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那隻排雲而上的白鶴——劉禹錫《秋詞》詩意

2020-12-14 太陽雨文學

秦瑟,本名秦緒林,微信和博客名秦瑟無弦,生於單州,居於曹州,好讀書但不求甚解,偶為詩期自娛自樂。詩觀:詩是什麼?詩,是文字舞蹈;詩,是音樂建築;詩,是社會良心;詩,是道德救贖;詩,是旅途感恩;詩,是宗教頓悟;詩,是精神錦瑟;詩,是靈魂歌哭…… 時事情動處,當為之歌與哭……

晴空那隻排雲而上的白鶴

----劉禹錫《秋詞》詩意

文/秦緒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唐·劉禹錫《秋詞》

「悲哉,秋之為氣也!」

勞形於案牘的劉夢得

一邊從泛黃的古卷

移開視線 一邊吟哦著

從堆積如山的公文裡

站起身來 伸了個懶腰

到哪裡紓解一下

哀怨寂寥的愁緒呢

新任朗州司馬禁不住瞥了一眼

窗外的秋山

拾級而上 曲徑通幽

耳畔鳥聲啁啾

眼前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不知不覺已到山巔

微風輕拂 吹動青衫的衣袂

低頭回望 頓覺眾山微渺

舉目四眺 一碧如洗

遊雲絲絲漂浮 輕如白練

萬裡晴空格外湛藍

驀然 一聲清脆的鳴叫

迢遙傳來 一隻白鶴振翅高舉

排雲而上 於渺渺碧空

凌雲翱翔 劉司馬

一夕出離長安的苦悶早已

化作激越的詩情 伴著

翩翩鶴影 馳騁雲漢

秋日如此天高雲淡

何不更勝春朝的爛漫

中晚唐之後 那隻排雲扶搖

引吭高歌的白鶴 就會

在每一個秋天 恰逢其時地

飛入你我的眼帘

2019-9-26

【詩人小傳】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彭城(今江蘇徐州)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 之稱。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其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小注】朗州,今湖南常德。

相關焦點

  • 劉禹錫的七絕《秋詞二首其一》賞析
    《秋唱二首.其一》唐 劉禹錫自古逢秋皆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接下來詩人便像寫議論文一樣,找事物以佐證自己的觀點了:晴空一鶴排雲上。你們瞧:在天高氣爽的晴朗日子裡,正有一隻白鶴振動著雙翅向遠方飛翔,並且它越飛越高。它穿過疏淡的雲層,扇動著的翅膀像乘風破浪的舟楫一樣,分開雲朵,引頸前衝。這一句讓我們可以感到神清氣順,興致博發,大展宏圖,前程在望,心靈震撼。其力道如滿弓飛鏃,激越不息。
  • 詩豪劉禹錫兩首發人思索,耐人吟詠的《秋詞》
    秋詞二首唐代: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為了說明這個命題,他用鮮明、爽朗的色彩,描繪出了一幅壯麗、開闊的秋日圖景: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裡詩人將天高氣爽、白鶴凌雲的景色與自己充滿詩意的情懷熔鑄在一起,表現出一種豪邁之情。
  • 讀劉禹錫《秋詞》:人到中年,誰說只有油膩和危機
    在一眾「悲秋」之聲中,有一個昂揚的聲音格外響亮,那朗聲高唱《秋詞》的便是向以豪闊舒朗蜚聲詩壇的一代「詩豪」劉禹錫。秋高氣爽,晴空萬裡,看著一隻白鶴振翅騰空,奮力推開身邊的雲朵直衝雲霄,這令人振奮的景象激發我高昂的詩情飛到九天之外。這首詩的前兩句,詩人面對自古以來文人們「喜春悲秋」的一貫思想,開宗明義,直接表明了自己截然相反的觀點:秋天遠遠勝過春天。這當然不是詩人譁眾取寵的故作驚人之語,他在《秋詞·其二》中對自己的觀點做了解釋。
  • 劉禹錫的《秋詞二首》,第一首是人人能背,第二首很少人讀過
    「詩豪」劉禹錫,有詩《秋詞二首》,是描寫秋天的千古經典,第一首選入高中語文教材,是高中生必背的古詩文之一,第二首則未能選教材,所以讀過的人較少。這兩首詩,都是非常經典的,所以今天小樓就推薦這兩首《秋詞》給大家。
  • 劉禹錫寫的不是秋,而是一種精神,這首《秋詞》讓我們愛上秋天!
    「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讚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展現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這樣的詩,沒有什麼悲涼的氣息,詩人隨著自己的「詩情」,和想像馳騁於碧空之上。
  •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一》,點讚秋天,其中七個字豪情萬丈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這首七絕,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其一》,寫於他在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任上。「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每到秋天就悲嘆寂寞蕭條,而我卻要說秋天勝過春天。
  • 劉禹錫首次被貶寫下《秋詞》兩首,不開心時讀一讀,馬上變樂觀
    關於「詩豪」劉禹錫,讀書君想先說幾句話。一、劉禹錫實在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寶藏詩人。二、劉禹錫不僅詩才了得,寫起論說文來也很厲害。不得不說,劉禹錫刻在骨子裡的樂觀,實在讓很多人拍馬都難及啊。而他那首著名的《秋詞》,也為很多人所喜愛,在一片悲秋之聲中顯得格外「振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 草書創作劉禹錫:氣勢雄渾,意境壯麗的詩篇《秋詞》
    唐代詩人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 劉禹錫的詩:洋溢在我們心頭的,絕非什麼悲涼的氣息
  • 欣賞唐詩,學習寫詩:《和劉禹錫<秋詞>》
    酒泉市玉門油田第二中學舉行語文課教學研討活動,下午第一節聽蘆蓉老師講解初中語文中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秋詞》,聽課者有50位學生及十幾位教語文的老師,當時課堂氛圍熱烈,師生紛紛學習作詩。我負責錄像,聽課有感,和詩一首。
  • 劉禹錫一反常態寫下兩首詩,雄渾壯麗,意蘊幽遠,成千古名作
    秋詞二首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 劉禹錫用這首詩寫出答案,詩中開頭兩句傳唱了千年!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首《秋詞》寫出了答案。秋詞(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首《秋詞》是劉禹錫在被貶時期所寫的一首詩,雖然詩人在仕途上遭遇挫折,但從這首詩中看不到一絲失意,詩的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只有自信和樂觀,也正是這種樂觀與自信讓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開頭兩句,可以說是傳唱了千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把劉禹錫的「秋詞」扯一扯
    從一首詩說起吧——秋詞(其一)作者:劉禹錫 年代:唐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我們知道,中國的文人,大抵就是指中國的古代知識男人,遇事不順,便有了種天然的職業病:悲秋。處處是「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要不就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 秋天裡,劉禹錫寫下一首古詩,開篇10字便升華了秋的含義
    晴空一鶴排雲, 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 秋高氣爽的日子裡,一隻仙鶴衝破雲層飛向晴空而去,也激發了我的詩情飛揚向那碧落雲霄。劉禹錫的筆下,沒有秋日的蕭瑟、枯寂,而是一派秋高氣爽、晴空萬裡的宏偉景象。這種打破長期固有認識,選擇秋天另一面的立意,就是劉禹錫《秋詞》別具一格的原因。 而且,在描寫秋高氣爽景象時,劉禹錫也抒發了「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個人情感。時年34歲,剛剛經歷王叔文改革失敗,貶到朗州作司馬的劉禹錫。
  • 這首詩具有鮮明的個性風格和極高的藝術成就,是劉禹錫代表作之一
    今天咱們來欣賞劉禹錫的詩詞。「秋詞」即詠秋之作。劉禹錫所作同題詩共二首,這裡選的是第一首《秋詞(其一)》。同《秋風引》一樣,這也是一首詩人在朗州司馬任上的作品。內容同樣是因秋生感,然而這首《秋詞》與《秋風引》之間的區別是十分明顯的,《秋風引》表達的是作者政治受挫之後低沉悲苦的心境,而這篇《秋詞》卻寫得奮發激昂、大氣磅礴,充分表現了作者在逆境之中不甘沉淪、勇於抗爭的雄心壯志;更跳出前人窠臼,打破了「文士悲秋」的傳統。這首詩具有鮮明的個性風格和極高的藝術成就,是劉禹錫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國詩歌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 論中唐時期劉禹錫寫秋詞的清寒與溫情春色美在哪裡?
    《論中唐劉禹錫寫秋詞的清寒與溫情春色美在哪裡?》中國古典詩詞的詩人們都是在秋天的景色中,寄予悲涼的胸懷,從而訴說內心的悽苦,以達到借景述情懷的目的。而劉禹錫確說,秋日勝過春天朝陽。其實這句不僅僅是詩人的感嘆之聲息,感嘆的氣息,更是秋天的豔陽天比起春天更是溫暖一些。
  • 古人喜歡悲春傷秋,寫出來的詩很傷感,唯獨劉禹錫的詩完全不一樣
    劉禹錫的才華無與倫比,儘管他的名氣好像不如白居易,其實早年間他是排在白居易前面,而且他的詩也是別具一格很多經典作品,那也是膾炙人口,例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望洞庭》、《烏衣巷》、《竹枝詞》等等,那都是難得的佳作,每一首都令人驚豔,而且寫得也是極為有深刻。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安慰了世間多少不得志
    世人都說李白灑脫,遇到不得志時,他隨口就懟上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若不是有著滿腹才學,誰又能說出這樣自負的詩句?如果說李白的狂是張揚的,那唐代詩壇還有一個人的狂,則是不著聲色的內斂,他就是詩豪劉禹錫。
  • 劉禹錫最有韻味的一首詩,寫出了不一樣的秋色美景,美得令人心醉
    劉禹錫之所以會被貶到偏遠的湖南,其實也不是犯了什麼大事,只是參與了改革變法,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永貞革新」,這場變法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要失敗,當時參與變法的都是像劉禹錫一樣的年輕人,首先沒有經驗;其次得罪了太多了;再次變法的力度不夠;正是由於這些外在的因素,使得這場原本看上去轟轟烈烈的改革變法,最終還是釀成了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