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深化,商業信息更加共享公開,以前那種靠信息不對稱、靠拼酒做生意的套路逐步減少,但在一些銷售類、公關類的商務宴請中,仍有以酒量論英雄,以酒膽論籤單的現象。許多老闆,依然信奉酒風識人的哲學,這不,就有用面試題來考察求職人員的老闆。
某銷售企業招聘幾個銷售骨幹,由於待遇優厚、條件誘人,吸引了不少成熟人才來面試。老闆是東北人,性格豪爽,酒精沙場,不聽人力資源總監的勸阻,興致勃勃參加面試,想挑幾個酒風過硬的精英人才。老闆就問一個問題,如何客戶當眾讓你喝了這杯烈酒,馬上籤合同,這杯烈酒足有半斤,你怎麼辦?
第一位進來二面的是70後,一聽這個試題就笑了:必須一飲而盡,一大杯酒換一個大單,值得。再說,闖蕩職場,哪能不喝酒,哪能不付出,哪能沒有代價?為了公司利益,我願意拼一下。
第二位候選人是80後,顯然也是酒精沙場,他頓了頓嗓子,回答道:這個問題非常兩難。如果老闆也在場,確實是一種嚴峻考驗。曾經有一次我真的遇到過同樣的遭遇,我說我喝了難受,客戶說誰喝了不難受?我說我喝了過敏,客戶說誰身體是鐵打的?後來,我們老闆說,喝了就是好員工,不喝明天成路人。沒辦法,上次我就喝了,然後住院了。
第三位求職者是85後,聽了這個問題,皺皺眉,慢吞吞地說:在酒場上,要麼不喝,要么喝倒,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堅決不喝。最好的不喝,是別人不讓你喝。現在酒桌上喝酒出事,一桌人都要負有連帶責任,勸酒逼酒的人責任更大。所以,我會喝,但喝一口就假裝暈倒,保證沒人再敢逼我喝酒。
第四位求職者是90後,也有幾年工作經驗了,很坦誠地回答:我是做銷售的,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客戶,我一般兜裡都裝著頭孢,大家都知道吃頭孢喝就要出人命的。所以,我看形勢,如果能喝我就喝,如果我不能喝就抱歉地說,我真的想一飲而盡,但今天不巧吃頭孢了,下次我一定幹了這杯,這杯酒先記我帳上。
第四位進來的是為95後,一提這個問題,就有點生氣:我已經跳槽兩次了,每次都是因為喝酒的問題,我本來喝酒就過敏。老闆還強迫我的拼酒,不喝就是瞧不起他,不喝就是不敬業,不喝就是沒有奉獻精神。我出來是掙錢的,不是玩命的。用命換錢,我堅決不幹。再說,現在都是什麼時代了,還要這種拼酒的盈利模式,這樣的公司不會持續發展,我何必傷害我自己,寧願辭職我也不喝。你們願意錄取那種傻子就錄取吧,拜拜了。
這位95後轉身走了,老闆有點後悔,都什麼年代了,還問這樣低級的問題,是不是自己的老觀念該轉變一下了?面試官也面面相覷,場面一時尷尬了。
PS:酒局識人,酒品即人品,坑了多少年輕人。酒局只是一種溝通手段,酒場只是一種交際平臺,生意能不能成,關鍵看利益。所以,酒場拼酒,不是決勝因素。希望天下老闆都不要這樣為難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