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式家長的焦慮毫無意義?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下篇)

2021-02-25 Cathy念叨叨


學習成績、才藝比拼,再加上朋友圈內盛行的聊娃曬娃……家長們恨不得捲起袖子替娃把所有的事情操辦完。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焦慮呢?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相信了很多流行的謬誤,自己把自己搞得太緊張、太累。試試看,能不能把你一顆焦慮的心輕輕地放下,去體會那種只用眼光欣賞,不去動手改造,只提供鼓勵和支持,不強加壓迫和重負的父母之愛。

本文作者趙昱鯤,6歲孩子的爸爸,是一位中美聯合培養心理學博士生,賓夕法尼亞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著有積極心理學專著《消極時代的積極人生》。

他有一個有趣的觀點,就是:我們的孩子,都是一隻薛丁格的狗。怎麼回事?讀下去就會知道。理性,而且接地氣的分析,耐心讀完,會有啟發!

雖然做父母的總是忍不住想像孩子的未來,但在無限多的可能性中,孩子到底會有怎樣的人生,是你無法決定的。無論你怎樣焦慮,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長的不確定性。

...接上篇

-02-

焦慮太多,當心變蠢

過度焦慮讓你使用過多的資源去解決一個次要問題,從長遠看得不償失。我下面舉三個例子,都是人在過度焦慮的狀態下犯的簡單錯誤。

1、低估選擇的機會成本

如果您錯過了之前的文章,請點擊這裡查看:為什麼中國式家長的焦慮毫無意義?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上篇)

2、容易以偏概全,亂下結論

我兒子上幼兒時,一位同班小朋友的家長對我說:「我也想按照你講的方法育兒,可是不行啊。我家孩子太差了,沒有一點兒競爭力,不給他補課怎麼行呢?」

這個小朋友我也認識——非常活潑可愛,我很奇怪她的家長為何會說她太差:「她怎麼太差了?我覺得不比別人差啊。」

這位家長掏出手機,一邊說一邊劃拉著手機屏幕給我看。

「你看看,這是她們班一個孩子畫的畫,多生動!我們家孩子現在只會畫圈圈!這是她們班一個孩子寫的日記,人家孩子都會寫這麼多字了,可我家孩子現在只會寫自己的名字!還有這個視頻,你聽聽,和她一起學鋼琴的孩子彈的,才5歲巳經彈得這麼好了。我家孩子呢?一叫她上鋼琴課就像要殺了她似的!」

「你說的好像不是同一個孩子吧?你讓自己的孩子和畫畫最好的孩子比畫畫,寫字最好的孩子比寫字,彈鋼琴最好的孩子比彈鋼琴,當然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行啦。」

「不這麼比還怎麼比?!難道和不會畫畫的比畫畫、不會寫字的比寫字、不會彈鋼琴的比彈鋼琴嗎?那不成了阿Q了嗎?」

「當然不能那麼比,你得和大部分人比啊。」

這位家長就是犯了取樣偏差的錯誤,也就是以偏概全。她在找老公時,不會拿自己的老公和首富比財富、和演員比相貌、和愛因斯坦比智商、和C羅比身材,因為理智的人都知道,那不代表平均水平。

但有了微信之後就不同了。在班級群裡發孩子畫的,肯定是那些畫畫特別好的孩子的家長。如果一個班40個學生,有4個家長發了,那也才佔班級人數的10%,但是你一天看到4個孩子畫的很漂亮的畫,還能沉得住氣嗎?要知道,這不是藝術學校那些遙遠的天才們畫的畫,都是孩子的同班同學啊。

這時候,你早忘了那只是班上畫得最好的10%的尖子,而錯把它當成是全班的平均水平了。

更糟糕的是,父母還特別容易把不同孩子的優點集合到一起,成為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是一個和夢中情人、白馬王子一樣,虛構出來的人物。你在買車時不會要求既要有德國車的安全,又要有日本車的省油,還要有美國車的寬敞,最後還得是國產車的價格。

但到一說到孩子,卻理直氣壯地今天拿他的成績和班級第一比,明天拿他的身體和運動尖子比,後天拿他的情緒和「乖」孩子們比。

要知道,這世界上除了「我的孩子」,就全是「別人家的孩子」,這相當於要讓孩子一個人打贏全世界。這公平嗎?孩子受得了嗎?

這也是取樣偏差的錯誤,把虛構出來的人物當成了真正的樣本。

這些錯誤,你在找老公或者買車的時候不會犯,為什麼在孩子身上就會犯呢?

因為你太焦慮了,過於擔心那些「素質」、指標對孩子的影響。你對孩子的未來過度焦慮時,會反覆檢查孩子的各項指標,寧可往上比過了頭,也不能往下比鬆了勁。

但這些指標並不會決定孩子的生死,大部分指標甚至都不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重大影響,這樣不客觀、不準確的比較,只會讓你過多地注意那些其實根本沒那麼重要的事情,給孩子帶來無法承受的壓力,對孩子的成長毫無裨益。


3、焦慮接著焦慮,沒完沒了

在我兒子的小學家長會上,校方請家長談談最關心的問題。

一年級學生的家長說:「我們孩子剛入學,特別擔心幼小銜接問題。孩子以前散漫慣了,能不能適應小學的節奏?我看到孩子每天那麼早就要起床,中午還沒有午睡,很擔心他的小身板扛不住啊。」

二年級學生的家長說:「哎呀,這些問題你不用擔心,孩子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作息習慣調整一下就好了。你倒是要注意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的相處,我覺得這才是小學階段最大的挑戰。大家在一起六年,要是班級氣氛不友好,有排擠、欺凌的現象,那可怎麼辦?」

三四年級學生的家長說:「你們這些都是小問題啦,一二年級有什麼好擔心的?好好玩就行了。到了三四年級,學業開始加重,你才知道家長不好當啊。孩子的成績在班裡不理想,我們都得檢討自己哪兒做得不對,怎麼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學習。」

五六年級學生的家長說:「你們這些都是浮雲,小升初才是關鍵啊。孩子上不了好初中,那好高中也沒有希望,更不用說好大學了,以後一輩子就都毀了。為了孩子上初中這事,我們都好幾個晚上睡不著了。」

我聽了一點兒都不奇怪,因為從孩子生下來那天起,我就習慣於周圍家長這樣的談話模式了。兩歲寶寶的家長會指導1歲寶寶的家長說:「別擔心他走路的問題,我以前也擔心,我們家孩子到15個月才會走路,但現在跑得跟其他孩子一樣快!你要注意的是語言,不要以為他聽不懂,要多和他說話,不然到了兩歲他的語言能力就滯後了。」

4歲寶寶的家長則會對3歲寶寶的家長說:「害羞?不敢和其他孩子玩?這都不算問題!到了4歲,孩子自然就敢了。我就是孩子3歲的時候太擔心了,催得太緊了,逼著孩子和其他孩子玩,你看他現在,被別人欺負了都不知道生氣,還跟在人家屁股後面,哎呀愁死我了!」

最有意思的是,這有時是同一個家長。她在孩子1歲時擔心走路走不好,2歲時擔心說話說得晚,3歲時擔心害羞、沒朋友,4歲時擔心懦弱、被欺負,小學一二年級擔心不適應,三四年級擔心成績跟不上,五六年級擔心上不了好初中……

前面的問題順利解決了,她不是反思自己為何如此焦慮:「這個問題看起來沒有那麼可怕,為什麼我當初那麼擔心呢?」而是立刻撲向下一個問題繼續焦慮。

這是過度焦慮者的一個典型特點,焦慮不隨著問題的消失而消失。有老虎的時候焦慮老虎,沒有老虎的時候把野貓想像成老虎繼續焦慮。

如果你在工作中一再判斷出錯,卻從來不査找原因,繼續原來的判斷模式,老闆恐怕早就找你談話了,但在育兒過程中你卻理所當然地一貫判斷失誤。為什麼會這樣呢?也許就是過度的焦慮,讓你迅速忘記了這些錯誤,而是把注意力又迅速轉向地平線上浮現的下一個危險。

-03-

你的孩子,都是「薛丁格的狗」

他們長大後,也許成為銷售狗、程序狗、護士狗,也許成為科研狗、培訓狗、創業狗。他們逐步經歷過高中狗、大學狗、考研狗,有些是生物狗、化學狗,有些是歷史狗、漫畫狗,都要做一段時間的單身狗,大部分會變成養家狗。如果幸運的話,都是房貸狗……

但是你的孩子會到底成為哪款狗,你也不知道,就像薛丁格的貓。

當孩子呱呱落地時,一無所知,一無所能,怎麼就慢慢長成了那個淘氣鬼?怎麼就在腦子裡裝進了那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怎麼就變成了一個穩重、負責、努力、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我經常覺得,如果有誰聲稱明白了育兒,那他一定不明白。

薛丁格的狗,就是育兒中最神奇的一點——你的孩子有無限的可能性,成為各種狗。也就是說,你有孩子現在是各種狗態的疊加。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他身上那無限多種狗態,每天都會坍縮無限多倍。最終,他只會成為一種狗(當然,他也可能成為一條斜槓狗)。

以上翻譯成人話就是:你的孩子有無限多種可能的人生,但這各種可能性每天都在降維、合併,最後在現實中,他只會走一條人生之路。

童年期的孩子,就像微觀粒子一樣,在本質上就是不確定的。這個不確定性,當然會引起你的焦慮,這無可厚非。可是請不要忘了,你要面對的問題,只是一個薛丁格的狗,而不是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要面對的,是生死問題。孩子得了重病,或者吸毒、加入黑社會,這時候不確定的是他能不能正常地活下去,你應該焦慮得日夜睡不著覺。

薛丁格的狗要面對的,只是方向問題。他究竟是學文科還是學理科?一個男孩子,不喜歡金融、計算機,卻喜歡畫畫、讀書怎麼辦?

這些問題都不影響他人生的本質。文科狗和理科狗,也許一類狗比另一類狗的前途更遠大,可哪類狗都可以活出精彩人生;金融狗、IT狗和美術狗、編輯狗,統計數字能顯示哪一類狗能吃到更多的肉骨頭,可每一種職業都可以帶來樂趣和成就感。

哪一種更好?真的很難講。也許在你的眼中,獵犬就是比哈巴狗好,黑狗就是比白狗好,可是你的狗寶寶也許不這麼想。也許到最後你會發現,無論哪一種人生,都自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歡樂。這些選擇,遠沒有你想像得那麼沉重。

更何況,不管你怎樣焦慮,你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長的不確定性。人類的觀測並不能決定粒子在哪裡,你的教養也不能完全決定孩子的未來。那麼,為什麼不擁抱這個不確定性呢?

以前那些不可能存在的機會,正在源源不斷地湧現。孩子做的事情,只要有一千個人喜歡,每個人每年願意付五百元購買他的服務,他就能過上很好的日子,而在網際網路時代,找到一千個人一點兒也不困難。

所以,請放手讓孩子去做一隻薛丁格的狗。讓他去體驗探索未知世界的驚奇,讓他去感受在不斷地試錯與校正中完善自我的驕傲。每一次體驗,都是無限多種可能性的一次探索。

既然無法預設孩子的未來,那就用開放的心態擁抱這個不確定的未來吧。你失去的是擔心孩子偏離你設計的人生之路的焦慮,得到的將是孩子自己開創未來的驚喜。

當我們能夠放下焦慮,心態平和,也許,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最有益的幫助。父母的成長,是孩子與世界之間的橋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式家長的焦慮毫無意義?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老虎會吃了你,非常危險;狐狸會吃你家的雞,使你的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野貓會偷你家的魚,當然也是一種財產損失,但你辛苦一點兒,多打點兒魚就彌補了。面對這三種危險,你的焦慮水平應該和它們對你造成的威脅相匹配:對老虎產生的焦慮最多,狐狸次之,野貓最少。
  • 為什麼中國式家長的焦慮毫無意義?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下)
    這個小朋友我也認識——非常活潑可愛,我很奇怪她的家長為何會說她太差:「她怎麼太差了?我覺得不比別人差啊。」這位家長掏出手機,一邊說一邊劃拉著手機屏幕給我看。「你看看,這是她們班一個孩子畫的畫,多生動!我們家孩子現在只會畫圈圈!這是她們班一個孩子寫的日記,人家孩子都會寫這麼多字了,可我家孩子現在只會寫自己的名字!
  • 【原來】為什麼中國式家長的焦慮毫無意義?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學習成績、才藝比拼,再加上朋友圈內盛行的聊娃曬娃……家長們恨不得捲起袖子替娃把所有的事情操辦完。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焦慮呢?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相信了很多流行的謬誤,自己把自己搞得太緊張、太累。試試看,能不能把你一顆焦慮的心輕輕地放下,去體會那種只用眼光欣賞,不去動手改造,只提供鼓勵和支持,不強加壓迫和重負的父母之愛。
  • 為什麼中國式家長的焦慮毫無意義?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而大多數問題,只屬於野貓級別,從長遠看並不會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比如一次考試沒考好,對你安排的興趣班沒有興趣,和其他孩子在操場上打了一架……如果你對一些影響不大、可以逆轉或者大幅減輕後果的問題,焦慮得好像生死攸關、前途命運在此一舉。這些過度焦慮,就是自找的。
  • 為什麼父母的焦慮毫無意義?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老虎會吃了你,非常危險;狐狸會吃你家的雞,使你的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野貓會偷你家的魚,當然也是一種財產損失,但你辛苦一點兒,多打點兒魚就彌補了。面對這三種危險,你的焦慮水平應該和它們對你造成的威脅相匹配:對老虎產生的焦慮最多,狐狸次之,野貓最少。
  • 為什麼很多父母的焦慮毫無意義?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就明白了
    ,耐心看完,相信你會有更多收穫!對孩子未來的過度焦慮,使家長對各種機會的實際成本和真實收益無法做出理性判斷。為什麼家長在投資、求職的時候都能考慮機會成本,一到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就對各種「能力提升機會」喪失了抵抗力,忽略了機會成本呢?
  • 為什麼父母的焦慮毫無意義?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對孩子未來的過度焦慮,使家長對各種機會的實際成本和真實收益無法做出理性判斷。為什麼家長在投資、求職的時候都能考慮機會成本,一到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就對各種「能力提升機會」喪失了抵抗力,忽略了機會成本呢?根本原因就在於對孩子未來的過度焦慮,使他們對各種機會的實際成本和真實收益無法做出理性判斷。
  • 為什麼中國式家長的焦慮毫無意義?
    偶然間有看到朋友圈裡發這篇文章,看完之後依然感慨頗多,在這裡單獨推薦給大家
  • 為什麼中國式家長的焦慮毫無意義?
    老虎會吃了你,非常危險;狐狸會吃你家的雞,使你的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野貓會偷你家的魚,當然也是一種財產損失,但你辛苦一點兒,多打點兒魚就彌補了。面對這三種危險,你的焦慮水平應該和它們對你造成的威脅相匹配:對老虎產生的焦慮最多,狐狸次之,野貓最少。
  • 讀書有什麼意義呢,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了
    有人問:讀書有什麼意義呢?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了。以下就是讀書的意義。讀書的意義1.書籍,凝聚了人類文明的精華,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使我們提升專業知識,掌握生存的技能;讀書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生命的質量;讀書讓我們通過作者的文字,走遍世界各地,看遍人情冷暖;讀書讓我們思考人生的奧秘,見識偉大思想的光芒。讀書讓每一個平凡的人,擁有不平凡的人生。
  • 焦慮,是中國式家長的黔驢之技
    「中國式」家長,總是習慣了在無謂的比較裡,不厭其煩地散發焦慮。這是昨晚,一位家長在後臺的留言。你看,家長已經習慣在虛空的想像裡,自己徒增焦慮,自己給自己找罪受。販賣焦慮,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青少年家長與中年人群體中,最毒的一碗雞湯。
  • 現在的家長為什麼焦慮?看完這張圖你就了解了
    導讀:現在的家長為什麼焦慮?看完這張圖你就了解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其實毫無意義
    學習成績、才藝比拼,再加上朋友圈內盛行的聊娃曬娃……家長們恨不得捲起袖子替娃把所有的事情操辦完。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焦慮呢?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相信了很多流行的謬誤,自己把自己搞得太緊張、太累。
  • 這篇文章讓你上80+!考研黨:一把辛酸淚
    如果你因為英語對考研充滿了恐懼,因為四六級對考研失去了底氣,因為毫無頭緒對考研充滿了迷離,那麼看完這篇文章,你的英語80➕不再遙不可及。 那麼,考研英語的原理是什麼?這也是為什麼考研英語只考閱讀和寫作,不考聽力和口語的原因。
  • 做蛋糕為什麼要把蛋黃和蛋白分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不把?知道蛋黃蛋白放在一起打發呢。其實原因有兩點。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我們都知道。雞蛋裡的蛋黃和蛋白的營養物質並不相同。一些人並不喜歡吃蛋黃,但是一些人不喜歡吃蛋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大黃的口感並不爽口,因為吃蛋黃的時候會感覺有噎著的情況。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作為一個寫作新手,能把一件事按照線性順序講清楚,也可以讓讀者明白自己在講什麼。說完了兩個常見的寫作套路,我們再來看看如何拆解文章。學會拆解文章,就像跟著大師學功夫。學會一招半式之後,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進行仿寫,會讓自己的寫作功力提升迅速。如何拆解一篇文章呢?
  • 從英語學習看中國家長的焦慮
    當前家長的過度焦慮怎麼來的?注意我說的是過度焦慮而非正常焦慮。外在原因一是校外培訓機構對家長教育焦慮的推波助瀾,說白了就是嚇唬,不忽悠你腿瘸了,怎麼賣拐呢?把正常程度的家長焦慮升級為恐慌、甚至慌不擇路,讓家長覺得不報這個班孩子將來就玩完了。藉此兜售自己的「解決良方」,近期媒體報導的某國內頂尖K12培訓機構,主管看著一線銷售團隊數十人半夜11點給家長打電話進行「續班催費「,大有不續班就不讓你睡覺的意思,完不成續班任務的第二天就讓走人。
  • 快速閱讀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快速閱讀,看完這篇文章明白了
    因為你適合什麼書,並且能夠將什麼樣的書讀進去,完全靠感覺。有人問:快速閱讀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快速閱讀,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1.快速閱讀是什麼?快速閱讀或稱速讀,是將被閱讀的文字以組或行、塊為單位進行大小不一的整體閱讀,同時能夠讓我們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受核心內容的閱讀法。
  • 醬香酒為什麼賣這麼貴?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醬香酒為什麼賣這麼貴?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不經常喝酒的人估計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同樣是白酒,為什麼普通的醬香白酒都要比市面上的其他白酒貴出很多。然而,當你了解了醬香酒的釀造過程後,你就明白了。說到醬香酒,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茅臺鎮,只有茅臺鎮釀出來的酒才叫純正醬香酒。以前茅臺酒公司曾經帶著最好的釀酒工程師和設備到異地釀酒,釀出來的味道就是不如在茅臺鎮釀的,為什麼呢?因為茅臺鎮幾百年來的釀酒歷史,使得茅臺鎮擁有了獨特的微生物群,利於醬酒發酵,這是別的地方模仿不來的。
  • 為什麼你購買的保險比其他人貴?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了!
    許多購買保險的朋友都非常困惑, 為什麼同一種保險不同保險公司的價格變化很大?到底是買便宜的還是貴的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一說,保險產品是怎麼定價的?為什麼你購買的保險比其他人貴?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需要知道保費是由哪幾個部分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