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想獨寵後宮妃子?太后可不會答應!

2021-01-15 亭殿閣

古時候待字閨中的女子,最大的心願大概就是嫁給一個和她一生一世一雙人的丈夫,奢望著他一心一意,不納妾,不尋花問柳,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當然,在那樣的時代裡,能夠達成夙願的,都是極少數,尤其是,倘若嫁入的不是尋常人家,而是入宮為妃,這一願望就更是奢談了。

後宮佳麗三千人,歷史上,歷朝歷代,除了極少數的女子,得到過專寵以外,如隋朝獨孤氏,唐朝楊貴妃等,絕對多數時候,帝王之愛,都不可能屬於一個女子。一方面,美女如雲,皇帝也是普通男子,不可能沒有心神蕩漾的時候;另一方面,外界因素也不允許他獨寵一人,總是會有人勸誡他要雨露均沾,而這個人,十之八九是太后。那麼,為什麼往往是太后充當這樣的一個角色呢?她又為什麼不願意後宮有人一枝獨秀呢?

這個問題,如果用官方的話語回答,可以簡單的用皇家需要人開枝散葉來回答。可是,這僅僅只是最淺層的原因,背後還有鮮為人知的隱情。

皇帝登基,太后之位一般是兩類女人的,第一類,是皇帝的生母;一類,是先皇的皇后,皇帝的嫡母。

如果是生母為太后,首先,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子多福,也想享受天倫之樂。其次,她也是為了他兒子的江山社稷著想,前朝後宮,從來都是一體的,後宮裡的女子,雖然大多數是普通家室出身,但是也有很多人,是功臣之女,是權臣之後,甚至還聯姻的公主等等,如果不能善待她們,讓她們空守宮闈,豈不是讓忠臣寒心,讓江山不穩?帝王的寵幸,不僅僅是一時的喜歡,很多時候,也是政治的妥協。太后是明白的,而皇帝也明白,但有時候也會做不到,愛情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每個人都想緊緊抓住,而此時此刻,太后就必須去提醒皇帝,他的手永遠不能只握住一份感情,不是帝王無情,而是帝王不能專情。在這方面,順治帝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順治帝愛上了原本指婚給了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董鄂氏,不顧天下人的反對,封她為妃,逼的襄親王博穆博果爾自殺,在董鄂妃入宮後,又冷落了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得罪了皇后身後科爾沁的勢力。不僅惹得滿城風雨,董鄂妃病逝後,連江山都不要了,出家未果,不久後死於天花。

對比是皇帝生母的太后而言,只是皇帝嫡母的太后,就沒有那麼偉大了,她更多的是出於私心。

先帝去世,皇上又非親子,這種情況下,太后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就需要深思熟慮了。

一般這種時候,太后都會選擇悄悄培養一些女子,讓她們入後宮,得聖寵,一來她們在皇帝身邊可以多多探聽消息,二來後宮越是妃子多,勾心鬥角也就越多,皇后和太后相比,治理後宮的能力肯定欠缺,處理不當或者乾脆無法處理,也是常有的事,這個時候,太后就可以讓她的人在皇帝面前提醒提醒,後宮還有太后可以幫襯,一樣一來,太后就有了權力,不再只是看似尊貴,實則步步維艱,她將擁有後宮女人的尊敬,也更方便促進她和皇帝之間的母子情,穩固自己的地位。

與此同時,太后這麼做,也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自己的親生孩子。天家血脈情緣淡薄,皇帝又多疑,很難保證,不會暗地裡對自己的兄弟下手,而此時此刻,如果太后和皇帝關係融洽,至少,對於太后的親子,他會容許活下去做個閒散王爺。倘若太后無親子,但是有女兒,就更加有必要拉近和皇帝的距離了,因為公主很有可能會送出去和親,一旦和親,山高水長,骨肉分離,怕是再也沒有了相見之日。

雨露均沾看似只有四個字,卻承載了太多複雜的情感,有關心,也有心機,雖然出發點不同,但無論太后是生母,還是嫡母,她們在勸說帝王三宮六院,恩澤遍施的時候,有一點卻是一樣的,她們心裡,都有三分真情在希望著帝王能夠雨露均沾。

這三分真情無關自己,為的是後宮裡整日翹首以盼等君恩的那些女子,她們曾經也是那樣的等待,盼望過,所以,深深的懂得那種孤獨與落寞。後宮新進的女子,她們還年輕,可是一轉眼,她們就會老去,如果在她們老去之前,能承寵,哪怕只有一次,都是幸福的。女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奇怪,當年自己是妃子的時候,都想著獨得恩寵,可當身份一變,成為太后,卻又突然同情和理解新朝代裡的妃子們了,甚至還想為她們做些什麼。而這些小心思,最後,也都散開在了歷史的揚起來塵埃裡,隨風而逝,依稀聽見輕輕的嘆息聲。

相關焦點

  • 為何清代妃子都是被包在被子裡抬進皇帝寢宮的?
    清朝後宮制度可分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分級。清代的后妃制度是在明代后妃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到了康熙以後,後宮的位號就有了具體的規定:一共分了八個等級,其中皇后一名,皇貴妃一名,貴妃兩名,妃四名、嬪六名,另外,地位比較低的貴人、常在、答應等不限人數。
  • 妃子懷一個就被害死一個,太后想了個妙招,11個皇子接連出生!
    眾所周知,朱元璋成為開國皇帝之後,針對建立明朝的開國元勳們一個一個的下手,消弱他們的實力,將國家的權力全部集中到自己的手中或者是皇族的手中,這樣有利於皇權集中制。所以朱元璋將自己許多兒子都封為藩王,讓他們代替自己在一方地方鎮守著,幫忙鞏固和穩定明朝的統治。
  • 後宮17位妃子12人遭貶,道光帝為何如此任性?網友:他是迫不得已
    縱觀歷朝歷代的後宮,這樣的事情多不勝數,然而清朝的道光皇帝,在位三十年,卻把後宮中十七位妃子降位了十二位,平均每年有兩位嬪妃被降位,降位比例超過百分之七十。很多嬪妃甚至不知何故而被「一擼到底」,這樣驟然升降嬪妃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那麼道光皇帝為何如此頻繁的升降嬪妃呢?
  • 光緒皇帝罕見老照片,三個妃子顛覆你的視覺,圖七珍妃驚豔世人
    光緒皇帝罕見老照片,三個妃子顛覆你的視覺,圖七珍妃驚豔世人自古以來,幾乎每任皇帝都是後宮佳麗三千,大把的妃子都養在後宮裡,而女子進皇宮也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需要美貌端莊還要有手藝,選妃子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
  • 被同治冷落的妃子,慈禧死後她在其陵前大哭:必須答應我一件事
    慈禧死後,她唯一的兒媳婦突然做出一個動作,溥儀父親當即答應清朝末年出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皇帝活不過皇后妃子,壽命極其短暫,給清朝末期後宮專政造成了一定條件。最典型的當屬鹹豐皇帝死後年幼的同治皇帝繼位,慈禧發動政變,奪了八大顧命大臣的權力,實現了垂簾聽政聽政。從此清朝進入後宮執政時期,一直到滅亡。
  • 古代妃子又有月例又有賞賜的,她們的銀子都花在了什麼地方呢?
    這第一個自然就是打扮了,你想啊,妃子每天最大的事不就是等著皇帝來寵幸她們麼。自然時時刻刻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皇帝隨便什麼時候過來都能360度無死角的美麗。那個時候雖然沒有現在這麼多化妝品大品牌,但是也有她們那個時代的胭脂水粉。民間小作坊製作的她們自然是看不上的,所以很多妃子會選擇自己在宮裡用上等材料製作。
  • 真實的清朝後宮生活,沒有那麼多爾虞我詐,每天都過著重複的生活
    從上到下依次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等等,當然皇后上邊還有太后,即便太后不統管後宮,皇帝皇后也要對太后恭恭敬敬的。在電視劇裡常常看到,這個嬪妃暗害那個嬪妃,這個妃子覺得她害了自己的孩子,那個妃子覺得那個人擋了自己的路,還有出身底層費盡心機往上爬的。
  • 《如懿傳》:後宮第一狠角色魏嬿婉
    她去找了皇帝身邊的進忠公公,達成一樁交易——進忠助她引起皇帝注意,她若成為皇帝寵妃,就保進忠一世富貴,若計劃失敗,自願與進忠結為對食(劇中改編為由進忠提出交易)。計劃成功了,皇帝因不滿嘉妃金玉妍虐打宮人,當場就把魏嬿婉收為乾清宮侍女,隨即封為答應。
  • 12星座前世在古代後宮的身份,天蠍座是皇后,獅子座讓人羨慕!
    白羊座:打入冷宮的妃子白羊座前世在古代後宮的身份是打入冷宮的妃子,讓人尷尬了,原本他們也是非常得寵的,但就是因為性子太直,得罪了人,被打入冷宮咯,好可憐。金牛座:御廚金牛座前世在古代後宮的身份是御廚,牛牛們古代還是改變不了愛吃的習慣啊,在後宮不想法當個妃子,卻當起了御廚,不過做出來的飯還是很合皇上胃口的。
  • 從一個歌妓逆襲為皇后,霸寵後宮50年的衛子夫為何最終自殺身亡?
    劉徹第一眼看到這個能歌善舞的女子,就已呵護在心頭,收入後宮,寵為皇后。衛子夫獨霸後宮恩寵近半個世紀,但仍然沒有縛牢漢武帝那顆多情不羈的心。衛子夫是單純的,沒有與陳皇后爭寵,但「金屋藏嬌」裡的陳阿嬌因她而死。衛子夫不爭權,其兄、其侄卻因她的裙帶關係而有了機會成為天下名將。
  • 晚清後宮妃子真實老照片,讓人不忍直視,原來清宮劇都是騙人的
    清宮戲裡面的妃子一個個都是天仙美女,讓人目不暇接,給人美的享受。不少網友看完紛紛感慨:古代的皇帝真是好福氣呀,可以坐擁美人無數。那晚清後宮的妃子究竟長什麼樣子呢?接下來我們就從一組老照片中一探究竟
  • 古代皇帝為了「雨露均沾」,想出一妙招,竹子意外成後宮「香餑餑」
    所以在楊豔活著的時候,他獨寵皇后一人,甚至想強大後宮都要聽從楊豔的意願。在楊豔去世不久,司馬炎本性暴露,竟一口氣納入5000名美女入後宮。楊豔的家族本是名門望族,祖祖輩輩出過不少能人,但楊豔身世比較悲慘,很小便成了孤兒,舅舅將其養大。
  • 康熙皇帝的定嬪壽與天齊,活至近百歲
    出身尊貴的妃子生了兒子還封不上妃,出身低的妃子更封不上妃了,定嬪萬琉哈氏就是其中一個,她生了十二阿哥胤祹,可是康熙皇帝生前沒有封她為妃,她只是一個嬪,但她活得太長了,一直活到97歲,雍正皇帝倒是提拔她了,冊封她為定妃。我們還是尊重康熙皇帝的決定,稱萬琉哈氏為定嬪吧。
  • 妃子們只要懷孕孩子就會被害,太后想了個妙招,11個皇子接連出生
    我們都知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代明君,一個真正的草根皇帝。常言道,富不過三代,朱元璋皇族也不例外,他的子孫並非都是能幹的皇帝。以朱見深為例,他憑著自己高貴的血統坐上了皇位,享用著富足的生活。不但如此,他還有個壞習慣,就是喜歡沾花惹草,後宮佳麗三千都用不好。
  • 趙飛燕姐妹倆獨得漢成帝十年的寵愛,最後卻落了個雙雙自盡的下場
    可太后不同意,她覺得趙飛燕出身卑微,做皇后有點不夠資格,老太太雖然心裡有這樣的想法,可一直嘴上不跟兒子明說,搞得漢成帝莫名其妙。太后姐姐有個兒子叫淳于長,當時正在宮裡侍候,他常去太后宮,慢慢地將太后的心事告訴漢成帝。明白為什麼,那事情就簡單了,漢成帝即刻封趙飛燕為成陽侯。身份上了船,一個月後,趙飛燕正式被封為皇后。
  • 明清皇帝有時會用「金瓜子」賞賜後宮嬪妃,為什麼她們異常高興?
    因而到了清朝,這樣的金瓜子已經成為皇帝個人的御用之物,他自然不會去購買什麼,主要是專門用來賞賜後宮及大臣。皇帝賞賜金瓜子雖然大方,但更多是一種榮耀和「皇恩」的彰顯,不見得確切值多少錢,具體的賞賜標準雖然根據大臣的功勞大小和皇帝本人的心情,但也就至多幾枚甚或十幾枚。因為皇帝口袋裡也不會整日裝著滿滿當當的金瓜子用以賞賜人。
  • 清朝妃子將其圍在脖子上,為的是方便皇帝
    那時的後宮女子,穿的衣服都是沒有衣領的,所以,她們一般會將龍華圍在脖頸處,以起到裝飾的作用。另外,清朝的皇帝雖是滿族,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們認為,女子的衣服沒有衣領,潔白的長脖子露在外面,似乎不大雅觀。而龍華,正好可以遮住脖子。當然,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有權力用此物的。首先宮女就沒有資格使用,至少得答應以上的級別才行!
  • 《甄嬛傳》:眉莊承寵時未有身孕,為何和溫大人一次就有了呢?
    眉莊一進宮便承寵了多時,可一直未有身孕,一度讓人懷疑她身體不行,可為何後期她和溫大人一次就有了呢?眉莊小主剛進宮時,可是皇帝和太后眼前的紅人。她家族自小給她的教育便是如何當好皇帝的女人,所以她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那麼符合宮裡的規矩。
  • 後宮佳麗三千,太后自稱「哀家」,皇后為何只能自稱「本宮」
    哀家一詞應該是太后用的,並且是皇上已死狀況下,其皇后也就是之後的皇太后用的,意思是未亡人,悲痛先皇。皇后自稱哀家應該是個嘲笑,不然簡直詛咒皇上?那可是死刑。事實上,太后便是皇帝的媽。古代中國的皇位,一般全是等先皇死之後才發送給子孫後代(大兒子)的。
  • 甄嬛傳:甄嬛被賜椒房之寵,是皇帝對她的愛?暗藏殺機、細思極恐
    雖然說是皇帝的恩賜,別人也不好說什麼,但皇帝這樣做,真是出於對甄嬛的一片痴心嗎?其實不然,皇帝早已經過了為愛衝動的年紀,怎麼可能驟然為了一個女子「愛令智昏」轉圜了性子?倘若皇帝如此容易衝動,既坐不穩江山,也治不好天下。他的每一個舉動,幾乎都是「思慮周全、有備而來的。」給予甄嬛的「椒房之寵」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