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閱讀,開啟《人物傳記精華領讀》欄目,提煉人物傳記精華,帶你欣賞書中核心情節與內涵,節省閱讀時間,建立對原書的閱讀興趣。希望通過這個欄目,為你淬鍊名家的思想經驗,獲得改變人生的力量。
《錢鍾書》② 做學渣的事來自活力奈曼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湯晏的作品——《錢鍾書》。
在上期的閱讀中,我們了解了錢鍾書的童年學習生涯。
錢鍾書從小便是一個很有讀書天賦的孩子,但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雖然錢鍾書的國學和英文造詣極高,但他也有著致命的短板。
那麼,他的短板究竟是什麼呢?今天的閱讀目標是原書的第3章,做學渣的事,考學霸的分。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數學對於文科生來說,簡直就是天生的剋星。即使才氣過人如錢鍾書,也不由得一個頭兩個大。
一九二九年,已經從桃花塢中學順利畢業的錢鍾書報考了清華大學。
成績一出來,錢基博發現鍾書的名次排在第五十七位,這個成績算不上好,也不能說壞,如果按照排名錄取,顯然是毫無問題的。
可問題就出在鍾書的偏科上。
他的數學一向不好,幾乎算得上「爛」。而這次考試,鍾書的國文和英語都考出了極高的水平,唯有數學,只有十五分。
這在清華大學眾多考生當中,幾乎是絕無僅有的情況。因此,當年關於錢鍾書能否進入清華大學的問題,成為清華大學上下皆議的熱門話題。
最後,當時的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先生力排眾議,破格錄取了錢鍾書。
當鍾書踏入清華大學的校園時,他望著校園內的景色,不由得百味雜陳。時隔一個夏天,他還是能清晰而深刻地記起放榜那日,自己內心的失落。
不過,這一切都過去了,現在他終於如願以償地踏入了清華的大門。不論是對於錢鍾書,還是清華大學,因為嚴重偏科而破格錄取都是百年不遇的事件。
這也使得錢鍾書剛進學校,就成了一個萬眾矚目的風雲人物。
幸好錢鍾書不負眾望,當他進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先後掌握了德文、法文、義大利文,甚至是艱澀的拉丁文。
這令其他人都十分驚訝,因為在他們看來,錢鍾書根本就沒有痛下苦功。
當其他同學勤勤懇懇地專註上課,認真記錄下教授的講義時,他卻在看與科目無關的雜書。他也很少認真聽講,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投注在手中的那些雜書上。
做的是學渣的事,考的卻是學霸的分,往往這樣的人,才真正叫人覺得天地不公啊。
然而不管別人怎樣看待他,他都毫不在乎地做著自己的事情。每當下課鈴聲一響,錢鍾書就匆匆走出教室,跑向圖書館。
在他的大學時光裡,這幾乎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宿舍,除了上課和睡覺,他幾乎將整個人都埋了進去。
在當時,清華大學圖書館是全國藏書最豐富的地方,不論是什麼類型的書籍,甚至是珍貴的孤本,都能在這裡找到。
錢鍾書數學雖然不好,總是令人誤認為他只是擅長國學,其實錢鍾書不僅僅是個語言天才,他的興趣也十分廣博,連艱深的哲學和心理學,亦是有所涉獵。
據說,在當時的清華大學,錢鍾書是借閱書籍最多的學生。
鍾書看書的速度也十分快,總是能用別人看一本的時間,就看完了數本。可他並非囫圇吞棗,他看每本書,都會做上十分詳細的註解,寫下自己的思考,甚至一本書看下來,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他的筆記。
於是就有人發現,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大多數書籍上,都留下了他的筆墨。
由於書看得實在是多,有時候鍾書自己也難免記混。有一次,他拿了一本書,竟然發現上面有自己的筆記,仔細一看,筆記裡帶著許多激憤之語,想必那日心情不好,因此多有偏激評論。
為了不誤導後人,他又拿起筆,在原來筆記之後補上一句:書本無過,我有多失,並非有意冒瀆。
寫完之後,他便將書放回原位,打算第二天接著過來看,沒想到次日翻開時,竟有人在後面接道:不知何處憎書人,眼前塗抹丟煞人。不悔自己無顏色,卻將醜語怪他人。
這人倒也有意思,前兩句夾槍帶棒,後兩句連自己也諷刺上了。
鍾書不由展顏,略思片刻,便提筆道:無端弄筆是何人,剿襲清華錢子文?
從那人的筆法中看來,顯然是《紅樓夢》的忠實讀者,鍾書便也同樣化用了《紅樓夢》中的句子,回敬那人不知反省,只知道諷刺他人。
淡淡幾句,幽默又精闢,也不傷和氣,這四兩撥千斤的功夫,大抵上是得益於他的博學多識的。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但錢鍾書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伯樂。
羅家倫先生,就是錢鍾書人生道路上第一位「貴人」。
論聲望,羅家倫似乎並沒有其他清華大學校長那樣出眾,然而論功績,卻是清華大學改革校風、有容乃大的一代宗師。
在他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清華大學開始招收女生;而且還破格錄取了錢鍾書。光是這兩樣,就足夠這位老先生在清華大學校史上擁有一席之地了。
但他和鍾書的緣分並不長,很快,他被調離清華大學。
除了校長羅家倫,另一位大詩人陳衍,也是鍾書的良師益友。這兩人相識,始於路上巧遇。
那時,他們都還不知道彼此的名字,只是那位老人,時常看到鍾書行走在前往圖書館的路上,每一次見他,懷中都抱著五六本書。
於是終有一日忍不住攔住了他,翻了翻鍾書手裡的書,卻露出遺憾神色。鍾書不由狐疑,他仔細打量了一下這位老人,忽然想起,眼前這位就是著名的詩人陳衍,號稱石遺老人。
他即刻畢恭畢敬地請教,為何老人看到他手裡的書,會是那樣的神色。
陳衍笑問,他早就聽說清華大學來了個才子叫錢鍾書,可為什麼這個才子只喜歡外國文學,中國文學這樣深厚,卻不下苦功夫鑽研呢?
這個問題幾乎是問到了錢鍾書的骨子裡,於是他堅定而自信地說出了自己渴望融貫中西的想法。
錢鍾書的自信與志氣,深深打動了陳衍。此後,兩人成了莫逆之交。
陳衍先生是戊戌變法的後人,思想比遺老們要開明許多。
他與鍾書所深愛的西洋小說譯者林紓是好友,這位先生卻是個怪人,才華橫溢,一生翻譯了眾多外國小說,讀者遍布大江南北,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影響深遠。
可這位老先生卻最厭惡旁人稱讚自己的譯作,如果有人告訴他,自己因為他的譯作而愛上了西方文化,老先生定然是要勃然大怒的。
他以為,自己的譯作是用古文翻譯的,如若看過自己的譯作,應該愛上的是中華文化。
幸好,作為林紓先生好友的陳衍,並無這樣的怪癖,他雖然比錢鍾書要大上四五十歲,卻很是開通,算得上是舊文人當中脾性最好的人了。
在清華大學期間,鍾書還結識了一位對他極其欣賞的教授。
那就是鍾書的老師吳宓先生。這是一位十分寬容善良的老師,唯有在上課時要求嚴格。
可鍾書很少聽他的課,上課時基本上都是在看自己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吳宓卻並不怪罪他,反而很有縱容他的意味。
錢鍾書即將畢業時,吳宓非常希望鍾書能夠留下來,繼續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畢業之後便留在清華大學,為學術界作出貢獻。
為此,師徒兩人甚至徹夜長談,但最後,錢鍾書還是婉拒了老師的邀請。
讀研究生,然後留在清華大學執教,或許是許多人眼中的美妙人生。但在鍾書眼中,卻並不是最期許的,因為他還有許多地方沒有走過,還有太多風景沒有看透。
清華大學為錢鍾書提供了一個盡情汲取知識的園地,也正是在這裡,他開始了創作活動。
錢鍾書雖然是嗜書如命的,卻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意氣書生。他也同樣關心著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同樣密切關注著中國的命運。
當時的學生,若想為這個國家做點什麼,除了上街奔走呼號之外,最直接的便是出版刊物。
而正好,清華大學有自己的刊物,叫作《清華周刊》,在學生當中很有影響力。
《清華周刊》原來是清華大學的學生自己創辦的刊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清華周刊》漸漸增加了傳達時事的功能。
而那時的錢鍾書,就很好地利用了這個平臺。
他曾在《清華周刊》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小說瑣徵》的作品,至今都為人津津樂道。
結語:今天我們讀到錢鍾書在清華大學的學習時光。在清華學習的時候,圖書館幾乎成了錢鍾書的第二個棲息地。
清華大學不僅是他獲取知識的來源,還是他一生幸福的開始,在這裡,他邂逅了楊絳,也邂逅了一份海枯石爛的不朽感情。
他們是怎樣相遇的呢?楊絳對錢鍾書的人生又有著怎樣的影響?
讓我們期待下期的閱讀吧!
來源:奈曼旗融媒體中心
主編:秦玉梅
主播:秦玉梅
編輯:胡 楊
審核:李文靜
終審:王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