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義門陳氏家族」加入陳氏大家庭!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義門陳氏家族」,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和世界各地陳氏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陳氏文化,共建家族新文明!6月6日,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舉辦「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上線開放新聞發布會。
華中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石挺研究員、中國農村研究院/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鄧大才教授出席了發布會。發布會由中國農村研究院/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徐劍副書記主持。
從「大數據積累」到「大數據利用」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www.datarural.com/p/jp/index)由中國農村研究院/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歷時3年建設而成,其正式開放,是研究院,推動資料庫建設從「大數據積累」到「大數據利用」的重要一環。
該資料庫目前已收錄的電子化家譜族譜資料達8.44TB,共17723冊,120893卷。
該資料庫家譜類型多樣,包括家譜、族譜、房譜、通譜、聯譜等多種形式;
時間跨度較長,最早的家譜可以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明刊本、明抄本亦有358冊、1413卷,清代、民國期間刊本更是豐富;
涵蓋姓氏齊全,共有547個,其中陳姓達到7113卷,李姓、汪姓在4000卷以上,葉姓、潘姓、黃姓、張姓、王姓均在2700卷以上;
涉及地區廣闊,已覆蓋包括全國33個省級行政區,其中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廣東等省的數量最多,均達到了1000冊以上,其中湖南省的家譜數量達到2289冊,29076卷。港澳臺地區的家譜數量為3742冊、4464卷。
據悉,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是中國農村資料庫、基層與地方治理資料庫中的一個子庫,目前兩大資料庫已有91個子資料庫,其中大部分子資料庫的數據規模在全國乃至全球都處於領先位置。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是中國農村研究院/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兩大建設目標——全球頂級農村調查中心、全球頂級農村資料中心的一個組成部分。
家譜族譜資料中心採取「庫-館一體化」的建設方式,既有實物型的「中國家譜族譜博物館」,又有數據化的「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
為全球華人「尋根問祖」提供服務
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家譜和族譜作為記述一個家族的起源、郡望、繁衍、名人、播遷以及發展的歷史,不僅涵蓋姓氏源流、族規家訓、禮俗儀式等內容,還涉及一些重要事件及重要人物,蘊涵著大量歷史學、人口學、社會學、民俗學等方面的信息,是一種綜合性的民間歷史文獻,為學術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鄧大才教授認為,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上線開放有重要意義:
一是規模性,目前電子化家譜族譜收錄量居全球第一,涉及地區廣、包含姓氏多;
二是公益性,在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免費向社會開放,不以營利為目的;
三是文化性,家譜族譜作為記錄宗親關係的紐帶,對鄉賢回歸,增強鄉村內部凝聚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有一定作用;
四是學術性,為歷史學、民俗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人員提供一個資料平臺和窗口。
建設和開放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體現了研究院的人文關懷和社會關懷,為全球華人「尋根問祖」,追溯姓氏起源和家族歷史痕跡提供簡單便捷的公益服務。
記者了解到,與當前已有的家譜類主題資料庫相比,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更具有獨特性和開創性。
在收錄容量上,存儲資料種類齊全,數量豐富;
在建設目的上,立足公益定位,不為盈利,以服務學界、服務社會為目標;
在運行維護上,保持動態更新,將對資料庫內容不斷進行補充與完善;
在使用和服務上,設有專人進行維護管理,提供在線諮詢等服務,也歡迎相關團體和個人預約登門查閱。
與此同時,研究院也建設了中國家譜族譜博物館,廣泛收藏紙本家譜族譜。
為方便公眾使用,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提供了在線搜索、在線瀏覽等相關服務。
訪問者可通過標籤化處理,直接在搜索框輸入相關信息,一鍵獲取相關家譜資料,實現對資料的精確查詢;也可通過設定具體地區、年份、姓氏等不同篩選條件的限制,找出自己所需要的系列家譜,並且得出相應的數量統計。
鄧大才表示,歡迎全球各個家族、房支將自己的家譜、族譜存放於中國農村研究院的資料庫、博物館,永久保存;歡迎全球各地的華人來數據中心尋根問祖;歡迎學界同仁來中國農村研究院/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進行家譜族譜的學術交流;歡迎研究人員、相關愛好者使用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