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演講算是一種技能,既然是技能就是可以通過學習、訓練並假以時日來掌握的。我自己曾經使用的方法是複述法。隨便找一篇短文,不要挑選內容,閱讀並理解之後,用自己的語言把這篇文章的概要複述出來。從前我是用錄音機錄下來,現在手機錄音甚至錄像都很方便。聽自己複述的是否理想。包括有沒有準確且簡練地表達出原文的大意,語句是否通暢,有哪些口頭語,有沒有嗯嗯啊啊的現象。不斷練習,不斷修正,每次練習時都要從心裡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我當時為什麼會做這個訓練呢?也是因為在我的工作中需要經常給員工開會、培訓,一邊訓練一邊實踐也差不多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能講得稍微流暢。

比口頭表達技巧更需要訓練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言為心聲,心裡有譜了,才能成為語言傳遞出去,嘴上說不好很多時候是因為心裡沒想好。這個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多讀書,博覽群書,有了一定的知識量作儲備,這樣才能在不同的表達場合有適合的內容可以說,內容從哪裡來,就是平常閱讀的日積月累。所有的創新都不是憑空想像,而是對已知信息的重新組合,人無法創造他沒有看過的東西。讀書、交友、旅行等等都是我們擴大視野,走出自己狹窄世界的有效方式。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嘗試多想幾個解決方案,然後一一在頭腦中步步推導,分析其可行性,找出不同問題之間相同的規律。不要一有問題就去問別人,不要輕易放棄思考的機會。多和愛學習愛思考的朋友交流,思維的碰撞會帶給自己很多啟發。

此外,還要找尋一切機會當眾演練。演講和騎自行車一樣,必須要坐到自行車上能找到騎的感覺,必須要站到講臺上面才能找到講的感覺。很少有人一開始上臺演講就不緊張的,從緊張到放鬆,從嗑磕絆絆到流暢自如,需要長期的實踐,一定會越說越好。當看到自己的進步,自信心會漸漸生起,從而進入良性循環。

還可以多看優秀的演講視頻,學習別人的經驗,甚至模仿和自己風格相近的演講者。同時,寫作也能輔助講話。文字是語言的梳子,當自己的想法用語言表述出來之後這本身就是一個整理的過程,久而久之,表達的準確度一定會提高。
【學習演講口才,去豆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