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比克泰德哲學與早期斯多葛學派大體一致,但其風格和側重點明顯不同。愛比克泰德關心的不再是柏拉圖、亞裡土多德的宇宙本質、物質或者精神,他把早期斯多葛主義談論的形上學充分運用於倫理學方面,成為繼蘇格拉底之後著名的道德哲學家。
蘇格拉底開創的道德哲學不僅僅是一種對知識、美德的信仰,還是他的實踐和行動、他的人格典範。愛比克泰德突出地體現了這樣的實踐品格和人格典範,他與蘇格拉底遙相呼應,構成希臘理性精神的一種道德人格象徵。蘇格拉底的美德、知識、智慧是跟城邦這個共同體的價值判斷標準聯繫著的,但到愛比克泰德時代,這時的共同體已經由小國寡民的城邦變為無限廣闊的全人類了。
愛比克泰德在觀念上突破舊的城邦道德價值觀念,彰顯了普世和世界城邦的廣闊視野,但愛比克泰德也沒有忘記對個體的關照。愛比克泰德比古羅馬時期任何一位斯多葛哲人更熱衷於談論人的自由,他非常贊同早期斯多葛派哲學家們的自然哲學觀點,認為神把自己的神性公平地賦予了陽光照耀下的我們每個人的心靈,而我們的這種神性高於所有其他一切本性,所以,人是自由的,任何人、任何物質、甚至連神都不能引誘、逼迫和幹預我們,使我們屈服。
而且,愛比克泰德強調人的修身實踐,關注如何實現人的主體自身,他從哲學的角度對自由作出了富於實踐意義的特殊理解。愛比克泰德念念不忘的問題是:作為一個人我們應該如何行動,不違背我們「人」的稱號?他告誡說:「想想看,你到底是誰?首先,你是人。你的最高能力就是你的意願,它不僅控制著所有其他一切,而且完全自由,不受任何奴役和東縛。再想想看,你有理性,這與其他什麼動物不同呢?
與野獸不同,與牛、羊這類的家畜不同。除此以外,你還是一位世界公民,你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且你在這個世界裡不是居於次要地位、服務於別人的一部分,而是居於主導地位的主要部分,因為,你不僅能夠理解神對世界的神聖統治,而且還能夠推理和思考由此而引發的其他問題。」自由的人能夠想怎麼樣生活就怎麼生活,他的追求沒有阻得,他的願望總能實現,也不存在他所厭惡的事物。可見,愛比克泰德主張的自由是一種絕對的自由。
愛比克泰德認為,「自由不是通過滿足人們的欲望而獲得的,而是通過消除人們的欲望而獲得的」。「在恐懼、痛苦和憂傷中生活的人是永遠不會自由的,只有擺脫了恐懼、痛苦和憂傷,你同時也就擺脫了奴役」。因此,人生在世應當通過理性擺脫一切快樂、欲望、恐懼和悲哀的紛擾,對於現實世界採取一種清心寡欲、無動於衷的生活態度。處於自由狀態的人放棄了對外在事物的一切主觀願望,只保留了對自身自由(意志自由)的要求。
一方面,愛比克泰德教導的自由沒有改造外部世界,而是到人的內心世界尋求公正和理性,它通過擺脫必然的控制,改造和提升了人的內部世界是哲學生活的最終成就。另一方面,這種自由是一種消極的和否定意義上的精神自由,由於主動放棄了對外部世界的權力要求,控制了自己的欲望其禁慾傾向很明顯。愛比克泰德對作為個體的人的地位和價值作了重要的論述,為人類的思想智慧寶庫留下珍貴的遺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類的精神進步。
應該包括人性在個體和共同體兩個方向上的發展愛比克泰德把對個體的價值和生存意義的探討發展到個體內心的獨立自由的精神和道德的好上,但同時又把人類的共同體無限擴大,放大到了神或世界城邦,即全人類這個範圍上,這樣論證人性,已經完全突破了傳統古希臘人以個人的私利和城邦為標準的狹隘眼界,在胸襟上,已經與各大世界宗教幾乎相差無幾了。我們可以說,在對人的關懷上,愛比克泰德是對希臘哲學的極大發展,是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
愛比克泰德對斯多葛派學說有極其重要的發展和突破,是繼蘇格拉底後對西方倫理道德學說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哲學家,是真正集希臘哲學思想之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