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湯
《盤珠集胎產症治》稱生化湯為:「產後第一妙方,保全產婦之聖藥也」,它可以祛瘀血、生新血、散寒邪、止腹痛。
這樣簡單的描述,似乎還是有些距離感,我們先來看一下新產後媽媽們的體質特點!
無論是自然分娩、剖腹產、小產還是流產,經歷了生產過程的媽媽們十有八九都是:多虛、多瘀、多寒的身體狀況。
而且接下來迎接她們中大多數人的也不是休息調整,而是睡眠剝奪和餵奶,因此,儘快把身體調整過來才是當務之急。
虛就補,瘀就散,而難點就在於多虛要怎麼補虛才不滋膩?多瘀用什麼化瘀才安全?散寒大多傷津,產婦本就體虛,似乎不適合過汗,要怎麼辦?
這時眾望所歸的生化湯就來了。
生化湯是什麼?
生化湯歷經數朝,流傳於世的有多種版本,現流傳最廣、應用最多的當屬清代婦科名醫傅青主所著《傅青主女科》一書中記載的生化湯。
此方僅有五味藥物組成,具有化瘀生新,溫經止痛之功,可以養血活血,促進產後瘀血排出,新血生成,還可溫經散寒,祛除因生產而入侵體內的寒邪。用以治療產後小腹怕冷、疼痛,惡露不淨,產後發熱等問題。
生化湯君藥是當歸。當歸,辛甘溫,味甘可補血調經,體潤可通便潤腸,又是辛溫之藥,可以活血行瘀止痛,當歸一藥三用,直切產後病機,實為新產後最恰當的理血藥,也是生化湯中當之無愧的君藥。
補血之劑確定了,接下來是臣藥的工作,它需要行血不傷正,活血不留瘀,最好還可以兼具理氣、止痛,相信說到這裡,很多人已經知道它是誰了。
沒錯,具備這些功效的就是川芎。川芎辛散溫通,是「血中之氣藥」,它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氣止痛,還是婦科之要藥,可以「上行頭目,下調經水,中開鬱結,旁達四肢。」
再配上善於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活血調經藥桃仁,共同為臣藥,一起負責活血行氣止痛之責。
炮姜,又名黑姜,是我們常見的姜的炮製品。經過炮製後的姜更善於走血分,溫經止血,暖脾胃,溫中止痛。「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溼,除臍腹之寒痞,暖心氣,溫肝經,能去惡生新,使陽生陰長,故吐衄下血有陰無陽者宜之。」
五味藥物相合,「溫、補、通」法並用,以應產後虛、寒、瘀的體質特點,補虛又不礙惡露排出,理氣散寒又不至於過汗傷津,實為「產後第一妙方」。
生化湯的煎煮方法
生化湯原方記載的煎煮方法,已不適於今日的生活習慣。現今比較認可的煎藥方式是選黃酒(米酒)與水各半煎煮,這樣可以借溫性的酒力引敗血下行,加速惡露排出。
不會煎煮中藥,怕藥湯難喝也不用怕。現今生化湯的開發也是全方位的,以傅青主的生化湯為基礎方的中成藥也有很多,如生化丸、新生化顆粒、五加生化膠囊,都是可以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