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課是一種集體教研活動,是尋找有效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手段。磨課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研究、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合作、交流、反思的過程。在一次次磨課的過程中,教師對教學理念的把握會更加準確,對教材的研讀會更加深入,對學情的了解會更加透徹。磨課還能磨出教師間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團隊理性思維水平的提升。
教師上好一節公開課和學生學會一節數學知識,都像是「西天取經」,「需要歷經千千萬萬的磨難,方能取得真經」。每一次的磨課經歷都能讓執教者更明晰教材、掌握策略、領悟道理,在不經意間更新了教育觀念、提高了思想認識,提升了教學水平,所以是「累,並快樂著!」
此次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認識分數——幾分之一》,我們與集備組老師共同研討、集思廣議,最終形成教學方案。現結合此次磨課歷程,提出幾點思考與大家交流。
《認識幾分之一》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的認識是對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還是讀寫方法上都有很大差異,這部分知識也將為我們以後學習小數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於是,我們擬定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學生觀察發現、動手操作,了解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並初步學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2.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提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與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動手操作、語言表達能力和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意識。
3.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感受分享的快樂,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磨課過程中,我們對學校三年級學生進行了前測,提供了多組圖片,讓學生從中選擇能用二分之一表示的圖形。從前測的情況來看,對於「二分之一」,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也只是零散、模糊、碎片化的,他們認為二分之一是把圖形分成一半,如正方形從中間分開,但不明白「二分之一是把物體平均分成2份後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學生對「分得的每份要一樣」這點理解不夠明確。因此,我們在備課時決定在課前對學生進行測試,指出學生在認知中存在的問題。分數起源於分,是人們在處理「分物品」的長期經驗中形成的,我們介於這一點,商討創設了十分有趣的唐僧四人「西天取經」的情境,同時也象徵著老師帶領學生學習的含義,幫助唐僧分月餅的過程中進行體驗和感悟:一方面,產生「平均分」的需要,強調「平均分」乃分數的本質特徵,另一方面,體驗月餅由完整的一塊到平均分成2個一半,從整數1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的變化過程,自然引出分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為學生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探究環節,提供各種不同的圖形,讓學生自主表示圖形的二分之一。在操作中,讓學生不知不覺理解並掌握分數,幫助學生實現對於二分之一知識從有意義接受到自由表達的過程。而後,引導學生思考三個問題:1.這三個圖形的形狀各不相同,都可以表示1/2嗎?為什麼?2.這三個圓的大小都不一樣,它們的一半都是1/2嗎?它們的 1/2大小都一樣嗎?3.同一個圖形,折法不一樣,那也都是1/2嗎?這些1/2大小一樣嗎?通過對不同問題的思考,讓學生充分交流、感受、體悟,揭示本質,尋找規律,解決問題。
數學內在的特性是數學本身,應該反映數學的個性,體現數學的思維魅力,如果數學課堂無法讓學生得到思維的快樂,得到思維品質的優化和思維能力的提升,那麼數學的本質力量也就無法得到體現。本課,學生對於分數的建構,經歷了以下幾個層次:
1.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引出1/2表示生活中月餅的「一半」的數學化結果,在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之間架設了認知橋梁。教師讓多名學生說一說1/2所表示的具體含義,這是學生有意義地接受1/2概念的過程。
2.讓學生通過分圓並表示「一半」,從月餅抽象為圓,引出1/2,將1/2從實物模型拓展到面積模型、集合模型以及數線模型,實現了知識由理解向表達的過渡,豐富了學生的認識表象,避免了思維的僵化。
3.類比遷移,折不同的圖形,深入感知不同的1/2(圖形不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是它的1/2),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明確「分的是誰就是誰的幾分之一」,「平均分成幾份,分母就是幾」。
這一探究、交流和匯報的過程是全課教學的亮點,凸顯數學教學對本真的追求。我們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完成二分之一概念的建構。
在認識二分之一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觀察並思考幾分之一的情境問題,通過探究唐僧四人跳了一條線段的幾分之一,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讓學生與同伴交流數學思考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最後,設計救唐僧的三大闖關題:1.塗色部分是圖形的幾分之一?說說理由2.下面哪些圖形的塗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3.白骨精把師徒4人關在了大正方形裡,現在請你仔細觀察,唐僧師徒四人所在的區域分別是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讓學生深入思考幾分之一的意義,從思維辨析的層面積極促進學生建構分數知識,從而突出教學重點,豐富知識內涵,提升思維品質。
磨課,磨教材挖掘、磨目標定位、磨課堂組織、磨教學細節、磨課堂機智,從本質上說,磨的是教師的文化內涵、教育智慧及師生共同創造的課堂靈動,正是在磨課的困惑、頓悟和快樂中,我們感受著成長。磨課是教師專業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林丹榕 遊利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