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玩電腦玩手機嗎?
孩子的手在鍵盤上飛舞的時候,你能克制住自己不去偷偷瞄一眼他在幹什麼嗎?
無論是新聞上,還是我們身邊,都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孩子沉迷遊戲成績下降;
孩子重度網癮不想上學了;
孩子離家出走見網友失蹤了;
孩子偷偷把父母的錢轉出去打賞「網絡主播」了
……
此外,我們還擔心孩子痴迷於電子產品,會傷害視力、影響身體、失去很多發展興趣愛好的機會。
現代社會,電子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比的便利和進步,但也給父母帶來了不盡的焦慮。
本文中,我們梳理了孩子沉迷電子產品的三大原因,以及10個幫助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的方法,希望在這個數碼時代,孩子跟家長可以更加舒適地與電子產品和諧共處。
1. 孩子愛玩電子產品,是為了什麼?
之前有個新聞,12歲的小學生小龍,因為玩「王者榮耀」,打賞遊戲主播,短短幾個月就花掉了4萬元。
而這些錢,需要他當環衛工的母親,不吃不喝兩年時間,才能攢出來。
小龍為什麼會這樣做?
被打賞的遊戲主播一語道破:因為有刷禮物的話,很多人會去誇他。
大多數沉迷電子產品的孩子以小學生居多。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在遊戲中獲得成就感,享受遊戲勝利後帶來的滿足感和在同學間誇耀的資本尤其重要。
孩子愛玩的許多遊戲產品都與QQ、微信等社交軟體綁定,遊戲排名成為孩子們和同學攀比的資本,所以12歲的小龍會打賞遊戲主播,希望能帶他玩王者榮耀。
由此可見,玩電子產品滿足了孩子成就動機和交往動機的需要。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能夠節制玩電子產品的時間,一味限制和控制是行不通的。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成就動機和交往動機的滿足無法遏制,父母只有通過替代品滿足孩子這兩個方面的需要,才能有效控制孩子的遊戲時間。
2. 電子產品除了玩遊戲還有其他用途嗎?
電子產品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
父母需要做的是因勢利導,去認真研究和找到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APP和遊戲。
對於孩子來說,特別重要的一點是保持旺盛的好奇心,電子產品正因為符合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潮流,所以總能帶給孩子新鮮事物,這也是孩子們喜愛它的原因。
父母在遏制孩子玩遊戲的同時,也需要謹記,不要因此斬斷孩子探索世界的觸角。
3. 父母能放下偏見,和孩子一起走進電子遊戲嗎?
當父母看到孩子過分沉迷於電子遊戲時,往往容易因焦慮而引發恐懼,恐懼孩子因此荒廢學業、影響視力和發育,所以父母採取的手段往往是嚴厲制止孩子玩遊戲。
但是,父母往往會因焦慮而忽略問題的兩面性.
蘭海說:「每一個興趣愛好都能拓展出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三個知識領域。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孩子,其次父母要先拓展自已。」
父母如果能夠帶著自己更廣泛的知識領域和孩子一起嘗試玩遊戲,幫助孩子拓展知識領域,不僅能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增加溝通話題,也幫助孩子打開認識世界的大門。
在教育記錄片——《他鄉的童年》中,介紹了芬蘭教育。
有72%的芬蘭父母認為,孩子玩的電子遊戲和社交媒體,自己也該花時間去了解。
芬蘭的父母和中國的父母相同,他們也不希望孩子過度沉迷電子遊戲和社交媒體。但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在管理孩子做的事情之前,自己先要了解那件事。
很多中國父母都跟我討論過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特別是手機的事情,然而能說清楚孩子用手機在玩什麼遊戲,在看什麼視頻的父母則不多見,特意去花時間了解和學習的則更是鳳毛麟角。
這反應了一種理念上的不同,當一個孩子開始玩手機時,你是選擇簡單的阻止,還是幫助他培養使用的能力和習慣。如果選擇後者,那麼花一些時間去了解則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的教育觀點是:「育教育於無形中」,這是一個需要父母一點一滴積累,不斷探索的過程。
在這一點,爸爸由於先天條件的優越性,對於孩子的影響更為巨大,有了爸爸的參與後,能為孩子帶來更好的引導作用。
合理使用電子產品的10個方法
1. 找個合適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聊一聊電子產品的作用。討論一下電子產品的歷史,和對人類社會的作用,以及電子產品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 對APP做一個深入的了解,尋找出適合孩子年齡的生活工具,美學工具,學習工具。
3. 和孩子一起探討關於電子產品在工作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大學裡的計算機專業是怎麼一回事。
4. 和孩子一起玩遊戲,走入孩子的世界。了解一下孩子愛玩什麼樣的遊戲。能激發孩子什麼方面的興趣。從這些興趣點中又能拓展出哪些不同領域的知識。
5. 找幾款工具型的APP, 教孩子使用電子相冊和ppt。讓孩子自已用照片做一個電子相冊。讓孩子學會搜尋引擎,尋找資料,做一個旅遊策劃。
6. 和爸爸一起配合,互相幫助。全家人一起制定關於「關於使用電子產品時長」的家庭規則。
7. 建立家庭的讀書時間,拓展孩子其他領域的興趣愛好。
8. 教孩子建立時間管理的概念,學會自主管理時間的方法。
9. 和孩子講解社交軟體的歷史。鼓勵孩子自已做的ppt、電子相冊等來表達觀點。
10. 和孩子探討如何成為引導者,協助孩子滿足他的成就動機。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當我們採用了各種辦法並感到焦慮時,渴望解決問題的想法就更加迫切。
急切之下,往往很難抓住問題的核心,如果有一群志同道合、互相理解的夥伴能夠幫助你一起分析問題、討論解決辦法,孩子成長的問題就沒那麼難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