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2月2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古樸雅致的旋轉門,「上海老克勒」風情的門童老伯,踏進國際飯店,就像是坐上時光穿梭機,回到了青蔥的老上海年代。這裡是上海的城市坐標原點,曾經的「遠東第一高樓」。而今,它已經悄然走過了整整80個年頭的風風雨雨。
大堂設上海「原點」標誌
上海國際飯店(ParkHotel)是上海年代最久的飯店之一,曾經保持「遠東第一樓」紀錄錄半個世紀之久。由當時的四大銀行共同投資興建,原來不是飯店,而是銀行,叫「四行儲蓄匯大廈」,後來又被改名為「派克飯店」、「花園飯店」,最後才叫「國際飯店」。是中國人自己籌資建造的第一幢摩天大樓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亞洲最先進的酒店。
外形上,是20年代美國摩天樓的翻版。國際飯店平面布置成工字型,立面採取豎線條劃分,前部15層以上逐層四面收進成階梯狀,造型高聳挺拔。
有意思的是,國際飯店是真正意義上上海的市中心。1950年11月,為統一上海的平面坐標系統,當時的上海市地政局對全市進行測量,測量以國際飯店樓頂中心旗杆為原點,由此確立了上海城市平面坐標系。1997年10月,國際飯店內部改造時,在大堂設立了「上海城市坐標原點(副點)」標誌向社會開放,供遊人參觀。
始終堅持老上海風情
「一塊蝴蝶酥、一杯濃咖啡,在國際飯店喝個下午茶對於我們這個年代的人而言,真是一種高檔奢侈的享受。」國際飯店企業文化研究室主任梁建洲回憶道。
梁建洲說道,早在1980年,上海當時只有包括國際飯店、和平飯店在內的6家飯店。「當時要入住國際飯店必須提前一周預訂,有時候還要託關係,可謂是一房難求。」梁建洲稱,「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像希爾頓這樣的外資酒店逐步進入上海,老字號的飯店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雖然經歷過起起落落,我們還是始終堅持老字號的品牌文化理念,包括京幫菜的傳承和創新,老上海風情的營造。」國際飯店相關負責人表示。據了解,國際飯店是上海為數不多主打京幫菜的飯店。其京幫傳統點心銀絲卷,還曾獲評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小修小補推進客房更新
據介紹,今年11月剛過,國際飯店已基本完成了全年的營收指標。在新形勢下,國際飯店也在尋求一定的轉型發展。「我們是老飯店,轉型主要體現在餐飲這一塊,我們比以前更親民了。從前到國際飯店吃個飯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很多人甚至只敢在外面張望一下,都不敢進來。」酒店負責人說,「現在隨著一些價格適中的傳統點心和下午茶的火爆,更多的老百姓願意走進國際飯店。」有趣的是,在國際飯店豐澤樓就餐區域內,多是一些超過40歲的「老上海」。一位食客就說道,「年輕時候的情調,現在把它找回來。也算是一種重溫和回憶吧。」
「飯店的客房一共是261間,針對一些顧客反映的設備老舊問題,我們也努力進行更新,雖然不能停業整修,但是通過小修小補,一定能讓顧客感到滿意。」
小小蝴蝶酥日售萬元
一個工作日的下午,位於南京西路黃河路口的國際飯店點心外賣部門口,排隊的人數已經超過50人。店裡西點、中點各式品種不少,但大部分顧客都是衝著蝴蝶酥來的。在排隊的隊伍中,既有上了年紀的上海阿婆,也有年紀輕輕的小夥子。據梁建洲透露,蝴蝶酥是賣得最好的,小小的蝴蝶酥單日的營業額就能突破萬元。一般早晨8點開門的外賣部,7點半就會有人來排隊。
梁建洲表示,蝴蝶酥其實從飯店開業的時候就有了。「從前只是高檔西點裡面的一種,並不起眼,但是我們始終秉承著傳統的製作工藝。它獨特的口味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隨著人們口味的變化,我們也會做一些改變,比如少加糖等等。」
梁建洲透露,蝴蝶酥已經不僅僅是在店裡售賣。這一「上海特色旅遊產品」從三年前就被列為京滬高鐵vip包房的指定配送點心。如今的高鐵上,不論駛向何方,我們都能享用到這一經典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