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經常自嘲,咱的Chinglish發音生硬、介詞混亂、語序顛倒……不過講真,大多數中國人講英語口齒清晰、靈活變通,既沒有印度人的咖喱味,也沒有日本人愛在輔音後面亂加元音的壞習慣,在海外還是比較吃得開的。最大的問題不在於語法或者詞彙(反正一般爛人家也聽得懂),而在於經常聽起來很沒禮貌。不是說話的人沒禮貌,而是直接按中文語序翻成英文的話,有些句子聽起來會很沒禮貌。好冤😱。
很多中國人初到國外點餐時會習慣性地說「I want……」,就像在中國點餐我們總說「我要……」。毫無違和感是不是?但美國人一般說「Can I have…please?」拜託,餐廳就是提供食物的,客人居然還那麼客氣地問「能不能給我……」?沒辦法(攤手),有時候還要把Can 改成 Could,過去式更客氣這個中學英文老師教過的。相比之下,I want 真的很粗魯。
中文的語序一般是「請……」(請坐下、請給我……、請讓一下),但如果說英文的時候把Please放在句子的前面就會有一種命令別人的感覺,所以必須放在最後講。我的感覺是,一開始不把please講掉後面就很容易忘記……後來有人告訴我,有時候開篇說please真還不如不講。有些沒接觸過外國人的美國人聽了心裡會咯噔一下。
-Thank you. -You are welcome. 這是多麼常規的表達,但是有些語境下這麼回答有些奇怪。比如,開門進出的時候發現後面有人跟著進來,大家一般都會幫忙把門帶一下(尤其是男士)。這時對方說Thank you,而你回答You are welcome的話就有點隆重,因為帶一下門並不是什麼特別大的恩惠。說一句「No worries」就夠了,或者不回答也行。我們從小上英語課練習dialogue,很多話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就像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對方一說Thank you,就要說You are welcome,不說出來有點難受。 有次買東西,售貨員在告別時說了句Thank you,我本能地回了You are welcome。此處氣氛尷尬十秒……
我兒子三歲多,最近他們幼兒園正在強調禮貌用語。即便這是一個散養型幼兒園但依然非常強調基本禮儀。每次用餐,負責分發的老師會問你想要這個嗎?你想要那個嗎?小朋友必須恭敬地回答「Yes, please」或者「No, thank you」。只說Yes和No是不能過關的……
美國人和不熟的人聊天時經常會用might、would rather、had better……這樣的詞。這都是有教養的表達觀點的方法。相比之下,亞洲人講話就直白一些,超多should、will……一開始覺得沒什麼,但聽多了美國人的說話方式,真擔心自己老是這樣講會不會太強勢了。即便是在幼兒園,老師對小朋友也不會用命令的口氣。在拒絕小朋友的無理要求時,老師最多也就是說I don't think so(我不這麼認為)。
美國影視劇裡經常出現張揚個性的角色,害我一度以為這是個「踐踏禮法」的國度。實際上,很多美國人講話不僅姿態謙和,還處處以對方為中心,甚至到了吝惜否定詞的地步。(這樣很容易擾亂我的理解和認知好不好……)打個比方,我每天去幼兒園接兒子都會問一聲老師,他今天表現好不好?老師十有八九回答「quite good」。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都以為那是「很好」的意思。直到有一天他明明犯事兒了老師也說「quite good」,我才恍然大悟——那是「還不錯」的意思,言下之意是有時也有點不太好。按語氣排序大致是「fairly good」、「quite good」、「good」和「very good」。其中「fairly good」的意思是「尚可」。「very good」當然是最好啦。但有時即便是good也不代表好,比如今天老師給我的反饋是「He is good today. Had some rough time hitting other friends…」 (熊孩子的娘掩面……)再打個比方,有次和人聊天。某:你有沒有看過一部講跑步的電影?我:是A嗎?某:Yes,也是**(A的主演)演的,這部電影叫B。(明明不是A,你說個No我受得住的。)
另一個關於洗手間的說法也很值得推敲。在美國,公共洗手間叫restroom,內部洗手間叫bathroom。對他們來說,Toilet和WC都是近似於「茅坑」的意思,講出來會很不好意思。有一次我忍不住公開吐槽,明明沒有人會去洗手間睡覺洗澡,為什麼要叫restroom、bathroom?結果有個老爺爺耐心地向我解釋,我們美國人都是歐洲清教徒的後裔,我們都很害羞和保守的,需要用別的事情來掩蓋一下。好吧,美國人都很害羞和保守的……明明身在美國,卻有了活在日本的感覺。
最近正值年底,人們互相之間問候會說Merry Chrismas。但在面對我時,大多數人會改口說Happy Holidays。也許是他們考慮到中國人信基督教的不多,為了確保政治正確而選了安全的講法。他們一定不知道,其實國內商店早在11月份就開始「Jingle Bells」了……
寫到這裡,本文已然跑偏——從「中國人如何有禮貌地講英文」變成了「美國人如何矯情地講英文」。反正無論是表達還是理解,美國人的習慣都讓我這個來自禮儀之邦的人有點小意外。最後,要祝從頭看到尾的你新年快樂!
更多閱讀:
1、點擊查看文章《去尼亞加拉不止看瀑布,還有兩個國家的恩怨》
2、點擊查看文章《美國孩子在暑假幹什麼?》
3、點擊查看文章《有些國家的水龍頭根本不用你去擰,他們自己就在浪費……》
4、點擊查看文章《美國人為什麼不炒房?其實他們也想,只是……》
5、點擊查看文章《我,一個中國處女座媽媽,是如何被美國幼兒園逼瘋的》
6、點擊查看文章《美國幼兒園也過情人節!兒子收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禮物……》
7、點擊查看文章《美國幼兒園老師每天都忙些什麼?他們在「討好」孩子們……》
8、點擊查看文章《年底到了,美國的幼兒園老師也愛收禮》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薇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