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與眾不同的一首秋天的詩,別人悲秋,劉禹錫真誠讚美秋天

2020-12-13 好玩的國學

中國詩歌史上有一句話,叫春女思秋士悲。說的是中國詩歌創作中的一個固有的現象,就是當萬紫千紅的春天到來之時,是女孩子們害相思病的時候,而到了秋天,男人們特別是文人們,感到莫名的悲傷。這種悲秋的情緒,之所以說是莫名其妙,是因為也許我們無法說出悲傷的理由,也許也從來沒有什麼實實在在的悲傷的事情,但就是有一種淡淡的不可名狀的傷感。這種傷感,是用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情緒,是一種無可無不可無聊的情緒。

悲秋的這個傳統,是從詩經時代開始,到了楚辭的時代,屈原悲秋,他的弟子宋玉也悲秋,宋玉說得很明白,他說「悲哉,秋之為氣也」,到了後來,曹操、曹丕、曹植都是清一色的悲秋,連浪漫的不行的李白都這樣,更何況是一生窮困潦倒的杜甫了,他的《登高》,甚至被評論家譽為千古悲秋第一。

所以說,文人的悲秋,是一種詩歌的傳統,是中國文人的集體無意識。

但是,偏偏有人不一樣。你們不是說,到了秋天就莫名其妙的悲傷嗎,我偏偏要說,秋天是天高清爽的季節,是讓人心胸開闊的季節,是讓人心中激蕩著壯懷激烈的感情的季節。這樣讚頌秋天的詩歌,在我們的傳統詩歌中極為少見,同時也讓這樣一首詩歌,成為禮讚秋天最好的詩。這首詩就是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秋詞》。

在談這首詩之前,我們來看看劉禹錫這個人。劉禹錫被稱為詩豪,這不僅僅是說他的詩歌的風格,豪放壯美,還是說他的人格的美。

劉禹錫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思想家和哲學家。他才華橫溢,但是在官場上很不得意,在參加了王叔文改革運動失敗之後,劉禹錫和柳宗元這一對好朋友,相繼被貶邊陲。

柳宗元這個人性格比較內斂孤獨,整天寫詩就是那些孤單寂寞冷,而劉禹錫卻完全不一樣。他的性格堅強,可以說是打不死的小強,你只要是打不死我,我就要堅強地活著,熬也要把你熬死。果然,柳宗元抑鬱一生英年早逝,而劉禹錫熬死了幾個皇帝,熬死了所有對手,最終回到朝廷做監察御史,可以說是笑到最後的人。

所以,以劉禹錫的性格,他寫詩特別是寫秋天,一定不會抑鬱,一定不會悲傷,他一定會另闢蹊徑,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所以他筆下的秋天,是完全的與眾不同。

劉禹錫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一上來就說,自古以來,移到了秋天,文人們的悲秋的情感就出來了,但是劉禹錫認為這是不對的。他很自信地說,他認為秋天的情緒要勝過春天。為什麼呢?是因為你看那遼闊的天空,天高雲淡,那一排仙鶴迎著藍天白雲直上九霄,是多麼壯美啊!

這裡的晴空一鶴,不僅僅指自然界看到的現象,還是劉禹錫個人的形象。他把自己看成是迎著白雲而上的仙鶴,體現出一種昂揚向上的情緒。

所以說,這首詩是完全與眾不同的讚美秋天的詩,是一種昂揚的積極向上的情緒的體現。

相關焦點

  • 秋天有多美?劉禹錫用這首詩寫出答案,詩中開頭兩句傳唱了千年!
    秋天是一個充滿遐想的季節,在不同的詩人眼裡,便會有不同的秋天,曹操說「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寫的是一個蕭瑟的秋天;王勃說「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描繪的是一個悲涼的秋天;杜甫筆下的「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則又是一個孤獨寂寞的秋天。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8字,驚豔了1000多個秋天
    到唐代大詩人杜甫「萬裡悲秋常作客」,基本上絕大多數的詩人面對秋天都是悲愁的。但是這種情況在老劉這裡根本不存在,老劉甚至「嘲笑」這種情結: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是我不是,這首詩寫得真是豪氣,不愧為詩豪。《秋詞二首·其一》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不走尋常路,寫出不一樣的秋色美景!
    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劉禹錫顯得與眾不同,可能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一定是會傷心欲絕,可是劉禹錫不一樣,他積極地融入到生活中去,依舊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即使是遭受了再大的打擊,那也是從來沒有放棄過,始終是堅持了自我,也正是這個原因,也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其中最經典的要數這首《秋詞.其一》,這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劉禹錫的這首詩,短短四句就寫出不一樣的秋天,年年入選語文課本
    與以往的寫秋之悲不同,有一位詩人的秋詞反其道而行,寫出了清爽豪氣的秋日之景,秋日之情,用自己的方式謳歌了這原本「悲涼」的秋天。他就是劉禹錫。劉禹錫出生於中晚唐時期的722年,家庭條件不錯,劉禹錫也非常整齊,19歲就名動長安,在其後的科舉考試中也是順風順水,考取了功名。
  • 劉禹錫一反常態寫下兩首詩,雄渾壯麗,意蘊幽遠,成千古名作
    然而,大詩人劉禹錫,卻在他人生最應該「悲」秋的時候,寫下了兩首一反常態的詩作,尤其是前一首,非常經典,知名度極高,還被選入課本,流傳千古而不衰。在劉禹錫的筆下,秋天不再是蕭瑟悲涼的,而是高昂且美麗的。唐順宗也因此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 當時劉禹錫只有三十四歲,在人生得意的時候,突然遭受這樣重大的挫折,這種失落感可想而知,但是劉禹錫卻沒有因此而消沉下去,反而越發振奮,他做事本就與眾不同,現在更加不願意人云亦云了,在這種背景下,他寫下了這兩首振奮人心、一反常態的《秋詞》詩。
  • 自古詩詞都是悲秋,哪些詩寫出了秋的壯美?最著名的便是這一首
    寫秋天「壯美」最為著名的,當然是劉禹錫的《秋詞二首》!自從宋玉的《九辯》中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名句之後,悲秋,便成了主基調,在我國詩歌中,提到秋天,大多是低沉蕭瑟的。然而,大詩人劉禹錫卻表達了與眾不同的感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為在他的筆下,秋天不再是悲涼、蕭瑟的,而是美麗且高昂的。【原文】秋詞二首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安慰了世間多少不得志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在詩中他一改平日的穩重,十分特別,開篇14個字就驚豔世人,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豁達。這短短28個字,安慰了世間多少不得志。作這首詩時,34歲的劉禹錫被貶至朗州任司馬,在此之前他是京城裡最得志的少年。出生名門的他,19歲就遊學於洛陽和長安,因一身才情名聲大燥。21歲進士及第,不久便被重用,本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卻一朝補被貶。可豁達如他,又怎會一蹶不振,就在秋風瑟瑟中,他寫下此詩。
  • 劉禹錫寫的不是秋,而是一種精神,這首《秋詞》讓我們愛上秋天!
    就是心頭上的秋天啊;一直到黛玉的《秋窗風雨夕》,大家都很熟。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闢蹊徑,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後的作品,讓人佩服劉禹錫的待人處世。原詩兩首,所選的是第一首。
  •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一》,點讚秋天,其中七個字豪情萬丈
    這首七絕,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其一》,寫於他在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任上。「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每到秋天就悲嘆寂寞蕭條,而我卻要說秋天勝過春天。只要對中國詩詞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悲秋」是一個重要主題,此類作品多不勝數,當然也是佳作頻出,比如「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故園又負黃昏約,但覺秋風發上生」(賀鑄)。早在戰國時期,絕世男神兼大辭賦家宋玉在其《九辯》中就有「悲哉,秋之為氣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名句,「悲秋」這個調子就一脈相承,直到如今。什麼是「愁」?
  • 劉禹錫最獨特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是生動,並且還個性十足!
    從而也使得他在唐朝的詩人中,顯得別具一格,同時他的詩作也是寫得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優美,並且他的常常是反其道而行之,這也使得他的詩作更加的獨特,也更加的深刻,所以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讓人感受到唐詩那種纖細之美。
  • 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二》,14個字以白描手法,寫盡秋天美景
    劉禹錫的《秋詞》共兩首,這是第二首。兩首詩的主題有所不同,第一首是贊秋氣,以彰顯精神;第二首是詠秋色,以自比情操。山楓說文化與歷史為你細細解讀這首詩。「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我們解讀古詩繞不開的一個成語就是「詩情畫意」,劉禹錫這一聯詩,十四個字,純以白描手法寫盡秋色之美,鮮明生動,令人陶醉。如果按照這兩句詩中的景物畫下來,那就是一幅意境優美,清新絢爛的「山中秋色圖」。
  • 秋天到了,讀一讀寫秋的詩
    在古代,秋天是詩人抒發情感的好時節,有閨怨詩,有感懷傷世的,有表達思念之情的,有懷才不遇的,有也有抒發豪情壯志的,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心境,作出來的詩歌也會不一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溫故幾首寫秋的詩吧!
  • 這首詩具有鮮明的個性風格和極高的藝術成就,是劉禹錫代表作之一
    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每日一首詩詞。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咱們來欣賞劉禹錫的詩詞。「秋詞」即詠秋之作。劉禹錫所作同題詩共二首,這裡選的是第一首《秋詞(其一)》。同《秋風引》一樣,這也是一首詩人在朗州司馬任上的作品。內容同樣是因秋生感,然而這首《秋詞》與《秋風引》之間的區別是十分明顯的,《秋風引》表達的是作者政治受挫之後低沉悲苦的心境,而這篇《秋詞》卻寫得奮發激昂、大氣磅礴,充分表現了作者在逆境之中不甘沉淪、勇於抗爭的雄心壯志;更跳出前人窠臼,打破了「文士悲秋」的傳統。
  • 一首關於秋天的詩:把漂泊感寫的淋漓盡致,可以說是最悲涼的詩歌
    文/思源一首關於秋天的詩:把漂泊感寫的淋漓盡致,可以說是最悲涼的詩歌拆分來看,全文悲秋的情感其實全靠「枯、老、昏、古、瘦」這幾個字帶動,讓人一讀就自然產生一種悽涼的感覺。最後兩句則畫龍點睛、完美得詮釋了遊子在秋天的夕陽下漂泊之落寞。「人家」也就是農家、是全篇唯一一個溫馨的畫面,但這其實在對比中更增添了遊子內心的悲傷。
  • 詩人筆下的秋天好美啊!
    詩人筆下的秋天好美啊!古人一葉而知秋,秋來之,萬物凋零。秋風瑟瑟,站在秋風中的詩人往往抒發離別之情,或離別之愁,或壯志未酬,或萬千思緒。讓我們走進詩歌的世界,領會詩人的悲。《野望》隋末唐初詩人王績作品《野望》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的作品。
  • 和《夜雨寄北》寫於同一時期,李商隱一首秋天的唐詩卻有無限惆悵
    《夜雨寄北》是李商隱最膾炙人口的唐詩作品,這是他對妻子最直白的情感表達。今天的我們讀來,依然被詩中的那份溫情所打動。畢竟這個詩人的一生多災多難,命運坎坷,有這麼一個人給他全身心的溫暖,實在是李商隱的幸運。「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王維寫秋天最精美的唐詩,字字詩情畫意,毫無悲秋之感
    不過當我們把目光投向的王維的詩作當中,會發現他筆下的秋天更有特色。尤其是今天談到的這首寫秋天的詩作,可以說是王維寫秋天最精美的唐詩作品。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一首唐詩就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我們在之前對於這首詩都有相應的了解。甚至在中小學的語文課本當中,還曾經出現過這篇古詩,要求我們全文背誦。對於這首古詩來說,顯然是王維詩中有畫最出色的代表,也是他筆下最美秋天的反映。
  • 劉禹錫《秋風引》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聲?
    洞庭湖,是中國僅次於鄱陽湖的第二大淡水湖,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寫過一首讚美洞庭湖的詩,其中有兩句是這麼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詩人把平靜的洞庭湖比作白銀盤,那麼詩中的青螺又指什麼呢?原來那就是洞庭湖中的君山。劉禹錫這首詩因為形象生動的比喻,朗朗上口的節奏和韻律感,將洞庭湖平靜而美麗的特點表達了出來。
  • 絕美古詩詞裡的秋天美得讓人心動,趕快收藏
    這首詩的創作時間在安史之亂爆發前不久,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被賜金放還,棄官而去之後政治上一直處於失意的狀態,也一直過著四方飄搖的流浪生活。在唐玄宗天寶十二載與天寶十三載的秋天,李白兩度來到宣城,此詩就當作於其中一年的中秋節後。在這首詩裡,李白他不僅寫出了秋景,甚至還讓人感受到一股秋意的存在。
  • 這首詩雖然僅4句27字,卻碾壓古今所有秋天的詩詞,盡顯豪情
    一到了秋天,花也謝了,風也涼了,天地仿佛都空蕩了,一片寂靜無聲。人心到了秋天裡莫名也空蕩了,沒來由地就自悲傷起來。詩人們更是敏感,自古至今,詠秋的悲音聲聲不絕。然而有這樣一位詩人,他中年時仕途遇挫,被貶他鄉,正逢風雨悽涼之秋。他本該心生悲意,做一首傷秋之作,哪知命運之秋非但沒有讓他情懷落寞,反而激起他一腔豪情,他揮筆而就一首秋詞,滿紙盡顯男兒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