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是宿遷的驕傲,兩千多年以來,他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宿遷人奮進。家住宿遷市沭陽縣的項宗建是項羽74世孫,他經過19年的搜集,完成了全卷41冊的項氏宗譜的修訂整理工作,身處異地的項氏後人也因此贈予他5枚項氏印章,這也是項氏印章齊聚宿遷的首次亮相。
途經多省,歷時19年完成41本手抄族譜
今年66歲的項宗建是沭陽縣人,自他懂事起,老一輩人就告訴他,自己是項羽的後代,但讓他頗為遺憾的是由於宗譜不完整,對於項氏的傳承沒有一個完整的記述。為此,村裡的項氏族人曾多次提出修訂宗譜。
可是,寫族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據項宗建介紹,當時有個項家後人五年未寫一字,之後又委派後人中的項宗堯寫。項宗堯用近10年時間寫出該縣範圍內的項氏族譜,可項宗建卻認為,這個族譜覆蓋面太小,內容也很少,即使寫出來也不足以說明他們是項羽的後人。於是,項宗建萌生了自己尋找、重修項氏族譜的想法。隨後,項宗建利用節假日帶著家人走上了尋找古譜之路。歷時19年,途經21個省,4個直轄市,在全國尋找項氏古譜,並逐一抄寫下來。
項宗建告訴記者,為了完成族譜,他先後變賣了五套商品房,自費300餘萬元。在尋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是一波接著一波,但他並不後悔,就連妻子劉金美也十分支持他抄寫族譜這件事,她說:「當時我和我先生說,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堅持到底。我姓劉,上輩子劉家和項家犯衝,這輩子陪他做這個事情就當給項家賠罪了。」
為了讓項氏族譜有統一的格式,從收集到第一本古譜起,項宗建就自己動手用毛筆抄寫宗譜,一旦有一個錯字、漏字就要從頭再寫,不僅如此,他還特地印製了宗譜專用紙張。抄寫結束後,項宗建又請人對族譜進行校對、裝訂,最終完成41本項氏族譜。
族譜的抄寫讓項宗建從中年寫到老年,從黑髮寫到白髮,他感嘆道,每一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文明傳承,就像中華文明有五千年古老傳承一樣,而族譜就是這種傳承的具體體現。
項氏後人因譜贈印,5枚項氏印章現身宿遷
記者在項宗建家中看到,5枚印章如同玉璽一般大小,其中三枚墨綠色的是夫妻子孫印,夫妻印下面刻著「中華遼西郡項氏印」八個大字,子孫印下面刻有「項氏族譜」字樣。剩下兩枚一枚是透白色的,一枚是褐色的,分別刻著「源遠流長」、「項氏族譜」。
項宗建向記者介紹,這5枚印章都是由項氏後人因族譜而捐贈給自己的。大約在2013年10月份,家住福建的項家中知道項宗建手寫族譜的事情以後,當時已是80歲高齡的項家中毅然決定前往宿遷拜訪項宗建。同是項家後人的兩人見面以後格外親熱,項宗建也帶著項家中遊玩了不少宿遷特色景點。
五天後,項家中臨走前突然拿出白、褐色兩枚印章,他鄭重的握著項宗建的手說:「其實我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送印給你,到這裡我看見你親自整理、手寫的族譜以後,更加堅定了這樣的想法。這印是老祖宗留下的,我的父親曾經對我有過遺囑,只要項家的族譜出來,印就要跟著族譜走,所以今天,我必須要把這兩枚印章送給你!」
接過印章的項宗建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他表示,項氏族譜蓋上項氏印章以後,才更加完整。隨後,他將41本項氏族譜全部複印了一份,並親自蓋上印章贈予項家中。
2015年1月,新疆克拉瑪依市的項傑也聽說了項宗建手寫族譜以及項家中贈予印章的事情,於是,他又送來了三枚墨綠色的夫妻子孫印章。一時間,老祖夫妻印、兒女子孫印、和項家吉祥印,五枚集齊在項宗建的手裡,通過相關人士鑑定,確定了其中四枚為和田玉,價值連城。
沒過多久,項宗建手握41本項氏族譜和5枚項氏印章的消息就在項家後人裡傳開了,不少身處海外的項家後人慾出錢收購。褐色印章有人出價100萬美金,而全套手抄族譜更是有人開出600萬美金的高價,但這些人統統都被項宗建回絕了。
「這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是中國的東西,如果說一旦流落海外,到那個時候我們中國人想重新買回來就更要費一番功夫了。而且,我是為我們項氏做這些事情的,我不能讓後人罵我發祖宗的財,所以我不能這麼做。」項宗建認真的說。
如今,項宗建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項氏族譜和五枚印章早日回歸項王故裡並蓋一個項家祠堂,讓項氏族譜和項氏精神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殷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