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基本上已經沒人記得清楚格蘭仕和美的——這兩家同為順德的家電巨頭,到底是何年何月因為何事而如此大動幹戈。
不過有一點卻是共識:幾乎每一年,這兩家企業都要鬥上幾回嘴,相互朝對方吐幾口唾沫。而幾乎每一回的「美格」之爭,被會引來全國無數媒體前來圍觀。可以不誇張的說,「美格」之爭幾成家電領域每年不可或缺的盛宴。
相互滲透,冤家結成
格蘭仕與美的「宿冤」已久。早在1999年前,格蘭仕與美的在電飯煲和電風扇上就暗暗較勁,但是由於雙方都沒有進入對方的主戰場——微波爐和空調,美的和格蘭仕之間至少表面上是風平浪靜,直至美的強行進入微波爐領域。
1999年9月,格蘭仕在中國的最後一個競爭對手LG電子宣布退出微波爐市場,以至於業內驚嘆已經無人能撼動格蘭仕在中國市場的霸主地位。就在此時,與格蘭仕同處一隅的美的集團,卻裹挾資金、渠道、研發上的優勢,與日本東芝正式籤約,以OEM的形式果斷地介入微波爐市場,挑戰格蘭仕。
2001年4月,美的集團宣布,投資8.5億元的微波爐二期工程提前上馬,將美的微波爐的年生產能力擴展到了1000萬臺。
1992年進入微波爐行業始,格蘭仕就在圖謀這一領域的霸主。為了抑止競爭對手的發展,1996年以來,格蘭仕連續6次降價,不斷殺傷對手,將微波爐利潤降至冰點。不料屁股還沒有坐熱,美的便咄咄而來。於是,與往常一樣,格蘭仕又一次舉起了價格「屠刀」。
2001年,格蘭仕啟動了一項旨在「清理門戶」的降價策略,將一款暢銷微波爐的零售價格大幅降至299元,矛頭直指美的。6個月之後,格蘭仕將國內高檔主流暢銷機型「黑金剛系列」全線降價。誰知美的早有應對,並順勢啟動了「破格(格蘭仕)行動」,向各大報社傳真了一份「關於某廠家推出300元以下的微波爐的回應」材料,認為格蘭仕「虛假言論誤導消費者」,美的要「嚴斥惡意炒作行為」。
美的和格蘭仕的生死冤家就此結成。在微波爐市場對美的的「價格戰」狙擊並非上策。它在殺敵一千的同時,也自損了八百,這對于格蘭仕的盈利能力顯然是一大挑戰。因為微波爐作為格蘭仕的唯一主營業務,是格蘭仕的主要利潤來源。相比之下,作為新的業務板塊,微波爐的收入對美的而言,無關痛癢,其最大的利潤來自於空調。
或許為了更好地打擊美的,格蘭仕來了個「以牙還牙」:2000年9月,就在美的召開其「微波爐首期工程竣工剪彩」儀式的當月,格蘭仕宣布投資20億元,大規模進軍空調業。並稱國慶過後,其櫃機、分體機、變頻機、窗機、冷暖機等空調系列產品將在全國市場鋪開,重點市場為沒有採取集中供暖的南方城市,價格將是同類產品的一半,其矛頭直指以空調為支柱產業的美的。從而將兩大企業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升級。
格蘭仕此舉顯然是一箭雙鵰之舉。一方面,格蘭仕在微波爐領域的市場空間有限。格蘭仕要想繼續發展,就必須尋找新的業務板塊。空調板塊則在格蘭仕看來是個不錯的選擇。另一方面,這也是格蘭仕的「圍魏救趙」之舉。空調是美的集團的核心業務,格蘭仕此舉將戰火蔓延到空調領域,顯然對美的不利,因為格蘭仕在微波爐行業成功的「價格戰」策略如果成功複製到了空調行業,美的來自空調業務的利潤將大幅減少。如此一來,其對微波爐業務的支持也必將大幅減少,這對格蘭仕的主戰場無疑是最大支持。
兩強的「死磕」並沒有因此而結束。2005年,這股戰火又燒到了小家電領域。是年,美的電器宣布剝離小家電業務,意圖將其做大。巧合的是,同一年,格蘭仕宣布,格蘭仕大舉進入電磁爐、電飯煲、電熱水壺、電烤箱等產品領域,並宣稱其已經擁有了1000多萬臺小家電的產能。至此,雙方在微波爐、空調和小家電領域已成全面對峙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