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遇到烏鴉,籠中的鸚鵡安逸;野外的烏鴉自由。鸚鵡羨慕烏鴉自由,烏鴉羨慕鸚鵡安逸,二鳥便商議互換。烏鴉得到安逸,但難得主人歡喜,最後抑鬱而死;鸚鵡得到自由,但長期安逸,不能獨立生存,最終飢餓而死。
——做最好的自己,不要羨慕他人的幸福,也許那並不適合你。
偶爾進了一下QQ空間,QQ見我進空間了,就問我:想說點什麼!我想沒什麼可說的,為此矯情了好久,「漸」「賤」的受不了了,來了,就說點什麼吧!
從一首詩說起吧——
秋詞(其一)
作者:劉禹錫 年代: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我們知道,中國的文人,大抵就是指中國的古代知識男人,遇事不順,便有了種天然的職業病:悲秋。處處是「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要不就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畢竟矯情從來沒有說過就是女人的專利,原本就可以是男女通吃的,因此,這種天然的職業病用「犯矯情」大體是可以兜得住的!
但劉大哥比較自我,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有詩意。
劉大哥是個唐代文人,那時候的文人不管是誰,心氣都是那麼的高傲,又都是那麼的足,因為那個是唐代,時代給了他們底氣!古來悲秋之人的實質是志士失志,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劉大哥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並不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
我們知道,古代「秋」和「愁」很多時候是互通的,劉大哥的這首詩的前半部分也可以是這個意思:自古逢「愁」悲寂寥,一樣說的通!
當然,扯了這麼遠肯定不是為了說古代文人的「愁」,也不想矯情泛濫了以至於「賤」氣傷人!大抵是想談師弟師妹們擔心以後就業的問題——這是個問題,而且這居然是一個問題!
近期師弟師妹們訴苦的不少,擔心以後工作怎麼辦?其實,工作沒什麼可擔心的,工作無非就是謀生的手段!所以擔心工作,不是原因,矯情完了,自然都會去工作的,就是如此!
那擔心什麼呢?擔心:比較,自己找的工作和別人相比不夠好,或並因此帶來的失敗感!
這個時代或許還沒有給我們足夠的底氣,讓我們可以不用去宣揚——我不怕失敗!是的,我們還是要去宣揚——我不怕失敗,哪怕僅僅是為了騙自己。因為我們這個社會還處於上升期,很多制度並不完善。特別是社會的兜底制度讓我們感到不安,以至於會讓我們不自主的洩掉底氣。我們知道,社會階層結構是否合理遵循木桶原理,它能盛多少水,僅僅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就是說:不是看你最有錢的人過得如何,而是看你最沒有錢的人過得怎樣!
怎麼改變呢?
劉大哥說了:你們都說失敗多麼傷感,我覺得失敗比成功還要好。那隻振翅高舉的鶴,就是你們,雖然孤獨,但只要排雲直上,就一定奮發有為,大展鴻圖。
——做最好的自己,不要羨慕他人的幸福,也許那並不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