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麻餅手藝人用中英文雙語表演 年收入30萬保底

2020-12-12 中國日報網

浙江在線3月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盛偉)春節長假以來,直到元宵佳節,這段時間到訪衢州龍遊紅木小鎮的遊客一直熙熙攘攘,大伙兒在這裡體驗濃濃的民俗。

陳振忠雙手抖動著簸籮,30隻龍遊素麻餅在空中翻飛。

小鎮上,47歲的「甩餅哥」陳振忠雙手抖動著簸籮,30隻龍遊素麻餅在空中翻飛。老陳手上一邊做著精彩的動作,一邊嘴裡還用雙語做著解釋:「神龍擺尾!The dragon dances it’s tail。」很多遊客的目光一下子就被他吸引住了。

僅僅元宵節這天,陳振忠賣麻餅收入就是5600元。說出來別不信,今年春節期間,陳振忠的麻餅銷售收入是14.5萬元。

「我吃的就是手藝飯,收入是不錯的,生意無論如何清淡,每年30萬元是保底的。」陳振忠說。

「甩餅哥」創新老傳統

用中英文雙語表演

陳振忠是地地道道的龍遊人,他的老父親也是龍遊麻餅的手藝人。

陳振忠稱自己「腦子靈光,學東西快」。他初中畢業後就考取了中專。在他看來,那個年代能考取中專的人都是挺優秀的。

這些年,陳振忠做過生意養過豬,做得都不錯,日子過得也還算滋潤。

最終,陳振忠還是子承父業做起了麻餅。從小就對麻餅製作耳濡目染的陳振忠學起來很快,其繼承創新的「九招十一式」動作美觀程度早就超過了其父當年。

陳振忠的「九招」為:見龍在田、春風拂面、神龍擺尾、鳳凰三點頭、飛龍在天、童子拜觀音、鯉魚跳龍門、觀音坐蓮、浴火重生。這些招數名,他說自己是參考了《易經》以及古典詩詞。

為迎接外國遊客,陳振忠還撿起多年不用的英語,自己撰寫了「九招十一式」的英文版。「我花了半年時間製作了『龍遊陳氏觀音麻餅』的文字和視頻資料,申請了版權。」

2015年5月1日,陳振忠夫婦回到了龍遊紅木小鎮,正式開始表演銷售麻餅。

因為智慧財產權

他曾告過同門兄弟

江山「甩餅哥」王廷高曾是陳振忠的同門兄弟。3年前,有媒體報導王廷高月收入五六萬,引來網友廣泛關注,而王廷高本人則迅速成為網紅。

此時,陳振忠卻將同門兄弟王廷高告上法庭。

陳振忠說,王廷高是他公司的員工,王廷高公開表演麻餅「九招」上芝麻的手藝侵權。陳根忠說,他是龍遊觀音素麻餅的創作者,也是麻餅九招上芝麻手藝的創始人。他已經在國家版權局註冊了版權,王廷高未經同意表演相同手藝,侵犯了他的著作權。

陳振忠說,他不是為了名和利,主要是為了尊重智慧財產權。陳振忠到法院上訴,要王廷高停止公開表演麻餅「九招」上麻手藝,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5萬元。

2016年底,衢州中級法院全程直播了這起「甩餅」引發的智慧財產權官司,引發媒體關注。

最終,法院駁回陳振忠訴訟請求,這場官司以陳振忠敗訴告終。

恩怨隨風散去

「甩餅哥」潛心研究甩餅文化

陳振忠說,這場官司已經過去,現在自己和王廷高在各自的景區幹得都不錯。「以前的事情就隨風散去吧,希望大家都能活得好點。」

如今,陳振忠在衢州名氣很大,經常會被邀請在年貨節或去學校做非遺表演。

陳振忠說,他現在潛心研究的就是甩餅文化,然後用表演的形式進行傳播。「我將甩餅文化和《易經》聯繫起來,給甩餅加點文化內涵,讓大家更愛麻餅愛國學。」

「用中英文交互表演九招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播,我想讓外國朋友也能記住龍遊麻餅。又能賺錢,做起來又快樂,還能傳播文化,我做得很開心。」陳振忠說。

相關焦點

  • 龍遊「甩餅哥」,這個春節銷售收入14.5萬
    小鎮上,47歲的「甩餅哥」陳振忠雙手抖動著簸籮,三十隻龍遊素麻餅在空中翻飛。老陳手上一邊做著精彩的動作,一邊嘴裡還用雙語做著解釋:「神龍擺尾!The dragon dances it’s tail.」很多遊客的目光一下子就被他吸引住了。僅僅元宵節這天,陳振忠賣麻餅收入就是5600元。
  • 奔馳E300L適合年收入30萬的人購買嗎?
    奔馳E300L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奢侈品牌中型商業模式,這種模式在國內市場上已經發展了多年,是很多高端消費者熱衷的模式,整體了奢侈品和商業特色,特別是商人,這種模式偏好很高,如果家庭收入在30萬左右,想買奔馳E300L的模式就沒有大問題,想保持和正常使用的模式不會有任何問題 奔馳E300L入門級車型的官方指導價46.58萬元,目前市場優惠在4萬左右,裸車價格可控制在
  • 美國第一所中英文雙語學校進入31年 普通話教中文
    美國第一所中英文雙語學校進入31年 普通話教中文   中新社舊金山5月11日電 (記者 劉丹)美國第一所以普通話教中文的中英文雙語學校中美國際學校(ChineseAmericanInternationalSchool)進入第31個年頭。
  • 大畈麻餅不再「土得掉渣」
    「旅遊恢復後,生意火了起來,特別是國慶期間,銷量突破30萬箱!」10月30日,通山縣大畈鎮的陽春園食品有限公司(下稱陽春園)總經理章曉建高興地說。「通山麻餅俏中秋」。大畈麻餅是通山縣的傳統月餅,以前用柴火烤制而成。近幾年來,由小作坊轉型升級,實行電能替代,增加產品種類。隨著旅遊火熱,賣得越來越俏。大畈鎮黨委負責人介紹,該鎮有35家麻餅生產公司(作坊),除了旅遊和枇杷產業外,麻餅已成為當地又一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當地350餘農民就業,110餘戶貧困戶脫了貧。
  • 要求年收入50萬!麒麟國際雙語學校啟動招募,預計明年招
    招募南京及周邊城市的國際雙語學校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在讀學生家長;以及,對國際化/雙語教育感興趣,考慮未來孩子出國讀書的家長,共20組家庭。需滿足條件:1.南京本地常駐人口或在南京工作;2.家庭年收入50萬人民幣或淨資產1000萬人民幣以上;3.在家庭中對孩子教育有主導權和決策權的家長,父母皆可。麒麟國際雙語學校前期籌備工作啟動,高端國際教育入駐麒麟!
  • 年收入在30萬的家庭,在國內屬於什麼水平?
    那麼,以年收入30萬為例,該收入比之國內收入平均線,算什麼水平?是否可以實現詩與遠方的美好願景?按地區性來說,年收入30萬放置在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回應。因為各地的發展均不對等,國內即有發展水平處於領先世界的一線城市,也有偏遠落後加之極度貧窮的山區。因此,在收入使用感上,不一樣的地方,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 中英文雙語主持人大賽啟動
    ICS雙語麥克瘋中英文雙語主持人大賽啟動儀式  由ICS上海外語頻道傾力打造的國內首檔中英文雙語主持人大賽「HOST-OFF隨著上海的國際化進程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雙語人才匯聚在這座城市,這其中有高校學霸、海歸白領、雙語潮童、中國通老外……這些雙語人才們將在比賽中盡情展示他們流利的中英文雙語才華以及他們的個人魅力和風採。經過挑戰,看看誰能用一支話筒握住全場的精彩,最終成為跨文化交流的雙語明星!  自從2008年ICS開播以來,這是ICS首次舉辦的涵蓋線上線下的頗具規模的主持人大賽。
  • 麻餅的製作配方與詳細流程
    麻餅有-發麵麻餅、皮面麻餅;有酥皮麻餅、單皮麻餅;譬如蘇州稻香村的棗泥大麻餅、湖北土家族麻餅、四川老麻餅、內蒙黃油酸奶麻餅等。麻餅,中國傳統名點,相傳早在北宋時代,安徽合肥就生產一種形似銅錢大小的實心餅,名「金錢餅」,風味可口,在農村婚嫁中,麻餅視作為喜餅,表寓意吉祥。麻餅是歷史悠久的正宗川點。
  • 湖北鹹寧特產「通山麻餅」,口感酥脆,味道甜而不膩,你吃過嗎?
    在湖北通山,那些仍能夠被保留下來的傳統手工藝術也不多了,但手工麻餅製作,紮根於通山如今也仍流傳於通山。通山麻餅又名大畈麻餅,是湖北省鹹寧市通山縣的地產名品。歷史悠久,數百年前荊楚地區就有「通山麻餅俏中秋」的民諺。明、清時期,商貿人士沿鄂南富水河至長江往來做生意,當時堪稱湖廣「一絕」的通山麻餅與通山粑坨、苦蕎酒、九宮雲霧茶等通山當地特產隨著這條水上商路而享譽荊楚。
  • 香脆酥甜的麻餅做法及配方
    麻餅,中國傳統名點,又名「金錢餅」,風味可口,在農村婚嫁中,麻餅視作為喜餅,表寓意吉祥。今天我就來教大家怎麼做麻餅,此配方可出23個成品。蜂 蜜50克豬 板 油40克雞 蛋2個小 蘇 打1克紅 豆 沙690克炒熟白芝麻適量麻餅的做法及配方
  • 衢州網紅麻餅哥贏了官司 這是省內罕見智慧財產權糾紛
    這一套「九招上芝麻」 把麻餅甩得眼花繚亂。我們來回顧一下麻餅哥的招式↓↓江山小夥每天甩甩手 月入五六萬 想學嗎?| 麻餅哥但他吃官司了。龍遊觀音素麻餅的創作者陳振忠告麻餅哥兄弟倆侵犯「九招上芝麻」的表演權,要他們禁止表演並賠償損失5萬元。原來,這一套表演,陳振忠也會!他還進行了版權登記。
  • 年收入10萬農民21份保險天價保費179萬!法院:全額退保
    事件回顧2016年10月,河南鄭州農民劉某將太平人壽保險河南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解除與該保險公司21份人身保險合同,並退回已交179萬保費。太平人壽公司代理人清楚劉某的家庭情況,21份保單中18份都為同一代理人,代理人誇大保險收益,誘導投保人不如實填報收入,劉某年收入10萬,卻被誇大成100萬。
  • 都說自己的麻餅上芝麻手藝是正版 兩人在法庭上現場展示甩餅·都市...
    龍遊人陳振忠說,王廷高是他公司的員工,王廷高公開表演麻餅「九招」上芝麻手藝侵權。王廷高不服,說陳振忠是他徒弟,是賊喊捉賊。 孰是孰非?近日,衢州中級法院全程直播了這起「甩餅」引發的官司。 「九招」上芝麻手藝被登記了版權 今年4月,王廷高在江山廿八都古鎮景區表演麻餅「九招」上芝麻手藝時,用一個圓竹匾,給餅上芝麻,上下翻飛手法嫻熟,被遊客拍下視頻並發到網上。
  • 濟南一女孩用中英文雙語乞討,路人質疑:會寫英語還求助?
    濟南一女孩用中英文雙語乞討,路人質疑:會寫英語還求助?記者在泉城路附近看到,路邊也有乞討者,他們中多半年紀偏大,但沒有找到這位用英文乞討的姑娘 。此前,全國多地都曾出現過用雙語乞討的「乞丐」
  • 小小志願講解員雙語亮聲,用最美童聲向世界介紹成都
    ↑「公園城市聽我說」城市巡展啟動活動通過「中英文視頻選拔」「導師團專業集訓」「百強實戰複試」等環節,最終選拔出了30名優秀的公園城市小小志願講解員,讓百萬市民和千萬遊客聆聽到成都少年講解公園城市的聲音。
  • @成都娃:話筒交給你,請用雙語講解宜居天府的城市之美
    從杜甫草堂到武侯祠,從人民公園到浣花溪公園,從熊貓綠道到成都規劃館……天府少年的最美童聲,洋溢在成都的每個角落,用一段段音頻,為世界解讀著他們眼中的公園城市。最終,小小講解員們的講解音頻展板入駐各大天府綠道、地標景點,登錄喜馬拉雅等線上平臺,超過30萬市民和網友聆聽了天府少年們為公園成都發出的天籟之音。
  • 大畈麻餅 家鄉的味道
    本地特產「大畈麻餅」遠近聞名。  大畈麻餅在製作前,先要炒好芝麻,倒進竹匾,香味隔著鏡頭似乎都能聞得到。麻餅的餡料由各色乾果仁、冰糖、陳皮、金錢桔等十幾種破碎攪拌而成,包好後在鐵箍模具中,用木柄敲打延展和切削定型,均勻撒上麵粉,完成兩面著麻的工序,麻餅被轉運至柴火烘烤臺反覆烘烤,直至出現金黃誘人的色相。  在大畈鎮,一直保留著用傳統工藝和柴火烤制大畈麻餅的家庭作坊。
  • 遼寧市規範公共場所中英文雙語標識
    遼寧市規範公共場所中英文雙語標識 半島晨報
  • 中國首份中英文雙語手機報正式開通!
    prd=windows&sbp=mediaplayer&ar=media&sba=plugin&"name="MediaPlayer" volume="80" autostart="0"> 視頻:中國首份中英文雙語手機報開通
  • 通山大畈麻餅:從小作坊到規模化
    「旅遊恢復後,生意火了起來,特別是國慶期間,銷量突破30萬箱!」11月13日,通山縣大畈鎮陽春園食品有限公司大廳,隔著玻璃,車間裡一片忙碌,總經理章曉建談及企業發展自豪不已。2016年,採用電能生產,效率、口感得到雙提升,同時進行技術改良,輕薄麻餅問世,備受歡迎。產品暢銷,供不應求,規模需適當擴大。在省紀委扶貧工作隊和縣、鎮兩級黨委政府幫助下,2018年,新廠房建成投產,產能翻幾番。「農戶的產品照單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