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號取自中國古籍

2020-12-17 青島晚報電子報
日本:年號取自中國古籍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8.27 星期一

    隨著明年5月1日日本天皇的更替,日本民眾可能會迎來一個更富有 「民族特色」的新年號。之前的1300年中,日本年號一般來自於中國的古典作品,而最近日本政府正在探討從日本的古典作品中選取新年號。
    日本的年號是模仿中國的產物,日本的第一個年號就是學習唐朝律令制度的「大化改新」中產生的「大化」,取自漢書「古者修教訓之官,務以德善化民,民已大化之後,天下常亡一人之獄矣」。此後,日本只存在兩種年號,一種早期經常使用的「祥瑞」之物,如「神龜」「寶龜」「嘉祥」等都是由中國古典作品中的「靈龜」形象而產生的年號。除此之外的所有年號都取於漢語典籍,如「明治」和「大正」取自《易經》「向明而治」和「大亨以正」,「昭和」和「平成」取自《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與「地平天成」。

-----------------------------------------------------------------------

相關焦點

  • 日本的年號
    初中同學們學習歷史就應該對「年號」這個概念並不陌生吧?我國古代封建王朝時期,每一位皇帝即位都會有新的年號誕生。而在唐朝年間,日本學習了中國的年號制度,從此日本新天皇即位也會有新的年號。並且日本的年號制度至今仍在沿用,今天就和同學介紹幾個日本距離現在較近的年號吧。     1868年-1912年被稱為明治時代。
  • 日本天皇的年號,為何多來自中國古籍?
    據說,「令和」年號是日本年號史上首次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而之前的日本年號,都是從咱們國家的《尚書》、《周易》。當然,日本年號無論怎麼換花樣,其根基來自咱們國家,這是毫無疑問的。就是《萬葉集》,也是滿滿的華夏風。   當咱們國家最後一個(合法)年號宣統,早成歷史雲煙已過百年,日本年號卻依然存在,直至今日。雖然,日本天皇已不再具有至無高上的權力,僅具有禮儀性。
  • 日本年號或現中日「雙出處」?日媒:日本保守派期待高漲
    參考消息網3月26日報導日媒稱,距離日本政府公布新年號的4月1日還剩不到一周時間,正式委託多名專家斟酌考慮候選名稱等選定工作迎來最終階段。日本年號出自中國古籍一直是慣例,日本政府迄今為止收到的候選名稱中據悉也包含基於日本古籍的方案。
  • 日本年號:令和,出自《萬葉集》,一部日本最早用漢字編寫的詩集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點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新天皇年號為「令和」。至此自平成天皇宣布退位後,日本新天皇年號終於揭曉了答案。日本新年號改元引發外界和日本國民的強烈關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僅親自發表講話,闡明新年號含義,還首次通過首相官邸官方帳號,在推特等社交媒體上現場直播。「令和」出自日本古典《萬葉集》,摘自「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句子。《萬葉集》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文學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詩經》。歷史上日本歷代天皇的年號,都取自中國的古典文獻。
  • 日本漢學文獻《年號之部》出版:日本的年號如何選定?
    5月30日,為了慶祝《日本漢學珍稀文獻集成》第一種《年號之部》在中國出版,該叢書的出版紀念暨座談會於上海師範大學徐匯校區新文科大樓舉行。會議由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典學研究中心(籌)、《古典學集刊》編輯部、哲學與法政學院主辦,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石立善主持,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教授水上雅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總編唐雲松,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張自慧、陳澤環,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但誠等出席座談會。
  • 日本新年號定為「令和」 揭秘日本年號那些事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1日在記者會上透露,新年號的出處是《萬葉集》。目前可確認這是年號首次出自日本的古籍,而非中國古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新年號「令和」蘊含了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並成長的意思。他還表示,《萬葉集》「是象徵日本豐富的國民文化和悠長傳統的日本古籍」。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日本迎來了「令和」時代)這兩年日本的頭號大事自然是明仁天皇退位,德仁天皇登基,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日本制定了新的年號「令和」,從此走向了「令和時代」。(「令和」是日本新的年號,出自日本古籍本《萬葉集》)根據日本的解釋,「令和」年號用典首次沒有出自中國古籍,而是採用日本《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大意是希望這個年號讓每個國民都綻放自己的花朵。
  • 日本新年號確定
    日本新年號「令和」由於年號制度起源於中國,日本對中國漢唐文化推崇備至、仰慕不已,所以日本從古到今的所有年號,都是取自中國古籍。比如第一個年號大化取自《尚書》:古者修教訓之官,務以德善化民,民已大化之後。實現近代日本崛起的明治天皇的年號明治取自《易經》: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發動二戰的昭和天皇的年號昭和取自《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現任平成天皇的年號平成取自《史記》: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
  • 日本新年號「令和」出爐 用典疑取自《蘭亭集序》
    《萬葉集》收錄了自公元四世紀至八世紀、共4,500多首長歌與短歌,總計有20卷,多數為奈良時代(公元710-784年,相當於中國唐睿宗至唐德宗年間)作品,最終成書於八世紀後半葉,相當於中國的《詩經》。大伴家持(約718-785年)為多數學者公認的《萬葉集》編者。
  • 李浩源:借日本改年號「令和」,談談年號的歷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浩源】 2019年4月1日,時隔近三十一年後,日本頒布了新的年號——「令和」。這個令日本國民都有些感到疑惑的年號,據稱典出日本古代詩歌集《萬葉集》。不論定的新年號雅訓與否,作為一種古老的漢字圈文化,年號在現代社會中依然扮演著紀年的角色,古遠猶新。在這裡,就借東國「令和」之號,談一談年號的前塵故事。
  • 日媒:安倍最初就把新年號選自日本古籍視為「本命」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此前一直出自中國古籍的日本年號首次從日本古籍中選出。日本共同社4月3日報導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從最初就把出處定為日本古籍的方案視作「本命」(最重要候選),反映了不拘泥於先例、重視日本歷史文化的保守派信條。共同社記者探究了新年號決定的幕後花絮。
  • 日本新年號「令和」真的出自日本古籍?中國網友:張衡可沒答應
    同時,這也是日本能確認出處的年號中首例從日本古典中選取的年號。萬葉集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相當於中國的《詩經》。所收詩歌來自4世紀至8世紀中葉的長短和歌,成書年代和編者,歷來眾說紛紜,但多數認為是奈良年間(公元710~794)的作品。一般認為《萬葉集》經多年、多人編選傳承,約在8世紀後半葉由大伴家持(公元717~785)完成。
  • 愚人節日本改元,專家:「舶來品的日本文化找個本土詞彙都難」
    令和(れいわ),出自日本古代典籍《萬葉集》,這也許是日本歷史最破天荒的一次「改元」。因為,它首次站在了「日本文化」的立場上,從日本古籍中提取詞彙,而不再使用中國古籍中的詞彙。即將上任的皇太子德仁日本年號歷史年號是中國封建社會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是封建帝王統治時間的標誌,年號的用詞極具美感、詩意,表達了封建帝王對未來的美好願望。日本是當今世界至今還保留年號的國度。
  • 深度解讀日本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古籍詩句「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日在記者會上就新年號「令和」表示,「蘊含了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並成長的意思」。當天早些時候他在官邸回答媒體提問稱:「希望敲定與洋溢希望的新時代相連的新年號。」菅義偉1日在記者會上透露,新年號的出處是《萬葉集》。目前可確認這是年號首次出自日本的古籍,而非中國古籍。
  • 1374年來首次引用本國詩集作年號,日本為何要「去中國化」?
    【編輯/王碩 統籌/劉姝蓉】據媒體4月1日報導,日本政府宣布日本的新年號為「令和」。大白新聞注意到,這是日本第248個年號,也是1374年來首次「去中國化」。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日回應稱,有關日本年號屬於日本內政。據了解,此前能確定出處的日本年號都出自中國古典,而此次則出自日本古詩《萬葉集》。
  • 日本新年號「令和」及其背後的年號制度
    2019年4月1日東京時間11時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新年號為「令和」,取自日本古典《萬葉集》,這一年號可以說是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說意料之中,是因為此前早有消息稱日本將從日本古典而非中國典籍中選擇新年號;說情理之外,是因為之前歷代年號,諸如明治、昭和、平成等,均從中國古典中選擇。
  • 唐太宗年號「貞觀」取自《易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歷史上哪些些年號原自《易經》在中國古代,許多帝王為了確保江山穩固,都會求教於風水師,有時帝王的年號甚至朝代的名稱也取自於《易經》。漢武帝劉徹把他即位的第年稱為「建元」之年。西晉司馬炎曾有年號「鹹寧』,取自《易經》中:「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 「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中日專家從日本新年號讀出了什麼?
    而這也是日本有出處的年號中首個從日本古籍中選取的年號。日本的年號制度源自中國,在日本已延續了1400多年。在明治天皇之前,天皇在其統治時期往往會改換多個年號,但自明治天皇確立「一世一元制」後,一代天皇只使用一個年號。年號可說是天皇的另一個「名字」,也成為一個時代的名稱。
  • 日本年號的變遷
    日本自推行每一代天皇採用1個年號的「一世一元」制度的明治時代以後,退位導致的更改年號尚屬首次。年號反映了喜事、疫病、災害和改革等相應時代的世態。 第248個年號日本的年號始於645年的「大化」,截至1989年的「平成」已達到247個。
  • 兩個漢字,讓1億日本人很糾結!原因是1300多年前的中國...
    而據日本《朝日新聞》3月19日報導,自去年8月開始,在有關於年號的討論中,除了主張遵循從中國古典書籍中選取年號的傳統,也有提倡從日本古典等國書中尋找的候選方案,但同時參與者也認為從日本古典選取年號絕非易事。  日本天皇的年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怎樣擬定?「區區」兩個漢字的擇取又為何會如此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