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發現眼前的高僧就是朱允炆,但是卻因為一句話,朱棣手下留情

2020-12-14 佩佩果實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而且在自己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勤於政務,為明朝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卻因為沒有考慮好皇位繼承的問題,導致自己駕崩之後,自己的兒子和孫子為了皇位爭的你死我活。所以這也算是他人生上的一個汙點吧。我們先來說說這個繼位的問題,最開始朱元璋是立的自己的長子也就是朱標為太子的。

而且朱標不僅為人仁厚,做事謹慎,對幾個兄弟也是頗有照料,所以他在兄弟裡面的威望很高,朱元璋對自己這個長子也是十分滿意,還想著將來能夠將自己的皇位傳給朱標,但是朱標卻不是一個長壽的人,當時朱標奉命去平定叛亂,回來的時候就身染惡疾,最開始朱元璋也覺得沒有什麼,只要好好休養就是了,但是怎麼可以料到,最後卻不治身亡,讓朱元璋一輩子都感到遺憾。

幸好朱標還有一個次子,也就是朱允炆,雖然朱允炆是朱標的次子,但是因為朱標的正室很早就去世了,並且沒有留下子嗣,所以朱元璋就將朱允炆試做長孫。再加上朱允炆是一個賢德,孝順的人,當時朱元璋的寢殿著火,還是朱允炆不顧危險,將朱元璋背了出來,所以朱元璋對朱允炆也就更加的喜愛,所以在朱標去世沒多久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但是朱元璋這一舉動就引起了朱棣的不滿。

本來朱棣對皇位都沒有抱什麼幻想,但是誰知他的大哥、二哥、三哥都相繼離世,他的幾個兄弟裡也就他的身份最高,按理來說也就輪到他了,但是怎麼知道他的父親卻偏偏繞過了他立了他的侄子,所以朱棣自然心中不滿,在朱允炆登基沒多久就起兵造反將朱允炆拉下皇位。而在正史上,說朱允炆消失在了一片火海中,後面的事情便沒有記載,所以這也就導致民間的傳聞四起。

有的人說朱允炆被燒死了,有的人說朱允炆出家當了和尚。而且據說有一次朱棣去寺廟裡上香,卻突然發現給他遞香的高僧竟然就是他的侄子朱允炆,一般來說仇家見面應該分外眼紅才對,但是朱允炆卻十分的淡定,好像之前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但是朱棣還是想要試探一下朱允炆,於是便問高僧以往是何人,而朱允炆回答道,貧僧從現在才開始活,並不知道以往,於是朱棣便知道朱允炆已經了卻紅塵舊事,所以便不再對朱允炆動殺心了。

相關焦點

  • 朱允炆去哪裡了,朱棣其實心知肚明,可朱棣為何還要四處尋找
    《明實錄》中,朱棣在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中也說:「不期建文為權奸逼脅,闔宮自己焚燃。」從這些史料可以看出,當時明朝官方是認可朱允炆是「自焚而死」這一說法的。也就是說,朱棣對外宣稱的,就是朱允炆自焚而死。但是,後世有很多民間記載,說朱棣實際上並不知道朱允炆究竟到哪裡去了,他甚至也在到處尋找。
  • 《大明風華》當中朱棣找到了朱允炆,正史上也是如此嗎?
    由湯唯、朱亞文等主演的歷史劇《大明風華》,講述了主角孫若微從靖難遺孤,一步步的成為了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到最後成為太后的故事,雖然主要講述的是孫若微,但是因為她和當時的皇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自然也會帶到明朝的皇室的戲份。
  • 朱允炆到底有多弱智?優柔寡斷,送免死金牌,難怪被朱棣奪了皇位
    但是這齣篡逆大戲要發生的話,對於男主角朱棣來說還缺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口實」,就是你起兵造反謀逆的合理性在哪裡?因為你的侄子建文帝是你老爹開國皇帝朱元璋定下來的接班人,你有什麼理由作為一個藩王去造反,去推翻他的統治?這個理由、口實,朱允炆給朱棣準備好了——這就是男配角,這齣大戲當中這男配角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
  • 朱允炆到底哪去了?朱棣恐怕是假裝不知道,真實原因不為人知!
    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哪去了,官方並沒有明確記載,只是時長從坊間送來傳聞罷了,可信度不高。正史中是這樣記載「靖難之役」之後的朱允炆。只是說朱棣打入京城後,一場大火在皇宮中點燃,最後誰也不知道朱允炆的下落。
  • 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究竟和朱允炆急於削藩之間,有多大關係?
    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順利從朱元璋手中接手了完整統一的大明朝,並且用了短短四年時間將就明朝打造成富有的國家,但是卻在「靖難之役」輸給了朱棣,並白白給了朱棣一個永樂盛世,那麼我們知道,在古代王爺造反成功的幾乎沒有,原因很簡單,以一隅之力,是斷不能與全國的力量鬥爭的,而建文帝朱允炆卻輸了
  • 朱元璋為何不傳位給朱棣?這三大原因,註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
    那麼為何朱元璋捨棄文武全才的朱棣,非選定孫子朱允炆呢?這個問題,只要站在朱元璋的視角去觀察便會發現,朱元璋沒法傳位給朱棣,這三大原因,註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其一:朱棣沒有代言人大明朝既是朱家人的,也是文武百官的。
  •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跟朱棣的血統有關係嗎?
    而這本韓國的書籍的真實性也是比較高的,並且因為遠在國外,所以沒有被朱棣及時的發現並銷毀也是合情合理的。那麼,既然不是馬皇后,那麼誰才是真正的朱棣生母呢?一女子成「最佳人選」,眾多專家認為她才是真的朱棣生母關於朱棣的生母,除了馬皇后之外,還有很多的說法,但是大多都經不起推敲,因此在這裡便不再贅述。但是,其中有一個說法卻得到了絕大多數人,包括一些史學家的認可。有野史記載,碽妃就是朱棣生母!
  • 朱棣為何能輕鬆解決朱允炆,除了個人實力外,是否和朱元璋有關係
    那就是他親侄子的皇位了,這個現象可以說是比較少見的,因為一般來說都是爭搶哥哥或者弟弟的,那麼為什麼朱棣又為什麼能輕鬆的就搶得到皇位呢?有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兩個人的實力原因,雖然說朱允炆當上了皇帝,可是他的心智卻是極度不成熟的,他那時候只有20多歲而已,可以說是沒有經歷過什麼大是大非,也沒有經歷過什麼苦難的而。
  • 朱元璋臨終前連喊三聲朱棣來否,為何朱棣就在南京城外不進城呢?
    朱元璋看到朱允炆十分孝順,於是沒多久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很多人對朱元璋隔過兒子傳孫子的做法十分疑惑,這是因為不了解古代的繼承制度。在異族沒有入侵之前,華夏文明的繼承制度一直都是嫡長子、嫡長孫繼承制度。
  • 朱棣篡了朱允炆皇位,為何其他幾十個藩王不反對,對皇位沒興趣?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在皇位的繼承人上一直糾結不斷,他不知道該傳給孫子朱允炆還是四子朱棣。但如果傳給朱棣,他害怕二子、三子會出來爭奪皇位,最終還是傳給了朱允炆。但在建文帝削藩後,朱棣發起了靖難之役,以「清君側」名義當上皇帝,讓人奇怪的是,為何其他幾十個藩王不反對呢?他們對皇位沒興趣嗎?一、馬皇后生了幾個兒子,朱棣就是四子,而長子英年早逝,二子、三子因數次犯錯受到了責罰,且他們在靖難之役前就離世了。如此來看,朱棣是嫡系,還是眾多藩王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因此大家都擁護他。
  • 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朱棣的真相
    文官們擁護朱允炆,因為他是文人,是大孝子又是大好人,上臺後能實行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軍事化的高壓獨裁。朱元璋的統治太過猛烈,官員暗地叫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長久下去沒人吃得消,國家客觀上需要一位陰柔、仁愛的皇帝,讓人民歇歇腳、喘口氣。  朱允炆非常有孝道。而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孝」就是奪取皇位繼承權的秘密武器。所以,朱允炆一定要將「孝」進行到底。
  • 朱元璋為何不選朱棣做儲君,3個原因,註定朱棣本事再大也不能
    不過朱元璋並不是沒有考慮過朱棣,而是因為這3個原因,導致朱棣本事再大,他也沒有機會做儲君。一、朱棣沒有代言人從古至今,朝臣和藩王聯繫過密,都可能會引發皇帝的猜忌,不利於自身的安全,所以朝臣不敢和藩王有過多聯繫。
  • 朱棣的皇后是誰?永樂大帝朱棣的賢內柱徐皇后
    一直幫助他,在任何時候,唐玄宗都不必擔心自己的後宮,因為有長孫皇后在。他們不僅成就了一段佳話,更讓後人對之羨慕不已。誰又有唐玄宗那樣的的厚福,能夠娶到像長孫皇后那樣的賢妻。可歷史太長太長了,總有相似相仿的地方。明朝的永樂大帝朱棣,就後福不淺,取到了人人羨慕人人敬仰的賢妻,那就是徐皇后。
  • 燕王朱棣與涿鹿
    明建文帝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率兵駐守保安州礬山的一個小山溝,冬季的一天大雪紛飛,朱棣觸景深情看著眼前的礬山霽雪,心中尋思看著自己的宏偉理想,他以一個政治家、軍事家的氣勢,描繪了眼前的雪景,寫下了不朽的詩篇礬山霽雪白絮舞蹁躚,天地生浩煙。人稱江南景,不及北國川。
  • 朱元璋曾斷言朱棣不合適做皇帝,朱棣說:我做出點成績給你看看
    明朝歷經十六帝,共計276年,朱元璋定鼎天下,勤於政務,明朝經濟繁榮,政治昌盛,眾多明朝皇帝中最有作為的皇帝一共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而第二個就是明成祖朱棣。不過,曾經的朱元璋卻斷言朱棣並不適合做皇帝,而且還幾次三番的打壓朱棣。你可知道這是為什麼?小編這就來為你解密。
  • 明成祖朱棣與紫禁城
    1402年,朱棣經過艱苦的戰鬥,終於取得勝利,從侄子朱允炆手裡拿下大明江山,成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當時明朝的皇城在今天的南京,朱允炆一把火,把皇宮燒了個大半,從此銷聲匿跡。經過11年的準備,1417年,朱棣就開始從全國範圍內,徵集能工巧匠,開始紫禁城的建設。這座新皇宮,嚴格按照封建禮制建造,同時還加上了風水學、陰陽五行學、還有星象學等玄學知識。之所以叫「紫禁城」正式由星象學而來。
  • 朱棣登基後是如何對待朱標妻兒的?已經很仁慈了
    因為按照當時的狀態順序,朱棣不可能繼位。 畢竟,建文帝的父親還有幾個兒子,建文帝的兒子很小,他沒有資格繼承,但建文帝的兄弟應該是合格的,所以很多人對朱棣的方法非常不滿。 朱棣,他是明朝著名的皇帝。 早年朱棣被封為燕王。 朱棣不滿意當時朱允炆的統治。朱允炆想降低藩權,後來朱棣叛變。
  • 幫助朱棣奪取天下的「黑衣宰相」姚廣孝,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悲痛欲絕的同時不得不將希望轉移給皇孫朱允炆,然而朱允炆年齡太小,朱元璋害怕他上位後無法掌權,便大肆屠殺明初開國功臣,這為朱棣後來發動靖難之役創造了條件。除此之外,黑衣宰相姚廣孝也是朱棣能夠成功造反的重要助力。
  • 朱棣篡逆大明江山,踩著親人登上皇位,朱允炆:我爹若在,你敢嗎
    但是在朱元璋的大明朝卻有一位太子名為朱標,他的太子地位固若金湯,繼承朱元璋的大統無人提出任何異議,更不要談有皇子敢爭奪了,即便是朱棣,在朱標在世的時候,也得龍盤封地,哪敢有半點造次。如果說朱元璋是一位狠辣的帝王,馬皇后是一位馭人的高手,那麼朱標就是他們優點的結合體,一位深得大明朝上下人心的狠辣皇帝。朱標若在,朱棣還敢反嗎?朱棣從小尚武,能力超然,但是其母的地位卻遠不如馬皇后,而且自幼沒有朱標那般的教育,更沒有朱標的太子黨班底。
  • 改變明朝歷史走向的三個字,說出來很平常,卻讓朱棣由衷讚嘆
    可當他的孫子朱允炆登基時卻發現這些本應守好明朝大門的叔叔們,都成了手握兵權且動機不純的藩王,於是制定了先弱後強的削藩辦法,而燕王朱棣不甘坐以待斃,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了靖難之役。當他起兵後,朱允炆雖然有兵力優勢,卻沒有善戰的將領,結果被朱棣一路長驅直入,兵峰直抵長江以北,與朱允炆所在的南京隔江而望。此時,朱棣已是強弩之末了,恰巧他的次子朱高煦帶著援軍趕來,這才穩住了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