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家長課堂的主題是由蔣琬禾爸爸帶給大家的「中文數字」,說起中文數字,大家對它的感覺是既熟悉又陌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文數字雖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出現在紙幣、路牌、樓盤名稱等各種地方,但是平時大家用的最多的卻是阿拉伯數字。蔣琬禾爸爸從中文數字的由來、演變、應用來給同學們上了一堂有趣又實用的教學課。
首先,家長老師對同學們提出靈魂三問,即啥是中文數字、何時被創造、有什麼作用?同學們積極的回答,顯示了大家普遍高於年齡層段的學識積累,居然有同學還猜到是明太祖朱元璋規範了中文數字的使用。其實中文數字歷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上就已經出現了,幾經演變,逐漸形成中文數字,在唐朝就已經全面使用,直至明朝初年,由「郭桓案」後,促進中文數字開始使用規範化。
隨後通過中文數字與阿拉伯數字的比較,比較直觀的體現出中文數字的優缺點,聰明的同學立馬想到了,中文數字雖然不易書寫,但是不容易被改寫作弊。
接著家長老師通過圖片為同學們展示了中文數字的日常應用,特別在借據、支票、憑證上做了詳細的書寫規則說明,還邀請了兩組同學上臺寫中文數字比賽,由家長老師寫出阿拉伯數字,讓同學在黑板上比賽寫成中文漢字,結果出乎意料,這麼短短的時間,同學們居然都已經基本掌握了中文數字的寫法,為大家的聰明、好學點讚。
最後家長老師還用一組有趣的方法教大家快速記憶中文數字,並以「中文數字用處多,不易改寫不出錯」作為總結,結束了本次家長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