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的七絕《秋詞二首其一》賞析

2020-12-11 白馬侃詩文

《秋唱二首.其一》

唐 劉禹錫

自古逢秋皆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我們所讀的詩並不總是關於兒女情長,憂國憂民的,也可以是對事物的詠嘆,比如小到青苔蟲豕等,大到高山流水,古木花草;可以是性情品味,比如嗜酒愛茶,弈棋垂釣,彈琴作畫,遊山玩水,四季風情等等。而今立秋,讓我們讀一讀關於秋天的詩歌吧。等我們讀一下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其一,我們就應該會感覺到,原來秋天並非是一貫的老氣愁悲的,也可以是另外一番與眾不同性情。

劉禹錫傳下來的詩詞一共有八百多首,世人都稱他為劉賓客,因為他在暮年曾經做過太子賓客的官職。劉禹錫的詩歌以精煉含蓄著稱,詩句多豪邁之氣,盡顯古時侯儒生士子威武不屈,百折不撓的氣節和精神,因而被後世之人譽為「詩豪」。劉禹錫這個雅稱中的「豪」字,便可以在《秋詞二首》裡體現出來。

白馬獨家譯詩:每當秋天來臨的時候,人們總會有悲涼孤獨的感覺,從古時候到現在都這樣。可我卻想說:秋天要比春天好!晴朗的日子裡,一隻白鶴翻振著翅膀,奮力地推開身邊的雲朵,向天空深處飛去。這景象便把我高昂的詩情引領到九霄雲外去了。

悲是悲嘆,悲觀的認為。寂寥,蕭條,荒涼,寂寞。春朝就是春天的意思。「朝」本來是指早上,後人用它代指一天,比如:一朝,明朝,就是分別指一天,明天。排,分開,劃開。排雲上,指劈開雲層,奮力向上飛。詩情,有人解釋為是作詩的情緒或者興致;白馬認為這樣解釋有失偏頗。詩情其實可以是一種浪漫主義情懷,可以是一種對個人心中唯美主義的嚮往,可以是某一特定時刻在特定的環境下的殊妙感受,會不會作詩都無所謂的。它是一種情懷和志向。就像我們現代人經常說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個詩和遠方就是我們心中的詩情之一。碧霄指的是藍天。

讀這一首詩時,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詩人劉禹錫在寫它時的個人遭遇和時代背景。詩人寫下這首詩前是已經遭受了兩次貶官的經歷。他在長安初登科後先任監察御史,後當上屯田員外郎等官職。再後來參與了唐順宗時的永貞革新,即二王八司馬事件。由於唐順宗李誦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並實行一套針砭時弊,振興經濟,奪宦官軍權的辦法,得到了人民的極大歡心。但不久順宗患風疾不能講話,上下溝通出現偏頗,革新集團內部起訌,這場行動進行了僅六個月多就被迫終止了。同時唐順宗被迫下臺,在宦官威逼之下,禪位給太子李純,李純就是唐憲宗。憲宗上位後立即把王伾,王叔文等十人流放下貶,更慘的是王叔文,竟被賜死。

這十人裡包括了劉禹錫。劉禹錫當過監察御史等官,此刻外放被貶為連州刺史。但宦官及其黨羽又通過朝議,認為對劉禹錫懲罰太輕,於是再貶劉禹錫為朗州司馬。朗州就是今天的湖南常德市一帶。仕途上遇到這麼大的變故,對其他來說定是痛不欲生的,可對劉禹錫來說,這反而更加激發了他昂揚向上的精神:我不服!於是乎他就像踩不死的小強,頑強的在那裡生存了下來。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就拋出人們一貫的思想,一到秋天就會感嘆這個季節的蕭瑟悲涼,並且從古時候到現在都這樣。人們都這樣想,而詩人卻不這樣想:我言秋日勝春朝。我認為秋天比春天要好得多。第一句擺出來常人的觀點,第二句擺出了自己的觀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然詩人不贊同人們悲秋的思緒。這是詩人以議論開頭,開宗明義,闡明自己的觀點。

那麼怎麼證明自己「秋日勝春朝」觀點呢?接下來詩人便像寫議論文一樣,找事物以佐證自己的觀點了:晴空一鶴排雲上。你們瞧:在天高氣爽的晴朗日子裡,正有一隻白鶴振動著雙翅向遠方飛翔,並且它越飛越高。它穿過疏淡的雲層,扇動著的翅膀像乘風破浪的舟楫一樣,分開雲朵,引頸前衝。這一句讓我們可以感到神清氣順,興致博發,大展宏圖,前程在望,心靈震撼。其力道如滿弓飛鏃,激越不息。

詩人在這一句裡用上了一個「排」字,鏗鏘有力,發人深省。這隻鶴的形象其實就是詩人自己的形象,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正如鶴立雞群,鳳鳴碧霄。白馬覺得,詩人用這個「排」字是因為在唐順宗時期王叔文朝政變革失敗的背景下,詩人仍然是在堅持這次變革的主張。他在詩中以文字為靈魂,力排眾議,砥礪奮進,不認輸!真正的體現了一位傲骨錚錚的士大夫形象。

白鶴在我國古代文化裡本來是吉祥長壽,仙氣沖天的象徵。在這首詩裡詩人卻用來作為生機勃勃,奮發向上的意象,給人以灑脫不羈,銳意進取的啟發。一如三國裡的那個先主劉備,屢戰屢敗,依然屢敗屢戰,終於克成大業。對了,那劉備還真和劉禹錫同祖呢,他們兩個都系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只是恐怕劉備要輩分高些了。不過白馬覺得這一族劉姓人都挺隱忍的。

詩的最後以「便引詩情到碧霄」作為結句,是從客觀到主觀角度的轉換。也就是詩人由第三句所見的雄壯景觀,引領著自己詩情盎然地意識,到那藍天上去了。晴空一鶴排雲上,既是對「我道秋日勝春朝」的有力佐證,也是對詩人意氣蓬髮,鬥志昂揚的自我鼓勵,這就是自勉。

詩評家都說詩仙李太白的詩詞是「純以氣象勝」,而在劉禹錫的這一首《秋詞》也可以這樣講。整首詩明淨豪放,壯烈奔騰,浩然之氣不覺溢於讀者和詩人所處的不同時空裡,令人胸襟開闊,心神激蕩。

其實,讀詩的時候,我們在和詩人的作品進行心意會合,共同感知詩情畫意的同時,固然可以從中受到啟發鼓舞,滌心洗神,使我們的性情得到愉悅,頓悟,開脫。我們還可以在讀完時這首詩後,再靜下來想一想: 在生活裡我們受到一些挫折和失敗後,能像詩豪劉禹錫一樣頑強不屈嗎?還有,其實春天和秋天的景物其實是各有擅場,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倘若我們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境界,是否比劉夢得的境界更上一層呢?

劉禹錫的《秋詞二首》的第二首寫的是秋天顏色的明麗,神清骨秀,同樣拿春色來和秋色作對比,其詩如下:

山明水淨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白馬覺得第一首詩意要更好一些。好了我親愛的詩友們,今天的詩詞欣賞就說到這吧。讀了這兩首《秋詞》絕句,大家有什麼感受呢?歡迎詩友們不吝賜教,多抒己見,白馬熱忱期待您的留言!更歡迎大家關注白馬侃詩詞,同約我們的詩和遠方,下期再會!

相關焦點

  • 劉禹錫的《秋詞二首》,第一首是人人能背,第二首很少人讀過
    「詩豪」劉禹錫,有詩《秋詞二首》,是描寫秋天的千古經典,第一首選入高中語文教材,是高中生必背的古詩文之一,第二首則未能選教材,所以讀過的人較少。這兩首詩,都是非常經典的,所以今天小樓就推薦這兩首《秋詞》給大家。
  •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一》,點讚秋天,其中七個字豪情萬丈
    這首七絕,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其一》,寫於他在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任上。「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每到秋天就悲嘆寂寞蕭條,而我卻要說秋天勝過春天。劉禹錫人稱詩豪,偏要反轉一下,「我言」二字以堅決的語氣否定了悲秋這種態度,為什麼說秋天勝過春天?這前兩句詩是先發議論,為後面的反轉做好鋪墊。「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萬裡晴空,一隻仙鶴衝開浮雲飛上高空,也引得我的詩情隨著它一起飛到雲霄之上。
  • 書寫經典50期回顧——唐·劉禹錫《秋詞二首其一》
    【書寫經典】活動從2020年9月17日開展以來,今天是第50期了,來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山西、甘肅、廣東、陝西等全國各地24位老師積極參與,累計書寫古詩詞50首848幅作品,其中篆、隸、楷、行、草書都有。
  • 秋天的詩句:長信秋詞·其一
    《長信秋詞·其一》原文  金井梧桐秋葉黃,  珠簾不捲夜來霜。  燻籠玉枕無顏色,  臥聽南宮清漏長。  《長信秋詞·其一》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寫一個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悽涼寂寞的深宮中,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這是從這位少女的悲慘的一生中剪取下來的一個不眠之夜。  在這個不眠之夜裡,詩中人憂思如潮,愁腸似結,她的滿腔怨情該是傾吐不盡的。
  • 〖五更詩詞〗《秋詞二首》
    〖五更詩詞〗《秋詞二首》(劉禹錫) 秋詞二首 唐·劉禹錫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組詩,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譬如陶淵明《飲酒》二十首、杜甫的《秋興》八首、李白的《月下獨酌》四首,不僅唐詩,宋詞也有組詞,如蘇東坡的《浣溪沙》鄉村組詞五首、歐陽修的《浣溪沙·西湖好》十首等等。今天介紹的便是唐代「詩豪」劉禹錫最經典的一組詩,其中第一首人人倒背如流,第二首卻少有人知:秋詞二首·劉禹錫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 劉禹錫首次被貶寫下《秋詞》兩首,不開心時讀一讀,馬上變樂觀
    關於「詩豪」劉禹錫,讀書君想先說幾句話。一、劉禹錫實在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寶藏詩人。二、劉禹錫不僅詩才了得,寫起論說文來也很厲害。此時,劉禹錫已是60多歲的年紀,聽上去總是有些悽涼,但他接著寫下了名傳千古的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草書創作劉禹錫:氣勢雄渾,意境壯麗的詩篇《秋詞》
    唐代詩人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 劉禹錫的詩:洋溢在我們心頭的,絕非什麼悲涼的氣息
  • 詩豪劉禹錫兩首發人思索,耐人吟詠的《秋詞》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唐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後又中博學宏詞科,曾任監察御史,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 「詩豪」劉禹錫經典詩詞10首 值得收藏
    劉禹錫的詩,不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真摯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 劉禹錫寫的不是秋,而是一種精神,這首《秋詞》讓我們愛上秋天!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詩豪」之稱。今天,我們一起品讀劉禹錫的一首絕句《秋詞》,這首絕句最能體現詩豪的特點,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詞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讀劉禹錫《秋詞》:人到中年,誰說只有油膩和危機
    在一眾「悲秋」之聲中,有一個昂揚的聲音格外響亮,那朗聲高唱《秋詞》的便是向以豪闊舒朗蜚聲詩壇的一代「詩豪」劉禹錫。01壹秋詞·其一 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首詩的前兩句,詩人面對自古以來文人們「喜春悲秋」的一貫思想,開宗明義,直接表明了自己截然相反的觀點:秋天遠遠勝過春天。這當然不是詩人譁眾取寵的故作驚人之語,他在《秋詞·其二》中對自己的觀點做了解釋。秋詞·其二 唐·劉禹錫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 欣賞唐詩,學習寫詩:《和劉禹錫<秋詞>》
    酒泉市玉門油田第二中學舉行語文課教學研討活動,下午第一節聽蘆蓉老師講解初中語文中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秋詞》,聽課者有50位學生及十幾位教語文的老師,當時課堂氛圍熱烈,師生紛紛學習作詩。我負責錄像,聽課有感,和詩一首。
  • 論中唐時期劉禹錫寫秋詞的清寒與溫情春色美在哪裡?
    《論中唐劉禹錫寫秋詞的清寒與溫情春色美在哪裡?》中國古典詩詞的詩人們都是在秋天的景色中,寄予悲涼的胸懷,從而訴說內心的悽苦,以達到借景述情懷的目的。而劉禹錫確說,秋日勝過春天朝陽。其實這句不僅僅是詩人的感嘆之聲息,感嘆的氣息,更是秋天的豔陽天比起春天更是溫暖一些。
  • 把劉禹錫的「秋詞」扯一扯
    鸚鵡羨慕烏鴉自由,烏鴉羨慕鸚鵡安逸,二鳥便商議互換。烏鴉得到安逸,但難得主人歡喜,最後抑鬱而死;鸚鵡得到自由,但長期安逸,不能獨立生存,最終飢餓而死。——做最好的自己,不要羨慕他人的幸福,也許那並不適合你。偶爾進了一下QQ空間,QQ見我進空間了,就問我:想說點什麼!
  • 「詩詞鑑賞」秋天,一起去品味古詩中的秋詞!
    秋天,一起去品味古詩中的秋詞,感受秋景和秋思!秋詞唐-徐鍇井梧紛墮砌,寒雁遠橫空。雨久莓苔紫,霜濃薜荔紅。長信秋詞-其一唐-王昌齡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燻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秋詞-其二唐-劉禹錫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 古人喜歡悲春傷秋,寫出來的詩很傷感,唯獨劉禹錫的詩完全不一樣
    那麼在劉禹錫眾多的作品中,有一首詩很有趣,也就是這首《秋詞·其一》,在這首詩中劉禹錫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秋天。要知道在古人的眼中秋天代表著傷感,這個時候大地一片肅殺,所以對於很多的詩人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是會傷感。
  • 這首詩具有鮮明的個性風格和極高的藝術成就,是劉禹錫代表作之一
    今天咱們來欣賞劉禹錫的詩詞。「秋詞」即詠秋之作。劉禹錫所作同題詩共二首,這裡選的是第一首《秋詞(其一)》。同《秋風引》一樣,這也是一首詩人在朗州司馬任上的作品。內容同樣是因秋生感,然而這首《秋詞》與《秋風引》之間的區別是十分明顯的,《秋風引》表達的是作者政治受挫之後低沉悲苦的心境,而這篇《秋詞》卻寫得奮發激昂、大氣磅礴,充分表現了作者在逆境之中不甘沉淪、勇於抗爭的雄心壯志;更跳出前人窠臼,打破了「文士悲秋」的傳統。這首詩具有鮮明的個性風格和極高的藝術成就,是劉禹錫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國詩歌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 劉禹錫的這首詩,短短四句就寫出不一樣的秋天,年年入選語文課本
    與以往的寫秋之悲不同,有一位詩人的秋詞反其道而行,寫出了清爽豪氣的秋日之景,秋日之情,用自己的方式謳歌了這原本「悲涼」的秋天。他就是劉禹錫。劉禹錫出生於中晚唐時期的722年,家庭條件不錯,劉禹錫也非常整齊,19歲就名動長安,在其後的科舉考試中也是順風順水,考取了功名。
  •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二》,14個字以白描手法,寫盡秋天美景
    劉禹錫的《秋詞》共兩首,這是第二首。兩首詩的主題有所不同,第一首是贊秋氣,以彰顯精神;第二首是詠秋色,以自比情操。山楓說文化與歷史為你細細解讀這首詩。「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很顯然,詩豪劉禹錫先生是箇中高手。「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試上高樓一望,清爽的涼意透入骨髓,哪裡像豔麗的春色使人輕狂。這首詩的情感色彩是一種淡淡的清冷之色,從前兩句描繪的景物可以隱約感覺到一種涼意;後兩句再進一步點破,在思想上是一種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