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誠信訴訟?浙江江山法院用一紙《承諾書》破題

2021-01-11 中國長安網

江山法院法官向不誠信訴訟當事人宣讀處罰決定。陳炫圻攝

「人無信不立」。誠實守信是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在利益的誘惑下,有人將誠信拋諸腦後,為一己之私「謊話連篇、滿嘴跑火車」,有些人甚至還動起了不誠信訴訟的「歪腦筋」。

近年來,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法院通過要求當事人在立案階段籤署《誠信訴訟承諾書》,審理階段加大甄別、打擊力度等方式,讓不誠信訴訟當事人付出「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慘重代價,有力震懾了不誠信訴訟行為,從源頭有效減少不誠信訴訟的發生,切實保障訴訟活動公正高效進行,捍衛司法正義。

捏造借款事實,企圖得到重複清償

2012年7月18日,朱某作為借款人、毛某作為擔保人,共同向陳某出具了一份借款3萬元的借條。後朱某為了不讓陳某起訴他,另外單獨向其出具一份落款時間同樣為2012年7月18日的借條。

2014年7月,陳某根據第一份借條,起訴毛某要求其承擔保證責任。陳某勝訴後卻未能執行到該筆欠款,兩年後,陳某便根據上述朱某單獨出具的第二份借條另行起訴朱某,主張該借條與第一份借條所涉款項是兩筆不同借款,不曾想,陳某的如意算盤並未實現,法院駁回了其訴訟請求。

之後陳某再一次心生一計,根據第一份借條起訴朱某還款。因朱某在庭審中陳述,陳某已在多年前起訴過擔保人,此次起訴系捏造借款事實企圖得到重複清償,經法官再三詢問後,陳某承認其重複起訴的行為,上述兩份借條所涉款項是同一筆借款。

法院經審查認為,陳某以捏造的借款事實起訴朱某,企圖一筆借款得到兩筆清償,這種不誠信的行為幹擾了正常的司法活動,妨礙了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決定對其處以5000元罰款。

法官說法:

這一處罰給當事人以警醒,使其不再因為「不誠信訴訟」成本較低而鋌而走險。與此同時,也給受「不誠信訴訟」之害的公民、企業等市場主體以信心去揭露不誠信訴訟行為,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

訴訟中隱瞞真相,浪費司法資源

2017年7月,原告徐某起訴被告金某軍、金某裕,要求二人歸還借款。案件判決後,被告方不服判決,提起上訴。二審裁定撤銷一審判決,並將該案發回一審法院重審。

2018年10月,該案在重審過程中,被告向法官陳述其已歸還了原告部分借款,並申請證人陳某出庭作證。最初原告始終堅持其訴訟請求,否認收到過被告歸還的款項。

經過法官反覆質問並釋明虛假陳述的後果,原告徐某終於承認了事實:其為了非法獲利,在多次庭審中向法庭作了虛假陳述,隱瞞了其收到證人陳某轉交的被告方房產處置款24萬餘元的事實。

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告徐某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隱瞞事實真相,企圖非法獲利,拖延了訴訟進程,造成司法資源無端浪費,損害了司法權威,決定對其處以8000元罰款。

法官說法:

當事人虛假陳述會影響到法官對事實的判斷,進而影響公正裁判,故構成妨害訴訟。民事訴訟中,各方當事人就案件事實作如實陳述系基本的行為準則和重要的訴訟義務。訴訟過程中,在案件事實的有或無、是與非面前,本就不應有模糊的概念,更不應因一己不法利益而作出不實陳述。對此種行為,人民法院必將依法採取司法制裁措施,讓違法當事人企圖落空的同時,還將讓其付出代價。

原、被告串通偽造證據,企圖獲得清償

原告蔡某、被告王某系同學,2013年王某因在江西創辦甲公司需要資金周轉,向原告借款10萬元,後又於2015年創辦新的乙公司,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為王某。

其間王某再次向蔡某借款110萬元,並分別於2017年10月1日向蔡某出具了一張70萬元的借條,於2018年1月1日出具了一張50萬元的借條。現120萬元借款到期,而王某資不抵債,無力歸還借款。

蔡某多次向王某催款均無果,遂將王某以及甲公司、乙公司一起起訴。在調解過程中,蔡某一直強調王某應該依據兩張借條歸還借款。而蔡某起訴了王某、甲公司、乙公司三者,擔心僅憑王某出具的兩張借條無法認定甲公司和乙公司也需要承擔還款義務。遂於2019年4月9日提交了一份新證據——借款合同,合同中寫明:「蔡某作為甲方債權人,王某作為乙方債務人,因乙方企業乙公司業務擴展需要資金到甲方處借款。其中本金60萬元,利息10萬元合計本息70萬元。此款用於乙公司使用。」

在法官的追問下,心虛的蔡某最終承認該份借款確實是她和王某在2019年3月補寫的,乙公司因債務問題現已被江西某法院公開拍賣,蔡某希望能參與乙公司拍賣所得款項分配,故與王某合謀串通,偽造了這份借款合同。

法院經審查認為,蔡某與王某共同偽造借款合同並企圖參與拍賣所得款項分配的行為幹擾了正常司法活動,妨礙了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但鑑於蔡某與王某串通偽造的這份借款合同尚未造成嚴重後果,決定對蔡某、王某分別處以3000元罰款。

法官說法:

審判是圍繞證據的審查和認定展開的,在法院審判案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法官明辨是非的依據,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基礎。當事人主張自己的訴訟權益應通過合法的手段,法律不是兒戲,當事人若在訴訟過程中互相串通、偽造證據必將付出相應的代價。

原告串通證人作偽證,雙雙被罰

2018年2月28日,原告與被告籤訂一份豬場租賃協議,雙方約定了租賃場所、期限及租金等相關事宜。2019年3月原告向被告支付了租金23500元,該租金租賃期限為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底,但2019年7月,被告單方強行將豬場的門鎖進行更換,2019年10月,被告強行將豬場出租給第三方養殖鴨子。原告多次要求被告返還已收取的租金1萬元並支付違約金,但均無果,遂起訴。

庭審過程中原告為了證明其主張,向法院出示了一份有被告籤字摁印的租賃協議,而被告則堅決否認,表示從未籤署過該份協議。為此,原告申請證人徐某、祝某、黃某出庭作證以證明協議落款籤名處「甲方鄭XX」的摁印為鄭某本人所為。徐某和祝某始終堅持親眼看見手印系被告本人所摁,而黃某則表示記不清當時的情況,不確定是否為被告本人所摁。為此被告提出了鑑定申請。經鑑定,案涉指印非屬被告本人。

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告明知被告未與其籤署豬場租賃協議,而與案外人偽造協議及被告籤名和手印,證人祝某、徐某作為證人,理應向法庭如實提供證言,卻在庭審過程中提供虛假證言,決定對原告處以1萬元罰款並拘留15日,對兩名證人處以2000元罰款並拘留3日。

法官說法:

證人證言是法院認定案件事實、準確適用法律、公正裁判的重要證據。我國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證人應據實陳述,不得提供虛假證言。若證人違反此規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公眾應引以為戒,在訴訟活動中,不僅僅是原、被告雙方,所有訴訟參與人都應以誠實信用為原則,以法治作為基本思維方式,敬畏法律。(王晨琳周凌雲)

相關焦點

  • 全市首個文明誠信訴訟宣教中心在平和法院成立
    全體人員還參觀了文明誠信訴訟宣教中心。>該中心以圖文展板、視頻等不同形式,直觀地展示典型案例、不文明不誠信訴訟常見行為同時,開闢設立專門場所,讓當事人在進入法院之前觀看文明誠信訴訟宣教片,當事人參觀學習後,需籤寫《誠信訴訟承諾書》,通過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普法宣教,達到引導教育文明誠信訴訟的目的,以司法文明促進社會文明,以司法誠信促進社會誠信。
  • 不誠信訴訟:拆遷或惡意轉移財產居多,謀不正當利益高達億元
    一般人打官司就是為了把事情辨個是非黑白,但有些人到法院卻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想利用司法判決渾水摸魚——這種案件就是不誠信訴訟。5月23日,北京市二中院發布調研,發現不誠信訴訟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如拆遷或者惡意轉移財產等。
  • 嘉興法院打擊虛假訴訟典型案例
    2020年,嘉興法院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決落實最高法院關於懲治虛假訴訟的精神,構建防範和打擊虛假訴訟的長效機制,切實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司法權威,助力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全市法院以虛假訴訟罪判刑31人,採取拘留、罰款等民事制裁28人,另有200餘件已移送公安,尚在偵查中。
  • 法院認定華為「奮鬥者承諾書」有效
    ,駁回其它訴訟請求。因此不予支持曾夢關於華為公司支付賠償金的訴訟請求。、平時加班費用等訴訟請求。曾夢在其個人書寫的《承諾書》中作出的上述承諾,屬於其個人自願放棄年休假和年休假工資的情形,華為公司可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一審法院決定,駁回曾夢要求華為公司曾夢未休年休假工資、平時加班費用等訴訟請求。
  • 律師支招:起草《還款承諾書》的注意事項,非常重要
    債務人欠債權人的錢到期無能力償還,就跟債權人協商,錢是一定會還的,在徵得債權人同意的情形下,為表達還款誠意,主動向債權人出具《還款承諾書》。債務人主動出具還款承諾,有些是出於道德,人要講誠信,欠債還錢。有些是迫於壓力,不還錢,債權人肯定是不能答應的,主動承諾還款,表達個誠意,主動點以後有什麼事才好溝通。
  • 濫用管轄權異議,法院:違背誠信妨害訴訟,罰款10萬元!
    朝陽法院受理的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中,因被告中國華陽經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陽經貿公司)濫用管轄權異議,惡意妨害民事訴訟,嚴重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浪費司法資源,法院對其作出罰款10萬元的處罰決定。這是朝陽法院發出的首張濫用管轄權異議「罰單」。
  • 向虛假訴訟say no!鄭州中院通報多起不誠信訴訟典型案例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段偉朵28日,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鄭州市兩級法院打擊不誠信訴訟情況,通報了7起不誠信訴訟典型案例!【案例1】劉某提供虛假證據案基本案情:2020年3月15日,賈某駕駛車輛與劉某發生交通事故,賈某負事故全部責任。
  • 衢州法院發布打擊虛假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汪某某為證明其主張,向法院提交了證豬場租賃協議及證人祝某某森、徐某某的證言各1份。經查實,該份豬場租賃協議系偽造,證人祝某某、徐某某的證言也均不屬實。處罰結果:1.汪某某偽造證據,明知鄭某某未與其籤署豬場租賃協議,而與案外人偽造豬場租賃協議及鄭某某籤名和手印,江山法院據此對汪某某作出拘留十五日、罰款10000元的處罰。
  • 【動態】阿左旗法院開出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實施後本院的首例...
    近日,阿左旗法院針對虛假陳述行為開出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實施後本院的首例「罰單」,當事人孟某某因自己不誠信的行為付出沉重代價。 誠信訴訟是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當事人在訴訟中應當誠實、善意行使自身權利,履行相應義務,如實陳述案件事實。本案原告對案件的關鍵事實故意作虛假陳述,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影響案件事實的查明,擾亂了正常的訴訟秩序,妨害了法院對案件的公正審理,遂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對孟某某作出罰款2萬元的處罰決定。
  • 誠信訴訟保證書制度,來了!
    民事訴訟過程中當事人故意提供虛假證據編造事實、拖延訴訟正常進度故意作虛假陳述、請證人作假證等不誠信訴訟行為屢見不鮮在上訴人劉某與被上訴人某公司勞動爭議一案開庭審理前,牡丹江中院法官指導當事人認真閱讀並籤署《誠信訴訟保證書》,這是牡丹江兩級法院首次在案件審理前組織當事人籤署《誠信訴訟保證書》。
  • 英語四六級考試要籤誠信承諾書 誠信是籤出來的嗎
    記者在華中科大報名點看到,英語四六級考試報名極為嚴肅:考生先需在一份承諾書上簽字,然後在數位相機前拍照,再填寫報名表。如果不在《考生誠信考試承諾書》上簽字,就不能報考。一位正在籤承諾書的學生說,如果不講誠信,籤字有什麼用?不誠信的人難道還會顧忌自己的籤名嗎?既然只是一種教育形式,就沒必要將籤名與報考資格掛起勾來;講誠信的學生看了自然會籤字,這樣就達到考試管理者預想的效果了。
  • 法庭容不得謊言,訴訟要恪守誠信!
    這是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施行後,北京法院首例適用該規定對虛假陳述當事人作出處罰的案件。當昌平法院開庭重審本案時,秦某卻明確表示不做鑑定,借條確是其本人籤署。同時,經審理查明,曾某所述案外人清償款項並非本案借款。據此,該院作出與原一審判決內容相同的判決。
  • 原告濫用訴權提起訴訟數十件 法院不予受理-中國法院網
    立案登記制後,原告提起訴訟數十件 南通中院認定其違背誠信濫用訴權,裁定不予受理
  • 向虛假訴訟亮劍 東城法院創建「民刑聯動」虛假訴訟懲防工作機制
    逐案向當事人發放誠信訴訟承諾書,強化風險警示和宣傳。依託關聯案件檢索、信息篩查等信息化手段,進行關聯案件檢索,初步甄別異常案件,製作虛假訴訟提示單隨卷移送,向審判庭室發出預警。審判階段以庭審為時間節點,做到前、中、後全面甄別防範。
  • 足不出戶對浙江法院民事刑事案件網上閱卷,一招就會!
    前 言為全面落實無紙化辦案辦公要求,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便利人民群眾參與訴訟,根據「方便實用、互聯互通、全面智能」的原則,浙江法院不斷推陳出新,優化浙江法院網的相關功能,近期推出了閱卷相關功能的升級更新
  • 誠信需要一紙協議嗎?
    誠信需要一紙協議嗎?近日,合肥學院為了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嘗試性地擬定了《誠信協議書》,與全院萬名大學生籤定在校期間誠信協議,並配合設置了《誠信記錄卡》,由輔導員記錄學生在校期間各方面的信譽情況,最終一併裝入學生檔案,作為辦理助學貸款、就業推薦等方面的必備材料。這一作法在獲得大多數肯定的基礎上,也引起了許多爭論,大學生的誠信需要監督嗎?一紙協議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 當庭宣誓,誠信訴訟!首份《當事人保證書》新鮮出爐
    當庭宣誓,誠信訴訟!5月12日下午兩點半,在隨縣法院第四審判庭審理的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員額法官馬玉樹以莊嚴的儀式讓當事人籤署《當事人保證書》,並要求當事人當庭宣讀。該保證書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正式施行後,隨縣法院讓當事人籤署並宣讀的首份當事人保證書。這是隨縣法院積極主動作為,引導當事人誠信訴訟,保障高質量庭審,維護司法公正,保證司法權威的創新之舉。
  • 張哥說法:一紙答辯狀讓原告敗訴的幾個訴訟技巧(一)
    請看張哥教你怎樣用一紙答辯狀即可讓對方敗訴的幾個訴訟技巧。【法律規定】首先看法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範圍和受訴法院管轄。民訴法的這條規定是我們在答辯階段讓對方敗訴的法律依據。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如何用一張答辯狀讓原告敗訴的訴訟技巧。
  • 一紙檢察建議催生虛假訴訟共治新格局
    同時決定對於與範厚傳惡意串通,實際參與了上述9起虛假訴訟,誤導原審法院作出與客觀事實不一致判決的某律師給予罰款2萬元的制裁,並就該律師參與虛假訴訟的違法問題,向安徽省司法廳、省律師協會發出司法建議。在範厚傳虛假訴訟系列案辦理期間,安徽省檢察院民事檢察部門便通過初步排查發現,全省同期共有20多件虛假訴訟案件存在類似處理方式,即通過檢察監督啟動再審程序後,違法行為人提出撤訴申請,有關法院未能充分認識虛假訴訟對司法秩序和社會誠信的危害性,均作出準許撤訴的裁定,也未對違法行為人採取針對性的民事懲戒措施。
  • 提起訴訟需誠信,虛假陳訴受處罰
    都2020年了出庭還不說實話?警告數次仍無果?大概就是某些當事人的「套路」這要從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說起,原告蔣某某向溧陽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稱被告吳某某曾向其借款8萬元用於養鵝,因到期後未還款,故訴至法院要求吳某某歸還借款本息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