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加強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工作,有效遏制超重肥胖流行,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等6部門制定了《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下稱《方案》)。
《方案》要求,教師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課;保證幼兒園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在正常的天氣情況下不少於2小時;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內中等及以上強度身體活動時間達到1小時以上,保證每周至少3小時高強度身體活動。
重慶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屬中流行水平
分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流行水平分類表
《方案》還根據各地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現狀,將全國各省(區、市)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流行水平地區,重慶處於中流行水平。
《方案》要求2020-2030年,中流行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70%。
家庭方面,父母及看護人應幫助兒童養成科學飲食行為,培養兒童積極進行身體活動習慣,做好兒童青少年體重及生長發育檢測,加強社區支持。
學校方面,應辦好營養與健康課堂,改善學校食物供給,保證在校身體活動時間,教師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課,保證學生每節課間休息並進行適當身體活動,減少靜態行為。保證幼兒園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在正常的天氣情況下不少於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內中等及以上強度身體活動時間達到1小時以上,保證每周至少3小時高強度身體活動。
重慶小學每天一小時「小馬拉松」
兩江新區青禾童心小學,每天一場「小馬拉松」
根據《方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採訪我市幾所中小學,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在兩江新區青禾童心小學,每天下午2點半—3點半被當作課外鍛鍊時間,全校學生將在校園內完成一場「小馬拉松」。
「一個小時的運動時間,包括運動前的熱身、運動後放鬆,還有跑步結束後的跳繩運動。」校長秦波介紹,為了促進學生加強體育鍛鍊,增強學生體質,從今年新學期開學,學校一直堅持每天開展一小時「小馬拉松」。
為了增強學生體質,在江北區新村實驗小學,每天上午推行半小時「陽光體育大課間」,全校學生在此期間可以參加自編操、跳繩等體育鍛鍊。
「此外,每周開足四節體育課,確保學生在校體育活動時間。」學校有關負責人表示,後期也將根據《方案》對鍛鍊強度要求做出適當調整。
體育器材自主管理鼓勵學生隨時運動
重慶一所重點中學有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初中階段每周三節體育課,高中階段每周兩節體育課。
此外,在課餘時間,學生每天參加20分鐘自編課間操,融合了瑜伽、拳擊等動作,運動強度適中。「在各個班級,還會安排學生早自習前晨練,或晚自習跑步。」
同時,為了鼓勵學生加強體育鍛鍊,學校很早就實行了體育器材自主管理,為學生隨時隨地開展運動提供便利。「我們在各個運動場地都存放足夠學生使用的器材。比如,在桌球臺旁邊備有桌球拍,羽毛球場內備有羽毛球拍,供學生隨時使用。」
家長:希望學校多開展一些課外活動
對《方案》的出臺,家長們又是怎麼看的呢?家住江北區的家長李女士表示,孩子目前就讀小學五年級,體重在同齡孩子中偏胖,「這樣的《方案》當然支持,一直想幫娃兒減肥,但平時學習辛苦,飲食上很難控制,周末又上各種補習班,能夠鍛鍊的機會就更少了。」李女士希望《方案》能夠落到實處,學校可以每天開展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運動項目進行鍛鍊。
孩子正在上初三的家長周女士對此也表示支持,「中考有體育考試,所以現在學校體育課上得挺好,但其餘課外活動基本很少了,還是希望課間能夠讓學生多活動、多休息。」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乙竹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