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王氏族譜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王氏族譜2009-05-14 15:54 來源:福建省臺辦 編輯:楊笑屬地姓氏族譜名稱部數冊數借出單位原 編 號龍巖王[清朝](建寧)王氏五修家譜11上杭族譜館FJSH007龍巖王(武平)太原郡王氏族譜(參展3冊)13上杭族譜館FJSH192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顏氏族譜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顏氏族譜2009-05-14 11:18 來源:福建省臺辦 編輯:楊笑>屬地姓氏族譜名稱部數冊數借出單位原 編 號閩臺館顏安溪紫泥顏氏族譜>129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050閩臺館顏漳州青礁顏氏族譜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391廈門顏顏氏族譜1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白氏族譜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白氏族譜2009-05-14 15:47 來源:福建省臺辦 編輯:楊笑>屬地姓氏族譜名稱部數冊數借出單位原 編 號閩臺館白清溪榜頭白氏族譜安溪白氏明代人物傳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043廈門白中華白氏12廈門姓氏源流研究會廈224泉州白安溪榜頭白氏族譜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郭氏族譜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郭氏族譜2009-05-14 14:47 來源:福建省臺辦 編輯:楊笑11漳州博物館漳博108漳州郭華安縣平岱山郭氏天同公房系族譜上之三11漳州博物館漳博202漳州郭福建龍海角美流傳郭氏族譜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楊氏族譜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楊氏族譜2009-05-14 15:25 來源:福建省臺辦 編輯:楊笑>18上杭族譜館FJSH023龍巖楊楊氏重修族譜15上杭族譜館FJSH098龍巖楊八閩三楊匯譜·弘農楊時世系卷1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陳氏族譜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陳氏族譜2009-05-14 15:20 來源:福建省臺辦 編輯:楊笑11上杭族譜館FJSH079龍巖陳[民國](上杭)陳氏梅山公一脈宗譜152上杭族譜館FJSH082龍巖陳陳氏宗譜
-
不僅《經氏族譜》把此河叫廣西河,《全州大崗蔣氏族譜》也這樣叫
刊發後,我說全州歷史上也曾經把這條河叫做廣西河,不僅我過去這樣叫,湘江邊我許多認識的朋友也這樣叫,還有《經氏族譜》為證,說明歷史上全州本地人叫這條河為廣西河是事實,並不是我編造出來的,文章刊發後,仍然有不同的聲音。
-
閩客家族譜在臺展出引轟動
福建客家族譜在臺展出 「兩岸族譜文物展」20日在臺北縣三峽客家文化園區開幕,展出族譜與百餘件文物。這也是兩岸首次開展族譜交流活動。這次展覽由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主辦,展出為期一周。共展出各個時期的客家族譜180多部(冊)、88個姓氏展板約130幅,還有一些圖片及「60姓客家宗族史跡」的多媒體讀物展品。這兩天,臺灣的客家鄉親紛紛前來尋找自己的族譜。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客家族譜館是客家人的家族史料藏書中心。
-
章氏族譜之《章灣譜》
其《目錄》為:卷一,宸翰、周序、舊序、目錄、凡例;卷二,舊譜橫列圖、始祖宗圖、始遷章灣祖世系圖、聞師公派世系圖、得師公派世系圖、進師公派世系圖;卷三,像圖、村圖十景詩、墓圖、祖訓、家禮、家法、祠堂記、祠產、匾聯、詩、傳、壽序、能幹配享、保赤堂記產、文會記、男女排行、領譜字號(以章氏祖評事公詩句「故友多朝客,新文盡國風」十字為序)、譜議、跋。
-
海峽百姓論壇:打造「兩岸一家親」的百姓平臺
    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海峽百姓論壇」6月14日在泉州南安開幕,再次吸引兩岸近千民眾跨海相會,共敘親情鄉誼。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
-
諸城劉氏族譜序(高密逄哥莊宰相劉羅鍋家族族譜序)
清代諸城氏也稱為東武劉氏,族譜也稱為東武劉氏族譜,每個族譜都要有譜序,諸城東武劉氏族譜序為嘉慶時期太子少保、江西巡撫兼提督阮元撰寫。東武劉氏族譜序禹貢曰:「海岱惟有青州諸城在,漢為琅琊都,今為青州府」。故乾隆丙子年宰相劉文清公,方以翰林視學,安徽賜詩有云:海岱高門第也。
-
閩臺姓氏族譜勾連歷史 「六桂」故事體味兩岸鄉情
早在16號晚上的海峽論壇開幕式文藝晚會上,這支隊伍就頗為引人注目。 據世界「六桂」宗親總會副理事長洪賢德講述,「六桂」為六個姓氏:洪、姜、翁、方、龔、汪,「六桂」的由來有著一段滄桑的歷史。據記載,在宋朝時,翁氏鎮守邊關,後來被陷害,被迫將六個兄弟改姓,也即後來的六個姓氏。不過「六桂」的後代並沒有被這場變故所擊倒,反而因為挫折而更上進。
-
憑著熱情 大邑一群「門外漢」修族譜
【編者按】「家之有譜,猶如國之有史。國史乃國之根本,家譜乃家之根本。無史不成國,無譜不成族。」這句話,基本上在古今所有家譜中,都會出現。家譜的重大意義和作用,不用贅述。1999年,16開本、近300頁、封面壓膜、約30萬字、11卷的《大邑牟氏族譜》出現在牟氏族人面前。從編撰體例和內容上看,《大邑牟氏族譜》可謂都是「乾貨」,體例完善、周全,內容詳細、精煉。一群憑著滿腔熱情編撰族譜的人,其編撰水平,一點也不輸於專業的修譜者。五年修成譜質量有保證牟家貴今年已87歲高齡,22年前編修族譜的事情猶在眼前。
-
【項城鄉村】官會徐莊、姜灣、丁莊、吳莊、劉莊村名由來、姓氏族譜......
1988年官會撤鄉設鎮,該村仍為徐莊行政村,轄徐莊、姜灣、丁莊、吳莊、劉莊5個自然村,11個村民組,總面積3.2平方公裡,耕地面積2116畝,總人口2913人,村民有徐、程、馬、王、喬、劉、張、於、常、崔、薛、丁、楊、趙、吳、姜、陳、羅18個姓氏,全系漢族。徐莊行政村村徐莊行政村位於官會南部2公裡,鄭付路東側。
-
林州石氏族譜·仙巖卷
【譜序】 家譜又稱族譜,是中國古代家族組織用以記載宗族世系和家族事宜的書籍,作為明世系、別親疏的依據。在我國修纂家譜之風源遠流長,據考證夏代就出現了家譜的雛形。明清時期,民間私修家譜大興,修譜成為各宗族最主要的活動之一。民國年間修家譜發展到鼎盛時期。
-
族譜編篡的幾個問題
「三世不修譜則為不孝」之說,為相當多的宗族所信奉,所戒懼,力爭實現修譜,既可體現孝道,又不會遭受不孝的輿論譴責。衍聖公孔憲培為直隸南宮孔裔宗譜作序,指出修譜是孝子行為:「家之有譜,所以溯本原紀支派明世系而篤親親,非實有報本追遠之誠,善繼先人之志,善述先人之事者莫能為之,此孝子慈孫所為。」道光間湘鄉匡氏修譜,彭心鑑為之作序云:「三世不修譜不孝,士君子家藏譜帙,因時增修,此孝悌之心油然之所致也。」
-
寧鄉縣發現創譜於520餘年前的《張氏族譜》
張治中為《張氏族譜》作序 與一般族譜不同,溈寧《張氏族譜》另有一個文雅的名字 根據族譜記載,1482年創譜後,該譜先後經歷了8次重修。現存最早的族譜為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修訂的《張氏族譜》。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版本的族譜竟然還請到了時任國民政府湖南省主席的張治中來作序。
-
中國人族譜序言造假面面觀
據不完全統計,朱熹作序的宗譜就有洪氏、上官氏、李氏、鄭氏、胡氏、黃氏、吳氏、戴氏、陳氏、鄧氏、周氏、湯氏、羅氏、汪氏……等等。相信公布在網際網路上的各姓族譜僅是宗譜總數之九牛一毛,如果把中國各姓氏宗譜集中起來,肯定會有更多的珍貴譜序「驚現」。
-
一本族譜圓了兩岸百年夢 臺灣堂親擬回鄉謁祖
在閩臺族譜對接活動現場,一位嘉賓正認真看族譜。作為第三屆海峽論壇·閩南文化節項目之一,閩臺族譜對接暨中華百家姓氏聯墨展覽昨舉行。前來參加活動的晉江澄江(伍堡)謝氏家族理事會常務理事謝清源也講述了他憑藉一本族譜找到失散百年的臺灣親人的故事。尋根與尋親,述說的都是兩地民眾難以割斷的骨肉親情。
-
族譜編輯步驟——編輯/商氏資訊公眾號
族譜編輯應該是一個班子:主編1人,副主編2-3人,編輯若干人。擔任編輯,特別是擔任主編的人,應該在古漢語、文筆、民間習俗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主編是編輯的核心,他應該負責全盤編輯工作,對各位編輯作出分工,對整套族譜要構思一個基本思路,制定一個完整的計劃和一個切實可行的工作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