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是一種天賦》:我和夫人和孩子(附測試表)

2021-01-07 杭城孤遠齋

前些日子,夫人給我推送了一篇文章,大致的意思是有些人屬於一種叫做「高敏感」的人。有這樣特性的人可能沒那麼外向,容易害羞,等等在現在很多人看來是缺點的特質。那篇文章具體的觀點我已經忘了,不過倒是勾起了我的很多回憶,我突然意識到我自己可能也是那種所謂「高敏感度」的人。不會離群索居,但非常喜歡獨處,並不忌憚跟人交流,但也是能逃則逃。夫人也是如此,這也是我們互相吸引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們生的孩子處處都有我們的印記,怎麼可以苛責孩子?

沒過幾天我偶然在微信讀書裡發現了一本書,叫做《高敏感是一種天賦》,雖然沒有看完,但大致的內容還是瀏覽了一下,發現其中很多東西確實跟我很像的。這麼說也不是為了抬高自己或者給自己點信心,雖然標題本身就可以有很好的安慰作用。這本書的最後還附了一份測試表,讓大家可以按照上面的問題來測驗自己是不是真的屬於「高敏感」的人。

出於好奇,我還真的認認真真地從頭到尾做了一遍。48個問題,前35個問題和後13個問題分成兩類,然後根據自己記錄下的數字相加,得到的兩個數再相減。如果得到的數字在60-14-之間的話,那就屬於高敏感人群。我的得分正好位於中間位置:96。算得上是比較敏感的人吧,也大概符合我的情況。不過,我也在想,如果60以上就屬於高敏感,那恐怕會有比例不小的人都有類似的特徵,只不過有的人少一點,有的人多一點。我把測試的基本問題截屏出來附在下面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兒可以試試。

我從小就屬於比較孤僻的人,有一臺電視,我就可以一天不跟任何人交流。我記得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已經被同學孤立了,因為當時我記得同學們每天談論的都是「拳皇」「魂鬥羅」等等名詞,而我除了知道它們是遊戲,啥都不懂了,當然也不是說特別孤立,就是沒那麼多話題而已。而到了初三,我還真被同學們嫌棄過好長一段時間,我像是活在夢裡一樣,根本沒有發現,直到有些極端的事情發生才意識到。當然,我本身無論是人品還是性格都不算太差,所以很快就能調整過來,同學們也樂於接受我。但每次想到那段時間,我都心有餘悸。

結婚這幾年跟夫人一直很幸福,我也經常跟她說起我單身的時候的各種苦。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跑步,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做很多事情……但說著說著,我就會開心地笑起來,感覺也沒那麼苦嘛……倒不是懷念,畢竟現在也是經常如此。能夠享受甚至爭取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不僅僅是我,也是夫人一直在努力的。我覺得我喜歡讀書,喜歡跑步,甚至喜歡老得不能再老的老電影,都是在給自己敏感的神經創造放鬆的舒適空間。

就是初三那年,我記得很清楚,當我從被刻意孤立中走出來後,有一次一個小夥伴兒跟我說:那麼內向的人,就算上了清華北大又如何呢?類似的話在高中我也聽到過,後來可能是自動屏蔽了吧,反正聽得就少了。當時覺得很有道理,我也會相應地做很多改變,我也確實改變了不少,但歸根到底,這可能屬於根本氣質的東西,可以改,很難變。

現在我也不尋求太多的改變了,畢竟每一種人都有他適合生存且幸福舒適的空間。我們想當然地認為某種人更適合,但也只是想當然而已,我們的生活很複雜,這種複雜性包含了事情的雜亂無章,還有人的性情的豐富多彩。不必為自己的某種缺點過於焦慮,也不能執拗於當下自己的愛憎,總之一方面順其自然,另一方面適當改變,就好了。

相關焦點

  • 「高敏感兒」太過玻璃心?錯了!那是孩子「高天賦」的表現
    我和表妹一起帶著孩子們去爬山,山是老家的筆架山,不是很高,但也夠我們爬得氣喘籲籲的了。一路上,孩子們蹦蹦跳跳跑得特別快,到了後面就慢下來了。不過,這也正常啦,孩子們畢竟體力有限。表妹孩子是女孩名叫妞妞,和我家孩子玩得很好。我家孩子累了,妞妞就在後面陪著我家孩子走。我和表妹在前面邊走邊聊,他們也在後面邊走邊玩。
  • 《高敏感是種天賦》:在麻木的世界,敏感地活
    高敏感這個話題,讓我想起了痛覺。小時候,當生病需要打針或是玩耍時磕了碰了時,我就會想,如果我要是感覺不到疼就好了。那樣的話,我即使需要打針也不用怕疼怕到哭,摔跤了也不會疼、不會哭,在孩子中間會多有面子。長大了才意識到,自打出現人類那天起,我們的身體就開始不斷進化以適應環境。到今天,保留在我們身上的特質都是對我們有用的。
  • 《高敏感是種天賦》:在麻木的世界,敏感地活
    那樣的話,我即使需要打針也不用怕疼怕到哭,摔跤了也不會疼、不會哭,在孩子中間會多有面子。長大了才意識到,自打出現人類那天起,我們的身體就開始不斷進化以適應環境。所以伊爾斯桑德才會在自己深受高敏感特質困擾之後,出版這本《高敏感是種天賦》。它告訴我們,敏感不是個貶義詞,而是難能可貴的特質,它可以讓你在這個麻木的世界,敏感地活。
  • 書單推薦 |《高敏感是種天賦》
    大家好,我是林語,今天推薦這本書叫《高敏感是種天賦》。高敏感一族與周圍的人相比,他們更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容易在人際交往中迷失自我;他們不是能量高漲的人,因此不需要依靠他人獲得快樂與自由;他們擁有無比豐富的想像力,和精彩紛呈的內心世界。
  • 心理丨《高敏感是種天賦》:高敏感是上天給予的禮物
    閱讀《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是因為自覺是個高敏感的人(後來在本書對敏感度的測評中得了87分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這一點(60分以上即有很大可能是高敏感人群)),我平時很容易「想太多」,容易被感動或刺激,遇到問題就覺得都是自己惹的禍,在一些大型的聚會活動中常常有深深的孤獨感等等。
  • 《高敏感是種天賦》:高敏感人最應學會的是停止內耗
    後來,早教班老師Jerry告訴我,一定要給她足夠的時間和正確的引導,還向我推薦了一本書——《高敏感是種天賦》,看完這本書後,我才明白,原來我和女兒都是高敏感人群,原本努力讓女兒變外向的想法也由此改變。,每當我走進一步,她的哭聲也會更響一點,即時在適應了1個月後,她願意坐在教室裡聽課,顯然她不夠放鬆,警惕的小眼睛一直在觀察老師和其他人,而在家中,女兒完全是無比放鬆和享受的狀態,疫情期間宅家一點問題也沒有,看得出,她很享受在家的狀態。
  • 《高敏感是種天賦》——敏感是命運的禮物
    比如她總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唯恐別人不開心,所以總是迎合別人的想法;她總是感受到更多的信息,卻總被別人指責想得太多;她不敢和別人發生衝突,就算自己是佔理的一方,她也會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吞;她總是喜歡一個人呆著,不喜歡各種聚會。慢慢地,她開始嚴重懷疑自己:為什麼自己和別人如此不同?她陷入了自卑模式。
  • 生命密碼圖中高敏感群體,他們是一種天賦的體現
    所以如何養育高敏感孩子,顯得特別重要。伊爾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種天賦》中給出了一些建議:1. 接受高敏感這一事實。這不只針對孩子,對於父母也是。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做對比,不要埋怨孩子為什麼這麼敏感,連說也說不得。做父母首先要接受你家的孩子就是一個高敏感的孩子,這不是什麼壞事。伊爾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種天賦》指出,高敏感是一種天賦,是一種能力,如果我們讓孩子把這種「敏感」放在合適的地方,就可以讓孩子大有作為。
  • 尋找孩子的天賦不能靠幾張測試表,九成父母都做錯了
    是否有想改變的意願和動力呢?俗話說「人定勝天」,我想很多父母不會認命,也不會屈服,想著法的也要提高孩子的智商。 去搜索一下「孩子天賦潛能」,會有1億多相關內容。各種標題都在撩動為人父母的心弦,「發現孩子天賦潛能,讓孩子少走90%的彎路」、「你家孩子有什麼天賦潛能?
  • 名人家教:居裡夫人的啟示,作為父母如何發掘孩子的天賦
    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孩子也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父母如何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努力發掘出孩子的天賦,必將有助於其未來的成長,在這方面居裡夫人給我們做了很好的啟示。畢卡索對線條、色彩和空間就有這種交融感應的天賦潛能,一旦作畫,就得心應手一揮即成。但有再好的天賦也需要發掘,每個人都有可能在某個領域裡蘊含著某種天賦。居裡夫人的做法居裡夫人有兩個女兒:伊蕾娜.居裡和艾芙.居裡。
  • 高敏感人群,並非有人格缺陷,而是一種福音
    大家都知道很多比較敏感的人群,擁有著他人沒有的觸覺和敏銳,但要麼不會加以運用,總是被負面控制,或者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敏感就是不好的性格,應該要大大咧咧什麼都不放在心上,才是好的性格,甚至有的人還把自己的敏感能力當成是一種人格缺陷,所以,對於自己,很多人都不了解,什麼會有誤解。
  • 《高敏感是種天賦》:「玻璃心」快樂生活的法則
    在《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作者伊爾斯·桑德揭示了這樣的真相:在我們身邊,每5人就有1人是高敏感族。伊爾斯·桑德是丹麥的心理治療師,她自己本身就是高敏感族的一員,也曾陷入這種性格特徵的痛苦中無法自拔,但後面通過研究和試驗,她做到了與自己高敏感特性和諧相處,並利用它來感知快樂,她在書中也提到了這些方法。什麼是高敏感族?
  • 耶魯大學潛力自查表:孩子潛能在哪裡?別埋沒了孩子的天賦
    在娃還小的時候,如果寶媽寶爸知道孩子擅長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對大人和小孩來說,是件非常幸運的事。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來自耶魯大學給家長做的孩子潛力自測表。通過這份自測表,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孩子的潛能在什麼地方,往哪個方向培養孩子。
  • 《高敏感是種天賦》:接納自己,方能更好地活出屬於你的人生!
    曾經的我抑鬱、自卑、焦慮、悲觀……現在的我也會有這些情緒,但是當我覺察到的那一刻,我學會在當下去調整。而在這本《高敏感是種天賦》中看到原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和我一樣的人,和我一樣為心思細膩而苦,就覺得自己是可以去承受和前進的。一、高敏感具體表現高敏感型人格擁有發達的神經系統。
  • 高敏感人群10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優點
    最近在TED上看了一個關於敏感人群的課程,讓我對高敏感人群有了更多的認識。雖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有一類人經常被不公平的歸類,在科學術語中稱之為高敏感人群。這是什麼樣的人群?又是什麼樣讓他們與眾不同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 聽聽丨你的敏感,是一種珍貴的天賦
    今晚我們來聊聊:你的敏感,是一種珍貴的天賦。今天想給大家推薦的測試是:【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起因是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小姐姐,我其實有挺多困擾的。例如別人一句話,我能在腦子裡想像出無數種結果,很擔心是不是給別人添麻煩了。
  • 你家孩子是「高敏感」寶寶嗎?你能走進TA的內心世界嗎?
    重新定義「高敏感」寶寶美國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在《天生敏感》一書中提到:高敏感是一種先天個性,人群中有15%-20%的孩子具有這樣的個性(男女比例相同)。他們一般人更關注周圍環境,做事習慣三思後行,富有同情心、更聰明、敏銳和富有創造力。
  • 什麼是高敏感基因,你家兒童是否具有這種高敏感基因?
    我家悠悠是,她爸爸馬克思也是,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好好談談這一概念。如何定義高敏感?高敏感一詞,可不是由心理學家隨便定義的,而是由腦神經科學家和生物學家發現和定義的,是近20年來比較新的發現,這個概念目前在大眾生活中並不普及,很多人自己是高敏感卻不自知。
  • 養育一個高敏感的孩子,到底是怎樣的體驗?
    小柚子5周歲了,生日這天,看著他和幾個小夥伴開心過生日的樣子,突然很感慨,養育他的一路,有很多曲折,有些難題也是在某個瞬間豁然開朗的。如今看來,除了睡渣、挑食外,他身上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他是個高敏感的孩子。
  • 「我極度敏感,總覺得別人對我很挑剔」,別讓高敏感阻礙職場發展
    其實,我並不是職場新人,相反,我在職場工作已有8年了,但我依然有著職場的「高敏感反應」,這高敏感讓我十分困擾。 丹麥心理治療師伊爾斯 桑德曾著作一本叫《高敏感是種天賦》,他認為: 敏感不是缺陷,而是神賜給你的最特別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