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效應:人微言輕,人貴言重
權威人物的暗示,往往具有非常巨大的殺傷力。
「權威效應」指的是說話者若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麼他所說的話就易於引起他人的重視並相信其正確性。
在美國,一些心理學家們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在給某一大學心理學系的學生們講課的時候,給學生們介紹了一位從外校請來的德語老師,並告訴他們這位德語老師是德國著名的化學家。在試驗過程中,這位著名「化學家」煞有其事地拿出了一個瓶子,裡面裝有蒸餾水,他說這是自己最新發現的一種化學物質,有一些說不清的味道,讓在座的每個學生聞到氣味時就舉手,結果大部分學生都舉起了手。為何大部分學生都會覺得原本並無氣味的蒸餾水有氣味呢?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社會中存在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即「權威效應」。
在企業的日常經營與管理中,這種應用有很多。作為一名管理人員,就該樹立有自己的威信,應該嚴肅時就必須嚴肅。當你的下級犯了錯誤之後必須得到相應的懲罰。如果制度不健全,你的訓話被視為兒戲,工作就會舉步維艱,你這樣的管理者就是非常不合格的。
權威效應之所以普遍存在,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因為人們都具有安全心理,也就是說,人們總是覺得權威人物常常是正確的楷模,服從權威人物會讓自己具有安全感,增加了不會出現錯誤的「保險係數」。
第二,因為人們都具有讚許心理,人們總是覺得權威人物的要求常常與社會規範相一致,按他們的要求去做,就會獲得各個方面的讚許與獎勵。
舉世聞名的航海家麥哲倫正是因為得到了西班牙國王卡洛爾羅斯的大力支持,才完成了環球一周的壯舉,從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改變了人們一直以來天圓地方的觀念。麥哲倫是怎樣說服國王贊助並支持自己的航海事業的呢?原來,麥哲倫請了著名地理學家路易·帕雷伊洛和自己一塊去勸說國王。
那個時候,因為哥倫布航海成功的影響,很多騙子都覺得有機可乘,於是就都想打著航海的招牌,來騙取皇室的信任,從而騙取金錢,因此國王對一般的所謂航海家都持懷疑態度。但和麥哲倫同行的帕雷伊洛卻久負盛名,是人們公認的地理學界的權威,國王不但尊重他,而且非常信任他。
帕雷伊洛給國王歷數了麥哲倫環球航海的必要性與各種好處,讓國王心悅誠服地支持了麥哲倫的航海計劃。正是因為相信權威的地理學家,國王才相信了麥哲倫,正是因為權威的作用,才促成了這一舉世聞名的成就。
事實上,在麥哲倫的環球航海結束之後,人們發現,那時帕雷伊洛對世界地理的某些認識是不全面甚至是錯的,得出的某些計算結果也與事實有偏差。不過,這一切都無關緊要,國王正是因為權威暗示效應——認為專家的觀點不會錯——從而陰差陽錯地成就了麥哲倫環繞地球航行的偉大成功。
看來,在勸說他人支持自己的行動與觀點時,恰當地利用權威效應,不僅可以節省很多精力,還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對於威信不高的領導幹部來說,在開展工作時猶如逆水行舟一樣,時常會遇到人為的阻力和壓力,經常會陷入說話沒人聽的尷尬境地。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領導工作就是發揮自身威信產生力量的一個工作,領導藝術就是一直提高個人威信的藝術,而一個不善於樹立自身威信的領導是很難受到大家認可和創造優良業績的。更深入地說,威信就是領導者的生命。
企業可以利用權威效應去引導與改變員工的工作態度和行為,這常常比命令的效果更好。所以,一個傑出的領導肯定是企業的權威,或者為企業培養了一個權威再利用權威效應來進行領導的。當然,如果想樹立權威,就一定要先對它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夠正確地樹立權威,也才能夠讓權威保持得更長久。
在企業的日常經營與管理中,身為一名管理者,你的一言一行都被員工看在眼裡。你怎麼做,員工就會跟著怎麼做;你怎麼想,員工也會朝著那個方向想。因為領導在員工心裡是一個正確性的標誌,「領導都那樣做了,那就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如果一個領導做得好,那他在員工心裡就是一個好榜樣;如果做得不好,那他就成了員工推卸責任的好人選。
那麼,領導應當注意哪些方面呢?第一,要培養自己的思想魅力;第二,要培養自己的人格魅力;第三,要養成激情與理性共存的風格。
就激情魅力而言,在商界,馬雲絕對是一個標誌性的人物,大紅大紫的馬雲在對事業充滿激情的同時,一直保持著一種罕見的理性,這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曾經在香港陽光衛視的一檔訪談節目中,當主持人表示「有很多人說馬雲很聰明」以後,馬雲說:「我覺得我真的不聰明。我從小讀書、玩遊戲都不如別的小朋友。別人把你當英雄,你可千萬別把自己當英雄,那樣可能麻煩就大了。英雄是別人說的,名氣是別人給的……」
總之,想當好一名領導很難,那需要培養出個人的威信,讓員工覺得你值得信任、值得學習,願意跟著你幹。惟有積極主動地提高個人的能力、培養自己的魅力,才能讓員工忠誠並心悅誠服地跟隨你。
權威效應對我們的啟示:
權威效應在生活中有許多應用,比如商家做廣告時請權威人物來讚譽自己的產品,還有人在辯論說理的時候引用權威人物的話作為論據等。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也可以適當運用權威效應,比如想引導或者改變對方態度,說服對方同意自己的觀點時,權威的力量就要遠遠勝過你自身的力量。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樣的權威效應下。權威是榜樣,他們有許多優秀的地方,的確值得我們借鑑和參考,但權威不代表一切,他只不過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特例不代表全部,所以對待權威我們也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對自己對身處的時代和背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能盲從。
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是對自我的認知,只有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想要什麼,你才能去付諸實踐。同時,也應該對社會背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比如現在是萬物互聯的時代,那麼你就不能把工業革命那一套運用在當下。就好比,十年前,五角錢可以買個包子讓你吃到吐,現在五角錢買個包子你根本吃不出味道就沒了。
社會大環境在變,我們也應該跟著改變,無論是思維,還是方式,無論是看待成功的眼光,還是對待失敗的態度,都應該是進步的,向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