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柚子5周歲了,生日這天,看著他和幾個小夥伴開心過生日的樣子,突然很感慨,養育他的一路,有很多曲折,有些難題也是在某個瞬間豁然開朗的。如今看來,除了睡渣、挑食外,他身上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他是個高敏感的孩子。
因為邁過去了,所以今天也想把這段心路記錄下來;如果你也剛好擁有一個高敏感的孩子,或許我的經歷裡,也會有一些讓你有所共鳴,有所借鑑的東西。
顧名思義,高敏感的孩子,對周圍的環境,他人的情緒,都有非常敏銳的感知力,你的一個微表情,都可能是他內心的一陣颶風。
記得在小柚子一歲多時,對聲音非常敏感;我打開麵包塑膠袋的聲音,都能把他嚇哭;帶到廣場上玩,熱情的老人湊過來和他打招呼,他也嚇得驚慌失措。
看動畫片時,遇到有人表情比較猙獰,或者是爭吵的場景,他都會被嚇到;
還有些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他害怕的點在哪裡,他就大呼不敢看了。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他常常看著動畫片,突然跑來要我們給他「換一集」。
幾次下來,我們很頭大,「沒法換了,換來換去,不如別看了!」
此外,他對我們的語氣、表情也很敏感。有時我沉默時,他會冷不丁問一句:「媽媽,你是不是在生我的氣啊?」
我說:「沒有啊!媽媽只是有點累。」
他就會說:「哦,我還以為你在生我的氣呢!」
我們被他的玻璃心搞得頭很大的,甚至一度懷疑他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有時候,我們理解孩子,是需要一個契機的。
我開始理解他,是有次柚子爸給我說了一個他小時候的故事。
他說他小時候去親戚家玩,親戚的小孩拿了一個花生殼丟在他腳上,他就哭了。
我聽後覺得很詫異,問他:「你為什麼哭呢?」
他說:「我也不知道」。
那一瞬間,我開始理解小柚子;或許他像柚子爸一樣,有著自己獨特的感知方式,外界的環境或事物觸動了他的感覺,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而隨著時間的累積,他會慢慢地用自己的方式認識世界,找到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從那以後,我們開始用接納的心態來看待小柚子遇到的這些難題。
而當我們接納了他的特質後,驚喜地發現,有很多他異常敏感的東西,伴隨著成長,也慢慢可以坦然面對了。
高敏感當然不是一無是處,相反地,高敏感的人有很強的觀察能力、感知能力、共情能力,可以很好地認識世界,理解他人。
高敏感的人,對生活的感受是豐富的,對知識的理解是深刻的;他們最大的困擾,是容易內心過載。
這時候,父母要教會他自我調適,給自己減負。
比如我們知道小柚子的感知閾限值是比較低的,所以當他出現一些敏感表現時,我們會理解他,而不是強迫他去面對。
我們教他感到害怕時閉上眼睛,捂住耳朵。
我們教他去理解情緒,表達情緒;同時告訴他們自己和別人情緒的是有界限的,讓他不必做別人情緒的拖累者。
我們教他感到疲憊時,可以躲進自己的「安全小屋」休息。
慢慢地,他學會了自我調適。
現在有時他會突然跟我說:「媽媽,我現在心情有點不好,有點脆弱,有點累的感覺;我需要安靜一會,你先別跟我說話。」
而我就會接收到他的訊號,給他休息的時間和空間。
柚子爸常說,不希望小柚子以後的性格跟他一樣,活得那麼累。
高敏感的人,內心的憂慮總是很多,包袱也很多;他們需要找到一些方式,讓自己的人生鬆快一點。
我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鼓勵他們親近自然。
在開闊的世界裡,眼界也會打開;不會盯著眼皮底下玩具的一個小裂縫生氣,也不會因為動畫片裡的一個不開心的小片段憂傷。
其次,要保持「出離心」。
避免過度沉溺,去和生活建立更豐富的聯結。
不要只沉溺在一件事上,不要只交一個好朋友,不要只去一個固定的地方玩耍。引導他多層次地去感受這個世界,多角度地去觀察這個世界。
再次,找到自己的「充電方式」。
幫孩子找到1-2個屬於他自己恢復能量的方式,比如一個興趣愛好,一個運動習慣,在他感覺自己能量變低時,就去運用上面的方式,讓自己「充電」,讓自己恢復到正能量的狀態。
比如小柚子心情不好時,會選擇畫畫來排遣情緒;又或者翻翻他喜歡的繪本,都能讓他靜下心來,重新找回自己的能量。
最後,讓他們淘氣起來。
郝廣才說過一段話我很贊同,大意是,「教育孩子的上策,就是要鼓勵他們樂淘起來,這樣他們就會獲得一種更寬廣的直覺;父母要做的,是不要太快拉韁繩,讓他們可以奔跑起來,擁有更開闊的視界。」
對於高敏感的孩子更是如此,適時讓他們放飛一下自我,才可以讓他們找到起舞飛揚的生命力,獲得更加舒張的快樂。
我是柚子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正面管教講師。
專注育兒相關的書評、影評、熱點事件分析;擅長兒童心理學、個體心理學;
歡迎關注@柚媽書影世界,一起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