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41年前的留學日記,原來有這麼多感人細節(一)

2020-12-17 金羊網

鍾南山41年前的留學日記,原來有這麼多感人細節(一)

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  作者:  2020-10-19

日記裡鍾南山寫了什麼進修遭遇和奮鬥故事呢?請看——

第一個報導鍾南山院士感人故事和拼搏精神的頭版頭條,出現在1982年1月11日的羊城晚報上,這篇題為《爭氣篇》的報導,首先披露了鍾南山留學英倫,以自己的勤奮學習贏得了尊重和友誼的故事,感人至深。

羊城晚報接下來連續3天,在頭版連載了「鍾南山赴英進修日記摘抄」。日記裡鍾南山寫了什麼進修遭遇和奮鬥故事呢?請看——

鍾南山赴英進修留影

羊城晚報在1982年1月18日——20日的頭版,分三期連載了鍾南山的赴英進修日記(3-1).

鍾南山赴英進修日記摘抄

編者按:鍾南山是廣州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長。他曾到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和倫敦大學醫學院進修兩年,不久前才回國。進修期間,鍾南山懷著為祖國爭氣的抱負,孜不倦地勤奮鑽研。他同英國教授合作,先後取得了六項科研成果,其中有的證實並完善了別人的結論,有的推翻了別人的結論。由於鍾南山在科研上取得出色的成就,倫敦大學醫學院和墨西哥國際變態反應及邊緣科協會分別授予他「榮譽學者」的稱號。

本報一月十一目在一版頭條發表過通訊《爭氣篇》,報導了鍾南山赴英進修的事跡,這裡再刊登他在英國進修時寫下的部分日記(分三天登完,小標題是編者加的)。

帶著什麼回國見「江南父老」 

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日

今天是我的生日,火車正奔馳在西伯利亞原野上。雖然在中國正是秋高氣爽,但這裡已白雪皚皚了……一九五五年,我在師院附中以最佳成績畢業,當時是留蘇的候選生,由於家庭出身的一些問題,我被淘汰了。一九七三年,省內曾有兩個名額赴歐學習,我被推薦為候選人,又因「家庭問題」而遭否決。粉碎「四人幫」後,我才有和別人同樣的機會參加出國進修考試,並被錄取。我是多麼興奮!但是我想,未來將有什麼等待著我呢?兩年後的今天,我將帶著什麼回國見「江南父老」呢?

加時訓練自己的聽力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在依林高校的英語訓練已經過了三周。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聽力不好,說話又有點結巴,很怕和外國朋友接觸…… 

從今天起,每天晚上我要額外增加兩個小時訓練聽力,白天爭取和外國朋友多來往,和他們一道去酒吧間喝啤酒,要多和房東女主人聊家常,要在課堂討論會上多發言……

要讓人們改變看法 

一九八〇年一月七日 

今天是我到愛丁堡的第二天。清晨下著毛毛小雨,我按時到皇家醫院呼吸系找到弗蘭裡教授的秘書艾麗絲太太,懷著不安的心情等待第一次會見。九點半,艾麗絲太太帶我到教授辦公室。弗蘭裡教授看上去很年青,正在煮咖啡。這次會見共十二分鐘。對可能遇到的一切我已有思想準備。要證實我的份量,只有靠我的行動。我要讓人們改變看法。振作起來,爭口氣回國見「江南父老」。

我作報告時會場靜靜的 

一九八〇年二月十四日  

再過兩天就是春節了,但在英國一點也沒有感到中國新年的氣氛。昨天,我和諸君龍醫師應邀在皇家醫院作了一個關於中國醫學的報告。他講醫療組織,醫學教育部分,我講中西醫結合部分。我事先將講稿都背下來了。我帶了些幻燈片講述中西醫結合診治呼吸衰竭及針刺麻醉。會場靜靜的,看來我們的講話引起大家的興趣。弗蘭裡教授十分高興,因為他是報告會的主持者。 

今天呼吸系元老克勞夫頓教授邀我們到家裡做客,對我們在報告中提及的大氣汙染問題又進行了討論。明天我們將應邀到人類生殖中心所長艾莫利教授處參觀。看來這次報告幫助我們打開了局面。(待續)

《巍巍南山》前言

李宜航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我們有。

我們有鍾南山院士。

我們有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抗疫英雄、時代先鋒。

赳赳英雄,昂昂先鋒,壯哉壯哉!巍巍南山,振振國士,眾所仰兮!

烈火辨日,大者為棟梁。

鍾南山被國人銘諸心腑,緣於兩場非常大考:一是2003年抗擊「非典」,二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這一次,萬山磅礴看主峰——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親臨一線,以「人民領袖愛人民」的深厚情懷,帶領我們打響了一場氣壯山河的人民戰爭;這一次,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華兒女萬眾一心,迸發出劍及屨及、長風破浪的強大力量;這一次,大疫之中有大醫,大考尤見「南山賦」。

是他——鍾南山,秉良知以負山戴嶽,講真話而有勇知方,戰瘟疫更躬蹈矢石……無畏的身影、流淚的眼睛、憂思的面容,他的神情,覆蓋了這個冬春最深的記憶。

柱石之士,譽望所歸。黃鐘大呂,我們都敬鍾南山。

敬他是一位醫生。

敬他是一名知識分子。

敬他是一個大寫的中國人。

敬他許國不復為身謀。

敬他狀如奔馬、聲如雷鼓。

敬他臨難不避、以真為宗。

敬他「上醫醫國」,既是學術權威,又具社會公信,更兼杏林良知。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為國為民,在「高光」,在大風起兮雲飛揚,亦在尋常,在幾十年如一日。

鍾南山之為鍾南山,貴在一貫。一貫地有益於人民,一貫地有益於社會,一貫地有益於家國。我們長期報導過這些,如今重讀,就像讀一部奮鬥史,一曲正氣歌,一首戰地詩——

1982年1月11日,羊城晚報在頭版頭條刊發本報記者王華基採寫的通訊《爭氣篇》,最早介紹了留學英倫、以勤力和學養贏得尊重的鐘南山。

2013年1月29日,新快報邀請鍾南山擔任「廣州垃圾分類環保形象大使」,錄製公益微電影片頭。他率先鼓與呼: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

2016年11月17日,金羊網專訪鍾南山。他直言不諱:「要像量血壓一樣每年檢測肺功能……要警惕急性突發性傳染病。」

此間,他呼籲監測空氣品質,批評濫用抗生素,質疑過度醫療,建議更新徵稅條例……他是醫者,又不僅僅是醫者;他是院士,還更像個戰士;他在逆行,又何嘗不是直行;他在「高光」,也恰若微光的重逢。

此所謂,南山風骨,南山氣格,南山精神。

南山,南山。

於國,聞鼙鼓而思良將。

南山,南山。

於民,喚此精神歲月長。

於國於民,鍾南山都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作為廣東的媒體人,我們有責任更好地呈現這「脊梁」。我們亦深知:珠水浩浩,盛名蕩蕩,輕舟何以過南山?

我們竭力虔心,期望另闢蹊徑——以人文視角,重藝術表達。一,體例以古為新:師效中國重要典籍《論語》《世說新語》《舌華錄》;二,內容以精窺全:從大量文字、圖片、視頻資料中,去蕪存菁,瀝沙求金;三,旨歸以美啟德:選取相當數量的藝術戰「疫」作品,讓「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依然惴惴。我和鍾南山之子鍾惟德相識於青春年少,知交久矣。談及父親,他言必稱「鍾院士」。我想,在他心裡,南山一定最巍峨,院士之謂也一定分量重極了。

恐負這南山之重。

期待不負這南山之重。

謝謝您來讀這南山之重。

(作者系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羊城晚報社副社長)

編輯: 智韜

相關焦點

  • 佛山戰疫英雄日記集結成書,鍾南山院士作序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韜遠 李斯睿 周哲 姜雪媛8月18日下午,一本記錄佛山各界戰疫故事的書籍《戰疫日記—站在最需要我的地方》在佛山萬科金融中心正式對外首發。這本《戰疫日記》記錄了63名佛山不同領域的戰疫人的故事,將戰疫人鮮為人知的一線站疫故事展現在世人面前。當天,一批日記的主人公將來到現場,傾情分享自己在戰疫當中親歷的感人故事。
  • 鍾南山:我43歲留學,每月6塊錢生活費!艱苦奮鬥,造就國士無雙
    看著這群風華正茂正值年輕的留學生們鍾南山作為改革開放後被第一批派出留學的學生也不禁追憶起自己41年前的留學歲月......曾被下放到農村燒鍋爐的他43歲出國留學,一個月6磅生活費「41年前留學,我是熬過來的。」
  • 鍾南山對話海外留學生:如何做好自我保護?並分享自身留學經歷
    原標題:鍾南山對話海外留學生:如何做好自我保護?並分享自身留學經歷! 據世衛組織最新數據,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344萬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我國140多萬海外留學生應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如何將疫情對學業的影響降至最低?5月4日晚,外交部和國家衛健委聯合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美國、俄羅斯等疫情高發地區的留學生答疑解惑。連線一個多小時,信息量很大!
  • 新冠肺炎是否有後遺症?鍾南山最新回應
    5月4日晚,外交部和國家衛健委聯合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美國、俄羅斯等疫情高發地區的留學生答疑解惑。連線一個多小時,信息量很大!一、不贊成群體免疫,因為要犧牲很多人在直播連線中,鍾南山表示,不贊成「群體免疫」,因為要達到「群體免疫」需要犧牲很多人。
  • 鍾南山回憶英國留學經歷:從來沒想過不回來
    事實上,鍾南山的英文水平高與早年在愛丁堡和倫敦的留學經歷有關。1979年至1981年,鍾南山赴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及倫敦大學呼吸系進修,並獲得愛丁堡大學醫學博士學位。鍾南山是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公派留學生。
  •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為全國中小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
    面對這樣一種前所未有的疾病,鍾南山以其專業學養和豐富經驗,否定了「典型衣原體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觀點,從而為及時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決策依據。 敢於下這個判斷,是因為鍾南山「查看過每一個病人的口腔」。有朋友悄悄問他:「你就不怕判斷失誤嗎?有一點點不妥,都會影響你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聲譽。」鍾南山則平靜地說:「科學只能實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則受害的將是患者。」
  • 寫給小讀者的電子版《鍾南山:生命的衛士》免費上線
    書封 出版社供圖  繼17年前的抗擊非典型肺炎後,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專家鍾南山2020年初再次臨危受命,登上了開往武漢的列車……《鍾南山:生命的衛士》電子書18日起陸續在全網發布,供小讀者免費閱讀,向少年兒童講述鍾南山的成長經歷和戰鬥在抗擊病毒一線的故事。
  • 為什麼鍾南山英語這麼好?看看他父親的英文病歷就知道了
    鍾南山院士曾說過父親對他的影響很大,不論是人生方向,還是為人處世,父親都是他的領路人。小時候因為貪吃零食沒有交錢到學校,被發現鍾南山以為自己要被狠狠的揍一頓,誰知道父親只是慢慢地說:你這樣騙我們,你覺得對不對?
  • 鍾南山、李蘭娟VS高福、舒紅兵,海外留學經歷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在這場抗擊病毒的戰役中,有很多人火了起來,然而他們火起來的方式卻不盡相同。他們有的是因為自己為了抗擊病毒奮戰在一線而火,有的卻是因為一些自己的爭議舉動而火。在這些人中,我們看到了幾位院士的身影,他們包括中國工程師院士鍾南山、李蘭娟以及中科科學院院士高福、舒紅兵。
  • 鍾南山寄語青年學子:海不辭水,故成其大
    2019年9月,鍾南山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2019年12月,鍾南山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2020年8月11日,習近平籤署主席令,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勳章」。少而好學,日出之陽49年前,我35歲,也不算年輕了,但那時還在農村,是一名鍋爐工,完全沒有機會搞科研。現在的年輕人處在一個最好的時代,擁有最好的機遇。
  • 鍾南山43歲才留學!這些名人的留學路,人艱不拆
    事實上,鍾南山的流利英文和他早年的留學經歷是分不開的,但很難想像,他是43歲時才出國留學的。他的經歷其實也向我們傳遞了一個微妙的信號——想留學、想學外語,現在開始,都不晚。一、43歲留學,英語52.5分1979年,43歲的鐘南山通過了國家外派學者資格考試,並趕赴英國愛丁堡大學進修,成為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向英國派遣的第一批留學生。
  • 讀懂鍾南山說的「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曹林  這場抗「疫」中,媒體鏡像中的鐘南山院士是多元的,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一個說真話有權威的良心人格,一個在關鍵時刻以扭轉局勢者出現的關鍵先生,一個逆行武漢的高齡老人。人們在各方面依賴他,他作為醫生的專業身份倒常被其他身份遮掩。
  • 走進《可凡傾聽》,看看共和國英雄鍾南山、李蘭娟的人生橫截面
    1979年10月20日,輾轉前往英國留學的鐘南山,在貝爾加湖畔繞行的火車上度過了自己43歲的生日。車窗外是大森林,大雪已經紛紛揚揚落下,鍾南山看得著迷,他想:「未來會有什麼東西等著我呢?」他那時候不太會想到,41年後的生日時,等著他的,除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頭銜、「共和國勳章」的榮譽,更有一場場事關全人類健康福祉的硬仗。
  • 鍾南山院士全程飆英語!原來這才是他學英語的乾貨秘籍!
    「人傳人」的訊息;80多歲高齡卻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而前幾天,鍾南山院士全程英文分享「無症狀感染者"的信息。而且八十多歲高齡還是如此思維敏捷、口齒清晰、發音標準。真男神!不過小菌就有點好奇了,家裡的爺爺奶奶輩一般非常受方言限制,學英語都很困難。那麼鍾老究竟是怎麼學好英語的呢?原來,鍾南山先生曾在43歲的時候赴英國留學。但到達英國後,他首先就遇到了語言問題。
  • 鍾南山最新回應
    5月4日晚,外交部和國家衛健委聯合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美國、俄羅斯等疫情高發地區的留學生答疑解惑。連線一個多小時,信息量很大!一、不贊成群體免疫,因為要犧牲很多人在直播連線中,鍾南山表示,不贊成「群體免疫」,因為要達到「群體免疫」需要犧牲很多人。
  • 鍾南山給出新冠肺炎9個最新判斷: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蚊蟲叮咬會傳播...
    一、不贊成群體免疫,因為要犧牲很多人在直播連線中鍾南山表示,不贊成「群體免疫」,因為要達到「群體免疫」需要犧牲很多人。鍾南山表示,在歐洲有報導稱,20%的人有抗體,有的國家這個數字達到25%,但是離所謂的群體免疫差得很遠。要達到群體免疫,一般要60%—70%的人感染以後才有這個可能,現在還遠遠沒達到。
  • 山河農場這位小學生的日記好感人
    近日,在朋友轉發的微信中,看到了一位媽媽拍下的自家孩子寫的日記,標題為《回家的第一天》,內容不到兩篇,再三感謝為他和奶奶接站、體檢服務的那位爺爺。原來這位寫日記的小朋友名叫畢梓陽,是山河農場小學四年級三班的學生,前段時間和奶奶一起外出返回家鄉,剛下火車,就遇到了農場專門來接送站的人,一位年輕帥帥的爺爺。
  • 冷知識:勞力士的LOGO原來有這麼多細節講究!
    冷知識:勞力士的LOGO原來有這麼多細節講究!有人說,懂點手錶,多點談資。無論是在商務場合還是親友聚會,吹吹水侃侃大山,是非常重要的。勞力士,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豪表品牌。多少人一提起手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勞力士。實際上,擁有悠久品牌歷史的勞力士,可是有很多故事的。勞力士的Logo都有很多講究呢。關於勞力士的冷知識你知道嗎?勞力士的前身為Wilsdorf and Davis(W&D)公司,由德國人漢斯·威斯多夫與英國人戴維斯於1905年在倫敦合夥經營。
  • 鍾南山英語曾考52.5分,43歲迎來人生轉折,用最笨的方法學好英語
    前幾天,鍾南山院士在廣州接受路透社的採訪,他全程用英文清晰流利,很多網友驚呼太厲害了,簡直自愧不如。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厲害的人往往都有一段學習英語的瘋狂經歷,鍾南山院士也是如此。說起改變鍾南山一生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41年前,那年他43歲。1979年,鍾院士通過了國家外派學者的資格考試,當時全國及格線45分,他考了52.5分,而且他當時工作很忙顧不上複習。通過了考試,鍾院士就成為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向英國派遣的第一批留學生。43歲那年,他趕赴英國愛丁堡大學學院及倫敦大學呼吸系進修。
  • 朋友圈尋初戀女友:故事很感人 造假痕跡重
    原標題:朋友圈尋初戀女友:故事很感人 造假痕跡重   「十年前,我們在濰坊一中的校園裡,相約彼此能夠一起考入山師大……」在最近一周裡,一篇「濰坊一中叫劉睿的女孩,男朋友找了你整整十年,真愛啊」的感人故事在朋友圈瘋狂轉載。濰坊本地類似的故事至少有三個版本,臨沂、濟寧、日照等地也出現了十分類似的文章。原來這是一場透支愛心的無良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