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中考數學試卷繼續紮實落實「回歸基礎,注重過程,發展能力,著重創新」的課改理念,試題構思絕妙,原創十足。
總體上看,題目基礎性強,難度分布有序,結構編排合理。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試卷在延續以往風格的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無論是設問角度的選擇,還是答案賦分的設置,都體現試題堅持以生為本的命題理念。
在規定的考查範圍內,題型的編排順序及知識點搭配,既有傳承又有創新,表述形式簡潔流暢。題目起點低,坡度緩,立意深,關注了基礎知識的生長和延伸,以及思考方法的靈活多樣,思維含量拾級而上。同時,試題充分落實《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發揮各學科獨特育人功能」的要求,讓學生完整深刻地處理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意義感,從而轉識成智、以文化人。
一、回歸本質 凸顯基礎
今年的試卷所呈現的題型都非常熟悉,每一道題都緊扣課程標準的相應要求,踐行「基礎全面化」,很多題目源自教材,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挖掘、整合與延展,將知識點賦予新的生命力,在簡約中設置出數學特有的味道。
對數、式的基本運算、科學記數法、基本的尺規作圖、分式性質以及統計量的分析等知識考查的題目,都能在各種版本的教材上找到原型。如第1題考查的垂線的性質,源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5.1.2垂線」中的探究內容。又如第20題,就來自教材中的「有理數運算」,突出考查了運算能力,先是計算兩個數的平均數,然後增添一個負整數m,再藉助統計中的平均數進,考查不等式的解法。題目簡潔凝鍊,視角新穎,給人以「四兩撥千斤」的感覺。再如第21題,源自課本中整式的加減,難度較低,題目別出心裁,把電腦屏幕搬上試卷,以電腦程式為背景,將整式運算、因式分解、代數式取值等交匯在一起。這些題目立足課本但又新穎別致,真正體現了「基礎中含思維,熟悉中有精彩!」
可見,試卷在深度研究教材的潛在功能上發力,在充分發揮試題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和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雙重功能上做文章,使中考成為課堂學習的延續,這也對指引初中數學的教學方向有較好的導向作用。
二、強化思想 彰顯能力
課程標準要求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還要考查學生對基本數學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學生在數學思考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基本活動經驗。今年試題尊重課程標準要求,在關注基礎的同時,更關注了對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活動過程和活動經驗的考查。雖然這些題目的考查內容不同、呈現方式不同,但都巧妙地凸顯出「體驗(知識的產生)——思考(知識的理解)——運用(知識的遷移和創新)」的試題結構。
第19題作為「小題」的壓軸,以「點是否在雙曲線上」為題,設置了三個問題,逐步展開,將「函數表達式與圖象對應的位置間關係」考查的淋漓盡致。第(1)問「若L過點T1,則k=」,需要考生從題幹中獲得點T1的坐標,用熟悉的「待定係數法」求解。這個問題以體驗與發現為載體,重直接經驗,重知識理解。第(2)問是第(1)問的延伸,藉助第(1)問的解法,利用解析式判斷點是否在雙曲線上,考生在解答問題的同時深度理解了8個點的排布規律,為解決第(3)問做好了鋪墊。這樣通過設問引發數學思考,問題引導考生再回到操作體驗,在親歷與直覺中獲得直接經驗,此時體驗由感性上升為理性,由直覺上升為抽象。最後,題目順勢而問:不同的曲線L與8個點的位置關係,這時經驗由操作上升為思維,就要思考「曲線L將已知的8個點分成數量相等兩部分的k的兩個極端值分別是多少?」細心的考生會發現一個「玄機」:在第(2)問中為什麼會出現「曲線L同時經過點T4和T5」?這一發現是解決第(3)問的關鍵點。此題較好地體現了在數學體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的命題理念。
今年的整套試卷仍保持了知識與方法兼具、過程與結論並重,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的考查,特別是批判性思維和深刻性思維。如選擇第14題就是充分利用分類討論這一核心數學思想展開思維活動,設置了合理的思辨性問題,引發學生對圓的性質的原生態探究,進行多途徑、多視角的思辨活動,領會到從已知到未知,每一步都應該有邏輯上的確定。題目沒有給出圖形,考生根據情境中兩名同學的討論,得到解題思路,然後利用自己畫出的圖形,運用分類討論的思想,判斷出點A的不同位置,進而使問題得以解決。
著眼於學生核心能力的培育,注重「嚴謹思考、理性思維」的考查也是今年試題的亮點之一。如解答題第22題考查的是三角形全等的證明及運用、圓的相關性質,試題又一次為考生展示思維的嚴謹性、書寫的縝密性提供了平臺,同時激勵考生提升和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在初中階段的具體數學學習中,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是兩類重要的邏輯推理的形式。本題巧妙的將兩類重要的邏輯推理形式結合在一起,第(1)問運用演繹推理證明三角形全等,並利用全等得到角之間的數量關係。第(2)問讓考生觀察圖形,運用合情推理直接指出CP與小半圓的位置關係。
縱觀這些題目的設置,都在加強數學思想的滲透,引導考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活和運用數學思想方法,不僅為高中數學學習打下數學基礎,而且對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嚴密性、完整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重要的意義。
三、關注素養 發展思維
今年試題延續了往年的特色,同時更加關注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從「數式運算」到「函數綜合」,從「圖形概念」到「幾何變換」,從「數據處理」到「概率意義」,整套試卷的每一道試題,用其獨具匠心的呈現方式,提醒著學生們要仔細審題、全面分析、周密思考、深入思維,要具備有條理地進行理性思維、嚴密求證、邏輯推理和清晰準確的表達的意識與能力。
試卷的最後兩道題(第25題和第26題),分別把守著「代數綜合」與「幾何變換」兩大關,題目都是通過探究性問題凸顯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考查,都很好的關注了「背景簡潔、寬進嚴出、選擇多樣、重點突出」四個方面。這樣有利於引導考生快速抓住問題的關鍵要素,能甄別和考查不同層次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廣闊性和創新性。
第25題從一條數軸、一個遊戲、三條規則開始展開探究,精緻的構思、富有創意的情境設計及設問的層次性安排是本題最大的亮點。題目以數軸上點的平移為背景,給「左減右加」的平移原則披上遊戲的「外衣」,同時以猜硬幣正反面的對錯決定平移方向和距離為規則,植入了概率元素,設計堪稱巧妙。為了兼顧全體的同時又對個性發展的差異性做出有效「甄別」,本題第(1)問直接列舉出四種等可能結果,讓學生初步感知所猜結果兩人停留位置的影響,為後續探究做好鋪墊。第(2)問藉助題幹中條件,用代數式表示乙最終停留的位置所對應的數與他所猜結果的關係,並利用嚴謹的批判性思維辨析乙所在某具體位置與所猜結果的關係,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考查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整體性。第(3)問則是對整個題目解題方法的整合,在第(2)問的解決過程中,能再次感知到多次遊戲結果後甲、乙兩人位置的關係,從特殊結果到一般結果的過渡和方法遷移,從而轉化為「無論所猜結果如何,甲、乙兩人的位置距離是先減小,『相遇』後再增大」的結論。本題由易到難,拾級而上,較好地承擔了區分題的功能,使不同水平的考生達到不同的高度。題目將數軸上點的平移與概率聯繫在一起,利用精緻的構思和富有創意的情境,在知識的交匯處命題,在數學的本質上提問,滲透了轉化思想、分類討論思想等重要的、必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增強了學生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意識。
第26題在呈現方式上,摒棄了傳統壓軸題幾何圖形複雜、幾何變換抽象、問題信息密集等較「難」素材,給學生親切感,簡約、熟悉的圖形躍然紙上,自然樸實,表述簡潔,體現了數學的簡潔美,增強了學生解題的信心和欲望。在結構特徵上,題幹簡練,僅用一個三角形、兩個動點、三個定點便搭建起整個試題。支幹並列四問由易到難,由靜到動,「形散神聚」。第(1)、(2)問在動中取靜,問題設置比較常規,起點低,好入手,易於基礎知識的落實與考查。第(3)問在動點P的運動全過程中設問,體現分類思想,聯想解決第(2)問的方法並進行延伸,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兩個基本模型。本問題的解決是在點移動的全過程中,緊緊抓住了相似,體現了通性通法。第(4)問則是在上一問的基礎上順勢而問,判斷在點移動的全過程中動形(動點P帶動的△APQ)和定點K之間的關係。考生在第(3)問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再次運用分類思想,去蕪存菁得到答案(本題捨棄了點Q在A,K之間的部分),體現了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流暢性。縱觀四個問題相對獨立,設問互不幹擾,謂之「形散」;若從整體觀上認識,四個問題又都可以化歸到相似問題中,尤其是體現思維含量的最後兩個問題,以相似模型為核心,「一線串珠」予以解決,體現核心意識,謂之「神聚」。「形散」,一般水平的學生「退」可以依賴圖形直觀動筆嘗試;「神聚」,較高水平的學生「進」可以縱覽全局,宏觀決策,題目的解決就在這進退之間體現著思維層次。
綜合評價這兩道試題,充分體現命題者的學科智慧和專業素養,更能體現命題者的人文關懷和工匠精神。特別是數學學科素養提出之後,怎樣讓學生用數學方法研究世界,用數學的眼光認識世界成為數學教師的新命題,兩題的命制過程中,「緊扣基礎、拓寬廣度、調節深度、考查適度」的理念貫穿始終。
四、引領教學 明晰導向
2020年河北中考數學試題蘊含著對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在數學思考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積累的基本活動經驗的考查,也蘊含著對數學概念的深度理解、數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以及思維能力提升發展的考查,同時還有意識設置思辨性的數學問題,強化思維的批判性和深刻性……這些考查內容的呈現,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目標為指向,對學生「學什麼」、老師「怎麼教」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
對學生而言,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注重基礎,深度理解教材中出現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問題,關注知識間的前後聯繫,藉助有效類比、適時轉化把知識關聯起來,使其系統化,建構良好的認知結構,並逐步內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要充分認識到運算能力是整個數學學習過程的一種重要能力,要明晰算理、準確計算,具備並不斷提升運算能力;還要學會「抽象歸納」,經歷運算法則、推理依據的由來過程;要養成「規範表達」的良好習慣;要進行「變式訓練」,學會靈活運用法則;要聯繫現實,加強對數學模型的理解;要梳理提煉,掌握學習套路……再次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要學會反思,反思思維過程,不斷對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提煉策略,進而不斷優化自己的思維習慣,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教師而言,在數學教學中,要重視過程,提煉本質。2020年河北中考數學試題無論從呈現方式上,還是從涵蓋的內容上,都讓人們感覺到好像是數學課堂的延續,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融考試、學習為一體,在學習過程中完成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等各方面的考查。所以,關注和重視數學教學過程,是數學學科的本質使然,是數學教學的實現所需。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獲得經驗、思維投入的過程,是一個積極建構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可以促進其對知識的理解、對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數學課堂上所設計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過程性學習環節,不能只讓學生淺嘗輒止,應該讓學生學會從基本的問題切入,進行有效的過程性討論和探究,適度地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新的結論與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中,充分體驗探究學習過程到提煉問題本質的升華過程。
(河北省教育廳中考中心)
【來源:燕趙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