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丘師範學院到新疆墨玉縣,5000公裡。
商丘師範學院畢業生蒿瑞娜和李全勝紮根邊疆,3年。
他們從同志同向、相知相愛,到締結連理,7年。
李全勝說,瑞娜既是我的好戰友,也是我的好伴侶。
蒿瑞娜說,全勝既是我的好伴侶,也是我的好戰友。
他們說,我們愛家鄉的白楊,也愛這裡的胡楊。
情定西部
七夕節前,記者電話採訪了這兩名紮根祖國邊疆的商丘師範學院畢業生,傾聽他們的事業與愛情。
2017年7月,商丘師範學院畢業生李全勝和同班同學蒿瑞娜,踏上列車,西行40多個小時,來到祖國的最西端——新疆和田,成了一名支援西部建設的大學畢業生。
3年來,李全勝和蒿瑞娜收穫了青春和家庭。從同班同學到戀人,他們把愛當成金,深埋「心疆」。從戀人到夫妻,他們把家庭當成根據地,深度經營。從戰友到伴侶,他們牽手兩指,紮根邊疆,並肩作戰。他們說,我們是兩棵默默相對相愛的白楊樹,又是兩棵蔓枝纏繞的胡楊根,我們相愛,也愛這裡的每一個人。
2017年10月,他們一起來到墨玉縣的託胡拉鄉。李全勝任墨玉縣託胡拉鄉人民政府科員、英巴格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2018年2月,蒿瑞娜被選派到扎瓦鎮夏普吐勒艾日克村。2019年10月,兩人攜手同涉愛河5年後,圓滿上岸,結為夫婦。志同道合,讓他們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情暖邊疆
從一名大學生到服務邊疆的基層幹部,從校園到邊疆,從學習語言到熟悉風俗,一路走來,感觸很多。李全勝時時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他始終記得初到和田時許下的誓言,立志新疆、紮根和田,像胡楊一樣在這裡茁壯成長,為建設大美和田貢獻力量。
回憶剛來時的情形,全勝和瑞娜不通當地語言,就用翻譯軟體和比畫進行交流,從微笑入手,從心開始。最難忘的是,家境貧寒的維吾爾姑娘阿依謝姆的父親出了車禍。在自己經濟並不寬裕的情況下,瑞娜墊付了2000元醫藥費,並聯繫村委會申請助學金,幫助她的母親在村裡就業。阿依謝姆考上了大學,瑞娜還特意送她一部手機作為獎勵。瑞娜說,我在這裡就像家裡,我愛他們,他們也愛我,我很快樂。
從相愛的大學象牙塔中,到相守邊疆的胡楊樹下,李全勝和蒿瑞娜就像連理枝一樣,纏繞扶持,心心相印。他們工作的地方,距離雖然只有15公裡,但必須走鄉道、跨國道,穿過3個城鎮。瑞娜說,比起牛郎織女七夕一見,我們能夠時常見面,很幸福。全勝說,雖然相見不易,但更知愛的力量,愛更熾烈了。
雖然每周有一天的休息時間,但基層工作的複雜和繁瑣,全勝和瑞娜卻並沒有時間見面。後來,全勝給瑞娜送了一隻寵物狗, 兩人還一起種了一棵小胡楊。夕陽窗前,瑞娜常常看著狗說話。皎潔月下,全勝默默繞著胡楊一圈一圈溜達。
瑞娜說,我們也吵架,因為生活的距離吵架,工作的不理解吵架。全勝說,我們吵得電話很熱,吵著吵著,我們的愛也越來越熱了。
紮根邊疆
8月的和田,葡萄掛滿長廊的季節。他們家的走廊上掛著一串串粒大、皮薄、甘甜的葡萄。工作之餘,全勝和瑞娜更喜歡到貧困戶家做客,淳樸的民風和村民的熱情,讓他們滿足、快樂和幸福。
現在,他們親手種的那棵胡楊已亭亭如蓋。
考慮到瑞娜懷孕,組織給他們分配了一套兩室的居所,並將瑞娜從原駐村工作隊調到全勝所在的村工作,並擔任村委會副主任。孩子將在今年10月出生,全勝和瑞娜各擇自己的姓氏給孩子取名李蒿,並希望孩子繼承他們紮根邊疆的志願,成為新一代的「疆二代」。
雖然在疆工作的規定時間是5年,全勝和瑞娜卻決心一輩子紮根這裡。他們說,3年的工作和生活,讓自己深深愛上了這裡,已經離不開這裡。瑞娜說,熱愛就是生活,就是理想,自己的理想就是當好一名基層幹部,仰頭聚信,伏身幹事。
李全勝和蒿瑞娜說,老家有可愛的白楊樹,這裡有可愛的胡楊林。指著庭院裡的胡楊,他們立志要做胡楊樹,深深紮根在這裡,挺立在這裡,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