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是中國工程院士,也是呼吸病的泰山北頭,我曾經也寫過鍾南山的文章,但是這篇文章是不單單是寫給中小學、大學生及家長看的,也適用於已參加工作的成年人。其實,把握住學生時代的自己的,即使錯過學生時代,想要在某一領域做出成績,什麼時候學習都不晚。
幾乎每個人都有貪玩的童年,找工作都有迷茫的時候,不知道路在何方,應該如何做才能才能做出一番成績。
鍾南山的爸爸是南京中山醫院的副院長,1945年,鍾南山搬到了廣州居住,剛來聽不懂粵語,當然更不說了,小學四年級留級了一年。他從小就喜歡體育,當時的他根本就不喜歡學習。
1949年,鍾南山考上了嶺南大學附屬中學,也就是現在的華南師範大學附中,在中學期間他的體育天賦開始嶄露頭角,由於網上有很多他的這方面資料,這裡不再贅述。
1954年,鍾南山考入了北京醫學院,鍾南山參加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在400米比賽中獲得第一名,雖然成績很優秀,但是學習成績也受到了影響,大三差點險些留級。大學四年,少上了半年的課。
在畢業後的8年時間裡,他在山東乳山縣下鄉勞動,在北京醫學院鍋爐房燒鍋爐。8年時間沒有從事醫學專業。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他的中年開始逆襲,1971年開始在廣州第四人民醫院從醫。
那麼鍾南山上的華南師範大學附中和北京大學醫學部究竟是怎麼樣的中學和大學呢?
華南師範大學附中
我專門給曾經從這所學校畢業的一個學生打了電話,了解了一下這所學校的真實情況:
這所中學曾經是最好的高中,雖然現在有人說廣東最好的高中有汕頭金中,東莞東華等,但是華附非常重視素質教育,特別是從全國範圍來看,華附的素質教育也是佼佼者。
而且,這所學校社團很出名,比如有專門的雜誌社,攝影社,專屬的電視臺和廣播站,還有經濟社、機器人社。很少有學校可以做到這麼多社團,而且社團活動品質高,專業性強。
很多學生在高一就參加藝術節和科技節,高二高三開始好好學習。當時筆者認為從上高一開始就應該按部就班的好好學習,不要本末倒置,必經高一的知識是基礎,特別是英語最好搞定詞彙量,在高一時候就提前背會高二高三的英語單詞。
每年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廣東省非常多,當然能考到中山大學的學生也很多,而很多華南師範大學附中的學生很想考中山大學。這所學校一定要自覺,因為老師精力有限,不可能顧及到所有人。而且華附一個班裡面有很多學霸,我專門打電話的這個學生就是感到很大壓力,初中還是名列前茅,一上高中就是中遊水平。而且這所學校可以讓學生帶手機,原因是可以讓孩子用手機拍照黑板,講義和PPT。
北京大學醫學部
這所大學是中國頂級的醫學院,由於篇幅有限,這裡不再贅述,我的前面文章有介紹,讀者朋友們可以翻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