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定嬪壽與天齊,活至近百歲

2020-12-23 夢裡蓬山路論說歷史

康熙皇帝有四十多位妃子,兒女無數,所以生了兒子封不了妃也沒什麼稀奇的,因為康熙皇帝根本不稀罕兒子,兒子多得讓他煩,不是把這個圈禁起來,就是把那個圈禁起來。他沒圈禁的兒子,他的四兒子雍正皇帝幫他圈禁。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一定感嘆,還是計劃生育好啊,要那麼多兒子(兄弟)幹什麼?

出身尊貴的妃子生了兒子還封不上妃,出身低的妃子更封不上妃了,定嬪萬琉哈氏就是其中一個,她生了十二阿哥胤祹,可是康熙皇帝生前沒有封她為妃,她只是一個嬪,但她活得太長了,一直活到97歲,雍正皇帝倒是提拔她了,冊封她為定妃。

我們還是尊重康熙皇帝的決定,稱萬琉哈氏為定嬪吧。

定嬪萬琉哈氏,滿洲正黃旗人,正五品郎中拖爾弼的女兒,她生於順治十八年正月,康熙二十四年生十二阿哥胤祹,五十七年十二月冊為定嬪。

看看她的經歷,生兒子三十三年後才封嬪,比平妃還差。看來在康熙朝,生兒子不是重要的,得寵和出身尊貴才是重要的。

定嬪萬琉哈氏是哪一年進宮的,進宮的封號是什麼,沒有記載。她的第一次歷史記錄就是生兒子,第二次記錄就是封為定嬪。反正象她這樣的低等妃子,康熙帝的後宮太多了,多如牛毛,她能有幾次記載還是因為她活得長。

雍正帝即位後,下旨:「朕念十二阿哥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為謹慎,久列嬪位,今晉封為妃。」雍正帝尊定嬪為皇考定妃。雍正皇帝有個仁政就是允許年老妃子到兒子的王府裡養老,於是定嬪就被迎養於她的兒子履親王胤祹府第。

乾隆帝十分注意面子工程,對父親和祖父的妃子特別優待,每朝每逢歲時節日,必迎定嬪入宮,賦詩獻壽,但是乾隆帝沒給定嬪再未進尊封。定嬪沒能象雍正帝的耿妃那樣被乾隆帝加封到皇貴妃的封號。耿妃活到96歲。

定嬪萬琉哈氏九十歲大壽時,乾隆帝親至履親王府第祝賀。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日,定嬪萬琉哈氏薨逝,終年九十七歲,成為清朝後宮中最長壽的嬪妃。,也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妃子吧。

出身不好又不得寵的確是康熙後宮的一大缺陷,定嬪萬琉雖然也是五品官的千金,卻是宮女出身,沒有參加過選秀,她比康熙帝小7歲,按理說,應該和德妃差不多年紀,差不多出身,可是她的成就比德妃差遠了,人家德妃二十多歲就封妃了,而定嬪58歲才被封為嬪。

清朝後宮分為八個等級,分別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答應下面還有一個不算主子的官女子。

最讓人佩服的就是乾隆帝的令妃,人家出身那麼低,沒生兒子還僅二十多歲就封妃了。不過福壽難雙全,令妃活到四十九歲,定妃活到九十七歲, 定嬪比令妃多活了快半個世紀,而德妃雖然當了太后,卻被夾到兩個優秀的兒子之間擠兌死對了。如魚飲水,冷暖自知,誰幸福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我們外人,看到的只是表面。

定嬪崩逝的時候,她的兒子還活著,雖然長壽,也沒有白髮人送黑髮人。不過這句諺語用在定嬪母子身上不合適,因為她母子兩個都白髮了。定嬪崩逝的時候九十七歲,而她的兒子已經七十三歲,定嬪崩逝於乾隆二十二年,胤裪薨逝於乾隆二十八年,等於是定嬪崩逝後六年,胤裪就崩逝了。

人真得有長壽基因,定嬪活到97歲,她兒子胤裪活到79歲。乾隆皇帝的生母熹貴妃(崇慶太后)活到86歲,乾隆皇帝活到89歲。清宮裡,越是出身差的女人活得越長,生的兒子越是健康長壽,看來還是基因很重要,勞動鍛鍊人啊。

定嬪實在是乏善可陳,不如說一說她的兒子胤裪吧。胤裪排行十二,夾最大名鼎鼎的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這兩個人現在經常在穿越劇裡當主角,也是雍正皇帝最愛和最糾結的人物)之間,並沒有參加過九王奪嫡。雍正皇帝沒有重點打擊胤裪,待他有時好,有時壞。

十二阿哥胤祹,在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與胤禟同封固山貝子,經常隨康熙帝出巡。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進封履郡王。

看看,胤祹在康熙朝就被郡王了,沒受其母身份低下的影響。

不過到了雍正朝,胤祹的日子就不好過了。雍正二年,胤祹受宗人府彈劾,因治事不能敬謹而被奪爵,又因事降為鎮國公。但是到了雍正八年五月,他又復履郡王。看來雍正帝對胤祹是恩威並施。

其實雍正帝對跟他年紀差不多的兄弟(相差十二歲之內)都不怎麼好,除了十三阿哥,而對年幼的兄弟都不錯。康熙帝駕崩時,最小的兒子才幾歲,還是兒童,都是雍正帝給養大的。

乾隆帝即位後,胤祹的好日子就來了,他被封為履親王,乾隆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薨,終年七十九歲,定嬪母子皆長壽,結局都不錯。乾隆帝待叔叔們都不錯,既使是被他父皇雍正帝嚴打的叔叔們,他都給予平反昭雪,他只對他的堂兄弘晳(廢太子二阿哥胤礽的兒子)不好。

乾隆帝和胤祹有很複雜的姻親關係,胤裪的嫡福晉富察氏是大學士馬齊之女,也就是乾隆帝的原配皇后孝賢皇后富察氏的堂姐。胤祹既是乾隆帝的親叔叔,又是乾隆帝的原配皇后的堂姐夫,這種親戚關係,在漢族人看起來很奇怪,在滿清卻屢見不鮮。

胤祹不是定嬪養大的,他是孝莊太后的陪嫁侍女蘇麻喇姑養大的。定嬪一輩子就一個兒子,還不能在身邊撫養,不知道康熙帝怎麼想的,獨生子女也不讓人家在身邊。

雖然胤祹有兩個兒子,卻沒有孫子,以乾隆第四子永珹為嗣孫,只能感嘆那時候的孩子不易養活,能活到成年不容易。

地位低下又壽與天齊的定嬪看看曾經一生顯赫的德妃、宜妃、惠妃都沒啥好下場,不知道心裡該怎麼想。也許她會想,你們一生顯赫,還不如我一生平安,晚年幸福。

()清朝最悲劇的皇太后——雍正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德妃

()

深受康熙皇帝寵愛的宜妃晚景悽涼

()康熙皇帝的惠妃納喇氏——即是大阿哥的生母,又是八阿哥的養母

有句俗話講,成功就是比你的敵人活得長。定嬪看看她的情敵一個一個先她離開人世,還看看她的情敵一個一個倒黴,是不是很成功啊?

相關焦點

  • 文功武治的康熙是一個恪守孝道的皇帝
    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這位皇帝更是將孝道刻進了自己的骨子裡,他便是康熙皇帝。康熙帝除鰲拜、平三藩、統一臺灣、親徵噶爾丹,不僅是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更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孝道踐行者。不僅如此,康熙帝在孝莊皇太后晚年患皮膚病期間,六次陪同祖母去往不同的溫泉療養,每次時間長短不一,最長一次長達73天。即使是在平叛戰爭期間,康熙帝也從未中斷,親自陪同。甚至多次步行隨扶祖母孝莊皇太后登輦,為確保祖母安全進膳常在親眼確認後才返回自己的行宮。
  • 《康熙王朝》原著作者二月河去世,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誰是二月河都不知道,但你一定看過根據他寫的小說《康熙大帝》拍攝的電視劇《康熙王朝》,聽過電視劇中主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直到今天,《康熙王朝》仍舊是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除此之外,他寫的《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也曾風靡一時,這三部帝王系列叢書早在06年就創造了巨大銷量,僅僅版稅收入就至少有一千二百萬。二月河1967年高中畢業,1968年入伍,在部隊歷任戰士、宣傳幹事、連副指導員。
  • 雍正皇帝的養母——康熙皇帝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康熙皇帝可謂命硬克妻,一生立了三位皇后,都在青年時崩逝,自從康熙皇帝第三次喪妻後,他再也不立皇后了。其實第三位皇后是臨病危時才冊立的,康熙皇帝在第二位皇后病逝之後,就不想立後了,可是他的表妹佟佳氏以皇貴妃的身份主管後宮十幾年,在她病危時,康熙皇帝為了給她安慰,也算衝喜,才冊封她為皇后,這位表妹皇后就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實際上只當了不到一天的皇后,不但是清朝歷史上當皇后時間最短的人,還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后。
  • 康熙皇帝晚年在承德,為何每年都要去這個小山溝裡住幾天?
    康熙皇帝為了練兵強疆,結好與蒙古和各少數民族的關係,開闢了木蘭圍場,修建了避暑山莊,開啟了對中國歷史影響巨大的康乾盛世。然而,在康熙皇帝晚年從熱河去木蘭秋獮的途中,他都要繞道去一個小山溝,多的時候住十六天,少的時候也要住兩三天。
  • 康熙皇帝最長壽的兒子是誰?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但是就有康熙的皇子,認為自己當王爺很好,不需要成為九五之尊,康熙的十二阿哥胤祹就是這樣一位王爺。 胤祹,他的生母是定嬪萬琉哈氏,滿洲鑲黃旗五品郎中的女兒。對比宮中那些出生王宮貝勒家的女子,定嬪的出身很低,因此在宮中沒有多高的地位。定嬪一生勤懇的侍奉康熙皇帝,從不想爭名奪利,直到康熙皇帝去世,依舊只是個嬪位。
  • 外國人是如何評價康熙皇帝的?
    而其中一位叫做白晉,來自法國,他曾給他的君主路易十四寫過一封關於康熙皇帝的信件,整篇通讀下來,會發現,白晉對康熙皇帝那簡直是心服首肯,推崇備至!也是因為這封信,能夠讓後人在史書以外的地方認識一下真實的康熙皇帝。從信中,我們可以對康熙皇帝的大體相貌有個大概的了解,白晉說他儀表堂堂,身材高大,一雙眼睛炯炯有神,鷹鉤鼻,臉頰上有一些天花留下來的痕跡。
  • 來說說康熙皇帝
    中國歷史悠久,有皇帝名號的有數百之數,但是真正能稱得上明君聖主的不過寥寥。除了赫赫有名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明永樂,清朝的康熙皇帝應該也算得上一位有道明君了。現在我們來評價,自然可以說什麼天縱英才,聖主雄姿,但是當年康熙也不過是個8歲的孩子,他就是再早熟再聰慧,恐怕也沒人就敢擔保他就能做一個好皇帝。而康熙,名玄燁,是聖祖的第三子,非嫡非長,怎麼當時在一眾皇子中就選了他繼位大寶呢?據說,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康熙是個大麻子。這個理由聽起來是不是很好笑?
  • 康熙與天花疫苗
    儘管絞盡腦汁避痘,但人算不如天算,順治皇帝最終還是染痘而亡。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順治染上痘疹,據《康熙實錄》記載: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上大漸。「大漸」這個詞,在古代是專指帝王病重病危的,那麼在皇家檔案裡出現這樣的字眼,說明順治確實是病入膏肓。另外,在正月初六這天,朝廷還傳出諭旨,京城內除了十惡不赦的死囚之外,其他的死罪囚犯一律釋放,想以此來為順治消災祈福。
  • 福全:康熙皇帝的兄長,自幼只願做賢王
    順治皇帝一生共育八位皇子,其中皇長子牛鈕只活83天,皇四子榮親王只活了四個月即早夭。所以順治皇帝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去世時,年僅24歲的順治帝尚有6位皇子存活在世。他們分別是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燁、皇五子常寧、皇六子奇綬、皇七子隆禧和皇八子永幹。
  • 如果乾隆皇帝再活50年,鴉片戰爭中國會取得勝利嗎?
    那麼,假如乾隆皇帝再活50年,鴉片戰爭中國會取得勝利嗎?首先,不容否認,導致我們近代中國相對落後的根本原因之一,其實就是我們中國人在清朝時期逐漸失去了傳統的儒道精神。而這種精神的失去,也是滿清王朝一手造成的。當時,它為了更好地維護它的統治,先是費盡心思將我們中華民族一些固有的文化,以及思想和科技都徹底摒棄了。然後,又將一種愚昧和麻木的心態,巧妙地植入到了我們的民族的血脈當中。
  • 「名人百科」盛世大帝——聖祖仁皇帝康熙(一)
    ——《清聖祖實錄》【賞析】康熙在位長達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為了鞏固清王朝的政權,日理萬機,平三藩,定新疆,收臺灣,戰沙俄,南徵北戰,東巡西狩,走出了一條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的道路,為國家的統一和邊疆的穩定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康熙皇帝創造的數學方程術語
    說來你也許不信,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是一個抱負遠大、好學上進的君主,他曾拜比利時的南懷仁等傳教士為師,學習天文、數學、地理,還學拉丁文。康熙大帝雖然聰穎過人,但是聽外籍教師講課並不輕鬆。因為南懷仁等人的漢語和滿語水平有限,日常會話還能夠勉強對付著,而要將嚴謹而高深的科學知識表達出來就顯得力不從心了。而當時課本多是外文,即使中譯本也是半通不通的。
  • 五帝錢是指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
    五帝錢是指清朝時期流通的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個皇帝的銅錢,這些古錢經過幾百年的輾轉流傳,數以千萬計百姓使用過,故有一定能量,而且這五個皇帝是在位於清朝時代較為興旺的時代,因此也具有極強的招財、護身的作用。據說可擋煞、防小人、避邪,旺財。我們現在說的五帝錢,其實對應的是五個清朝的皇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
  • 古代一牛人,算卦的說他必定會做皇帝,熬死5個皇帝,最後成為皇帝,活...
    今天,小冷就給大家說一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個傳奇皇帝。此人是漢朝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蕭何的後代,名為蕭衍。蕭衍從出生就有異象,不是其他皇帝出生時天氣有異象,而是蕭衍一出生就骨骼精奇,額頭高隆,並且最奇怪的是右手裡面有一個「武」字。梁武帝蕭衍隨著年月的增長,蕭衍逐漸展露了自己的才能,博聞強識,尤其擅長謀略,並且文武雙全,在遠近很有名氣。
  • 康熙皇帝為何不修長城?原來如此!
    但是,憑藉長城屏障來防禦外族入侵,這樣的國家軍事防禦戰略已經逐漸失去了其意義,對於這一點,清朝皇帝康熙認識得最徹底。康熙三十年五月,古北口總兵蔡元上疏啟奏要修石北口一帶倒塌的長城。康熙說:「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專恃險阻。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
  • 老百姓不跪皇帝跪縣官,康熙南巡路上遇見了什麼尷尬事?
    他巡視時諭令衛兵們不許阻止百姓靠近,盡力撤去一切尊嚴的誇飾,讓百姓們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傳下來的樸質精神, 此舉極大地促進了康熙對民情的了解。另外,他還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並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相傳有一年,康熙皇帝帶著龐大的隊伍下江南。
  • 他是康熙皇帝的十六子,功績平平,為何最後成為了鐵帽子王?
    他是康熙皇帝的十六子,功績平平,為何最後成為了鐵帽子王?胤祿曾經專門編撰了一部關於數學的書籍,這讓康熙皇帝對他也是大為讚揚。胤祿做的另一件事情也是讓康熙皇帝對他印象非常好。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康熙皇帝帶領他的眾多皇子外出打獵,而十八阿哥病重,當時朝裡的事情都是由太子胤礽掌管,而胤礽對十八阿哥不管不問,甚至還說十八阿哥年幼,康熙皇帝根本就沒有在乎他。十八阿哥正是十六阿哥一母同胞的親弟弟,他自然是想挽回自己弟弟的生命,於是他冒死向康熙皇帝通知了這件事情。
  • 深究康熙兒子們為爭皇位的「九龍奪嫡」事件原因
    看影視劇中,清宮戲中演繹非常的多的就有一件事「九龍奪嫡」,為什麼康熙的兒子們為皇位掙得那麼慘烈呢。當不成皇帝,當個富貴閒散王爺不是挺好的嗎。今天,歷史滄瀾就來和大家一起研究研究這個「九龍奪嫡」。所謂天家無父子,天家無手足。齊桓公的兒子們爭王位,連他們老爹死了都不管,屍體都臭了。隋煬帝弒父,唐太宗玄武門之變,明成祖的靖難之役……歷史上這種事情比比皆是,清朝的皇子們自小就要接受嚴格的教育,這些為皇權爭奪的事例,早已融進他們的潛意識,誰都跑不了,除了那些個小娃娃還不懂。
  • 康熙皇帝「東巡祭祖」吃啥? 曾攜帶70頭奶牛
    「《清聖祖實錄》康熙二十一年」記載,康熙皇帝玄燁曾說道:國庫的金錢,如果不是用於軍事、賑濟災民,決不能妄自花費,因為這些庫銀都是百姓的納稅錢啊。康熙皇帝玄燁說到做到,僅從他每次「東巡祭祖」的膳食清單記載,便足以證明康熙皇帝玄燁的節儉作風。與此同時,也映襯出滿族早期的生活習俗。  養生皇帝  康熙皇帝玄燁堪稱「醫生天子」。
  • 清朝最好學的皇帝康熙,白天處理政務,晚上還要做幾套數學證明題
    清朝皇帝是歷史上最好學的皇帝,其中康熙最為突出。康熙帝很小的時候就刻苦讀書。每天竟達10餘小時之多。他在幼年時的不幸,激勵著他努力學習。康熙八歲時父親死了,10歲母親也死了,兩年之間父母雙亡。一個孤兒形影相弔,實在是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