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養兒防老」不如「養女防老」?

2020-12-25 海外網

  圖解

  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後,「生不生」一直是不少育齡人群熱議的話題。昨天,第15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在華東師範大學開幕,在現場,全國60餘所大學經濟學院負責人、高校及相關機構的專家學者和特邀嘉賓等600餘人深入探討中國經濟新常態、回應當前經濟社會熱點。

  3成夫妻生育意願不一致

  ——調研顯示,其中12.51%的家庭中,妻子生育意願高於丈夫;17.85%的家庭中,妻子生育意願低於丈夫

  生育決策是夫妻雙方共同決定的事,但一直以來網絡上大多數的生育意願投票往往反映的是個人意願,有些調查通常由夫妻任意一方回答或僅限育齡女性回答,但 其實只有夫妻一致的生育意願才對實際的生育行為有較好的預測作用。為此,華東師大社會發展學院人口研究所卿石松副教授進行了一項《生育意願中的獨生屬性與 夫妻錯位差異》研究,對徐匯、黃浦、長寧、普陀、浦東、閔行、寶山、嘉定、奉賢等上海9個區的1489對新婚夫妻進行了雙方生育意願的調查,受調查者的平 均年齡為28.03歲,且都處於20-40歲的育齡期。其中,有63%的夫妻為「雙獨」,大部分為初婚。

  昨天,卿石松在大會上公布了這一調研結果。調研顯示,當丈夫是獨生子時,有意願生育二胎的比例為57.14%,而妻子是獨生女時,這一比例則降到42%,不過總體而言,夫妻雙方是否獨生子女,在平均生育意願上的差異並不大。而影響較大的則是收入情況,丈夫的經濟收入水平顯著影響妻子的生育意願,在丈夫收入高、妻子收入低的家庭,生育二孩的意願相對較高,反之,妻子的收入水平對丈夫生育意願的影響則很小。此外,夫妻雙方均為高收入或是均為低收入,生育二孩的意願都較高。

  雖然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但並不意味著夫妻雙方在生育意願上就會達成高度一致。調查顯示,有30.36%的夫妻生育意願不一致,其中,在12.51%的家庭中,妻子的生育意願高於丈夫,而17.85%的家庭中,妻子的生育意願低於丈夫。在所有受訪者中,僅25.02%的夫妻雙方一致有生育二孩的意願。

  卿石松副教授表示,夫妻單方面的生育意願往往高於實際的家庭生育意願。比如,在這次調查中,妻子和丈夫分別打算生育兩個孩子的比例分別為37.05%和 39.76%,但夫妻雙方一致打算生育二孩的比例僅有25.02%。當夫妻雙方生育意願不一致時,實際的生育行為遠低於任意一方的生育意願。

  更多家長願「養女防老」

  ——專家表示,養女防老觀念逐漸深化有望在未來一定程度上緩解性別比失衡問題,對人口結構的挑戰發揮重要作用

  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後,「生不生」一直是不少育齡人群熱議的話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博士後楊小軍在年會上發布的《城市青年生育意願及其影響因素分 析》選取了桂林、無錫、蘭州這三個代表中國中等收入水平的城市為例,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越來越多人傾向於「養女防老」。

  此次調查選取了三個城市1976年-1986年出生的近千名青年。其中,72%的受調查者本人為獨生子女,八成已婚,79%的人已生育有一個孩子。調查發現,在沒有任何政策限制的理想狀態下,有74.28%的人表示最理想的孩子數是2個,僅18%的人認為理想孩子數是1個。

  那麼,哪些因素會對這些青年的生育意願產生比較重要的影響呢?調查發現,受教育水平越高、一般收入水平也越高,希望生二胎的比例也越高。根據受訪者的主觀回答,97%的受訪者認為經濟條件是影響他們多生孩子的主要因素。

  雙獨家庭的理想孩子數(1.93個)略高於單獨家庭(1.84個),其中,獨生子女理想孩子數為2個的比例(72.91%)低於非獨生子女 (77.78%),雙獨家庭理想孩子數為2個的比例(71.95%)低於單獨家庭(74.4%),換句話說,非獨生子女受訪者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弟弟 或妹妹。

  此外,男性的理想孩子數略高於女性,已婚人士的理想孩子數高於未婚人士。換句話說,男性的生育意願高於女性,已婚人士的生育意願高於未婚人士。

  值得關注的是,雖說「生男生女都一樣」,而且傳統觀念認為「養兒防老」,但調查顯示,越是覺得「靠孩子養老重要」的人,越傾向於生育二胎,而且特別希望生女兒,特別是對於育齡女性來說,更願意「養女防老」,這與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已有了明顯區別。

  此外,祖輩對小夫妻是不是生孩子、生幾個孩子的影響也比較明顯,尤其如果祖輩對生育方面施加的壓力大,使男方會更想生育二胎,且更希望生兒子。

  楊小軍表示,隨著養女防老觀念的逐漸深化,有望在未來一定程度上緩解性別比失衡的問題,從而對中國人口結構的挑戰發揮重要作用。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國未來的人口發展,不僅要關注對現有生育政策的調整,更要加強新的養老觀念的宣傳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責編:宋勝男

相關焦點

  • 養女兒不如養兒子?養兒能防老?是真的嗎?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中國人一直有一種觀念那就是「養兒防老」,很多人都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生個兒子可以在自己年老的時候為自己養老,也就是這些人認為養女兒不如想兒子,因為女兒終究是要嫁人的,要成為別人家的人,而且還有一句話流傳在民間,那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那麼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
  • 養兒防老?養兒養女都不能防老,生二胎朋友請慎重
    養孩子成本高即使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 很多家庭還是在考慮生二胎,畢竟多子多福和養兒防老的觀念,永遠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特別是老一輩人的思想無法改變。如果是第一胎是女兒的家庭,很多老人都想讓年輕人再生一個。那麼今天咋們就來談談養兒防老這個問題。
  • 養兒防老,養兒真的能防老嘛?
    養兒防老,養兒真的防老嘛?
  • 為什麼那麼多人說養兒防老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養兒防老真的可靠?
    老福想說,養兒防老自古以來就是個偽命題,只是人們內心深處不肯承認。自古以來,父母給孩子注入的愛、錢財,都會遠遠大於子女長大後給父母的反饋,甚至有些"啃老族"還會繼續耗著父母,別說養兒防老,在經濟上不徹頭徹尾虧本已經偷笑。
  • 養兒防老到底靠不靠譜?
    作為傳統孝文化的一部分,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中國已流傳了近千年。然而,歷史發展到今天,養兒防老的觀念越來越受到質疑。養兒防老是否靠譜已成網絡爭論的熱點。養兒防老一詞源自宋陳元靚《事林廣記》,「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原意是生養兒子防止老無所依,積儲糧食防止災年挨餓。
  • 「養兒防老」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家長還不知道:沒文化,真可怕
    如今,對於養兒防老,有些人已經不抱希望,覺得沒必要靠孩子來養活自己。生活在如今這個和平年代,大多人覺得這是從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封建觀念,且這句話也包含重男輕女的意思在,認為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人們對此斷章取義,把它解讀成一種陋習。但大多人卻不知道其實養兒防老還有下一句話。
  • 農村興起「閨女熱」,養兒不再防老了嗎?農民:養兒易,成家難!
    導語:農村興起「閨女熱」,養兒不再防老了嗎?農民:養兒易,成家難! 01男孩還是女孩 「養兒」、「養女」古往今來一直是人們討論的話題,有的推崇「生兒子」,認為兒子可以陪自己一生,給自己養老送終;而有的人更愛女孩,認為女兒像「小棉襖」般親切,體貼入微!
  • 養兒防老和把養兒的錢拿來防老,哪個更有保障呢?父母子女
    這樣說下來,感覺養兒防老的意義不大,甚至可以說不要指望了。如果自己有錢,把自己送到條件好的養老院,約上幾個好閨蜜,開啟新生活。年輕的時候,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為了孩子每天奔波,生活在帶孩子的一地雞毛裡。為了孩子捨不得用好的護膚品,穿好的衣服。因為要省錢給孩子上輔導班,給孩子買好的學習機,請優秀的家教。
  • 「養兒防老」的觀念是對?還是錯?
    其中有一段丁元英對「養兒防老」觀念的評價,他說如果養兒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兒女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天高,比海深,兒女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裡就越苦。
  • 養女不如養兒?為何封建思想依舊苟存
    養兒不養女,這是存在已久的封建思想,在中國本土也算得上根深蒂固,到現在都有很多人存在這種思想,認為女不如男,甚至之前有拍客街拍到有老人將女嬰當做武器襲擊公務人員的視頻,可以說非常惡劣了。這不僅引起我們的深思,為什麼都到新世紀了,卻依舊會有人覺得女不如男?通過大量報導我們可以看到,往往涉及到丟棄女嬰的大多都會牽扯到男方雙親,而且文化水平一般都不是很高。
  • 「養兒防老」莫成執念,「老有所備」方能樂天
    「養兒防老」,也許是對於自己老了以後的生活有著不安全感,所以希望有人陪在眼前。「養兒防老」,也許是老人間的小小攀比,誰的子女不在身邊,仿佛就成了人生失敗者。但「養不教、父之過」,不同的人教出來的後代大不相同:有些養出了恩人,起到養兒防老的效果,喜笑顏開;有些養出了仇人,培養了餵不飽的後代,欲哭無淚。「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歌曲《父親》中,有一句歌詞唱盡了兩代人之間的無奈和悲苦。
  • 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這種思想到底對不對?
    可是,母親也說丁元英絕情,都說養兒防老,怎麼就讓父親最後落得這樣的下場,生兒育女還有什麼用。丁元英說:「媽,如果您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你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等不等價還不一定……」這一段是電視劇《天道》裡面的片段。
  • 養兒防老真的不道德嗎
    多年以前,陳志武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批評說,中國人根深蒂固的養兒防老觀念不道德。當時輿論還頗驚詫,幾年來風俗流轉,很多人接受了這種觀念。給親情鬆綁,使家庭和諧,就要拋棄養兒防老的觀念。若有人公開說生兒就為防老,他可能要遭受一番奚落——無論他是否最終這麼辦,這首先是一種政治不正確。首先要明確:只要一個社會還稱得上文明,養老都是由下一代人承擔,這是人的生理特性所決定。老人氣衰力竭,創富能力驟減,這是普遍而正常的事情。養兒防老就不必多說,社保也依賴下一代人不斷繳納,養老金才不致於虧空。
  • 養兒防老?上一輩人的觀念不對嗎?網友的回答點醒眾人
    導語:養兒防老?上一輩人的觀念不對嗎?網友的回答點醒眾人之前我在豆瓣上看到有人提問說「是養兒防老還是養女兒防老?」底下的評論分成了兩個幫派,女生都說養女兒防老,男生說養兒防老。以前老人們的常言是「養兒防老,養兒防老。」
  • 20年後,養兒防老與機構養老,你會選擇哪個?
    有網友提出,未來很多人的養老思維,將會從傳統的養兒防老,變成機構養老,這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那麼,20年前與20年後的今天,人們養老的思維有多大變化呢?未來養兒防老與機構養老,哪個又會更流行呢?年輕人,該不該提前思考養老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養老那些事兒。
  • 20年後,養兒防老與機構養老,哪個更適合年輕人?
    有網友提出,未來很多人的養老思維,將會從傳統的養兒防老,變成機構養老,這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那麼,20年前與20年後的今天,人們養老的思維有多大變化呢?未來養兒防老與機構養老,哪個又會更流行呢?年輕人,該不該提前思考養老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養老那些事兒。
  • 「都說養兒防老,老了才明白兒子和女兒的區別」3位老人現身說法
    現如今,雖然大多數人改變了封建思想,但是「養兒防老」這個觀點還是強烈存在著。養兒子好還是養女兒好?前段時間回家,表嫂二胎又生了個女兒,我和家人都替她高興,雖然沒有兒子,但是女兒貼心啊,而且還不會像破小子那樣鬧騰。
  • 養兒防老,真的是這樣嗎?
    是啊,上一代,或者老輩們都靠著養兒防老,但是越是抱著這種心態,越會讓自己陷入一種困境,養兒防老,並不是完全對的,所以我跟老公在暢想老年時光的時候也對我們的以後做了打算我聽到過最美的一句話就是,養孩子不是為了防老,而是為了更好的參與其成長首先,在孩子長大,在我們年老之後,要讓孩子自己獨立的去生活
  • 3個「養兒防老」的案例,真現實
    老觀念養兒防老隨著人口老齡速度加快,養老問題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面臨養老問題。宋·陳元靚《事林廣記》:「養兒防老,積穀防饑。」老話說「養兒防老」,那麼對於當今社會還適用嗎?根據現實情況來看,也不完全正確,當今社會女性的地位不斷提升,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很多老人已經轉變了思想,認為養女也能養老,已經不在爭前恐後的生兒子,要一個孩子,不管男女又能養老。案例簡述01我的同學王爽,是家裡的獨生子,男朋友家裡有三個兄弟,於是婆婆主動提出讓老公入贅到自己的家中,以便於給王爽的父母養老。
  • 為什麼說「養兒防老」不道德,應該怎麼看待這樣的說法?
    常言道: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本來就是中華民族一直傳承下來的傳統美德,為何社會發展到今天,卻有人對此提出質疑?還有人說這條古訓不道德?『養兒防老』,就是生養一個男性的孩子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養兒防老"的由來,與農耕社會時代的、社會生產關糸息息相關。在完全依賴人力勞作的時代,勞動力決定了生活質量的好壞,重男輕女也由此而生我個人認為:養兒防老不道德這種觀點只能針對極少數自私自利,封建守舊的老人而言。這種父母年輕時沒有計劃,不知道未雨綢繆,不為自己年老體弱做打算,把養老的責任全部強加給兒女,盲目狹隘,孤注一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