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柏林、威尼斯,「三大節」的招牌哪塊更能在中國票房「帶貨」?

2021-01-12 騰訊網

《羅馬》上映近一周,票房不足400萬,在整個電影市場上並沒有濺起多少水花。

阿方索·卡隆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頭銜,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榮耀,都沒能給《羅馬》增添更多的票房競爭力。反而是墨西哥題材、黑白文藝片……這些標籤讓很多觀眾望而卻步。

有人說藝術電影註定不會有高票房。可就在這個五一檔,來自中東小國黎巴嫩的《何以為家》,卻出人意料成為了黑馬,拿下超過3億的票房已無懸念。《何以為家》曾獲得坎城金棕櫚獎的提名,和《羅馬》一樣,都是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出過風頭的電影。

在好萊塢電影幾乎一統江湖的今天,像歐洲三大電影節這樣的存在更像是一塊為藝術保存的「自留地」,在維繫電影藝術的創新和進步方面有著獨特的價值,畢竟票房從來不是衡量一部電影是否優秀的標準。

但是同樣是電影節走出來的電影,為何《羅馬》與《何以為家》的票房不是一個量級?換句話說,歐洲三大電影節出來的電影在中國市場上,它們的「帶貨」能力是不一樣的,誰更能賣票,取決於它們所出身的電影節選片的標準。

坎城電影節:講藝術更要講商業

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裡,坎城電影節應該是國內電影市場中最能「帶貨」的電影節了。雖然它的商業性遠沒有奧斯卡那麼重,但知名度卻有與之比肩的勢頭。近年來越來越多前往坎城走紅毯的中國明星,把坎城電影節在中國的知名度進一步擴散。

坎城國際電影節

有了知名度,再配合上適口的劇情性電影,票房就有了一定保障。

拿《何以為家》來說,這部進入坎城主競賽單元的電影,本身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家庭、教育、成長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劇情片,並且頗有煽情色彩。

放到中國市場上,《何以為家》左右逢源。能讓人落淚,滿足了部分觀眾情緒宣洩的需求;涉及家庭、教育等議題,滿足了部分觀眾對於現實指涉的需求;甚至還有治癒功能,片中小男孩一個微笑,讓部分觀眾在哭過之後心情舒暢,獲得了極大的滿足。再有坎城提名的加持,鎖定藝術電影愛好者的基本面,取得不錯的票房也在情理之中。

同樣道理的,還有坎城系出身的《小偷家族》。其內地票房為9674.9萬,是目前在中國市場票房最高的日本真人電影,是枝裕和的溫情治癒了眾多觀眾,在賺取眼淚的同時也賺取了票房。無數日本商業製作都攻掠不了的內地市場,居然被來自坎城的藝術電影拔得了頭籌,這不得不說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坎城的「帶貨」能力不光是針對外國電影,對於國產電影也一樣。和《小偷家族》一起角逐金棕櫚的《江湖兒女》,上映後內地票房為6994.7萬。往前追溯,2015年上映的坎城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刺客聶隱娘》,其票房也達到了6140.5萬。在「藝術電影票房普遍不高」這樣的大眾認知裡,坎城系電影在國內能有這樣的成績,確實不易。

柏林電影節:講藝術更要講政治

雖然坎城系的電影「帶貨」能力一流,但坎城電影節對於中國電影來說並不「友好」。迄今為止,拿到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的中國電影僅有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一部。但是柏林電影節對中國就寬容得多,中國是拿到金熊獎次數最多的亞洲國家。

可惜的是,獎項上的友好並沒有轉化為票房上的友好。柏林系出身的影片最近一次在大銀幕上跟觀眾見面就是《地久天長》了,它包攬了影帝影后兩項大獎,其內地票房為4506.5萬。去年引進的金熊獎提名影片《犬之島》,其內地票房為4352.5萬。2014年在柏林獲得金熊獎的《白日焰火》,其內地票房為1.02億,同年獲得傑出藝術成就獎的《推拿》,其內地票房為1351.5萬。

柏林電影節誕生於冷戰期間,政治因素從一開始就壓倒其他因素,雖然如今它的政治色彩早已淡化,但是其選片標準一般都偏於嚴肅,傾向於藝術和現實相結合。所以那些講述現實生活中的苦難、偏於長時間段線的泛政治、歷史類電影更容易獲得評委們的青睞。

跟別的電影節相比,柏林系的電影更加厚重,這類電影有它的受眾,但是在更大範圍內帶動票房,還是缺乏動力。

威尼斯電影節:講藝術更要講創新

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有「國際電影節之父」的美譽。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威尼斯電影節的底蘊,在藝術性上,威尼斯更強一些,對於各類創新也更包容。

但是當一部電影在藝術上走得太遠時,它的市場表現就註定不會太好。《羅馬》就是最好的例子。

《羅馬》的視聽語言是頂級的,黑白畫面、寬畫幅和嫻熟的長鏡頭都帶給影迷們很多驚喜。但是它的節奏很舒緩,完全捨棄了娛樂性,更像是導演個人對童年時代的一種回憶,所以對於無法沉浸其中的觀眾來說,頗有幾分催眠的作用,以至於「看《羅馬》睡過去」成了不少人吐槽的焦點。

在五一檔和《復仇者聯盟4》正面交鋒的《撞死了一隻羊》,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的提名,但是其內地票房只有1041.6萬。

即使有著奧斯卡的光環加身,威尼斯系影片的票房也還是不夠樂觀。奧斯卡最佳影片、威尼斯金獅獎雙料大獎加持的《水形物語》,也不過只拿到了1.05億的內地票房。對比奧斯卡系那部黑人教白人吃炸雞就拿到4.77億內地票房的《綠皮書》,威尼斯系電影的「帶貨」能力實在不夠。

當然,各大電影節獲獎電影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還要考慮到具體影片特徵、上映時間節點、同檔競爭情況等多重因素。如今的中國觀眾越來越成熟越,單靠招牌「帶貨」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不過,各大電影節選片口味與中國觀眾的適配度,從文中提及的電影案例中,已可窺見端倪。因此,當行家引進版權時,也不妨嘗試將其作為參考指標之一。

【文/忠犬七公】

The End

相關焦點

  • 3次柏林2次坎城,拍中國電影奪北美票房冠軍,除張藝謀沒誰了
    ,其中有3次獲獎;5次提名坎城國際電影節,其中有2次獲獎;更別提金雞獎、百花獎、金像獎等國內知名獎項了。張藝謀是中國第一位A級國際電影節影帝,也是第一位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中都獲得過最高獎項的導演,他執導的《菊豆》是國內第一部被提名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而《英雄》則是第一部殺入美國電影市場並奪得票房冠軍的中國電影,轉型後,他的商業片《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
  • 歐洲三大電影節和正在崛起的中國電影
    >作為三大電影節中商業性最強的坎城電影節,早在1959年就已經與中國電影結緣,由田琛執導的《蕩婦與聖女》成為第一部正式參加坎城金棕櫚獎角逐的中國影片。據傳言,張藝謀本計劃將送至坎城參賽,卻遭到當年的坎城電影節主席雅各布反對,稱影片帶有政治偏見,並建議替換為《我的父親母親》。最終張藝謀解釋無果,決定將兩部影片同時撤出坎城,轉投威尼斯和柏林電影節。最終成績也十分優秀,《一個都不能少》斬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我的父親母親》獲得次年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僅次於金熊獎)。
  • 三大國際電影節,為何坎城影響力最高,原因是這兩條!
    最近關於「坎城國際電影節」的消息可謂層出不窮,從影節紅毯到競賽單元,從明星採訪到花邊新聞,刷爆了觀眾的眼球。坎城國際電影節與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這樣的影響力不足為奇。
  • 女性、政治和新導演:最熱鬧的柏林電影節落幕了
    迪特·科斯裡克從2001年開始執掌柏林電影節,不少媒體都認為,在迪特·科斯裡克擔任主席期間,柏林電影節的國際地位得已成功提升:從一個逐漸走下坡路的地區性電影節,成功轉變為全球三大電影節。據數據統計顯示,如今柏林電影節的市場規模僅次於坎城電影節。
  • 中國評委解析:坎城為何這麼牛?_娛樂頻道_鳳凰網
    為了不觸怒FIAPF,第一屆的獎項設置也和威尼斯、坎城不同,是按照類型來分的,發了最佳故事片、最佳紀錄片、最佳喜劇片、最佳犯罪冒險片、最佳歌舞片這麼一些不倫不類的獎。第二年的西柏林電影節甚至取消了正式獎項,只評了個觀眾選擇獎。後來,經過FIAPF中的德國籍理事君特-施瓦茨反覆遊說,柏林才在1956年獲得了A類認證,從此與坎城、威尼斯齊名。
  • 《撞死一隻羊》威尼斯獲獎,近十年華語電影歐洲三大節得獎盤點
    9月8日晚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得獎作品揭曉,中國電影《撞死一隻羊》獲得最佳劇本獎。最容易把名字讀錯的電影節——坎城雖然九十年代中國電影是三大電影節得獎的常客,但是近十幾年國產文藝片衰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還好2009年有著不可描述畫面的《春風沉醉的夜晚》在坎城獲得了最佳編劇獎。
  • 集郵坎城威尼斯強片 腐蘭蘭暮光女新片上線
    愛奇藝文藝院線即將上線四部高分佳片,「腐蘭蘭」詹姆斯·弗蘭克和「毒師老白」布萊恩·科蘭斯搭檔《Why him》讓你笑到失控,《私人採購員》《託尼·厄德曼》《弗蘭茲》三部入圍坎城金棕櫚和威尼斯金獅獎的口碑大片結伴而來。新片入庫,一路高分高能,滿滿的文藝範兒託舉你整個夏天的觀影BIG。
  • YouTube聯手坎城、威尼斯辦線上電影節
    時光網訊 Youtube今天宣布將舉辦「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al」活動,包括坎城、威尼斯、多倫多、聖丹斯、多倫多、翠貝卡等全球20大電影節的長片、短片、紀錄片、音樂表演、論壇等,免費觀看而且無廣告,舉辦時間為5月29日到6月7日,合作方為紐約翠貝卡電影節組委會。
  • 北美票房:DC《小丑》勇奪威尼斯金獅大獎!R級恐怖片《小丑回魂2...
    關注過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影迷都知道,往常,無論是義大利的威尼斯、法國的坎城、德國的柏林,頒出的大獎通常都是一堆大家先前所不熟知的藝術獨立電影。 的確,體量巨大的商業電影已經足夠風光,注重個人表達投資更低的藝術片唯有通過獎項才能贏得更多的關注度。 然而,今年威尼斯電影節卻不太一樣,竟將最高大獎「金獅獎「頒發給了名氣超大的華納DC新作《小丑》,這也是超級英雄電影首次登頂歐洲三大電影節,堪稱是歷史性時刻。
  • 蹭紅毯雜談:國內國外都有人蹭,坎城最好蹭,奧斯卡最嚴格
    國內藝人「蹭紅毯」的主要目標是歐洲三大電影節——坎城、威尼斯、柏林,有媒體曾經統計過,這些年來出現在三大電影節的華人明星越來越多,「2012年17人,2013年22人,2014年高達46人」。其中坎城電影節是最多藝人「蹭紅毯」的。
  • 屬娛你|柏林影帝王景春拼不過「百億影帝」吳京
    由王小帥執導的影片《地久天長》於北京時間2月17日拿下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雙銀熊大獎,王景春和詠梅憑此片獲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這一中國電影時隔多年才迎來的高光時刻,僅僅在當天上了一次微博熱搜,幾天之後,又被淹沒在各種明星的花邊新聞中。
  • 威尼斯提名詳解:熱門不及多倫多 宮崎駿撐場面
    阿貝託• 巴貝拉上任第二年,後馬可-穆勒時代的威尼斯電影節繼續革新著主競賽單元,讓商業遠離競賽單元,支持真正的藝術或先鋒影像。於是噱頭越來越少,很多年輕導演或帶實驗風的作品得以入圍主競賽,甚至紀錄片就有兩部。只是,觀眾和記者們可能很難吃得消。多倫多熱門雲集 搶奪威尼斯眼球威尼斯電影節的時間總是有些彆扭。
  • 專訪東京國際電影節主席久松猛朗:如果中國和日本組合成一個新的...
    大家可能不熟悉久松猛朗,但都知道他所代表的機構——東京國際電影節,擁有30年歷史,是與坎城、柏林、威尼斯齊名的9大國際A類電影節,也是亞洲最大的電影節。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問及久松猛朗最近看了哪些中國電影時,久松猛朗如數家珍。「《芳華》如此大手筆的回顧那個年代的青春,《縫紉機樂隊》如同漫畫電影一般幽默有趣。」
  • 獲得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14部華人影片,值得我們記住!
    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 1993年該片榮獲第46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也是目前唯一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影片;此外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
  • 坎城電影市場強片如林 利潤前景撲朔迷離
    這種現象同樣出現在了坎城電影節上,比如去年的坎城交易市場上,喬奎恩-菲尼克斯主演的《我們擁有夜晚》和法國片《潛水鐘與蝴蝶》,口碑及市場預期都要好於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但片商在高價買回發行權後,卻並沒有獲得相應的利潤回報,兩片溫吞的票房成績曾令發行商頗為窩火。
  • 69屆柏林電影節中國演員王景春詠梅稱帝封后
    《地久天長》  中國演員王景春詠梅稱帝封后  楚天都市報記者戎鈺  與坎城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的柏林電影節,於北京時間2月17日凌晨舉辦頒獎典禮,讓無數中國影迷笑醒了——  憑藉在王小帥導演新作《地久天長》中的演出,中國男演員王景春與中國女演員詠梅包攬了第69屆柏林電影節影帝影后榮譽
  • 中國演員獲第69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各獎項於當地時間16日晚在德國柏林電影宮揭曉。中國影片《地久天長》中兩名主演憑藉出色演技獲得最佳男、女演員銀熊獎。最佳影片金熊獎由多國合拍影片《同義詞》獲得。
  • 2003年的威尼斯:六十花甲期待光榮與夢想
    不同於柏林電影節日趨通俗的取向,也不同於坎城電影節對電影大師的熱衷,威尼斯電影節總是帶著自己獨特的自由散漫的興趣關注著一些電影小國,又或者是一些並不太出名的電影工作者們。  威尼斯電影節的獲獎影片,很多並不是當年最出色的作品,也不見得是宏大嚴謹的影史經典,但通常它們都代表著一種新的力量,預示著一股新的浪潮即將襲來。  不同於柏林電影節日趨通俗的取向,也不同於坎城電影節對電影大師的熱衷,威尼斯電影節總是帶著自己獨特的自由散漫的興趣關注著一些電影小國,又或者是一些並不太出名的電影工作者們。
  • 柏林電影節|莫裡茨德哈德爾登訪談:柏林啟示錄
    而如果非要講三大電影節藝術總監的國籍論,莫裡茨也確是個特例,因為他還曾是威尼斯電影節的藝術總監。這也是為什麼在柏林電影節「辭舊迎新」開啟一個新時代之際,我們並沒有急匆匆地請科斯利克來為自己總結,而是讓莫裡茨德哈德爾登來講一講古,也許其中有啟發電影節走向新「時代」的更多智慧。
  • 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屬於女性導演?
    年初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和柏林電影節之後,影展和影院在疫情影響之下,迎來了長達半年的真空。尤其是三大影展之首坎城電影節的被迫取消,使得電影市場和下半年的影院出現了巨大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