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聲免疫法」會麻痺媽媽的「母愛天性」,很多媽媽卻仍然在用

2021-01-17 暮沐媽咪育兒日記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孩子哭鬧是生活中常見的事情,這也是讓媽媽們頭疼的事情之一,正常情況下,如果孩子哭鬧,作為父母肯定都是覺得心疼,也會馬上抱孩子安撫孩子的情緒。

前些年颳起了一陣「孩子哭了不抱」的大風,讓許多父母紛紛效仿,堅持孩子哭鬧不理睬,只是在一旁看著,等孩子哭完自己安靜。這種孩子哭了不抱的做法,有個名稱叫做「哭聲免疫法」,是美國人約翰·華生提出的——

即孩子哭了就不管他,讓他哭完他自己就安靜了,這個時候才去擁抱他,這樣能夠讓孩子明白哭泣得不到父母的安慰,不哭才可以讓父母擁抱。

華生提出這樣的觀點,基於他的「物質滿足說」,他認為孩子只要得到物質的滿足,也就等於得到了父母的愛,父母要注重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不是給予愛的享受。

「哭聲免疫法」會麻痺媽媽的「母愛天性」,很多媽媽卻仍然在用

這種做法一度被很多寶媽使用,可在經過實踐的檢驗後,這種「哭聲免疫法」顯然是不攻自破的。

演員馬伊琍曾經也講過:自己在面對女兒的時候也用過這種「哭聲免疫法」,後來才感嘆當時的自己是多麼愚蠢,錯失了很多擁抱女兒的機會,也讓女兒多次在哭聲中睡著,這是一件多麼殘忍的事情。

「哭聲免疫法」的確是一種愚蠢的育兒方法,其危害很明顯,很多父母在嘗試之後才追悔莫及。

對於「哭聲免疫法」,網絡上聲討的聲音也不斷:

「我對女兒最大的愧疚,就是以前相信所謂的『哭聲免疫法』,每次孩子在我面前哭鬧甚至聲嘶力竭,我都沒敢去抱她,只能讓她一個人哭完,我再小心謹慎地去靠近她,後來卻發現她都不太愛搭理我了,作為一個母親這是很難受的事情。」

「孩子哭本身就是感覺受到了委屈,你都不去抱孩子,那等他哭完了,他也就看透父母了,這個時候去抱孩子,孩子怕是不稀罕了。」

「以前總愛相信這種哭完才抱孩子的說法,導致現在孩子有時候都假裝堅強了,跟我也疏遠了,後悔啊!」

從網友們無奈的語氣中,我們可以窺見「哭聲免疫法」的危害及其強大的副作用——它生生切斷了親子之間的愛的延續,麻痺了母愛的天性。

對於孩子來說,在委屈、傷心、難過的時候,得不到父母的愛撫和安慰;對於父母來說,在孩子不開心的時候只能硬生生看著孩子哭泣和難過,自己卻無法去靠近他們。

所謂的「物質滿足」就是在拉開親子之間的關係,讓母愛變得廉價,甚至是變得沒必要,只給予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只會培養出冷漠、生硬的孩子,無法讓你們成為一個溫暖的家庭。

孩子哭泣並不可怕,家長及時安撫才能助力寶貝健康成長,別再做錯了

孩子哭泣是難免的,也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父母及時安撫才是正道,父母們不要再做錯了。當孩子哭鬧時,父母要謹記一點:關注孩子本身,尊重並及時安撫孩子。

1)孩子因為疼痛哭鬧時,要表達對孩子的關心

有時候孩子因為身體不舒服或者受傷才會哭鬧,這個時候孩子心裡肯定希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和關愛,父母就要及時對孩子表達關心,同時檢查孩子身體是否有問題,最重要的是要表達出父母的關懷,讓他們在疼痛中也能擁有暖意。

2)孩子因為委屈哭鬧時,要表達對孩子的理解

孩子有時候也會因為委屈而哭鬧,這個時候需要父母自我檢討,如果是自己的行為導致了孩子受委屈,那麼就一定要及時表達自己的歉意,同時要理解孩子的哭鬧,允許孩子的情緒表達。同時,父母也要表明態度,肯定孩子的做法,理解他們的心情。

3)孩子因為傷心哭鬧時,要表達對孩子的愛意

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情緒,當他們感覺到傷心時,他們也會哭泣,父母就應當在他們哭傷心哭泣的時候,給予他們大大的擁抱和一些愛撫,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愛意,讓孩子明白任何時候父母都是他們的保護傘,也是他們愛的港灣,應當要給足孩子安全感。

父母不要再相信所謂的「哭聲免疫法」了,這是一種無用的方法,甚至會慢慢地麻痺掉母愛的天性,摧毀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和愛,如果發現自己還在用這種方式,那麼就要趕緊丟掉了。

父母最應該做的是在孩子哭泣時,給予他們愛的擁抱,給予他們最大的安全感,這才是維持親子關係的最佳法則。

留言板話題:你在孩子哭的時候,會不會抱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馬伊琍反對「哭聲免疫法」,媽媽的選擇,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走向
    最近,看到有人強烈推薦省心帶娃的妙招,誰知,點進去一看,居然是早被歐美淘汰的哭聲免疫法。哭聲免疫法指的是孩子哭了不抱,不哭就抱,以此訓練孩子聽話,讓媽媽省心。曾經,「哭聲免疫法」在美國風靡一時,因為見效快,能讓媽媽輕鬆帶娃。但是,後來的研究顯示,經過「哭聲免疫法」訓練的孩子,會造成睡眠障礙,嚴重的會精神分裂。
  • 媽媽們都中招的育兒「哭聲免疫法」危害多大?看完你還要繼續?
    相信身為母親的你,常常會聽到別人說:孩子哭了不要抱,不然會養成習慣的,大人特別累!以後好辛苦!等不哭了再抱。這樣他就知道不哭才能抱。就不會老哭了!聽著是不是挺有道理的!而且很多媽媽試過後確實也挺有效果!孩子不哭不鬧不扯皮了,當媽瞬間輕鬆多了!
  • 「哭聲免疫法」席捲美國,使美國兒童深受其害,中國媽媽卻當聖經
    於是,我特意去書店找尋了一下這本書,閱讀後發現這本書的主觀意見寫的太過美好,隨後上網查閱資料後,發現這個所謂的"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又名"哭聲免疫法",曾經在美國風靡一時。"哭聲免疫法"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真的有用嗎?新手媽媽看過來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完整睡眠訓練法,這是在網上流傳很廣的一位美國媽媽帶孩子的方法,現在也越來越被媽媽們接受。因為這種理論宣稱,用了這種方法可以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  其實,所謂的哭聲免疫法,核心內容便是寶寶哭了便不抱他,等到寶寶停止哭鬧後,才給予寶寶擁抱,通過這些行為,使寶寶明白
  • "哭聲免疫法"到底有用嗎?一定要了解
    後來她才發現,這樣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也不一定是好的,身上的焦慮感會更重,反而是兒時快樂,依賴感得到了滿足的孩子,長大後安全感更多一些。 允許並接納孩子犯錯誤,孩子犯錯誤不可怕,家長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就好了。 大多數媽媽們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自己原本的職場情緒或者家庭情緒也會一股腦地發洩在孩子身上。
  • 有毒的育兒經「哭聲免疫法」,家長切勿「中招」
    明星的育兒分享娛樂圈有很多媽媽懷孕生完孩子,但並非所有明星媽媽生完孩子後仍然能完美的當一個明星媽媽生了兩個孩子的孫儷曾在社交平臺上發表自己7年的育兒經歷,原來明星育兒也會像普通人一樣進行「咆哮式教育」,但孫儷提醒自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接納孩子的情緒,等孩子情緒品味好了,說理更容易被接受。
  • 「哭聲免疫法」育兒觀,大女兒和小女兒差別甚大,馬伊琍後悔莫及
    現在挺多媽媽工作孩子兩手抓,雖不是996,但每天回家也是很勞累了。孩子剛出生那會還會有求必應,聽見孩子哭聲,立刻把手裡的活放下,哄孩子。 於是為了訓練孩子完整睡眠、也讓媽媽帶娃省力,「哭聲免疫法」被大眾普及。
  • 「哭聲免疫法」如同情侶冷戰,寶寶傷心後,可能會與父母「分手」
    這是寶寶很正常的小情緒,可很多家長認為是他在要挾大人,抱起來只能慣壞他,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1歲以內的寶寶,更需要被「無條件回應」,因為這個階段是寶寶建立基本信任的關鍵期。寶寶無法通過語言清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只有用哭聲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寶寶只有在不開心、不舒服或有迫切需求時才會大哭出來。盲目地用哭聲免疫法,會打破孩子建立起來的無條件信任感。
  • 馬伊俐曾用「哭聲免疫法」養育女兒,結果很後悔,說說依戀關係
    馬伊俐曾經分享過對女兒愛馬進行的哭聲免疫訓練,正是這個訓練,讓她發現,這是對自己和愛馬的巨大煎熬。,並形成對母親的不信任的理念,馬伊俐訓練愛馬的做法,就是在生硬的用迴避型依戀來訓練孩子,這會讓孩子安全感大受打擊,而要改變這種做法,父母一定要注意。
  • 媽媽訓練3個月嬰兒趴睡窒息:別用你的母愛給偷懶「買單」
    無知的鍋,「新手」不背事發後,很多網友聲討這家培訓機構,不忍苛責這位傷心的媽媽。但我認為,母親才是導致孩子窒息的最大禍首。為了減少這些錯誤,媽媽們都會努力地學習,向有經驗的媽媽請教,或是買各種育兒書籍、報各類早教班。無論是哪一種學習方式,媽媽們的初衷都是出於對孩子的愛。母愛是這世上最偉大的愛,用怎樣的形容詞來讚美它都不為過。汶川地震中,一位媽媽用自己的身體,緊緊護住幾個月大的孩子。
  • 華生入列歐美人最討厭之一,源於他的「哭聲免疫法」咱就別嘗試了
    去年在心理所上家庭治療課程時老師在講臺上問:「哭聲免疫法能用嗎?」課上100多個同學不假思索、異口同聲地說:「不能!」,這樣的回答效果明顯讓老師鬆了一口氣,也讓我認為哭聲免疫法早就已經被摒棄,畢竟我身邊除了幾個上了年紀的老太太依然堅持孩子哭不能抱之外,沒再聽哪個年輕的媽媽堅信「哭聲免疫法」。萬萬沒想到,這兩天居然有一個媽媽因堅信「哭聲免疫法」看著一個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幾個月的孩子活生生被悶死。
  • 馬伊琍曾用「哭聲免疫法」養育女兒,結果很後悔,說說4種依戀關係
    同樣,媽媽與寶寶間的節奏是一致的,會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擁抱、玩耍、探索,這樣的媽媽和寶寶間的關係,是良好又充滿安全感的。 ,馬伊俐訓練愛馬的做法,就是在生硬的用迴避型依戀來訓練孩子,這會讓孩子安全感大受打擊,而要改變這種做法,父母一定要注意。
  • 別用哭聲免疫法,只要學會1招就夠了
    但是寶寶一哭起來,就算是親爹親媽,也會覺得寶寶這時候是個麻煩的小傢伙。但是,別人可以遠離寶寶的哭鬧,爸爸媽媽們還得接招呀!曾經,面對寶寶們的哭鬧,有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參照美國行為心理學家 -約翰·華生的哭聲免疫法,對待孩子的方式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訓練出的嬰兒都是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寶寶。但是,在哭聲免疫法訓練下長大的大部分孩子,或多或少的都出現了心理問題,不是兒童精神分裂就是患有自閉症。
  • 父母了解「哭聲免疫法」,學會安撫孩子情緒
    文丨辣媽育熊娃(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在遇到煩心事的時候,他們往往不懂如何去面對,也不知道怎麼個處理方式會更好,因此許多孩子在遇到事情時,容易選擇哭鬧。其實小微父母的這種做法就是「哭聲免疫法」。什麼是「哭聲免疫法」?說的是孩子因為一些事情不開心,開始哭鬧起來的時候,父母不要急著去安撫孩子,而是要嘗試著忽視孩子,就等孩子自己在一旁哭鬧,當他得不到關注了,自然就會停止哭鬧。
  • 哭聲免疫法席捲美國,使美國兒童深受其害,中國媽媽卻當聖經
    於是,我特意去書店找尋了一下這本書,閱讀後發現這本書的主觀意見寫的太過美好,隨後上網查閱資料後,發現這個所謂的"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又名"哭聲免疫法",曾經在美國風靡一時。"哭聲免疫法"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 謹慎美國糟粕,別再上哭聲免疫育兒法的當了
    這個小寶寶因為翻身時,小腳被卡在嬰兒車的護欄裡,於是,她開始大哭,而媽媽聽到她的哭聲後,雖然內心是很著急,但是沒有上前去查看原因,這種育兒理念與本能母愛的較量下,她覺得無助,便馬上去問育兒班的老師,而老師給的回覆是,不用管孩子,不會有事的,要克制母愛泛濫的本能,要心狠一點,寶寶才能培養好獨立睡眠的能力。
  • 哭聲免疫法致三個月嬰兒趴睡悶死?涉事公司曾無證開一年育兒諮詢
    3個月大的寶寶意外離開人世,原因是媽媽按照機構說法進行「趴睡」和「哭聲免疫」的引導?近日有網友爆料稱,一位媽媽加入某睡眠引導的付費群後,讓三個月大的嬰兒分房睡,媽媽在外面看著監控,訓練孩子獨立入眠。「哭聲免疫法」曾被指害人趴睡是否科學?在美國,每年有大概千分之一的嬰兒會遭受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即這些看似健康的嬰兒會在睡眠中突然停止呼吸致死。目前尚未有可靠的方法來防止SIDS的發生,但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嬰兒應該仰睡而不是側臥或者俯臥。
  • 馬伊琍怒懟哭聲免疫法,洋垃圾育兒觀坑了多少中國孩子?
    導讀:馬伊琍怒懟哭聲免疫法,洋垃圾育兒觀坑了多少中國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馬伊琍怒懟哭聲免疫法,洋垃圾育兒觀坑了多少中國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3個月寶寶悶死在媽媽面前,該罵的不是這個媽媽
    恐怕大家都知道最近有個3個月寶寶的媽媽,付費參加了「睡訓師」社群,在導師的「指導」下,為了「解鎖」所謂趴睡技能,讓娃在眼前趴著睡,加上「哭聲免疫法」,愣是讓娃哭了1個多小時,最後窒息在媽媽面前。網上抨擊無良公司的言論已經有很多了。
  • 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推翻一套坑人的育兒法,拯救無數兒童
    也是在那段時間,我第一次接觸到一個名詞「哭聲免疫法」,也是睡眠理論的一種,這個理論的精髓就是:孩子哭了不要理,一定要克制住母性的本能,千萬不要去抱他,美其名曰「睡眠訓練」,等時間久了,孩子適應了就不哭了,就能實現獨立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