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符《潛夫論· 卜列》:「夫人之所以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叭『精神」,實人之本也。元揭侯斯《哭王十良仲》中「精神與時息,形質隨日化」則強調了「精神」的時間性、延續性與悲愴感,這旬詩不由令人想起紅衣主教本博為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撰寫的墓志銘:「此乃拉斐爾之墓,自然之母當其在世時,深恐被其徵服:當其謝世後,又恐隨之雲亡。」
(一)「精神品格」唐李中《庭葦》詩:「品格清於竹,詩家景最幽」,「品格」乃品性與性格者也。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洛陽人謂牡丹為花,成都人謂海棠為花,尊貴之也。亦如稱歐陽公、司馬公之類,不復指其名字稱號,然必其品格超絕,始可當此。」在這個層面上,「品格」意味著某種超越。而當「精神」與「品格」相連後,則轉化為哲學範疇,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的心理狀態,為物質運動的最高產物。由此,「精神品格」乃由人的使命、意識和理想等諸因素構成;之於藝術家,則上升至豐富的想像力、富於批判精神的使命意識和直面現實的情懷等,是藝術家走向成熟的標誌。
誠如塔克夫斯基所言,「藝術的誕生,根於人類對精神理想永不止息的探求」。宋末元初之際,畫家錢選、龔開、鄭思肖以及任仁發等人無不在畫作中彰顯著自己的「精神品格」。錢選倡導晉唐古意,縱覽其存世畫跡,幾乎都是嚴謹工致的設色工筆或自描,所不同的是在他的畫中勃發出清新高潔的文人逸氣,如《梨花圖》卷(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該畫就蘊含了特殊的政治含義,梨花系「離華」的諧音,加上作者情緒悲憤的題畫詩,其失國之痛不言而喻。
任仁發《二馬圖》用筆簡勁有力、畫風細膩,畫肥瘦馬各一匹,肥馬神氣十足,瘦馬則作疲憊狀。兩馬形態之對比十分鮮明。從題跋中,我們可知畫者正是以此兩馬來諷喻貪官和清官。文徵明《千巖競秀》中窄長的形式與山體結組所生的幽深風格裡的過度充塞之重山形式,則強化了畫家不得已隱居的複雜情緒和心路歷程的沉鬱之感。而其《關山積雪》則為畫家在歷經諸多挫折之後尚能勉力堅持「明潔」情操的表白。藝術家通由畫作表達自身的同時,也將「精神品格」寄於作品之中。不管怎樣,藝術家在這條道路上艱難前行時,一刻也沒有放棄過對「自由的渴望」。
(二)藝術家與「精神品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藝術家為特殊群體。古代美術家地位低下,他們在漫長的等待與艱辛努力的過程中掙扎和思索著。他們從未放棄過,因為他們相信他們被賦予的才能。在他們看來,自身的才華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藝術家並非都是人們想像中的那樣怪誕,然而他們確有與眾不同之處。他們在人們的偏見、敬#il和不可思議的眼光中工作著。他們體味著工作的快樂與苦惱,時而堅定,時而彷徨。但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這些藝術家們以自己敏銳異常的感受力和卓越的表現力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藝術財富,用善感的心靈和豐沛的創造力為世人留駐了時光和記憶。
田昔日的大師在奉獻他們作品的同時,也留給我們了另一種關乎「精神品格」的財富。有著驚人天資的畫家阿爾布雷希特·丟勒說:「我想把我所學到的一點點東西公之於眾,為的是使某位比我高明的人能猜測真理,證明我現在工作中的錯誤並加以糾正。為此我將高興不已,因為甚至我也是用以顯示真理的一個因素。」能與丟勒的這段話相頡頏的算是虛雲法師在一次開示前說的話了,虛雲法師德高望重,他說:「各位同學!虛雲業障深重,知識淺薄,承靈濤法師要我來說幾句,真慚愧苦惱極了……」
凹虛雲禪師傅是否真的如此謙虛,不敢妄言,只是他的生活方式以及對人的態度,足以令人感動落淚。英國詩人濟慈在他的墓志銘中寫道:「名隨水逝」,正如吳燕先生所言,「這是河流的智慧,也是光陰的智慧。」四畢卡索八十五歲壽辰時當著全體來賓說:「當我獨處時,我沒有勇氣以藝術家這個古老、偉大的名詞的意義來想像我自己是一名藝術家。喬多、提香、倫伯朗、哥雅才是偉大的藝術家。
我只是一個公開賣藝的人,這個人了解他的時代,並且竭盡所能扮演了與他同代人的種種愚蠢、貪婪和雜耍。我這段痛苦的告白比它實際上的含義還要痛苦,但我感到了坦然告白的喜悅。」嬋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品格」無疑向世人昭示著藝術家世界中最動人的一面。或許藝術家的責任一如學者的責任,也如英人約翰·拉斯金所追崇的「真實」:「真實一詞,應用在藝術上,意味著,vj-心靈或感覺來說,忠實地表達出任何自然事物。」凹無數藝術家的「敢說敢做,忍受痛苦」夠也使藝術家的世界成為藝術家演繹「精神品格」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