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真的有用嗎?新手媽媽看過來

2020-08-29 親親天使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完整睡眠訓練法,這是在網上流傳很廣的一位美國媽媽帶孩子的方法,現在也越來越被媽媽們接受。因為這種理論宣稱,用了這種方法可以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

  其實,所謂的哭聲免疫法,核心內容便是寶寶哭了便不抱他,等到寶寶停止哭鬧後,才給予寶寶擁抱,通過這些行為,使寶寶明白,只有不可不鬧,做一個安靜聽話的乖寶寶,才能得到父母的擁抱。那麼,這樣的方式,對寶寶來說,真的是有利的嗎?

  第一:為了不讓寶寶哭,讓孩子奶睡

  為了晚上能安穩的睡上一覺,很多孩子都被父母刻意的養成了那種奶睡的習慣,就是吃著奶吃著奶就睡著了,寶寶不哭也不鬧,省事的很。但是很多情況下是奶頭一拿出來孩子就又醒了。並且這樣會導致孩子吃不飽,孩子沒有吃飽,當然,也就睡不好。

  剛剛生產完的媽媽,沒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會讓自己的精神損耗很大,這樣媽媽的身體也會被拖跨。其實不管是小孩子還是大人,最好都能有良好的作息規律,讓寶寶吃飽了再睡,睡好了再玩。新手媽媽一定要注意,最好不要讓孩子奶睡。

  第二:讓孩子累了再睡

  很多人認為人一旦累了,倒床就睡,而且累了睡的會很香。其實並不是這樣,如果人一旦過度疲勞,倒在床上就算是不想動,也很難睡著。所以最好不要讓孩子太過累了,這樣孩子睡得更少,更加累。這樣持續下去很容易變成睡眠困難戶,也就是我們口中的失眠。

本來剛剛生下來的孩子就很容易累著,如果孩子又累又困,會讓孩子情緒非常暴躁,非常喜歡哭鬧。這樣子孩子難哄,大人也會不好過。所以做家長的千萬不要想等到孩子累了,或者讓寶寶多做運動讓他消耗體力,再去哄孩子睡覺。

  第三:讓孩子哭,哭累了就自然睡著了

很多新手媽媽耐性比較少,孩子一到睡覺就哭,哄不住,就想著,哭的時候就讓他哭,哭累了,自然也就睡著了。但是孩子哭的時候不去哄他,會使孩子沒有安全感,對孩子的精神方面會有一定的影響。

  最後,愛寶來的小編覺得每一個寶寶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面對寶寶的時候不能一概而論,要了解寶寶的需求,找到寶寶想睡覺的時候的睡眠信號,然後給他提供良好的睡眠條件,引導寶寶入睡。這樣的方法才是對寶寶最好的。

相關焦點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哭聲免疫法」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咋樣
    聽到寶寶哭聲的那一刻,就證明這個世界又多一個鮮活的生命,同時也意味著,父母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尤其是在一歲以前,孩子是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只能用哭聲來表達,這個階段帶孩子是最難的時候。在中國,孩子只要一哭,不是餓了,就是困了或是尿了,再不濟就是想讓父母和自己玩兒,因此很多父母聽到孩子一哭,便立刻抱起來安慰。但在國外卻一直盛行一種哭聲免疫法的育兒理念。
  •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現在很多新手媽媽,在處理寶寶睡覺的問題上都束手無策,有的小孩子甚至不抱著哄他睡覺就不睡覺,有的寶寶甚至在半夜睡覺的時候還經常睡兩三個小時就醒一下,一整晚都充斥著寶寶的哭聲,所以大人經常晚上很難有一個好的睡眠,很多新手媽媽都表示這樣的日子實在是太難熬了。
  • 寶寶哭鬧不抱,不哭才抱?哭聲免疫法創始人後人的情況,才是諷刺
    然後抱起寶寶,把寶寶的頭靠在左臂上,用左手護住寶寶的背部和腰部,右手也不能閒著,護著寶寶的小屁屁和腰部,這樣才能萬無一失。「哭聲免疫法」該不該使用?哭聲免疫法可以說是風靡一時,先是風靡歐美,後來又在東方興起,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中國的家長使用這個方法。什麼是哭聲免疫法?
  • 提出「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人,其後代長大後生活如何?很荒謬
    誰知剛走到床邊,表姐連忙把我攔了下來,告訴我千萬別老抱他,抱著等於慣著,以後變懶了就不獨立了,運用的是外國流行的「哭聲免疫法」。」早就不流行了,「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對孩子是害。那個提出「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人,其後代長大後生活如何?華生,就是提出這一理論的創始人,他正是按照這種理念去訓練自己家孩子的。然而這個偉大的心理學家,因為對自己理論的實踐,造成了既可悲又荒謬的結果。
  • 娃「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長大怎樣了?真諷刺
    第一次了解哭聲免疫法,是在馬伊琍發表的一篇文章上,核心的內容就是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要袖手旁觀,要讓孩子明白,哭鬧不會得到父母的擁抱,只有乖才可以。馬伊琍用實踐證明了,哭聲免疫法對孩子的種種不好,當她生下二寶曾這樣說道:「現在的妹妹,未經任何訓練,哭就抱,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子女都怎麼樣了?全是悲劇
    而且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也會在第一時間將孩子抱在懷裡,輕聲細語的哄孩子,這種本能是天生的,也是孩子的一種安全感,那麼若是孩子哭了之後,不抱孩子會怎麼樣呢?曾經有一個美國心理學家華生提出了這樣一個想法,他說「寶寶哭時不能抱,當不哭時才抱」的理論,那麼他的理論是正確的嗎?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如今他的孩子怎樣了?令人唏噓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在過去,曾有一個叫約翰·華生的美國人,創造出了"哭聲免疫法",其核心就是孩子哭鬧就不抱、孩子不哭才抱,旨在讓孩子明白乖巧聽話才能得到父母的懷抱。此法一出,許多人深深為之折服並奉為育兒良方,然而,當約翰·華生的孩子長大後,你知道他的孩子怎麼樣了嗎?案例約翰·華生曾說:"給我一打健全的兒童,更給我一個特殊的環境,我可以運用特殊的方法,把他們加以任意改變,或者使他們成為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家,或者使他們成為乞丐和盜賊。"他之所以這樣子說,正是基於他所創造的哭聲免疫法。
  • 「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這不僅會傷害孩子身心,還傷大腦
    文|啞鈴媽媽哭是寶寶的天性,由於他們不能開口說話,所以哭聲就是他們表達情緒的途徑。想要正確解讀寶寶哭聲傳遞出的信號,不僅需要寶媽積累豐富的經驗,更需要足夠的耐心。雖然於心不忍,但是為了寶寶的以後著想,這對夫妻還是照做了,此後不管寶寶哭得有多麼大聲,他們都裝作沒有聽見。久而久之,寶寶果然不哭了,但是反應卻比同齡孩子遲鈍許多,到了六歲,仍然沒有開口說過話。
  • 「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真的能培養出省心的孩子嗎?
    文/婷媽曾經,網上有一種言論,說「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表示這樣做能避免寵壞孩子,可以教出省心的孩子。並且說這種方法是很多媽媽驗證過的、有效的方法,還給了一個貌似很專業的詞,叫「延遲滿足」。大概會有以下幾種:1、 孩子就是想要抱抱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孩子就是想要抱抱,因為他們覺得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裡特別有安全感。所以這時候,一般只要把孩子抱起來,他們就不會哭了。
  • 孩子哭了要抱起來嗎?這個年齡前,「漠視」寶寶哭聲等於毀娃
    這時候,一位育兒「專家」說:「寶寶,哭了之後不用抱,他們會自己停止哭泣的。」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寶寶哭了之後,真的不用我們抱起來哄?,到底用不用抱起來哄?寶寶剛吃完奶,也沒有排洩,難道是單純的睡不著?有一次寶媽發現,寶寶自己哭著哭著也能睡著,這讓她驚喜不已,她覺得以後再也不用把孩子抱起來,哄睡覺了。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有效嗎?看看創始人的兒女,結局令人唏噓
    上世紀,美國有一位叫約翰華生的心理學家,他創立了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原本一生功成名就的他,卻敗在了一個理論——「娃哭不抱,不哭才抱」。,不哭才抱」這一說法是錯誤的,他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是因為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幸。
  • 新手媽媽的普遍疑問:該不該抱孩子?
    滿月以後,寶寶總是莫名就哭,有時候一放下就哭,有時候躺5分鐘以後哭,有時候躺個40分鐘突然哭起來,毫無邏輯,毫無章法,應該還沒到餓的時間呀?紙尿褲也是放下前剛換的呢!這種時候,我爸媽就會一個箭步過來推開在床邊糾結的我,抱起來一直哄到睡著再放下。沒原則的我想著只要不哭就行,抱睡就抱睡吧。結果沒多久,我就後悔了。
  • 「一哭就抱」真的會寵壞嬰兒嗎?其實這個年齡的寶寶,可以放心抱
    小寶寶唯一可以表達的方式就是他們的哭聲,所以不管是身體不舒服了、餓了、拉了、鬧情緒了等等,就是哭。面對寶寶的哭聲,到底該不該哄,大家眾說紛紜,有的說:孩子哭了,不能及時抱著哄,不然很容易被寵壞;有的則表示:孩子哭了,要及時哄,不然會影響他們的心理。那我們到底應該聽從哪一種說法呢?
  •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大錯!母親疏忽致3月女嬰窒息
    近期 芝士小餛飩 付費睡訓VIP群裡流出了多組對話截屏,三個月大的女嬰因為被睡訓最後自己翻身過去後趴睡窒息而亡,而她的媽媽在視頻監控看到後因為擔心」進去看娃就是睡訓功虧一簣,將來還得復訓」就一直不進去,而是在群裡發視頻問別的媽媽,最終導致錯過黃金搶救期女嬰窒息而亡。
  • 孩子哭了不能哄?家長別被「哭聲免疫法」騙了,小心毀了娃的未來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不哭才抱」有什么正面意義?當然,「娃哭不抱,不哭才抱」並非一無是處,它也有正面意義,那就是培養孩子獨立性你覺得你鬧,爸媽就會給你買嗎?,「哭聲免疫法」就是延遲滿足的一種具體操作方式。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子女人生都是悲劇,太諷刺
    此時寶寶的需求比較單一,也就是基本的吃喝拉撒,再深一點可能會生病發燒或者是找媽媽。但最主要的問題是他們還不會說話,有需求也沒辦法表達,只會通過哭這一種行為,這就讓父母非常頭疼,沒一定經驗還真判斷不出來。
  • 「哭聲免疫法」會麻痺媽媽的「母愛天性」,很多媽媽卻仍然在用
    這種孩子哭了不抱的做法,有個名稱叫做「哭聲免疫法」,是美國人約翰·華生提出的——即孩子哭了就不管他,讓他哭完他自己就安靜了,這個時候才去擁抱他,這樣能夠讓孩子明白哭泣得不到父母的安慰,不哭才可以讓父母擁抱。華生提出這樣的觀點,基於他的「物質滿足說」,他認為孩子只要得到物質的滿足,也就等於得到了父母的愛,父母要注重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不是給予愛的享受。
  • 嬰兒「一哭就抱」對不對?千萬別毀了孩子!
    關於「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的難題,相信每位新手爸媽都會面臨! 有人說不能抱,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有人說必須抱,孩子那麼小又不會說話,做父母的怎麼能看著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卻又不管呢?
  • 寶寶哭了要不要立即抱?看看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寶媽別再糾結啦
    5個月大的林林在床上哭的撕心裂肺,可是離他近在咫尺的媽媽卻依然狠心不去抱他。鄰居被寶寶的哭聲引來,一邊說著寶寶真可憐,一邊勸說林林的媽媽去抱抱孩子。然而這位新手媽媽卻有著自己的一套說辭,孩子哭的時候不能抱,不哭的時候才能抱,這叫做哭聲免疫法,眼下非常流行的。林林媽媽還告訴鄰居,孩子不能慣著,一旦父母向孩子的哭聲妥協,他們便會變本加厲。
  • 馬伊琍反對「哭聲免疫法」,媽媽的選擇,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走向
    最近,看到有人強烈推薦省心帶娃的妙招,誰知,點進去一看,居然是早被歐美淘汰的哭聲免疫法。哭聲免疫法指的是孩子哭了不抱,不哭就抱,以此訓練孩子聽話,讓媽媽省心。曾經,「哭聲免疫法」在美國風靡一時,因為見效快,能讓媽媽輕鬆帶娃。但是,後來的研究顯示,經過「哭聲免疫法」訓練的孩子,會造成睡眠障礙,嚴重的會精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