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灤州:388本家庭帳簿展現生活變遷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9月18日,駱宗明(右)在愛人幫助下整理家庭收支帳簿。

河北省灤州市,今年78歲高齡的駱宗明老人,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今,一直保持記錄家庭收支、家庭事件的習慣。翻開他的帳簿,從飛鴿自行車到家庭小轎車,從BP機、大哥大到智慧型手機,再到五次建房四次搬家的歷程,每項重要家庭收支情況等都歷歷在目。

在駱宗明的家裡,一個不大的書架上整齊地擺放著老人一筆一划整理出來的39卷、共388本家庭帳簿。家庭帳簿中,一張老人親手繪製的個人工資增長曲線圖,一條不斷上揚的紅色曲線,從1959年一直延伸到2019年。駱宗明老人說:「我1959年8月1日參加工作,第一個月工資26.5元,現在每月退休金4936.92元,這數字變化太大了。我簡單計算了一下,從工作初始到改革開放前的19年間,我的工資僅漲了三次,每次平均漲幅不到7元錢,而改革開放後到現在,我的工資漲了近30次,平均每次漲幅約169元。2001年退休後,雖然對國家沒有什麼貢獻,但退休金漲了16次。這些記錄對於我個人和家庭來說,是沉甸甸的生活積累,更是一份寶貴的記憶。」這些帳簿不僅記錄了一個普通家庭數十年來的一次次變化,更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的巨大變遷。

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9月18日,駱宗明(右)向訪客介紹他製作的個人工資增長曲線圖。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9月18日,駱宗明(右)在展示他家的收支帳簿。 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相關焦點

  • 【冀憶70年】駱宗明:388本家庭帳簿憶變遷
    河北省灤州市,今年78歲高齡的駱宗明老人,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今,一直保持著記錄家庭收支、家庭事件的習慣。翻開他的帳簿,從飛鴿自行車到家庭小轎車,從BP機、大哥大到智慧型手機,再到五次建房四次搬家的歷程,每項重要家庭收支情況等都歷歷在目。
  • 78歲老人自製家庭帳簿溫暖折射家國變遷
    從工作首月26.5元工資到如今每月4936.92元退休金,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至今的每項重要家庭收支,到五次建房四次搬家的歷程,從飛鴿自行車到家庭小轎車……在灤州市78歲老人駱宗明的家裡,一個不大的書架上整齊地擺放著老人一筆一划整理出來的39卷,共計388本的家庭帳簿。
  • 河北灤州新華書店開展「閱讀與家庭」線上專題講座
    新華書店作為灤州市重要的文化窗口,為廣泛傳播家庭教育知識,進一步提升家庭家長教育水平,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8月12日晚上8點,灤州市新華書店攜手「共讀書房」灤州校區舉辦「閱讀與家庭」家庭教育線上專題講座活動。
  • 河北灤州四中「最美灤州教育人」故事匯再創佳績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2020年6月30日,河北省灤州市第四中學李佔勇老師、王娜老師聯袂講述《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向最美灤州教育人致敬,向黨的生日獻禮。灤州四中在本次灤州市教育局機關黨委組織開展的「最美灤州教育人」線上故事匯宣講活動中,積極準備、熱情參與,李佔勇、王娜獲大賽一等獎,再次展現四中優秀團隊精誠合作的精神。
  • 民間傳承續「香火」 河北灤州皮影「活」起來
    兩名學生演唱,七八名學生在幕布後面手持竹棍操縱影人表演,這些來自灤縣龍山初級學校的小皮影藝人正在成為灤州皮影走出「絕唱」困境的民間傳承力量。  灤州皮影是中國皮影戲的主流之一,灤縣也被稱作「中國皮影藝術之鄉」。皮影戲是一種流傳區域相當廣的民間戲曲藝術,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
  • 河北灤州民間救援組織積極參與疫情防控
    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河北訊(公益記錄者:李增林 通訊員:郝風光)灤州救援,民間公益應急組織,在抗擊疫情戰役中,灤州救援的志願者們也積極投入其中,本著保己理性、就近參與、幫忙不添亂,積極參與當地村(居)委會組織的抗擊疫情當中,協助社區把守路口,嚴格檢查進出車輛、測量體溫、噴灑消毒液,為戰勝疫情貢獻一份力量
  • 灤州皮影的文化歷史
    今天給大家來講講灤州皮影是源於河北的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它起源於河北灤州,故名灤州皮影又被稱為樂亭皮影及冀東皮影和灤州影戲。灤州古鎮因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最廣為人知的名字就是河北皮影、唐山皮影,它是中國皮影戲三大流派(陝西皮影、潮州皮影、北方皮影)中北方皮影的代表之一。
  • 河北灤州:「空中課堂」學非遺
    疫情防控期間,河北省灤州市中山實驗學校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常規課程教學的同時,開設皮影、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教學,豐富孩子們的居家生活。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3月15日,河北省灤州市中山實驗學校教師汪靜濤在家中通過網絡向學生直播灤州皮影唱腔。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 19年河北理科388分,能上二本大學嗎?
    河北本二批次志願填報很快就要開始了,每個考生都想上好大學,有很多分數不高的考生想要報考本二批次院校,今天就有人詢問理科388分能上哪些二本大學,說實話實在不忍心告訴他們河北理科388分在本二批次幾乎沒有學校可上的,我之前就回答過一個類似的題目,根據去年河北省理科投檔線統計,我發現理科只有一所學校就是河北北方學院
  • 毛澤東的帳簿
    少年時期,他給父親毛順生記錄家庭經營帳;投身革命事業後,他又把記帳知識運用到革命鬥爭的實踐中,一連串地在歷史上留下了長沙文化書社的收支帳、紅軍的「夥食尾子」帳以及延安的菜金帳;建國後,為了保持節儉的光榮傳統他又讓生活管理員記錄自己的家庭收支帳——也就是已經成為國家一級文物的「共和國第一家庭帳簿」。
  • [投訴] 河北唐山灤州龍山帝景小區物業私自抬高物業費 無部門控制
    河北唐山灤州龍山帝景小區得業主,比小區於19年延遲交房,開發商沒有支付房主違約金,19年物業費1.2每平米,公共水電350.二次加壓350(一年每戶用水多錢?).16年買的房到現在契稅未交,房本什麼時候下還是未知數,但是辦房本的1000塊錢早就收上去了,享受著服務,收費合理物業費一分不差的交給物業。
  • 沁源段新龍:64年小帳簿見證農村發展大變遷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在沁源縣赤石橋鄉赤石橋村的財藝記憶館裡,幾十平方米的展覽室,整齊擺放著從1956年至今的近千冊用麻線裝訂、按年度編號的帳簿檔案。而這一個個被整理一新的「帳簿檔案」不僅傳承了赤石橋村財務管理的優良傳統,更見證著赤石橋村的大變遷。
  • 家庭帳簿軟服務·如何選擇和推薦8選擇
    方便的家庭帳簿軟體/服務選擇家庭帳簿軟體有什麼意義?「家庭帳簿軟體」是用個人計算機創建家庭帳簿的軟體。紙質家庭帳簿很有用,但家庭帳簿軟體比數據使用的觀點更方便。最近,只能由網絡瀏覽器使用的家庭帳簿服務增加了。在這裡,我們介紹選擇點和代表性的產品和服務。
  • 唐山灤州市:小小記帳本 濃濃家國情
    小小記帳本 濃濃家國情——在唐山灤州市「太震撼了!閱兵式上,我們的隊伍越來越壯大、裝備越來越先進,這說明我們偉大祖國的國力越來越強盛!我要把今天的感受趕緊記錄下來。」10月1日中午,剛剛看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電視實況轉播,78歲的灤州市退休幹部、老黨員駱宗明,離開電視機後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自己的記事本上寫下重要的一個章節。見到記者前來,駱宗明老人興致勃勃地為記者展示他記錄的家庭帳簿。
  • 家庭小帳本 記錄時代大變遷
    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今日起,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彰顯中國共產黨擔當使命、一諾千金的不懈追求,刻畫泉州人守望相助、自強不息的奮鬥歷程,展現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進而激發泉州兒女砥礪奮進,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裡」,譜寫泉州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 23010天,她用60本流水帳記錄生活變遷
    23010天,她用60本流水帳記錄生活變遷 2020-09-26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47年的經濟帳 7本帳簿記錄家庭生活裡一點一滴
    47年來家庭生活裡發生的一點一滴都被泉州人老康轉化成一筆筆帳目    那是7本厚厚的、頁腳都已發黃的家庭老帳本。褪色的墨水印、清秀的鋼筆字、貼得整整齊齊的陳年票據、事無巨細的收入與開銷記錄……所有的痕跡都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折射出人生的閱歷。  「老康,6月9日是我們的『檔案館日』,把您的『記帳人生』展示給大家看看,如何?」工作人員們感慨地說,「您這裡面每一條帳目,和許多當年的匯票、收據,都是展示時代變遷最好的見證呢!」
  • 河北灤州:「逆行」的英雄 警察藍就在身邊
    守護「灤州平安」。此時此刻,灤州市公安局全體1125名民警、輔警從大年初一在全市各個防疫執勤點連續奮戰至今,灤州市公安局莊嚴承諾「疫情在前,警察不退」!聞令而動,聽令而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發生以來,灤州市公安局黨委堅定信心、勇於擔當,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來推進、來落實。
  • 河大三學生用動畫展現新中國教育變遷 獲全國一等獎
    河大學子308秒視頻徵服高校專家三名學生用動畫展現新中國教育變遷獲全國一等獎姜婷玉在大學校長論壇上領獎。小A同學是視頻《禮讚新時代,智慧新學習》中的主人公,她上課的趣事通過動畫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新中國教育變遷。記者了解到,這個視頻是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姜婷玉、楊瑩雪和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張一星三位同學合作完成。
  • 河北作家劉榮書小說創作研討會在京舉行
    與會專家認為,劉榮書的小說創作秉承了河北現實主義文學傳統,與時代精神同頻共振,與地域文化緊密結合,在表現個人經驗過程中謀求新的寫作變化,呈現出獨特的風格特徵。劉榮書是與 " 河北四俠 " 同期出現在河北文壇上的優秀小說家。他 1968 年出生於河北灤南縣,1997 年開始走上文學創作道路,2016 年參加魯迅文學院第 29 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