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國學,傳承命脈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作者 / 耿俊英、任天池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編輯 / 錢秀華 ⊙ 校對 / 劉剛
生化湯是婦女產後的常用方劑,某些地區習慣將此方作為產後必服之劑。中醫認為,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本方能化淤生新,所以名為「生化湯」。
中醫認為由於分娩時失血耗氣,所以產後多血虛,虛邪乘虛而入,寒凝血淤,容易致使惡露不能暢行,淤血凝滯,引起小腹冷痛。這種產後腹痛是因血虛、血淤夾寒引起的,在治療上,用藥的基本原則是補虛、化淤、散寒,生化湯就是針對這種情況而設的。
補虛,化淤,散寒:生化湯中當歸味甘、辛,性溫,能補血活血,溫經祛寒,化淤生新,正合病機,且在方中用量最大,為方中主藥;川芎,辛溫走串,不僅能活血化淤,又能行氣,為「血中氣藥」;桃仁能活血化淤;炮姜辛溫,能入血散寒,溫經止痛,又兼有止血作用;(本文由國學髓公眾號整理校對編發)炙甘草能益氣健脾,又能協調藥性;黃酒能溫通血脈以助藥力。諸藥相配共成養血祛淤、溫經止痛之劑,可補虛、化淤、散寒,從而達到化淤止痛的治療目的。
補不留淤,活不傷血:婦人產後,體質多虛寒,出血與淤血多並存。對產後寒凝血淤腹痛之證,若單純或過量應用溫熱、活血化淤之藥,恐有耗氣傷血之慮。所以本方雖重在溫通化淤,但其藥物配伍特點為「溫中寓補,補中寓通,通中寓塞」。炮姜、甘草、當歸同用,是溫中寓補『當歸、桃仁、川芎同用,是補中寓通;川芎、桃仁、炮姜同用是通中寓塞(止血)。生化湯兼顧了產後體質虛寒,出血與淤血並存的病理機制,補不留淤,活不傷血。
附:
讀者反饋:淺談親身服用完「生化湯」的感覺
作者 / 安徽 慧清
前兩天看到「岐黃民間傳承」微信公眾號編發的一篇文章《產後調養名方——生化湯》,看完頗有感觸。生化湯讚譽無數,在此無需多言。生化湯是婦女產後常用方劑,尤其是虛寒瘀滯、惡露不斷更是效果如神。那麼如果產後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虛寒瘀滯的症狀,還可以用生化湯嗎?另外,對於子宮恢復還有幫助嗎?下面我就結合自己親身服藥的經歷,來談談自己的個人體會吧。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所有女人無不希望自己的身體早點恢復,更有聰明的女人希望抓住這難得的機會,精心調養,脫胎換骨。正是揣著這樣的心思,我(今年34歲)在兩次平安生產(第一次生產是29歲,第二次生產是32歲),一切無礙之後,都喝了赫赫有名的生化湯(傅青主原方未加童便)。
喝完什麼感覺?就是沒感覺!
既沒有因為桃仁而導致出血,也沒有因為炮姜而出血量減少。惡露持續時間與正常持續時間也並沒有明顯縮短,提示子宮也並沒有縮短恢復時間。或許生化湯對沒有虛寒瘀滯的產婦,是沒有作用的。
生化湯之妙,在於其雖能療疾,卻「功成而弗居」,這才是真正難得之處。如果認為生化湯可以加快無虛寒瘀滯產婦子宮恢復的速度,(本文由國學髓公眾號整理校對編發)改善產婦恢復的效果,可能只是想當然的一種推測。傅青主說其是「血塊聖藥」,便是對此方最好的說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把自己當小白鼠,餵點藥,然後細細揣摩,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學習體驗。
按:「生化湯」(全當歸、川芎、桃仁 (去皮 尖 )、乾薑(炮黑)、炙甘草)從藥物組成來看,藥性偏溫。本文章作者服用完後身體無所感覺,應該體內無寒邪淤阻情況(或者情況較為輕微)。所以,服用完後沒有所感覺。「生化湯」適合中醫辨證屬於血虛、血淤夾寒引起的產後腹痛。產婦不分寒熱虛實,盲目服用生化湯的做法,不宜提倡。應在醫生指導下隨症加減、對症施藥。
提示:轉載請註明來源 「國學髓公眾號」
I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摘自《家庭醫藥》,2006年3月。○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與我們聯繫,立即刪除。I 投稿郵箱:445288908@qq.com
I 注意警示:本平臺所發的全部文章僅為普及中醫知識,僅供專業中醫人士思路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不構成任何之建議、推薦或指引。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本平臺所發的全部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推薦閱讀
更多精彩優秀內容請關注在歷史文章裡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