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目光如炬的良師,認為19歲的毛澤東:自是偉大之器

2020-08-26 讀華章

1912年春,已經19歲的毛澤東退出新軍,決定繼續求學。

可是求學之路如何走,學什麼專業,這對當時的他是一大難點。

當時長沙有很多學校,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學校裡有初中、高中、職業中學、中專等等。

因為在當兵之前,主席只上了半年的湘鄉駐省中學,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初中上了半年。

當時的長沙受時潮的影響,辦的學校也都是按照西方學校設置的課程,並且也都在報紙上登載了招生廣告。

年少的毛澤東不知道自己該上什麼學校,就經常翻閱報紙查找招生廣告。

1937年主席在向斯諾回憶這段經歷時,曾經講過自己準備報考或者曾經上過的學校有:警察學堂、肥皂製造學校、法政學堂、商業學堂、公立高級商業學校。

從這些學校的名字可以看出來,年少的毛澤東開始考慮自己以後的職業了。

我們前面談過,主席自年少時考慮的就是救國救民,為何現在開始考慮起以後的職業呢。

這是因為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成立。

2月12日,溥儀宣布退位,2月15日,袁世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可以說,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是令人歡欣鼓舞的,中國正式告別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邁進了共和時代。

我們後來說袁世凱是竊國大盜,但是在當時袁世凱的聲望威信如日中天。

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可以說共和派、改良派、清帝派都認可、都能接受。

武昌起義雖然成功,但當時同盟會力量尚且幼小,清朝大軍壓境,一場內戰隨時可以爆發,最終結果很有可能是同盟會被鎮壓。

如果內戰爆發,生靈塗炭,人不聊生,疲憊不堪的國家也會更加凋敝。

在這樣讓人窒息的情況下,正是袁世凱以一人之力扭轉了形勢,力勸清帝退位,整個國家和平進入共和時代。

封建社會以這樣的方式退出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新舊力量的鬥爭,一般都要經過多個回合的全方位的激烈鬥爭。雖然在此之前,同盟會多次舉行起義,但都是局部的戰鬥,全國性的全方位的戰鬥始終沒有出現,在清朝覆滅之前準備垂死掙扎妄圖玉石俱焚的情況下,是袁世凱讓清朝和平退出了時代,

所以當時袁世凱有再造共和的大功,讓一場舉國內戰消弭於無形,讓百姓免於生靈塗炭。

全國都是喜氣洋洋精神振奮,認為中國從此步入現代國家,必定會躋身於世界強國之林。

年少的毛澤東也不例外,他認為革命已經成功了,國家已經步入正途了,自己已經19歲了,老父親還在大山裡辛苦勞作供自己上學,是時候考慮自己以後的職業了。

所以當時他看的招生廣告都是職業中學之類的學校,希望自己學個一技之長,自己以後能有個不錯的職業,以求實業、教育報國。

當時這些廣告都比較誘人,一是強調了實用性,比如學成造皂技術可以富國強國,學成法律實務可以馬上任職等等。

二是學費低廉甚至免費,膳宿費用也很低廉,這也是少年毛澤東選擇學校時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後來主席入學的是公立高級商業學校。在這個學校讀了一個月,這個學校當時書本都是英文,老師是歸國的華僑,日常說話教課都是英文,但是又沒有專門的英語老師,這讓學生們很難適應,別說是當時的教育水平,就是放到現在,全部用英語課本和用英語上課的中學也是少之又少。上了一個月,就退學了。

然後報考了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學校,入學成績是第一名。

在這裡,校長是符定一,國文老師是柳潛,他們都很欣賞他。

特別是柳潛先生,當時也就是32歲左右,他認為年少的毛澤東是一個非凡的人才,對主席寫文章的犀利文風也是很喜歡、很讚賞。基本上主席寫的文章,他都要寫上長長的批語然後讓其他學生傳觀。

他也提供了大量的書籍讓主席閱讀,指導主席的寫作,對主席以後寫文章有很大的影響。

可惜的是這些寫的文章都散失了,唯一保留下來的是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論》,這是入校後一次的作文比賽,主席寫的時候一氣呵成,文章夾敘夾議痛快淋漓,柳潛老師閱卷的時候,先找到主席的文章,讀下來之後,但感覺文章談古論今,直切當時社會之弊端,實在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揮筆就給了100分。



主席的這篇文章413個字,柳先生的批語就有141個字。柳潛寫下了這樣的評語:「實切社會立論,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如報筆,而文法亦入古!」,「經理名言,故未曾有」;「逆折而入,筆力挺拔」;「力能扛鼎」;「積理宏富」等等。

在全文的結尾處,還寫有一大段總結性評語:「有法律知識,具哲理思想,借題發揮,純以唱嘆之筆出之,是為壓題法,至推論商君之法為從來未有之大政策,言之鑿鑿,絕無浮煙漲墨繞其筆端,是有功於社會文字。」

「練成一色文字,自是偉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參加優秀作文評選的評委們,一致同意柳潛所作的這些評價,都稱讚毛澤東「才氣過人,前途無可限量」,同意把桂冠判給毛澤東。

柳先生可以說真是目光如炬,在主席那麼小的年齡就看出來以後必定成為偉大的人物,實屬難得。

可惜這所學校是模仿的德國學制,初中4年,高中3年,一共是7年,所以課程安排的不是很緊湊,這對渴望求學的毛澤東來說是不滿意的,所以讀了幾個月,就退學開始自學了。

雖然讀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半年,但是主席對柳潛先生印象深刻。解放後,主席曾向過去的校長符定一打聽柳滌庵(柳潛)的下落,得知「此人早已謝世,子孫後代情況不明」,毛澤東深感遺憾:「可惜了。袁大鬍子不喜歡的梁啓超式的新聞記者的手筆,是我向柳滌庵老師學來的。那篇《商鞅徙木立信論》,他給了我100分。」

這裡主席說的袁大鬍子,是袁仲謙先生,是主席後來讀師範時候的國文老師,是前清的一名舉人,袁大鬍子是當時學生給他起的一個愛稱,在主席讀書的時候,給了主席很多幫助,以後會專門介紹一下袁先生。

柳先生去世於1930年,終年52歲。他雖然是秀才出身,但並不是迂腐不化,相反卻緊跟社會潮流,鼓勵主席寫文章時緊緊結合社會實際,對主席的文風有很大的影響,他的批語和主席的文章一起成為了國家珍貴的文獻,也必定永遠不朽!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讀高三時的文章《商鞅徙木立信論》
    青壯年以後目睹官場腐敗,遂放棄仕途以教書為業,被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學校首任校長符定一聘請為國文教師,於1930年在長沙去世,終年52歲。 力克群英第一名 1912年春,時年19歲的毛澤東以名列榜首的優異成績,考入剛成立的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學校普通科一班,柳潛任毛澤東的國文教師兼班主任。
  • 毛澤東精短作文放到今天只能得不及格(圖)
    毛澤東中學時期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  毛澤東「才氣過人,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如果這是一篇今天的高考作文,能得多少分呢?我問了一位多年任高三課程的語文老師,他說,假如滿分是70分,這篇作文只能得30分,理由是通常高考作文要求滿800字,而這篇作文只有500字。  今晨看罷一文,不禁拍案叫絕。此文是毛澤東在湖南省立一中就讀時的一篇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國文教員柳潛的評語如下:  「實切社會立論,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報筆,而義法亦入古。
  • 少年毛澤東勤練寫作,競賽作文得滿分,主張偶像梁啓超做外交部長
    不但如此,柳潛老先生還在這篇僅500字的文章下面做了近150字的批語:實切社會立論,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報筆,而義法亦入古。逆折而入,筆力挺拔。歷觀生作,練成一色文字,自是偉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是有功於社會文字。
  • 他是毛澤東的領導,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
    他原先的興趣在數學,但1914年考上北大時,當時張預科尚未畢業,按規定無文憑的學生只能考北大文科,張只能先考入文科哲學系,又通過馮先生的關係轉到理科數學系的。沒想到這樣一來,張又對哲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中國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和數學家。
  • 《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重溫精神的力量
    我一向認為,如果你不能讀懂毛澤東,也就不能讀懂中國。毛澤東是從中華民族自1840年以來為洗雪民族恥辱、實現民族復興、建設一個偉大現代國家的艱苦鬥爭中產生的英雄和領袖,他的創造力、他的思想乃至他的形象和風格,深刻地影響和塑造了現代中國。直到現在,他依然是我們民族精神生活的中心人物之一,每一個中國人都領受著他的遺產,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和他發生深刻的精神聯繫。
  • 他只比毛澤東大三歲,名為師生實為摯友,冒險保留和毛澤東的通信
    梁啓超的筆法,他認為梁啓超的文章說白不白,說文不文,是記者筆法,是四不象,因此主張蔡和森第一,毛澤東第二,兩位老師為此爭論不休,後來還是楊昌濟老師一錘定音,把毛澤東的考卷定為第一。但是裡面的三位老師卻都是真實的,袁老師是毛澤東的國文老師,因為留著一副大鬍子,學生都叫他「袁大鬍子」,剛入學時,他確實不認同毛澤東學梁啓超的筆法,認為是記者的筆法,鼓勵毛澤東多學韓愈的文章,在他的鼓勵下,毛澤東鑽研韓愈的文章,古文寫作基礎變得相當雄厚,毛澤東常常感嘆是「袁大鬍子」教會了自己如何寫古文,可惜的是,1932年袁老師就故去了。
  • 毛澤東讀書筆記精講
    他在中央會議上講述《觸讋說趙太后》的故事,意在提醒人們,如果不重視、不正確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子女,他們也會變質」。正當「文化大革命」之際,毛澤東用自己特有的語言來評論此事,自不乏他當時的思慮。  嘆數千年來民智不開  〔讀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   [原文]  孝公既用衛鞅,鞅欲變法……(孝公)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 27歲的毛澤東首次寫情詩:他的兒女情長,都和《詩經》有關
    在組織全軍突圍時,戴安瀾身負重傷,以身殉國,終年38歲。在中華民族危難之時,毛澤東驚聞沙場殞將,深感惋惜和悲痛,於是特作《五律挽戴安瀾將軍》: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 師者的使命 19:23【良師 1】
    良師 師者 傳道授業解惑也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良師》1分30秒預告片
  • 毛澤東周恩來的珠聯璧合
    此後,他的子孫秉承他的剛毅與血性,投身行伍、闖蕩天下者所在多有。家族的尚武精神對毛澤東性格的塑造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他兒時便喜歡玩打仗的遊戲,對《水滸傳》、《說唐》、《三國演義》等描寫戰爭的書愛不釋手。在湘鄉東山小學堂讀書時,他對華盛頓、拿破崙等一流的英雄豪傑傾慕不已,認為中國也需要有這樣的人物。鍛鍊體魄、熱衷體力競賽是他在東山學校讀書時的一大特點。
  • 從《毛澤東年譜(1949—1976)》看毛澤東對本人著作和毛澤東思想的...
    自黨的七大以來,毛澤東思想就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但毛澤東對自己的文稿始終表現出認真、慎重態度,不僅勤於修改,而且精益求精,多方徵求意見。 《年譜》顯示,1957 年2 月27 日下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作了題為《如何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的講話。會前,毛澤東寫了一個講話提綱。
  • 韓毓海再推《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
    本報訊(實習記者賈驕陽)近日,伴著2016世界讀書日北京閱讀季活動的啟幕,「毛澤東與北大暨《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新書分享會」在北京大學舉行,活動由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京東圖書等五家單位聯合舉辦。
  • 毛澤東家族為革命獻身6位英烈:最小者僅19歲
    敵人抓到毛澤建後,以她「系毛澤東之妹,馬日前後,均負共黨要職」,把她從耒陽押到衡陽,後又押到衡山,使用封官許願和酷刑拷打,夢想從這位共產黨員、女遊擊隊長身上撈到我黨的重要機密和軍事行動計劃,但毛澤建始終堅貞不屈。她在獄中寫下了「誓死為黨」,「毛澤東是大有希望的,革命一定會勝利」等血書表達自己對黨的赤膽忠誠。1929年8月20日,毛澤建高呼「打倒蔣介石!」、「中國共產黨萬歲!」
  • 不允許鋪張浪費 毛澤東50歲後的生日菜譜
    毛澤東如同他的同齡人一樣,年年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生日。作為擁有至高無上權位的領袖,毛澤東本可以每年過上一次熱熱鬧鬧、豐盛無比的生日。然而,毛澤東從延安時代起,便倡導黨內「不祝壽,不送禮」。解放後,他更是以身作則,嚴厲禁止黨內祝壽送禮之風。因此,毛澤東寧肯平平淡淡過生日,決不開「祝壽送禮」之風。
  • 你曉得波,這些老師對毛澤東影響一生
    敵軍壓境之際,中共中央為徐特立隆重舉行70歲祝壽大會。毛澤東特意為他送了一盒壽糕,並在盒上親筆題寫了「堅強的老戰士」6個字。他是毛澤東母親文七妹的二哥、毛澤東的二舅父,因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毛澤東稱他八舅父。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這位八舅父其實是毛澤東的第一位老師。 文正瑩是一位生性正直、性情溫和的鄉中儒士,在家中開了個小私塾,教族中子弟讀書識字。 毛澤東從2歲多至8歲都是在外婆家度過的。
  • 毛澤東英語水平怎麼樣?
    對於其英語水平,外界卻知之甚少……美國《僑報》從摘自《求是》、《黨史博覽》等摘文稱,毛澤東英語詞彙功底不錯。  晚年才開始學英語?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毛澤東是晚年才開始學英語,因為多種回憶錄、史料裡都有記載。
  • 美術40分:偏科生毛澤東
    還解釋說:這橫線代表「半壁」,這圓圈代表「海日」,雲紋則起烘託作用,襯託出山之高峻,日之壯麗。末了還不忘幽幽一問:老師,你看這幅畫可以成為我的代表作嗎?美術老師為學生自創的抽象寫意畫派所折服,大筆一揮,給了他40分,不及格!
  • 我們心中的毛澤東
    今年64歲的朱俊娥身板硬朗,聲音洪亮,快言快語:「毛主席偉大呀!我們的幸福晚年是他老人家給的。」站在一旁的劉增琴老人補充道:「沒有毛主席就沒有俺這一家人。解放前我隨父母流浪到山西等地,解放後我們才回到邢臺,有了自己的家。」劉增琴此前還去過西柏坡,這次來韶山,她特地把在西柏坡買的毛澤東紀念像章端端正正地戴在胸前。
  • 司馬南:為什麼說毛澤東是偉大的導師?【6】
    三、毛澤東與孔夫子之比較>   記者:   毛澤東是孔夫子嗎?毛澤東和孔夫子有相像的地方,但毛澤東不是孔夫子,毛澤東超越了孔夫子。孔夫子說到底還是維護奴隸主利階級利益的,但毛澤東是勞苦大眾一邊的。孔夫子是聖人,但不是王。毛澤東既是聖人,也是王者。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像毛澤東這樣」亦聖亦王「的偉大的歷史人物,前無古人,現在還看不到來者。   毛澤東所講的道理淺顯易懂的,絕大多數老百姓都聽得懂的。什麼叫絕大多數老百姓?就是工人農民。
  • 毛澤東與他生命中的「二十七個書目」
    ——編 者 (一)讀書要為天下奇 毛澤東早年常說:讀書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創奇事。作為偉大的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毛澤東風雲一生,書劍雙修。所謂「劍」者,不單指軍事,還包括對書本的運用之妙,以及思想和實踐的力量。讀書既然是為了磨劍、亮劍,以「創奇事」,當然就不能漫無邊際地閱讀,那樣反倒會稀釋思想和實踐之「劍」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