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野的葉飛縱隊和東野的李天佑縱隊,都是第1縱隊,哪個更厲害?李在紅軍時期、抗戰時期戰功遠在葉之上。但解放戰爭葉飛打得更精彩。但兩縱隊實力,我認為李天佑部強,該部是超級編制,最盛時6萬之眾,裝備解放軍王牌之王牌。鐵甲、汽械應有盡有。而華野任何一支在3萬左右,裝備勝於中野,遜色於東野。
舉個例子,1947年三戰四平,李天佑用2比1的兵力優勢攻下有日寇修築的立體防禦體系的四平市區80%,殲敵2萬,佔領了陳明仁的指揮部並俘虜了陳明仁的親弟弟陳明信,逼得陳明仁差一點自殺成仁。1948年四戰四平,李天佑24小時解放了這個省會城市。而同年的帝丘店葉飛被黃百韜打殘,次年的月浦葉飛被劉玉章打殘,隨後的古寧頭葉飛成就了胡璉。
所以東野一縱強於華野一縱,而且東野面對是新一軍,新六軍,對手是不同的,一樣是跟美軍打,殲敵1萬多,還不等歇會兒,直接第三次戰役,而20軍也就是華野一縱,二次戰役只是驅敵,沒有損耗對方多少兵力,且自身傷亡過大需回國休整。無法接下來的第三次戰役。西線殲敵2萬5人,東線殲滅1萬1,西線三、四天解決戰鬥,東線打了二十幾天,西線部隊緊接著打了第三次和第四戰役,東線部隊損失慘重,回後方休整補充兵員。
葉飛縱隊是老部隊逐步發展起來的,底子要厚實的多,李天佑部隊則是在東北創立,老部隊的比例相對較少,還來自於不同的地方,但李天佑的戰役指揮水平是相當高的,其實葉飛也無愧於智勇雙全的華野第一猛將,其指揮能力和戰功都在李天佑之上。從東進以江抗之名發展新四軍九千多人(當時整個新四軍才發展到二萬五千餘人),到郭村保衛戰,黃橋決戰,車橋戰役,天目山三次反頑到解放戰爭時的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沙土集,豫東,淮海均有其精彩表現。只是因驕傲輕敵,金門慘敗,結尾未收好。葉飛指揮的金門戰役,可稱為我軍史上的大敗仗,是少數幾個被敵軍成建制全殲的敗仗,這一仗甚至改變了歷史走向,這是葉飛的硬傷,這一點就足以說明他比不上李天佑,甚至比不上其他所有上將。
總體來說,單兵作戰指揮和獨立完成任務能力華野比較突出。華野的將軍很多是沒參加過長徵,是在脫離中央紅軍主力情況下,頑強地成長起來的。自己都能獨當一面,而東野是中央紅軍的主力部隊遺留下來的,都是集體作戰。
其實華野戰績大都是在根據地內取得的,尤其山東這個解放戰爭第一年全軍最強根據地。出了根據地就不行了。而且敗戰最多傷亡最大,幾乎是其他野戰軍總和。所以歷次裁軍華野被保留的部隊最少,現在保留下來的部隊甚至還不如中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