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狟先森
第一快速縱隊是國民黨少有的幾支機械化部隊。1942年抗戰中期,蔣介石號召青年學生為國從徵,以青年為骨幹,在昆明組建了國民黨第一支坦克部隊。一個營的官兵前往印度新德裡接受美式的戰車訓練,並為其配備了美式坦克,隨後參加滇緬公路作戰。從開赴戰場與日軍作戰,留下了未敗一仗的漂亮戰績。
抗戰後,蔣介石用繳獲的日軍坦克將該營擴建成一個縱隊,並由其次子蔣緯國指揮。
就是這支沒有吃過敗仗的機械化部隊,卻在1947年與沒有任何機械化裝備的華東野戰軍作戰中「翻車」了!三天功夫,這支機械化部隊全軍覆沒,讓人大跌眼鏡。這其中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01 進攻魯南
宿北一戰後,國民黨元氣大傷,但陳誠還是信心滿滿地繼續堅持進攻魯南的既定方針。他認為74師成功佔領新四軍蘇北根據地中心鹽城和漣水以後,華中的新四軍勢必會北遷到山東南部地區,並且會死守住這一塊經營很久的山東解放區。既然如此,集合主力部隊在山東戰場上消滅華野部隊,對陳誠而言是個不錯的選擇。
此時國民黨軍隊兵分兩路,一路是在南線宿遷的74師,繼續與華野北上部隊對峙,一路是馬勵武率領的26師外加機械化部隊快速第一縱隊,準備攻打臨沂。由於宿北戰役剛剛結束,國民黨方面還不敢盲目出擊,因此都在原地休整。
圖:被俘國軍
當時華野整個部隊都有著要和74師決一死戰的鬥志和情緒,陳毅和粟裕等高級將領也主張向南回師消滅74師以後再回援魯南。但是局勢瞬息萬變。還沒等74師出動,魯南這邊的國軍逐漸逼近山東根據地首府臨沂,意在切斷華野主力和魯南解放區的聯繫。
陳毅、粟裕也立刻轉變策略,決心在魯南殲敵一部。當毛澤東收到陳毅等人的電報後,提出「集中26個團,於魯南地區殲滅26師。」,因此就有了與第一快速縱隊的交戰機會。
02 戰略布局
為了能完成這次圍殲任務,陳毅、粟裕出動了27個團的兵力,意在一戰告捷。他們將部隊編成兩個縱隊,右縱隊共配備12個團的兵力,主要負責殲滅26師的第44旅,同時切斷其退路,並阻擊來援救的後續部隊;左縱隊由名將葉飛率領,配備15個團,負責殲滅26師的主力部隊第169旅和第一快速縱隊。1947年1月1日,所有部隊都已經到達指定作戰地點。
國民黨方面的行軍也很快就給我軍帶來了殲滅機會。
馬勵武的26師作為這次決戰的主力部隊,處於中間位置,左右兩邊部隊負責配合。但是兩側的國軍配合太差,行動過於緩慢,直接造成26師的位置突出,並有各部被截斷的危險。於是馬勵武下令停止前進,利用機械化部隊就地修築防禦工事。馬勵武起初預料華野部隊會在1946年12月30、31日發起進攻,命令機械化部隊做好戰鬥準備,準備大幹一場好向陳誠邀功。
03 出其不意
馬勵武緊張了兩天發現華野部隊並沒有發起進攻,認為接下來幾天華野也可能在過元旦,不會發生戰事。於是,馬勵武開開心心回後方—嶧縣過元旦看大戲去了,把部隊交給副師長管理。正當馬勵武看到《風波亭》嶽飛被害時,我軍發起了進攻。
1947年1月2日22點,華野各部隊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從各個方向發起了進攻。經過3個多小時的戰鬥,駐紮在村莊的44旅的一個營被右縱隊全殲。馬勵武得到消息後,大吃一驚,趕緊命令部隊在快速縱隊的掩護下向西撤退。
這是馬勵武給自己留的一手。他想著萬一戰事不順,坦克部隊可以在周圍巡迴作戰,掩護大部隊乘著卡車沿公路撤退,他認為華野根本無法阻擋坦克。撤退自然也會一帆風順。
但是,天氣卻突然幫了華野作戰部隊一把!
4日早晨,魯南地區雨雪交加,幾乎都是霧茫茫的一片,能見度極低。這場雨雪也讓第一快速縱隊的坦克、卡車陷阱了一塊塊泥潭和沼澤中。葉飛、陶勇等前線指揮將領迅速抓住這個機會,命令部隊從四面八方向前衝鋒。坦克部隊只能聽到漫天地衝鋒號角聲音,像瞎子一般在公路上亂轉。
圖:馬勵武
除了7輛坦克僥倖逃出包圍圈以外,其餘的都在沼澤中掙扎。有的戰士拿著炸藥包、手榴彈炸坦克、有的還抱來高粱杆、點火煙燻裡面的駕駛員。這些奇詔最終讓這支部隊束手就擒。
經過4個小時的戰鬥,到下午3點,華野部隊全殲26師44旅、169旅,第一快速縱隊共3萬多人。繳獲坦克24輛和卡車200多輛,魯南戰役第一階段勝利結束。
參考資料:
1、陳士榘:《天翻地覆三年間》,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55年版。
2、劉統:《華東解放戰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