來。

在艱難困苦的環境裡,劉禹錫精神力量很強大,英雄本色,堅持做自我,寧做我,他在艱難的環境裡,都能找到生活的快樂。在生命的光亮裡,我們應該像詩豪劉禹錫那樣,哪怕「自古逢秋悲寂寥」,我也要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大家喜歡這首《秋詞》嗎?歡迎評論留言轉發哦!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點擊右上角「關注」,學習更多詩詞知識】

相關焦點

  • 劉禹錫的《秋詞二首》,第一首是人人能背,第二首很少人讀過
    「詩豪」劉禹錫,有詩《秋詞二首》,是描寫秋天的千古經典,第一首選入高中語文教材,是高中生必背的古詩文之一,第二首則未能選教材,所以讀過的人較少。這兩首詩,都是非常經典的,所以今天小樓就推薦這兩首《秋詞》給大家。
  • 劉禹錫的七絕《秋詞二首其一》賞析
    我們所讀的詩並不總是關於兒女情長,憂國憂民的,也可以是對事物的詠嘆,比如小到青苔蟲豕等,大到高山流水,古木花草;可以是性情品味,比如嗜酒愛茶,弈棋垂釣,彈琴作畫,遊山玩水,四季風情等等。而今立秋,讓我們讀一讀關於秋天的詩歌吧。等我們讀一下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其一,我們就應該會感覺到,原來秋天並非是一貫的老氣愁悲的,也可以是另外一番與眾不同性情。
  •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二》,14個字以白描手法,寫盡秋天美景
    劉禹錫的《秋詞》共兩首,這是第二首。兩首詩的主題有所不同,第一首是贊秋氣,以彰顯精神;第二首是詠秋色,以自比情操。山楓說文化與歷史為你細細解讀這首詩。「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我們解讀古詩繞不開的一個成語就是「詩情畫意」,劉禹錫這一聯詩,十四個字,純以白描手法寫盡秋色之美,鮮明生動,令人陶醉。如果按照這兩句詩中的景物畫下來,那就是一幅意境優美,清新絢爛的「山中秋色圖」。
  • 詩豪劉禹錫兩首發人思索,耐人吟詠的《秋詞》
    這兩首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劉禹錫貶到朗州(湖南常德)時,是三十四歲。正感到春風得意,卻被趕出了朝廷,其苦悶是可想而知的。但他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做事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詞二首》就是被貶朗州時這種心情下寫的。提起描寫秋天的詩,大家會很自然地記起宋玉在《九辯》中寫的「悲哉,秋之為氣也」的這一悲秋名句。
  • 秋天有多美?劉禹錫用這首詩寫出答案,詩中開頭兩句傳唱了千年!
    縱觀這些與秋天有關的詩句,似乎總是離不開悲涼與傷感,那麼秋天真的就沒有美的一面嗎?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首《秋詞》寫出了答案。秋詞(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 秋天裡,劉禹錫寫下一首古詩,開篇10字便升華了秋的含義
    秋是悲涼的,又是枯寂的,是充滿悲傷氣息的季節。但劉禹錫的《秋詞》,僅是開篇10字,就為秋天下了新的定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詞》 自古以來,你們一遇到秋天,想到的就是悲寂、悽涼,可我劉禹錫卻說秋天比春天更有朝氣。仔細品味之後,劉禹錫目空一切、直指本源的執念令人動容。
  • 古人喜歡悲春傷秋,寫出來的詩很傷感,唯獨劉禹錫的詩完全不一樣
    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讓人感受到唐詩所有的魅力,所以他的作品也是最值得我們一讀。那麼在劉禹錫眾多的作品中,有一首詩很有趣,也就是這首《秋詞·其一》,在這首詩中劉禹錫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秋天。要知道在古人的眼中秋天代表著傷感,這個時候大地一片肅殺,所以對於很多的詩人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是會傷感。
  • 劉禹錫的這首詩,短短四句就寫出不一樣的秋天,年年入選語文課本
    與以往的寫秋之悲不同,有一位詩人的秋詞反其道而行,寫出了清爽豪氣的秋日之景,秋日之情,用自己的方式謳歌了這原本「悲涼」的秋天。他就是劉禹錫。劉禹錫出生於中晚唐時期的722年,家庭條件不錯,劉禹錫也非常整齊,19歲就名動長安,在其後的科舉考試中也是順風順水,考取了功名。
  •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一》,點讚秋天,其中七個字豪情萬丈
    立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華中平原依然赤日炎炎,高溫不下,但早晚之時,已略有幾分秋天的涼爽之氣。在這早秋的美好時光裡,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些關於秋天的美麗詩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這首七絕,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其一》,寫於他在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任上。「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每到秋天就悲嘆寂寞蕭條,而我卻要說秋天勝過春天。
  • 劉禹錫首次被貶寫下《秋詞》兩首,不開心時讀一讀,馬上變樂觀
    劉禹錫我們稍一回顧他寫的詩,有讒言?被貶謫?不得不說,劉禹錫刻在骨子裡的樂觀,實在讓很多人拍馬都難及啊。而他那首著名的《秋詞》,也為很多人所喜愛,在一片悲秋之聲中顯得格外「振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 讀劉禹錫《秋詞》:人到中年,誰說只有油膩和危機
    這首詩的前兩句,詩人面對自古以來文人們「喜春悲秋」的一貫思想,開宗明義,直接表明了自己截然相反的觀點:秋天遠遠勝過春天。這當然不是詩人譁眾取寵的故作驚人之語,他在《秋詞·其二》中對自己的觀點做了解釋。秋詞·其二 唐·劉禹錫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 唐詩中與眾不同的一首秋天的詩,別人悲秋,劉禹錫真誠讚美秋天
    說的是中國詩歌創作中的一個固有的現象,就是當萬紫千紅的春天到來之時,是女孩子們害相思病的時候,而到了秋天,男人們特別是文人們,感到莫名的悲傷。這種悲秋的情緒,之所以說是莫名其妙,是因為也許我們無法說出悲傷的理由,也許也從來沒有什麼實實在在的悲傷的事情,但就是有一種淡淡的不可名狀的傷感。這種傷感,是用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情緒,是一種無可無不可無聊的情緒。
  • 劉禹錫一反常態寫下兩首詩,雄渾壯麗,意蘊幽遠,成千古名作
    然而,大詩人劉禹錫,卻在他人生最應該「悲」秋的時候,寫下了兩首一反常態的詩作,尤其是前一首,非常經典,知名度極高,還被選入課本,流傳千古而不衰。在劉禹錫的筆下,秋天不再是蕭瑟悲涼的,而是高昂且美麗的。唐順宗也因此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 當時劉禹錫只有三十四歲,在人生得意的時候,突然遭受這樣重大的挫折,這種失落感可想而知,但是劉禹錫卻沒有因此而消沉下去,反而越發振奮,他做事本就與眾不同,現在更加不願意人云亦云了,在這種背景下,他寫下了這兩首振奮人心、一反常態的《秋詞》詩。
  • 論中唐時期劉禹錫寫秋詞的清寒與溫情春色美在哪裡?
    《論中唐劉禹錫寫秋詞的清寒與溫情春色美在哪裡?》中國古典詩詞的詩人們都是在秋天的景色中,寄予悲涼的胸懷,從而訴說內心的悽苦,以達到借景述情懷的目的。而劉禹錫確說,秋日勝過春天朝陽。其實這句不僅僅是詩人的感嘆之聲息,感嘆的氣息,更是秋天的豔陽天比起春天更是溫暖一些。
  • 這首詩具有鮮明的個性風格和極高的藝術成就,是劉禹錫代表作之一
    今天咱們來欣賞劉禹錫的詩詞。「秋詞」即詠秋之作。劉禹錫所作同題詩共二首,這裡選的是第一首《秋詞(其一)》。同《秋風引》一樣,這也是一首詩人在朗州司馬任上的作品。內容同樣是因秋生感,然而這首《秋詞》與《秋風引》之間的區別是十分明顯的,《秋風引》表達的是作者政治受挫之後低沉悲苦的心境,而這篇《秋詞》卻寫得奮發激昂、大氣磅礴,充分表現了作者在逆境之中不甘沉淪、勇於抗爭的雄心壯志;更跳出前人窠臼,打破了「文士悲秋」的傳統。這首詩具有鮮明的個性風格和極高的藝術成就,是劉禹錫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國詩歌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8字,驚豔了1000多個秋天
    他為我們留下了《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浪淘沙》、《烏衣巷》等經典名篇。他就是劉禹錫。古人云: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故而秋天總是有些蕭疏和悲涼的,尤其是中國的士大夫文人多是仕途不暢懷才不遇的,所以到了秋天就會生出一種一事無成的喟嘆和生命落空的悲愁。
  • 劉禹錫被貶寫了首詩,豁達豪氣,短短四句通篇皆名句,激勵無數人
    比如那首非常經典的《陋室銘》,就鼓舞了無數人的心,今天為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這樣的作品,希望大家在讀到這首詩的時候,能夠從中學習到他的那種心境。《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 9首寫秋天的詩詞,每一首都寫出了秋天的魅力,別是一番風味
    因此,古代的很多詩人和文學家也總是喜歡用詩詞來寫秋天,從而表達自己心中的愁緒。不過,也有一些詩人和文學家喜歡用詩詞來表現秋天之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9首寫秋天的詩詞,每一首都寫出了秋天的魅力,別是一番風味。
  • 「詩豪」這首《秋詞》,一反「悲秋」傳統,最後2句氣勢不凡!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詩豪」這首《秋詞》,一反「悲秋」傳統,最後2句氣勢不凡!立秋,預示著秋天的到來。秋天是文人墨客筆下少不了的題材,比如: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黃巢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李商隱的「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這些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將悲傷、寂寥的感情通過秋天來寄託,這就給世人留下了秋天是個悲傷的季節的感覺。
  • 自古詩詞都是悲秋,哪些詩寫出了秋的壯美?最著名的便是這一首
    寫秋天「壯美」最為著名的,當然是劉禹錫的《秋詞二首》!自從宋玉的《九辯》中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名句之後,悲秋,便成了主基調,在我國詩歌中,提到秋天,大多是低沉蕭瑟的。然而,大詩人劉禹錫卻表達了與眾不同的感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為在他的筆下,秋天不再是悲涼、蕭瑟的,而是美麗且高昂的。【原文】秋詞二首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