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上九出門一大堆」啥意思

2020-12-23 鄉村田小園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九,在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中,正月初九是傳說中的玉皇大帝生日,如果玉皇大帝在生日這天過得開心快樂,心滿意足,他就會降福人間,在新的一年一定是個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發財年。在我國福建、臺灣等地的人民也把它叫作「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

在過去,人們為了慶祝玉帝的生日,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在餐桌上擺滿最豐盛的美味佳餚,把珍藏的美酒倒滿酒杯,來表達對玉皇大帝的敬重,以此祈求來年家運昌盛、財源滾滾,然後一家老小便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吃著香噴噴的飯菜,喝著甘甜的陳年老酒。

因此,每年的這一天,民間傳說的許多禁忌都不可輕易觸犯,否則「天公」定會以此懲罰人間,不但莊稼顆粒無收,而且瘟疫不斷,傳說這一天的早晨,每家每戶都不能把洗臉水潑在房前屋後的空地上和水溝裡,這種大人小孩洗過臉的水,又叫「銀子水」,是一家人在新的一年的財運,一旦將它倒掉了,好運氣也就溜走了;當天清掃的垃圾一定要先貯存起來,不要急於倒掉,因為垃圾生發於天地之間,有助於萬物生機蓬勃,一旦不加珍惜地將它倒掉,肯定會惹惱玉帝,以致招來損失。當然這只是傳說,不必過於嚴肅當真。

在玉皇大帝生日這天,早早地要灑掃庭院,以淨水潑地,以示隆重慶祝,祝福玉帝生日吉祥如意,討個好彩頭。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尾魚,寓意年年有餘。還要有紅燒肉,豆腐。也是寓意日子紅紅火火,一家人越過越富有的意思。全家人在這一天都要開心,不生氣,也不打罵小孩子,生怕玉帝不開心,怪罪,俗話說「打生日,罵壽日」,他老人家過生日,再怎麼不開心,也要忍耐一下,不要讓玉帝生氣。

我中華民族以九為大,正月為一年開始,初九日傳聞不管辦事還是許願,王皇大帝都賜天下萬民心想事成,好夢成真。在一些山區農村至今仍然保留著這一習俗,男女老少沐浴更衣焚香祭拜天地神明,祈禱一年四季平安,拜謝王皇大帝賜百姓五穀豐登,衣食無優,添丁發財,喜上加囍。

正月初九,古代又稱天日,代表至高無上的「天」。拜天公的祭典,自初九的凌晨開始,一直到天亮為止。婦女多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在很多地方,初九就意味著一年工作又將開始,加上民間以"九"為尊的說法,所以這天也是開市的好日子。

還有個有趣的說法,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上九出門一大堆」。你知道啥意思嗎?據記載這個說法源於土家族的禁忌文化。就是說初七不要出門做生意和辦事情,會做不好,也辦不成。「八不歸」,是說出門在外的人,不要在這天回家,一定要完成手頭的事情。"上九出門一大堆"是說在初九這天辦事,會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辦事不僅能辦成,還會辦得又多又利索,當然這只是舊時人們對"黃道吉日"注重的具體表現而已。

在閩南地區,要說正月裡哪一天最熱鬧,那絕對要數正月初九拜天公了,初八深夜至初九凌晨,都會全民出動,祭拜「天公」,除了要準備祭拜品,各地還有各種民俗活動,比如賽大豬、舞龍等等,那叫一個熱鬧,那叫一個隆重。尤其是家裡有老人的更加信奉這個,這個傳統一直保留到現在。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就拜天公來說,閩南一帶的規模比較大,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個節日,但對於潮汕地區來說,初九拜天公就沒有那麼熱鬧了,比較簡單。只有部分鄉鎮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現在的祭品也有一些變化,比如人們會把燕翅鮑、龍蝦、洋酒等擺上供臺。

這個習俗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現也無從知曉。不過在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裡有這麼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唐僧師徒取經路過鳳仙郡。鳳仙郡的上官郡侯因為在祭拜玉皇大帝時因為心不誠,得罪了玉皇大帝,使得鳳仙郡三年無雨,民不聊生,餓殍遍野。後來在孫悟空的協助下,終於弄明白原來是一場誤會,原來是郡侯的夫人在郡侯祭拜玉皇時惡語相向,推倒供桌,供品還被狗給吃了,恰巧玉帝只看到事情發生的後半段, 以為郡侯供奉不誠心而降罪。看來在西遊記成書時吳承恩老爺子的年代裡或者更早期民間就有祭拜玉皇的習俗了。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
    農村很多老話都看似都帶有一層封建迷信色彩,其實很多話細細扒來,都蘊含著最淺顯的道理,只不過是用比較誇張的語氣表現出來而已。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老話,在我們湖北農村幾乎是通用的,但在別的地方說法就不太一樣。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老話有理
    ,豐富的年夜飯成為了大年三十的收官之作,過完出大年三十,從初一開始各種習俗就會一一被安排上,畢竟這春節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習俗自然不會少,其中提著禮物走親戚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因為平時大家都忙很多親戚朋友都疏於溝通,過年了都閒下來,所以這個時候串門成為了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句關於春節串門的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些不懂,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
  • 年底了,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你別看農民在家裡喝酒不幹啥,但是農民聊天起來都是帶有「學問」,比如一些老人聚在一起就會聊一些俗語,有的俗語也是意義比較深刻,帶有很多的警示意思。雖然說有的俗語比較短,但是從細節上來看,是屬於短小精湛的話語,這個也是咱們說的通俗易懂,其實在農村裡上到老人,下到小孩,基本都會說上幾句俗語,但是有的人會說俗語,但是裡面的意思就很難懂了,就比如這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有的人就是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意思。
  • 春節臨近,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其中提著禮物走親戚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因為平時大家都忙很多親戚朋友都疏於溝通,過年了都閒下來,所以這個時候串門成為了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句關於春節串門的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些不懂,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
  • 農村老人常說 「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
    例如在農村有句非常流行的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在普羅大眾的認知裡,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農曆初七的時候,一般是不允許出門的,而在農曆初八,則是不歸家。為何在農村人的眼裡,七和八會有獨特的意思呢,難道說初七出門或者初八回家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嗎?農村老人常說 「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
  •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究竟是什麼意思,長見識!
    雖然現在農村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農村文化和淳樸的民風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這句話究竟有什麼特殊的含義,說得有道理嗎?仔細看過之後,還真是漲了不少見識!七不出首先我們說「七不出」,古人認為七這個數字不吉利。
  • 農村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
    眼看春節臨近,農村人即將走親訪友,互相祝福,由於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老百姓都很重視,所以春節人們做事都很講究,比如初一不能打罵小孩,正月裡不能剪頭,但是對於何時歸家出門也講究黃道吉日,比如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這又是啥講究呢?
  • 初九是什麼日子?正月初九傳說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介紹
    初九是什麼日子?正月初九傳說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介紹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三界最高的神,他是統領三界內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
  • 農村老人常說:「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什麼意思?
    在當地農村的說法是「七不出八不歸」,說的是農曆逢七(初七、十七、廿七)不出遠門,逢八(初八、十八、廿八)不回家。出門說的是不出遠門並不是說不能出門一直呆在家裡,「不歸家」指的是長期不在家不能在逢八的日子回家。「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有依據嗎?在我們當地縣城就有兩種不同的風俗習慣。
  • 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意思?為何逢八不能歸家?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經典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說的是啥?
    經典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說的是啥?很多人說到農村或者農村人的時候,總是帶著輕視的口氣或者鄙夷的眼光,這其實是一種最無知的偏見。若是你在農村生活過或者有深入了解農村的話,那麼就會發現,農民、農村的老人等都是有著大智慧的人群。他們說的話,做的事情都是富含人生哲理,這是很多人在書上學不到的,在生活中也領悟不到的。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下農村的一個經典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看看農村的老人們是想藉助這句俗語告訴我們什麼人生的大道理。
  • 正月初九,拜天公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玉皇大帝又叫天公,因此正月初九又俗稱「天公生」或者「玉皇會」。 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聖和人間、地府之事。亦稱為天公、天公祖、玉帝、玉天大帝、玉皇、玉皇上帝。 傳說正月初九這一天,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大帝的生日,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示慶賀,自午夜零時起一直到當天凌晨四時,都可以聽到不停地鞭炮聲。
  •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都有哪些習俗呢?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在中國民俗信俗中,在古代人們將正月初九視為玉皇聖誕,民間俗稱「玉皇會」,傳說這天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都集中在一起慶賀。「玉皇大帝」在臘月廿五會會親自降臨下界,巡視察看各方情況,百姓是否安居樂業。
  • 解讀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
    今天小編來說說對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的理解。02"七不出門"的解讀1、「七」諧音同「妻」,中國傳統意識認為,女人主內男人主外,故有把女人稱為"內人首先,可能會錯過先人回來,見我們的最後一眼;其次,這個時候出門,可能會在路上衝撞陰邪,不吉利。3、這裡的「七」指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等七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 大年初九習俗你知道哪些?
    許多做生意的人或多或少對於大年初九這個節日並不陌生,很多老人以及生意人都會把正月初九作為「辦事日」因此,人們總說「七不出,八不歸,九出剛好辦成事」。那麼,真的如大家所說的這樣嗎?大家是否知道大年初九的習俗都有哪些呢?
  • 明年是辛丑年,農村老人說是「七人養雞,九屠共豬」,啥意思呢?
    導讀:明年是辛丑年,農村老人說是「七人養雞,九屠共豬」,啥意思呢?隨著臘月的臨近,今年的庚子年已經進入了尾聲,農村老話叫做進入臘月就是年。一到臘月過年的氣氛就開始濃鬱了起來,那些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逐漸地開始踏上返鄉的歸途。
  • 農村人過年時講究的「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很多長久流傳下來的講究和風俗,可是由於時間久了,很多的意思都被現代人誤解了。比如這句過年的講究「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很多人就理解為逢七不出門,逢八不回家。那麼這句話真如字面理解的那樣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下。
  • 正月初九:九九同心、平安健康
    正月初九,按照民間習俗來講,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向天公祝壽,並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所以這一天被稱為「天日節」。「九」是基數中的最高數,且與「久」同音,因而「九」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吉祥數字之一。「九」表示最高、最多的意思。
  • 神問答|在農村過年時,老人常說「臘月忌尾, 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
    導語:在農村過年時,老人常說「臘月忌尾, 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關於「在農村過年時,老人常說「臘月忌尾, 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用戶名為「阿兮隨筆」的網友的回答,吸引了圍觀群眾的1222個贊和53個交流討論:農村過年,講究很多。老人常說的「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其實說的就是臘月底到正月裡,需要忌諱的一些民俗講究,要遵守。膠東有出嫁閨女不踩娘家「塵」的習俗。老輩子家裡弟兄姊妹幾個,總覺得兒子才是傳宗接代的根兒,閨女嫁出去,就是人家的人了。
  • 「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並非迷信之說,其本意蘊含著大智慧
    譬如,以前農村老人們經常念叨的那句老話「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便是一句頗具哲理的俗語。就拿這句「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來說,其本意便蘊含著非常了不起的大智慧,只不過現在還有很多人對這句話的具體含義有一定的誤解罷了。通常大部分對於「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句話的理解,人們大都認為是不能在每月農曆的初七、十七或二十七這幾天外出,以及不能在每月的初八、十八或二十八這幾天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