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裡,劉禹錫寫下一首古詩,開篇10字便升華了秋的含義

2020-12-11 騰訊網

秋有兩面像:一面是碩果纍纍的豐收,一面是寒霜枯草的悲寂。這個循環交錯的季節,歷來被人們賦予各種涵義:杜甫眼裡是「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漢武帝口中則是「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王維筆下又是「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千百年來,吟誦秋日的佳句各式各樣,但唯獨缺少一種勃勃生機。在人們看來,秋是伴隨著白露、 寒霜,終結作物生機的開始。秋是悲涼的,又是枯寂的,是充滿悲傷氣息的季節。但劉禹錫的《秋詞》,僅是開篇10字,就為秋天下了新的定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詞》

自古以來,你們一遇到秋天,想到的就是悲寂、悽涼,可我劉禹錫卻說秋天比春天更有朝氣。仔細品味之後,劉禹錫目空一切、直指本源的執念令人動容。太多的時候,我們認識一件事物,往往從他人評價開始。而又局限於他人的認知之中,無法做出自己的獨立思考,這就是國人的盲從性。

在王叔文改革中,牽連貶官朗州的劉禹錫。人生失意時,寫出的《秋詞》不僅沒有絲毫蕭瑟之意,反而說秋天遠比生機勃勃的春天都要美好。那麼劉禹錫眼中的秋天,是什麼樣的呢?

晴空一鶴排雲, 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

秋高氣爽的日子裡,一隻仙鶴衝破雲層飛向晴空而去,也激發了我的詩情飛揚向那碧落雲霄。劉禹錫的筆下,沒有秋日的蕭瑟、枯寂,而是一派秋高氣爽、晴空萬裡的宏偉景象。這種打破長期固有認識,選擇秋天另一面的立意,就是劉禹錫《秋詞》別具一格的原因。

而且,在描寫秋高氣爽景象時,劉禹錫也抒發了「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個人情感。時年34歲,剛剛經歷王叔文改革失敗,貶到朗州作司馬的劉禹錫。不僅沒有任何哀怨、不忿,反而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秋日的景象,這就是《秋詞》中劉禹錫散發著勃勃生機的思想態度。

在《秋詞》的後兩句,劉禹錫對秋的理解和個人情感融為了一體。他眼中的秋,不再是枯澀、蕭條的秋日,而是秋高氣爽、晴空萬裡的美景。仕途失意,流落朗州也不再讓人心中煩悶、頹廢,詩情也能讓他開懷大笑、面對人生起起伏伏。

《秋詞》的後兩句,景與情交融為一體,兩者互為表裡。樂觀地看待秋天的景色,察覺蕭瑟之外秋高氣爽的另一面;積極看待仕途的失意,盡情舒展詩意上的才華,這就是劉禹錫《秋詞》的真意。

什麼是秋?秋又有什麼含義?這一切本就是由人規定的。人們將一年劃分為四季,第三個季節命名為秋,那就有了秋;很多人覺得秋天霜露降溫、草木枯黃,這種氛圍很悲寂、悽涼;那久而久之,這種秋的自然時刻,就被人為賦予了悲寂、悽涼的含義。

從根源上說,秋和秋的含義,都是長久以來的一種人為的普遍認識。劉禹錫認為,這種普遍認識,不符合自己的認知,所以就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而後一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出了自己仕途受阻後,足以將詩情引上碧霄的豪情。

整篇《秋詞》寫秋的背後,最璀璨的就是劉禹錫不拘於常理的灑脫,而這份灑脫不羈,為枯寂的秋意賦予了新的內涵。

相關焦點

  • 劉禹錫很有氣勢的一首詩,只是開篇10字,便氣吞山河,響徹古今!
    但劉禹錫這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卻重在「玩月」上,也就是著意於描繪八月十五日夜欣賞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不過雖然只是詠月,劉禹錫這首詩也是一首名作。 首先,詩的開篇兩句「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劉禹錫便緊扣中秋月,著重描繪了中秋月光如水這一特性。即老天用今夜如水的月色,只消一遍就清洗了整個天上、人間。不難想像,劉禹錫筆下描繪的是一幅極其明澈和壯闊的美麗景象。而這幅景象所展現的,便是中秋月朗照天下、輝映寰宇的境界。其氣勢之磅礴可吞山河,響徹古今。
  • 劉禹錫寫的不是秋,而是一種精神,這首《秋詞》讓我們愛上秋天!
    從宋玉在酒店裡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樣的名句之後,曹丕《燕歌行》說「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到了杜甫不用說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又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到了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那個冷清秋的名字就是從這起的;詞人吳文英「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愁那個字怎麼寫呢?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8字,驚豔了1000多個秋天
    他就是劉禹錫。古人云: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故而秋天總是有些蕭疏和悲涼的,尤其是中國的士大夫文人多是仕途不暢懷才不遇的,所以到了秋天就會生出一種一事無成的喟嘆和生命落空的悲愁。因此「悲秋」就成為了詩歌的一個傳統,成為了一種常見的文人情結。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安慰了世間多少不得志
    如果說李白的狂是張揚的,那唐代詩壇還有一個人的狂,則是不著聲色的內斂,他就是詩豪劉禹錫。之所以被叫做詩豪,是因為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泰然處之,無論被貶何處,總在找到安慰自己的樂趣。劉禹錫一生坎坷,被貶巴蜀23年,終於回到京都,他沒有滿腔憤懣,卻寫下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經典。
  • 蘇軾很豁達的一首詞,僅開篇11字,千百年來便鼓舞了許多人
    縱觀我國古代詩詞史,似乎詩人筆下的秋天,總是蕭瑟而傷感的。曹丕在《燕歌行》中說:「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戴叔倫在《過三閭廟》中說:「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黃公度在《悲秋》中說:「萬裡西風入晚扉,高齋悵望獨移時」。此類的悲秋之作,不勝枚舉。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詞,只是開篇14字便扣人心弦!
    烏臺詩案發生後,蘇軾更是在獄中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的感人名句。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便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眾多詩詞中的一首詞。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八月,蘇軾由定州貶往惠州。途經江西虔州的時候,蘇軾登上鬱孤臺,夜宿造口。
  • 劉禹錫的一首七絕,開篇看似平淡無味,最後兩句卻令人拍案稱奇
    所以一首流傳久遠的絕句,其實更需要深入細緻的觀察,以及紮實的詩詞功底。盛唐詩壇人才濟濟,但是善於寫絕句的並不多。王昌齡是公認的七絕聖手,高適與岑參雖然也是邊塞詩人,卻更擅長古體詩。另一位絕句高手自然就是王維,而李白則對長篇古詩與絕句都在行;杜甫則是多面手,幾乎各種題材都拿手,不過詩聖的最強項應該還是律詩。
  • 劉禹錫被貶夔州,寫下一首詩,最後7字一語雙關驚豔千年!
    李白曾三過夔門,寫下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千古絕唱。杜甫也曾在夔門的最高處寫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千年一嘆。夔門所在的古代夔州,也就是今天的奉節,無疑成了一座被千年文脈築就的詩城。
  •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一》,點讚秋天,其中七個字豪情萬丈
    立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華中平原依然赤日炎炎,高溫不下,但早晚之時,已略有幾分秋天的涼爽之氣。在這早秋的美好時光裡,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些關於秋天的美麗詩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這首七絕,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其一》,寫於他在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任上。「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每到秋天就悲嘆寂寞蕭條,而我卻要說秋天勝過春天。
  • 妻子不幸去世,納蘭性德寫下一首詞,開篇11字便扣人心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點絳唇·一種蛾眉》,便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一首悼亡詞。康熙十六年(1677年),納蘭性德妻子盧氏因難產不幸去世。此後納蘭性德便陷入了對妻子不幸去世的無限悲痛與懷念之中,寫下了多首感人肺腑的悼亡詞。這些悼亡詞無不體現了納蘭性德與妻子的感情至深,將他對妻子的懷念表現得淋漓盡致。
  • 唐詩中與眾不同的一首秋天的詩,別人悲秋,劉禹錫真誠讚美秋天
    悲秋的這個傳統,是從詩經時代開始,到了楚辭的時代,屈原悲秋,他的弟子宋玉也悲秋,宋玉說得很明白,他說「悲哉,秋之為氣也」,到了後來,曹操、曹丕、曹植都是清一色的悲秋,連浪漫的不行的李白都這樣,更何況是一生窮困潦倒的杜甫了,他的《登高》,甚至被評論家譽為千古悲秋第一。
  • 劉禹錫點石成金之作,僅28字被明代兩文豪譽為神品,白居易尷尬了
    劉禹錫一生有三大豪情之作,第一篇是《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謂是從頭狂到尾,這是當年被貶安徽被芝麻小官欺負時所寫;第二篇是《秋詞》,「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寫出了文壇最具豪情的秋,這是他初次被貶時所寫;第三篇是《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是吃了23年苦頭後所寫,其中那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安慰了世間多少絕望。
  •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二》,14個字以白描手法,寫盡秋天美景
    我們解讀古詩繞不開的一個成語就是「詩情畫意」,劉禹錫這一聯詩,十四個字,純以白描手法寫盡秋色之美,鮮明生動,令人陶醉。如果按照這兩句詩中的景物畫下來,那就是一幅意境優美,清新絢爛的「山中秋色圖」。請注意,作者在這裡贊秋貶春,並非是不喜歡春天,而是為了通過春秋兩季的對比,展現自己的節操故意這麼說。「清入骨」,並非只是清冷,而是有清高,清白之意。深秋涼意入骨,景物疏朗分明,這種清冷可讓人心靈沉靜下來,衝淡平和,思考得失;春天暖風襲人,春色濃豔熱烈,讓人如痴如狂。詩人將秋天寫得高潔而端莊,象徵君子風骨。
  • 劉禹錫的七絕《秋詞二首其一》賞析
    《秋唱二首.其一》唐 劉禹錫自古逢秋皆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的詩歌以精煉含蓄著稱,詩句多豪邁之氣,盡顯古時侯儒生士子威武不屈,百折不撓的氣節和精神,因而被後世之人譽為「詩豪」。劉禹錫這個雅稱中的「豪」字,便可以在《秋詞二首》裡體現出來。白馬獨家譯詩:每當秋天來臨的時候,人們總會有悲涼孤獨的感覺,從古時候到現在都這樣。可我卻想說:秋天要比春天好!
  • 古人喜歡悲春傷秋,寫出來的詩很傷感,唯獨劉禹錫的詩完全不一樣
    那麼在劉禹錫眾多的作品中,有一首詩很有趣,也就是這首《秋詞·其一》,在這首詩中劉禹錫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秋天。要知道在古人的眼中秋天代表著傷感,這個時候大地一片肅殺,所以對於很多的詩人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是會傷感。
  • 李白最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美得令人心醉!
    自古以來,洞庭湖就以美麗的湖光山色,吸引了歷代詩人的目光,並在此留下了一首首美得令人心醉的傳世詩篇。譬如,孟浩然的代表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中便有「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之句。劉禹錫也在《望洞庭湖》中留下了「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的千古名句。
  • 劉禹錫的一首《柳枝詞》,一開篇便驚豔了世人,美得令人心醉!
    說起閱讀唐詩的好處,可以說是有許多,它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提升我們的內在的精神素修,而且還能夠增加我們的氣質;正所謂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沉靜在詩詞世界裡的人,那麼他(她)一定是一個善良的人,也是一個懂得生活情趣,享受生活的人。每個人對於唐詩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且也一定是有那麼一兩首詩是會自己念念不忘,那就猶如是兒時第一次收到的某件禮物,會成為生活裡最為重要的一個印記。
  • 劉禹錫被貶和州,卻在途中寫下一首絕美唐詩,美到令人心醉
    總之,詩人筆下歌詠祖國壯麗山河的一首首絕美詩篇,即便是過了千百年,我們今天讀來也依然感到驚豔而動人心弦。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詩《望洞庭》,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筆下的一首千古名篇。顧名思義,劉禹錫這首詩主要歌詠的便是洞庭湖的優美景色。雖然它只有短短二十八字,卻美到令人心醉。
  • 劉禹錫一首弦技之作,開篇的疊字句出神入化,最後兩句渾然天成
    劉禹錫的一生也是極為悲慘,早年間由於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最終遭受到了打擊,還被貶到了外地,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尤其是被貶到四川期間,由於聽到了當地優美的民歌,於是他結合民歌的特點,再融入進作品中,寫下了組詩《竹枝詞九首》,每一首都別具一格,寫出了新意
  • 秋天有多美?劉禹錫用這首詩寫出答案,詩中開頭兩句傳唱了千年!
    縱觀這些與秋天有關的詩句,似乎總是離不開悲涼與傷感,那麼秋天真的就沒有美的一面嗎?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首《秋詞》寫出了答案。秋詞(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