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真的是這樣嗎?

2020-12-25 寶寶知道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就是等我們頭髮花白,進入老年後,不能自己解決生活問題的情況下,能夠得到家庭、兒女的贍養。在人們進入老齡階段、喪失勞動能力或者超過退休年齡而無法工作的人們順利度過晚年。

我和老公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總會暢聊一下未來的事情,經常說的話題,除了聊孩子們的工作,婚姻以外,就是聊我們老了怎麼辦,我是一個感性的人,說到傷心的時候,我也會默默的掉眼淚,老公總是說我多愁善感,未來還有那麼遠,想得太多會很累!可是身邊有太多的事例擺在眼前,讓我不得不為未來擔憂!

鄰居嬸嬸的婆婆今年已經92歲了,生育了9個孩子,老人還是一個人住,歪歪扭扭的房子,一進屋有股潮溼腐爛的味道,老人經常一個人馱著背柱著拐棍在街道上撿垃圾!用撿來的塑料瓶賣些零花錢,有時還能撿兩件禦寒的棉衣,冬天是老人最難熬的日子,雪天路滑,老人經常摔得鼻青臉腫,就連鄰居都會可憐老人,有些好心的鄰居會拿來自己做的飯菜,老人看見吃的,就會笑笑,然後大口大口的吃!看著老人這樣,不禁叫人落淚!

老人經常坐在自己門口的大樹下,看著遠處發呆,人們都知道她在盼著兒女來看望她,都說有狠心的兒女,沒有狠心的爹娘!老人的兒女在贍養老人的事情上,經常推來推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都嫌棄老人沒有養老金,是一個一無所有,只會連累自己!他們經常大吵,最後不歡而散,老人依舊是一個人,沒有人願意管!

到底什麼才是「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看來生兒育女也不能太指望著孩子們!老人要的只不過能有一個容身之處,有一口熱乎的飯菜,看著孩子們繞膝而樂!

是啊,上一代,或者老輩們都靠著養兒防老,但是越是抱著這種心態,越會讓自己陷入一種困境,養兒防老,並不是完全對的,所以我跟老公在暢想老年時光的時候也對我們的以後做了打算

我聽到過最美的一句話就是,養孩子不是為了防老,而是為了更好的參與其成長

首先,在孩子長大,在我們年老之後,要讓孩子自己獨立的去生活,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去幫幫忙,如果不需要,我跟老公就出去旅遊到處轉轉,也去看看祖國的大美春光

其次,看了太多老人到老了無人贍養的例子,也覺得,哪有所謂的養兒防老,在這段時光裡,不純是為了孩子,也為自己存上一筆錢,以備不時之需,到了無人贍養的地步,也可去養老院度過自己的老年生活

養兒防老,但是也要防不養你老,要自食其力,不要完全為了孩子,年輕的時候,你為了他們奮鬥,到老了,居住的地方都沒有。可能就算你犧牲了一切,你的孩子還不一定知道你的好!!!所以說,從現在起,也可以為自己的將來打算,以防養兒不防老的情況發生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琪喆媽媽)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養兒防老真的不道德嗎
    多年以前,陳志武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批評說,中國人根深蒂固的養兒防老觀念不道德。當時輿論還頗驚詫,幾年來風俗流轉,很多人接受了這種觀念。給親情鬆綁,使家庭和諧,就要拋棄養兒防老的觀念。若有人公開說生兒就為防老,他可能要遭受一番奚落——無論他是否最終這麼辦,這首先是一種政治不正確。首先要明確:只要一個社會還稱得上文明,養老都是由下一代人承擔,這是人的生理特性所決定。老人氣衰力竭,創富能力驟減,這是普遍而正常的事情。養兒防老就不必多說,社保也依賴下一代人不斷繳納,養老金才不致於虧空。
  • 養兒防老,你們說對嗎?
    養兒防老?你們說對嗎?30歲前看天道無數遍,感覺似懂,實乃非懂。所以栽了那麼多的坑。為什麼栽坑坑呢?因為我們身邊習以為常的文化屬性。多的不說了,只撿一個話題,那便是「養兒防老」。娶妻生子,光宗耀祖,養兒防老。哪一件不是自上由下逼迫進行?哪一件又不是將每一顆不同的心相同複製後的結局?養兒防老,從一開始就是一種交易不是嗎?而且,還將是永恆的、讓人直不起腰來的交易!
  • 養兒防老?上一輩人的觀念不對嗎?網友的回答點醒眾人
    導語:養兒防老?上一輩人的觀念不對嗎?網友的回答點醒眾人之前我在豆瓣上看到有人提問說「是養兒防老還是養女兒防老?」底下的評論分成了兩個幫派,女生都說養女兒防老,男生說養兒防老。以前老人們的常言是「養兒防老,養兒防老。」
  • 為什麼說「養兒防老」不道德,應該怎麼看待這樣的說法?
    常言道: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本來就是中華民族一直傳承下來的傳統美德,為何社會發展到今天,卻有人對此提出質疑?還有人說這條古訓不道德?『養兒防老』,就是生養一個男性的孩子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養兒防老,本身就是人主觀地假設出來的所謂的道德觀念。理由在年輕人那裡是相當充足的,他會說:「我並沒有讓您們生我,我的出生並不是我自己選擇的。」站在年輕人的角度或立場上,年青人也完全可以自己主觀地假設出一個所謂的道德觀念來,即兒女要照顧老人是不道德的。不管您法律如何規定,年青人有年輕人的道德標準。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之志不可奪也。
  • 都說養兒防老,可這位兒子竟這樣對待自己年邁的母親,還是人麼?
    紛紛評論,空青Wan:都說養兒防老,養這樣的兒子還不如養只狗設計師樂清子:不管什麼原因,不管是不是她的錯,就算是,他是你媽,過一天少一天的老人,你拿來自信欺負老人,欺負自己的媽媽,她有生育之恩於你,你哪裡來的勇氣,梁靜茹嗎?
  • 養兒防老,養兒真的能防老嘛?
    養兒防老,養兒真的防老嘛?
  • 養兒防老,防的應該是「孤獨終老」
    當年老的你獨自一人在養老院,卻又不幸地碰上一個態度惡劣的護工,錢這時候,真成了萬能的嗎?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價值觀,並不覺得贍養父母是義務,只覺得父母付出是義務。親情之愛是相互依靠,父母選擇把你帶來這個世界養育成人,耗費自己的一切教你做人,他們養育的辛勞是除非哪天你們當父母、養育子女後才能感受到的。
  • 「啃老族」顛覆「養兒防老」
    有這樣一則謎語,謎面:「一直無業,二老啃光,三餐飽食,四肢無力,五官端正,六親不認,七分任性,八方逍遙,九(久)座不動,十分無用」。你猜出是哪類人了嗎?謎底:啃老族!  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群體,正面臨著「養兒防老」和「養老防兒」的兩難抉擇。一方面,上一代需要贍養,「養兒防老」,天經地義;另一方面,下一代只求索取,「養老防兒」,不得不思。真是難為了他們了!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不斷加速,我們在關注老年人生存狀態的同時,千萬不可忽視「啃老族」顛覆「養兒防老」傳統觀念的負面現象。
  • 20年後,養兒防老與機構養老,你會選擇哪個?
    一方面,是年輕人看多了父輩們目前的退休和養老生活,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而另一方面,便是年輕人少子化問題的存在,說白了很多人都不信奉養老依靠下一代的理念了。說白了,這是對於這個社會不信任的一種表現,雖然這種表現不好,但不得不承認,這也是無奈之舉。有網友提出,未來很多人的養老思維,將會從傳統的養兒防老,變成機構養老,這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 20年後,養兒防老與機構養老,哪個更適合年輕人?
    一方面,是年輕人看多了父輩們目前的退休和養老生活,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而另一方面,便是年輕人少子化問題的存在,說白了很多人都不信奉養老依靠下一代的理念了。 說白了,這是對於這個社會不信任的一種表現,雖然這種表現不好,但不得不承認,這也是無奈之舉。有網友提出,未來很多人的養老思維,將會從傳統的養兒防老,變成機構養老,這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 摒棄養兒防老的觀念,不生孩子,用養孩子的錢養老不行嗎?
    基於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時有發生,於是很多人對養兒防老這句話產生了否定的心態,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或者結婚後選擇丁克,以期將自己人生的價值最大化,將養育孩子的時間與金錢乃至精力用來建設自己的人生。事實上,養兒到底為了什麼?真的是為了防老嗎?
  • 現在農村養兒防老的多麼,不孝順兒女多嗎?
    即使是現在的農村,雖然人們的思想也是要比以前開放的多了,但是養兒防老的觀念還是有的,不過不在像以前的農村人那麼的太看重了,如果生的兩胎都是女孩的話,雖然會有點小情緒,但是也不會那麼的太去計較了。如果一個女孩一個男孩也是會讓都生女孩的人家羨慕的。那麼不孝順的兒女多嗎?
  • 養兒防老到底靠不靠譜?
    作為傳統孝文化的一部分,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中國已流傳了近千年。然而,歷史發展到今天,養兒防老的觀念越來越受到質疑。養兒防老是否靠譜已成網絡爭論的熱點。養兒防老一詞源自宋陳元靚《事林廣記》,「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原意是生養兒子防止老無所依,積儲糧食防止災年挨餓。
  • 「養兒防老」是道德綁架還是優良傳統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養兒防老的觀念究竟是道德綁架還是一個優良傳統的沿襲。張大爺和李大爺代表了現在父母親的兩種立場,第一種,兒女好就是自己好,第二種,把兒女留在身邊才是真的好。我們無需去爭論對錯。任何事情都兩面性,特別是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任何選擇都不可能是絕對完美,沒有利弊的。張大爺起初是驕傲的,兒女都很爭氣,學業有成,事業高升。每每見了過去的同事都要時不時的炫耀兩句。
  • 當「養兒防老」碰上「啃老族」之後
    ⒈傳統的「養兒防老」的觀念受到挑戰?「養兒防老」是我們的傳統觀念,也是至今大部分父母的真實想法。在大部分中國普通父母的心裡,窮盡能力養育子女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兒女長大了,畢業參加了工作後,他們又開始為兒女的婚姻大事操心,在經歷給兒女買房買車後,接下來就是照看孫子孫女的時候了。
  • 英國人養兒防老,靠譜嗎?
    千百年來,我們中國人都信奉著養兒防老,尤其是大農業時代,絕大部分的農村人即使在異常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下,也會千方百計地一生再生,只為拼一個兒子出來。(弱弱地插個題外話,Wendy姐姐的童年就曾深受計生政策之苦,故事太多,以後有時間再慢慢跟你們聊。)長大以後,我們是否還記得父母親溫暖而結實的懷抱?
  • 養兒防老真的可靠?
    自古以來,父母給孩子注入的愛、錢財,都會遠遠大於子女長大後給父母的反饋,甚至有些"啃老族"還會繼續耗著父母,別說養兒防老,在經濟上不徹頭徹尾虧本已經偷笑。古時候,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由於醫療水平極低,一不小心染上個風寒就嘎嘣一下掛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說明活到70歲以上的真的是少之又少。是的,人們養兒的初衷就是防老、養老,但是照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古人真的活不到需要靠兒子養老那一天。
  • 「養兒防老」的觀念是對?還是錯?
    其中有一段丁元英對「養兒防老」觀念的評價,他說如果養兒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兒女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天高,比海深,兒女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裡就越苦。
  • 中國人的繁殖欲,源於養兒防老的騙局
    在回家的路上,她越想越難受——老人家獨自一人把他們幾個拉扯大,好不容易可以閒下來,結果沒享幾年福,就這樣了。 楊嬸是這樣說的: 「我們農村老說,養兒防老,可是我媽辛辛苦苦帶大四個孩子,老了還是這樣。
  • 養兒防老:多少父母,被中國式「最美謊言」坑了一輩子
    文/隨心  01  養兒防老,是國人根深蒂固在骨子裡的一種信仰。  試問,這種養兒防老,防在哪呢?    至於子女對父母的陪伴和養老,很多時候真的只是一種空談,或者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好比表姑媽家就是如此,年輕時辛苦勞作建了房子,養大二個兒子,兒子成年後又分別給二個兒子娶了媳婦(娶媳婦的錢也是老人攢出來的)。  孩子成家立室後就外出討生活了,18年期間,孫子女們一個個出生,老人們始終沒有停下自己忙碌的腳步,就這樣一個又一個帶大了孫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