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到底哪去了?朱棣恐怕是假裝不知道,真實原因不為人知!

2020-12-22 鑑說歷史

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哪去了,官方並沒有明確記載,只是時長從坊間送來傳聞罷了,可信度不高。正史中是這樣記載「靖難之役」之後的朱允炆。只是說朱棣打入京城後,一場大火在皇宮中點燃,最後誰也不知道朱允炆的下落。而朱棣用皇權強加給歷史的解釋是,朱允炆是因為被身邊奸臣所害才死去的,但是這只是朱棣給自己「清君側」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罷了。

而從後來民間從不間斷的傳聞來講,甚至在傳聞中親眼看見了朱允炆,不管傳聞是真是假,但是朱棣還是很重視這些傳聞的,至少這一點可以證明,朱棣應該也不確定朱允炆的真實下落,也在盡全力殺死朱允炆的任何可能性。

今天就來細數一下這些傳言,有些太過離譜,大家就當是看個樂趣。在眾多的傳言中最匪夷所思的,就是這件事情和鄭和下西洋有直接關係。鄭和下西洋對於我們來說都再熟悉不過了。這是我國歷史發展階段的,最重要的一個時期。鄭和下西洋的舉措,充分向世界證明了我國在明朝時期的航海能力。如果非要說鄭和下西洋和這件事情有什麼關係的話。我想即使是往大了說,也不過就是,鄭和在出發的時候,朱棣,對他說了一句,你順便幫我找一下朱允文吧。如果說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尋找朱允文的話,我完全可以說按照朱棣的這種做法,他就不可能在日後被人稱作永樂大帝。

另外一種在民間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朱允文脫去黃袍之後,躲在了民間的某座寺廟裡。而這個說法的根據是來自於一位,和朱允文同在一座寺廟,出過家的最後還俗僧人說的。不得不說這種說法尚且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具體的事情到底是怎樣的呢?還需要我們的持續分析。首先我想先帶大家了解一下,朱棣到底知不知道朱允文的下落?我是認為朱棣是一定知道,自己侄子的下落的。而且我甚至懷疑朱允文就是被朱棣給放火燒死的。而朱棣現在的說法,只不過是在混淆視聽,只不過是不想背上殺去,在位皇帝的罪名。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尋找朱允文,那麼完全就是子虛烏有。

說回一開始,就是事件的起因,朱棣為什麼要殺朱允文?這就要把事情繞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身上。朱元璋在覺得自己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已經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了太子的兒子朱允文。朱棣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不敢直接反抗自己父親的命令。最後也就只能使用這樣的手段,也就是朱棣自己所說的「清君側」。但是不得不說,朱棣是一個極為合格的皇帝。在他的統治時期,明朝不僅穩定住了江山,還在極短的時間裡,就走向了繁榮,這是在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局面。但是畢竟朱棣是殺了正統的皇帝,他還是擔心後市會把它寫成一個奪權的賊子。所以朱棣在做事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的剛愎自用。他殺死了很多敢於忤逆自己意思的臣子和學者。而在這其中,最為悲慘的就是一個名為方孝孺的儒生。他因為違背了朱棣的意思,而並且破口大罵朱棣是一個小人,最後被朱棣誅十族。

朱棣這一生,不管你說他是暴君也好,你說他是殺皇帝的賊子也好。誰也不能抹去他對明朝的貢獻,誰也不能抹去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

聲明:本文內容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無任何攻擊或詆毀行為,望諒解!)

相關焦點

  • 朱允炆去哪裡了,朱棣其實心知肚明,可朱棣為何還要四處尋找
    《明實錄》中,朱棣在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中也說:「不期建文為權奸逼脅,闔宮自己焚燃。」從這些史料可以看出,當時明朝官方是認可朱允炆是「自焚而死」這一說法的。也就是說,朱棣對外宣稱的,就是朱允炆自焚而死。但是,後世有很多民間記載,說朱棣實際上並不知道朱允炆究竟到哪裡去了,他甚至也在到處尋找。
  • 朱棣發現眼前的高僧就是朱允炆,但是卻因為一句話,朱棣手下留情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而且在自己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勤於政務,為明朝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卻因為沒有考慮好皇位繼承的問題,導致自己駕崩之後,自己的兒子和孫子為了皇位爭的你死我活。所以這也算是他人生上的一個汙點吧。
  • 朱棣為何能輕鬆解決朱允炆,除了個人實力外,是否和朱元璋有關係
    導語:朱棣為何能輕鬆解決朱允炆,除了個人實力外,是否和朱元璋也有關係,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朱棣就不一樣了,他已經不知道經歷過多少的戰亂,而且朱棣打仗的本事的確是比較厲害的。同時他的實力也是幾大藩王之中最強大的,所以說能夠輕鬆解決朱允炆也的確是一個比較正常的事情,但是還有人覺得更大的原因是因為朱元璋。估計大家看到這裡就會有疑問了吧,那時候朱元璋都已經去世了,怎麼會和他有關係呢?那就還得從之前的故事說起了。
  • 朱棣篡逆大明江山,踩著親人登上皇位,朱允炆:我爹若在,你敢嗎
    但是在朱元璋的大明朝卻有一位太子名為朱標,他的太子地位固若金湯,繼承朱元璋的大統無人提出任何異議,更不要談有皇子敢爭奪了,即便是朱棣,在朱標在世的時候,也得龍盤封地,哪敢有半點造次。然而,這些外界的力量仍然需要太子自己本身的能力去維護和鞏固,那麼,朱標本人有這樣的能力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太子真實的自身實力朱標,從小受到宋濂等大儒的教導,宋濂治軍或許不行,但是治學絕對是一位能人,更是一位狠人。對自己狠,對皇子更狠。他的理念是什麼?
  • 朱允炆到底有多弱智?優柔寡斷,送免死金牌,難怪被朱棣奪了皇位
    因為他成長的時候,朱元璋還沒有打下江山,他也不是什麼皇族子弟,所以他見過了戰爭的殘酷、見過了社會的險惡。這一部分是朱棣經歷過,而朱允炆卻沒有的。咱們已經自然的過渡到男主角朱棣這兒了。朱棣從小出生的環境,非常的草莽、顛沛流離。同時他還有一個重要的標籤和特質——他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天才、一個優秀的將領。
  • 《大明風華》當中朱棣找到了朱允炆,正史上也是如此嗎?
    建文帝朱允炆在燕王朱棣的大軍尚未找到自己之時,用剃刀削去了自己的頭髮,逃往了別處,燕王朱棣在經過一番找尋之後,並沒有找到建文帝朱允炆,燕王朱棣為了穩固住自身的地位,將忠於建文帝朱允炆的官員全部屠殺,之後沒過多久,朱棣稱帝,史稱明成祖。
  • 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究竟和朱允炆急於削藩之間,有多大關係?
    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順利從朱元璋手中接手了完整統一的大明朝,並且用了短短四年時間將就明朝打造成富有的國家,但是卻在「靖難之役」輸給了朱棣,並白白給了朱棣一個永樂盛世,那麼我們知道,在古代王爺造反成功的幾乎沒有,原因很簡單,以一隅之力,是斷不能與全國的力量鬥爭的,而建文帝朱允炆卻輸了
  • 朱元璋為何不傳位給朱棣?這三大原因,註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
    其實,站在朱棣角度上去想,他也挺無奈的。對於帝王家庭來言,歷來都是老爸把皇位傳給兒子,或是在兄弟之間傳承。若朱棣沒本事,啥也別說了,可偏偏朱棣還文韜武略樣樣皆能!原來皇位是哥哥朱標的,他沒啥想法,過得還很滋潤,一口氣生了9個子女。可哥哥朱標一去世,老爸朱元璋卻瞅都不瞅他一眼,就把皇位指定了侄子朱允炆。
  • 朱棣篡了朱允炆皇位,為何其他幾十個藩王不反對,對皇位沒興趣?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在皇位的繼承人上一直糾結不斷,他不知道該傳給孫子朱允炆還是四子朱棣。但如果傳給朱棣,他害怕二子、三子會出來爭奪皇位,最終還是傳給了朱允炆。但在建文帝削藩後,朱棣發起了靖難之役,以「清君側」名義當上皇帝,讓人奇怪的是,為何其他幾十個藩王不反對呢?他們對皇位沒興趣嗎?一、馬皇后生了幾個兒子,朱棣就是四子,而長子英年早逝,二子、三子因數次犯錯受到了責罰,且他們在靖難之役前就離世了。如此來看,朱棣是嫡系,還是眾多藩王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因此大家都擁護他。
  • 還原一個真實的建文帝:他真的鬥不過朱棣嗎?也許只是運氣不好
    當然,不可否認朱允炆在後期和朱棣的正面對抗中嚴重缺乏軍事調度能力,把李景隆這個笨蛋調到前線去和朱棣對抗,結果這號大神最後還是他打開南京城的大門把朱棣迎接進去的。但我們不說這個,只說朱允炆真的是把朱棣逼反了嗎?
  • 朱元璋為何不選朱棣做儲君,3個原因,註定朱棣本事再大也不能
    朱元璋有26個兒子,他和馬皇后所生的嫡子就要5個,所以朱元璋有很多的繼承人,即使嫡長子朱標去世,朱元璋還有4個嫡子可選,尤其是嫡子中有文韜武略、戰功赫赫燕王朱棣。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棣,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為何朱元璋不傳位給朱棣,而要選擇孫子朱允炆?
  • 朱棣奪取侄子皇位只用了4年,建文帝為什麼不堪一擊,差在哪?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用了「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很快就從一方藩王,成為了明朝的統治者,為了繼位的合法性,還把自己的生母改為馬皇后(朱元璋老婆),為了堵住悠悠之口,他朱棣更是把侄子朱允炆的後宮佳麗幾乎屠戮殆盡。那為什麼作為皇帝的朱允炆,會輸得這麼慘?
  • 這一件事貫穿了明朝三代帝王,朱允炆因此丟掉皇位
    這一件事貫穿了明朝三代帝王,朱允炆因此丟掉皇位。這到底是一件什麼事情哪?可以影響明朝的三代帝王,明惠帝朱允炆都能因此丟掉皇位?而當這件貫穿了明朝三代帝王的事情,到了朱棣這裡朱棣是如何解決的哪?要知道朱允炆因此都丟掉了皇位,其實燕王上位之後最注重的便是「削藩」了,畢竟他肯定不想明朝出來第二個朱棣,但是正是因為朱允炆激進的做法威脅到了其他藩王,才落得丟掉皇位的下場,朱棣自然不願再步其後塵,這個時候便體現出來朱棣的聰明之處了,朱棣採用了「溫水煮青蛙」的方法,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做法,才解決了這個困擾三代帝王的事情,讓我們看下朱棣是如何去做的。
  • 朱元璋臨終前連喊三聲朱棣來否,為何朱棣就在南京城外不進城呢?
    朱元璋看到朱允炆十分孝順,於是沒多久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很多人對朱元璋隔過兒子傳孫子的做法十分疑惑,這是因為不了解古代的繼承制度。在異族沒有入侵之前,華夏文明的繼承制度一直都是嫡長子、嫡長孫繼承制度。
  •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跟朱棣的血統有關係嗎?
    另外的幾個也「不遑多讓」,不是什麼政治上的好苗子,因此朱元璋也頗為頭疼,最終,在朱元璋的權衡之下,只剩下老四燕王朱棣以及朱標的次子朱允炆了。二選一,為何更為合適的朱棣卻「落選」了對於朱允炆,朱元璋是抱著一種複雜的感情的,朱允炆的性格是深得一眾大臣們的認可的。
  • 朱棣不害怕活著的建文帝,反而對消失的他非常擔心,為什麼?
    朱元璋死後,孫子朱允炆登基了,也就是建文帝。建文帝剛剛做皇帝就開始削藩,最終朱棣不服開始造反,靖難之役幾年後,朱棣打進了南京,取代了自己的侄子,做了皇帝。可是,南京被攻破後,皇宮起了一場大火,有人說朱允炆已經被燒死了,但是當時也沒有DNA,根本不確定死的是誰。於是,朱棣在位幾十年的時間裡,一直在不遺餘力的尋找建文帝。關於朱允炆最後的結局歷史上眾說紛紜,無法定論,甚至連鄭和下西洋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奉命前去尋找朱允炆,看看他是不是到了海外。
  • 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爛的?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歷史原因撲朔迷離,忠奸善惡,是非難辨。今天我們說一下大明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這才導致明成祖朱棣屢屢死裡逃生。一句話他的失敗就只是因為他人太好而已。不是他的錯,是這個世界太險惡。這些說法基本上都出自後來朱允炆的徒子徒孫,為什麼這幫人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是文官,歷史的解釋權就在他們手裡,雖然後來明成祖得到了江山,但是這幫人心心念念的還是朱允炆的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 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朱棣的真相
    文官們擁護朱允炆,因為他是文人,是大孝子又是大好人,上臺後能實行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軍事化的高壓獨裁。朱元璋的統治太過猛烈,官員暗地叫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長久下去沒人吃得消,國家客觀上需要一位陰柔、仁愛的皇帝,讓人民歇歇腳、喘口氣。  朱允炆非常有孝道。而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孝」就是奪取皇位繼承權的秘密武器。所以,朱允炆一定要將「孝」進行到底。
  • 朱標的妻與子都是敏感之人,朱棣登基後,是怎麼對待他們的?
    我們知道的是,南京城朱棣是在1402年進的,他最忌諱的就是世人說他的來路不正,所以在朱標離世之後,朱棣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他的諡號改了,朱允炆繼位後追尊朱標諡號為「孝康皇帝」,但是朱棣上位後將其諡號改為了「懿文太子」。那麼我們最關注的哪一點,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女的呢?
  • 朱元璋為何沒有傳位給兒子朱棣,而立朱標的兒子為太子的真實原因
    在此期間,朱元璋曾說四皇子朱棣,有許多地方都與自己非常相似,他原本是有意於朱棣,因為四皇子朱棣確實在眾皇子出眾,非常能幹又才華。但當朱元璋向大臣們商討的時候,大臣卻提出,如立四皇子為太子,那麼將二皇子、三皇會怎麼想?一旦因為太子之位而出現內訌,後果將非常嚴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將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