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適用民法典案在多地宣判,有哪些變化

2021-01-08 民主與法制網

  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自1月1日起施行。元旦假期後的首個工作日,廣州、北京、上海等多地法院陸續宣判了一批適用民法典的案件,涉及高空拋物致人傷殘、隱瞞愛滋病史結婚、金融借款「砍頭息」如何認定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領域。這些案件的宣判引發廣泛關注。

  首批宣判案件多涉民生痛點

  4日上午8時30分,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高空拋物損害責任糾紛案。這是民法典自1月1日起正式施行後廣州首個宣判的案件。

  被告黃某某的小孩從35樓扔下一個礦泉水瓶,導致年近七旬的原告庾阿婆受到驚嚇、摔倒,致十級傷殘。法院當庭判決黃某某賠償庾阿婆醫藥費、護理費等共計9萬多元。

  審理該案的法官羅穎捷認為,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發生高空拋物、墜物傷人事件,成為「城市上空之痛」。民法典的實施對遏制高空拋物行為發生、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4日,僅廣州、北京、上海等地法院就共宣判了7起適用民法典的案件,與民生密切相關。

  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梅隴法庭對一起婚姻案件進行宣判。原告李某與被告江某經人介紹相識確定了戀愛關係,並訂婚、同居。李某懷孕後,雙方登記結婚。登記後,江某向妻子坦白,已身患愛滋病數年,且長期服藥。李某幾經內心掙扎,決定終止妊娠,並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婚姻。法院依據民法典撤銷了原被告的婚姻關係。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健康權侵權糾紛案件。原告宋某在自發組織的羽毛球比賽中被對方擊出的羽毛球擊中右眼受傷,將球友周某訴至法院要求賠償。法院認定,宋某為「自甘冒險」的行為,且被告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判決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此外,北京、上海基層法院宣判了兩起保理合同糾紛案。上海金融法院還首次適用民法典,二審審結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判決貸款機構在貸款合同中負有明確披露實際利率的義務,因貸款機構未披露實際利率而收取的超過合同約定利率的部分利息應予返還。

  釐清邊界、填補空白,避免和稀泥式審判

  業界人士認為,最新宣判的適用民法典案,體現了以下重要變化:

  ——釐清責任邊界,彰顯「以人為本」。

  曾經代理過高空拋物侵權糾紛的廣東律師孫兵文告訴記者,民法典細化了高空拋物致人損害的承擔責任主體,強調只有在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時才適用共同補償的原則,有望改變過去「一人告全樓」的現象,體現出民法典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以人為本」的法治精神。

  民法典對物業服務企業的安全保障責任和公安機關的調查責任也作出規定。廣州首案原告庾阿婆的代理律師黃如燕說:「此次高空拋物事故發生後,物業公司立即提供小區的視頻監控,協助查明事故原因,沒有推卸責任。」

  ——增添合理原則,填補立法空白。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在健康權侵權糾紛案中援引了民法典中的「自甘冒險」原則。原告宋某年過七旬,眼睛也曾受傷。法院審理認為,宋某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對抗性競技比賽,將自身置於潛在危險之中,應認定為自甘冒險的行為,且被告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判決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體育競技運動中,一方因進攻、防守等受傷,對方只要不是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就不需要承擔責任。」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楊傑說,民法典增加「自甘冒險」原則填補了立法空白。

  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猛認為,該案判決令人信服。過去,法院一般會按照侵權責任法中的公平責任原則進行處置,即使被告完全沒有過錯,但是受傷過程中存在因果關係,還是會要求對原告給予一定補償或賠償。這種導向對整個社會的價值引導會產生不利影響,甚至會演變成「誰受傷誰有理,誰死了誰有理」。

  ——治理「霸王條款」,倡導誠信為本。

  上海金融法院二審判決的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中,田某、周某和中原信託有限公司籤訂貸款合同,約定利率11.88%,實際利率卻高達20.94%。法院改判中原信託將多收取的利息84萬餘元返還給田某、周某。

  上海金融法院審判團隊負責人沈竹鶯說,一些貸款機構利用其與借款人在專業知識上的不對稱,有的只展示較低的日利率或月利率,掩蓋較高的年利率;有的以收取「砍頭息」等方式,造成「利率幻覺」,損害了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法院二審認為,民法典規定,格式條款提供者應當採取合理方式提示對方注意與其有重大利害關係的條款,並明確未履行該義務時的法律後果。若因貸款人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導致借款人沒有注意或者理解借款合同的實際利率,貸款人無權主張按照該利率計算利息。

  「該判決體現了弘揚正義的契約精神、誠信負責的法治精神。」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民法典提倡誠信為本、規範經營,為治理「霸王條款」提供了法律依據。

  ——新經濟、新業態有法可依。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標的額近3000萬元的保理合同糾紛,並當庭作出一審判決。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也援引民法典中的新規定對一起保理合同糾紛案件進行一審宣判。

  審理相關案件的法官認為,商業保理業務在我國屬於較為新興的金融服務,相關立法相對滯後。民法典的實施實現了這一領域的歷史性突破,保理合同不再是「無名合同」,司法裁決終於有法可依。

  民法典落地尚需多方努力

  劉俊海認為,首次「亮相」的7個判決案例,多數來自基層法院,當事人一方不服還可以上訴,增強了民法典的可訴性。同時,判決辨法析理,令人信服,也給社會公眾上了一堂生動的普法課。

  專家認為,民法典從紙面到落地依舊任重道遠,仍需多方努力。

  一是完善新舊法銜接。

  劉俊海認為,落實民法典還需解決新舊法律銜接問題,理順上位法和下位法、一般法和特別法的關係問題。「如果某些問題舊法中沒有規定,原則上適用民法典;如果公司法、證券法等特別法中已有特別規定,應優先適用特別法。民法典是基礎性法律,行政法規和各部門規章都不得與作為上位法的民法典相牴觸。」

  楊傑說,雖然最高法院及時公布了關於適用效力的司法解釋,但是新舊法的銜接適用問題將持續一段時間。除了明確規定的適用情形外,其他原則性的規定還有待進一步細化,否則法官在審理一些個案時,對於溯及力仍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陳猛認為,民法典在適用中確實存在「碰撞」問題,這需要儘快把現有的司法解釋、專門的法律法規進行全面的補充完善,然後與民法典相配套,這樣才能形成法律上的合力。

  二是儘快出臺司法解釋,加強案例指導。

  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呂紅兵表示,在「公正司法」環節,有關部門應儘快出臺或系統修正有關民事法律的司法解釋,讓人民群眾從民法典中看得見、從司法政策中摸得著、在司法案例中感受得到民事權利的維護度與公平正義的獲得感。

  劉俊海建議,抓住難點、疑點、爭議點,通過司法解釋和指導案例,消除同案不同判現象,從平等保護向精準保護過渡,增強司法公信力。

  三是立法機關要加強對民法典實踐的監督,防止審判偏離初衷。

  上海一中院民事審判庭審判長李興認為,民法典落地後,要關注和司法實踐的融合問題。民法典可能和其他法律存在「碰撞」,可能出現法律適用不統一、裁判不統一的情況,建議形成爭議解決機制,小到一個合議庭,大到全國人大,要有暢通的專報機制和問題逐級傳導機制。

相關焦點

  • 【觀察】首批適用民法典案在多地宣判,帶來哪些重要變化?
    首批適用民法典案在多地宣判,帶來哪些重要變化?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自1月1日起施行。元旦假期後的首個工作日,廣州、北京、上海等多地法院陸續宣判了一批適用民法典的案件,涉及高空拋物致人傷殘、隱瞞愛滋病史結婚、金融借款「砍頭息」如何認定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領域。這些案件的宣判引發廣泛關注。首批宣判案件多涉民生痛點4日上午8時30分,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高空拋物損害責任糾紛案。
  • [人民日報海外版] 首批適用民法典案宣判 哪些變化最引人注目?
    元旦假期後的首個工作日,廣州、北京、上海等多地法院陸續宣判了一批適用民法典的案件,涉及高空拋物致人傷殘、隱瞞愛滋病史結婚、金融借款「砍頭息」如何認定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領域。這些案件的宣判引發廣泛關注。首批宣判案件多涉民生痛點1月4日上午8時30分,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高空拋物損害責任糾紛案。
  • 高空拋物、撤銷婚姻 全國多例適用《民法典》案件同日宣判
    原標題:高空拋物、撤銷婚姻 全國多例適用《民法典》案件同日宣判    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已於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1月4日是《民法典》施行後的首個工作日,北京、廣州、上海等地多個適用案件開庭並宣判。
  • 海州法院首例適用《民法典》案件宣判
    海州法院首例適用《民法典》案件宣判 2021-01-11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正式施行,你的生活將迎來這些重要變化,多地首案開庭
    這部法典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今後你我生活將迎來哪些重要變化?《民法典》實施後 多地首案開庭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1月4日上午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本案並不具備依據《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四條適用公平責任的條件,《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條更是明確規定了公平原則的適用必須是法律規定的情形,而現行法律並未就本案所涉情形應適用公平責任進行規定,相反案涉情形該如何定責已由《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第一款予以明確規定,故案件不具有適用公平責任的條件。
  • 凌海法院適用《民法典》第一案宣判:交通事故侵權賠償支付有順序
    凌海法院適用《民法典》第一案宣判:交通事故侵權賠償支付有順序 2021-01-08 14: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宜賓法院適用《民法典》第一案當庭宣判
    宜賓法院適用《民法典》第一案當庭宣判 2021-01-06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適用《民法典》合肥首案開庭宣判
    1月6日上午8時30分,合肥市首例依據《民法典》審理的案件在廬陽區法院開庭宣判。 哥哥申請為妹妹的監護人這是一起申請宣告自然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案件。此案的申請人是沈軍(化名),被申請人是沈軍的妹妹沈麗(化名)。
  • 《民法典》元旦實施後,來看看打官司有哪些變化
    都市快報訊 2021年1月1日,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正式施行。7編1260條,幾乎囊括人一生中所有的民事行為。作為保護公民權利的宣言書,它的影響將貫穿我們的一生,事關每個人的生老病死、所慮所求。這幾天,浙江各地法院已有案件適用《民法典》進行辦理,讓我們來看一看有哪些變化吧。
  • ——石景山法院適用《民法典》宣判...
    日前,石景山法院對一起建築物、構築物倒塌、塌陷損害責任案件進行了宣判,這是石景山法院在《民法典》正式實施後宣判的首例案件。宣判後,當事人均未當庭表示上訴。 法官說法
  • 《民法典》借款合同與《合同法》借款合同內容有哪些變化
    《民法典》借款合同與《合同法》借款合同內容有哪些變化一、條文變化民法典借款合同專章共14條,自第667條至第680條,主要規範金融機構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等之間的借款合同關係,對借款合同的定義、形式及內容等內容作出了規定。
  • 民法典的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情形有哪些
    訴訟時效制度體現了民法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那麼民法典的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情形有哪些呢?下面由曾祥東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民法典的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情形有哪些根據我國《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停止侵害、排除妨害、
  • ...武寧法院適用《民法典》當庭宣判被告承擔破壞生態懲罰性賠償責任
    江西法院又創全國首例:武寧法院適用《民法典》當庭宣判被告承擔破壞生態懲罰性賠償責任 2021-01-04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通則變總則,未成年人保護有哪些變化?
    那麼,民法總則相較於民法通則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有哪些變化?我們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今天,小編整理了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副庭長姬廣勝日前接受採訪的乾貨,為你詳解民法總則中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種種新規。確認胎兒的民事主體地位  按照現行民法通則的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始於出生,也就是說,胎兒尚未出生,原則上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 【新法適用】準旗人民法院適用民法典第一案宣判
    【新法適用】準旗人民法院適用民法典第一案宣判 2021-01-08 1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民法典首案宣判|《民法典》自甘風險條款對體育活動的影響
    01 《民法典》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 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案件宣判
    這是全國首例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的案件。 受汙染地浮梁縣湘湖鎮洞口村採取合理預防、處置措施產生的應急處置費用532860.11元。 判決結果 法院認為,被告海藍公司生產部經理吳某民非法處理公司生產的硫酸鈉廢液,其行為應認定為職務行為。
  • 普法| 民法典學習(15)定金罰則的適用有變化,一起來看新出臺的...
    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書,新出臺的《民法典》對定金罰則的適用也作出了新規。貴州12348律師來和您說說「定金」那些事。《民法典》定金罰則新變化《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條: 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
  • 《民法典》合肥首案開庭宣判!妹妹生病,哥哥申請成為監護人
    2021年1月6日上午8時30分合肥市首例依據《民法典》宣判的案件在廬陽區法院開庭宣判妹妹生病,哥哥申請宣告無民事行為能力這是一起申請宣告自然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案件。此案的申請人是沈軍(化名),被申請人是沈軍的妹妹沈麗(化名)。
  • 對話丨民法專家劉智慧解讀《民法典》「自甘冒險」新規則
    《民法典》通過明確自甘風險的適用範圍、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免除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中的參加人的一般過失侵權責任,以保障這類活動中要求的活動自由,促進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的正常開展。新京報:適用「自甘冒險」規則,需要滿足哪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