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夜煙火尚未綻放的大前夜,在位於山東省城濟南的大眾日報社印刷廠,《生活日報》沒有等待最後一刻,提前兩天早早印完了原本2019年12月31日清晨出街的終刊號——第7729期,員工們手持帶著墨香的報紙就地合影,草草告別23年芳華,並迫不及待地開啟「新生活」。
在生活日報《是告別,更是相約》的終刊詞中,我們能夠讀出他們對未來的期許和信心,向新媒體徹底轉型,擁抱媒體融合的大潮,不負韶華。
在完成了蓋棺定論的出版任務後,實現全員轉型的生活日報人,在印刷廠手持終刊號拍攝了告別合影。由於早在月初就已經確定停刊,這告別的一幕並不突然,但略顯悲涼。不過,令人意外的是,一份存在了23年的報紙,在她停刊之際,我們卻沒有看到刷屏朋友圈的戀戀不捨,轉發最多的竟然是一條盤點該報曾出版過的紀念號收藏文章,這或許與山東人的含蓄內斂不無關係,不善於情緒性的傾訴,更願意默默告別一段過往。
由於曾在濟南讀書的緣故,那時《齊魯晚報》、《生活日報》、《濟南時報》、《山東商報》這四份報紙是筆者每期必買的,當然還有那時候炙手可熱的南方周末、參考消息、環球時報、體壇周報和足球,共同撐起了我的閱報史。
2005年那段時期,印象中「全心全意為濟南人民服務」的生活日報只賣3毛錢一份,其它三家都是5毛,是濟南最便宜的報紙。在畢業後,曾看到齊魯晚報刊登過一則濟南市場報紙集體漲價2毛的公告,提價後濟南報紙零售出現罕見的找零難題,當時我還想,如果生活日報不提價,給其它三家湊整,銷量一定會翻番。這也是我對生活日報最後的印象,至今仍停留在售價3毛錢的階段。
生活日報之所以堅守濟南市場,跟上世紀90年代國內興起的都市報熱有關。當時,創刊於1988年元旦的山東唯一省級晚報齊魯晚報走過了8年無競爭對手的黃金期後,濟南日報在1996年創辦了省內第二份晚報《濟南時報》(儘管也是下午出版,卻沒有批下晚報的名字,成了全國晚報協會會員中唯一的一家時報)。
把自己定位於「屬於泉城人自己的報紙」的濟南時報創刊後在濟南市場上同齊魯晚報形成了競爭,次年創刊的生活日報原本是為了主打早報市場,與齊魯晚報形成合力,結果受到早晚夾擊的濟南時報也順勢改為早報,加之2001年魯商集團創辦山東商報、濟南時報推出都市女報殺入報戰,商報售價更是僅為2毛,生活日報從此成為配合晚報早出大哥齊魯晚報阻擊濟南對手的一枚棋子。
2003年,《生活日報》、《山東商報》以32個版3毛錢的價格進入市場;同時,《濟南時報》也擴到日常48個版,保持5毛錢的價格不變,版數和價格上與《齊魯晚報》靠齊。特別是《齊魯晚報》和《生活日報》廣告經營和採編系統合二為一後,生活日報主攻濟南,負責牽制競爭對手的態勢更加明顯。時至今日,傳統媒體衰落,報戰塵埃落定,媒體融合勢在必行,生活日報停刊實則是完成了歷史使命的壽終正寢。
其實,濟南5家都市報混戰的年代,也正是中國都市報競爭最激烈的時期。劉勇曾在《媒體中國》一書披露過南京的報戰,當時這裡的《江蘇商報》、《江蘇時報》售價2毛,跟進的對手《現代快報》更是直接拉低到1毛錢,更高一招的《每日橋報》1毛錢還買一送一份《服務導報》,全年訂閱《金陵晚報》則直接白送。濟南、南京如此,全國各地亦然。
如今,媒體市場的報戰雖早已煙消雲散,但媒體生存的壓力則更大,稍有不慎就像生活日報們一樣走進歷史,即便轉型新媒體融合發展,也不得不面臨著更為慘烈的KPI考核。
未來,生活日報即將走入的新媒體之路,也曾有《京華時報》這個探路者的前車之鑑。2017年1月1日起,擁有15年歷史的京華時報將正式告別紙質版,同時順應網際網路時代的大潮,全面轉型發展新媒體業務。結果僅過數月,新媒體客戶端「京華圈」即告停更,轉型徹底失敗,最終煙消雲散。
至於生活日報,在「齊魯晚報接續運營」下,未來將成為京華時報還是澎湃新聞,只能看她的造化了。
參考資料|中國記者、媒體中國、中國報業、態度青島、有淘有聊老濟南等
附:《生活日報》全本終刊詞
是告別
更是相約
今天,這份報紙定格在第7729期,我們與讀者在紙上告別。
這個告別似乎有些突然,卻又是應然之選,媒體融合轉型,大潮湧動,一浪高過一浪,「主力軍」向「主戰場」挺進的腳步越來越快,我們身在其中更能體會時不我待,加速轉型,是時代的呼喚,也是用戶的要求,我們必須應時而動,順勢而為。
我們曾經在創刊詞中提出」讓我們一起過好日子」。在都市報風起雲湧的時代,繼承黨報基因的這份報紙應時而生,在競爭激烈的報業市場上展現出了令人驚嘆的生動和敏銳,很快成為深受讀者喜愛的「群眾的報紙」。回首來路,我們首先要感謝讀者,因為你們的陪伴是對我們最堅定的支持。當我們在黎明的街口喊出第一聲「賣報,賣報」時,遇到的是您;當我們在深夜的辦公室接起「丁零,丁零」的熱線電話時,聽到的是您;當我們為了接近新聞真相而奔波時,牽掛的是您;當我們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時,感激的是您……紙短情長,述不盡這23年的點點滴滴。我們還要感謝所有曾經一起努力過的同仁,在用腳步丈量時代的路上,我們留下了銘記夢想和激情的清晰腳印,前方道路更寬廣,未來一定更精彩。我們更要感謝這個日新月異,迅速變革的偉大時代,正是因為一直與時代同步,我們才能扛起使命和擔當。
今天,時代潮流依舊浩浩蕩蕩,我們還要做奮進者和搏擊者,讀者越來越習慣掌上閱讀,媒體融合轉型的方向和路徑越來越明確,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無論時代風雲如何變幻,我們的初心一直是為讀者,當初創辦報紙是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今天在紙上告別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不能因為懷念往日的輝煌就耽誤今天的轉型,不能因為畏懼未來的挑戰而踟躕不前。
在這裡有告別,也有約定。23年來,我們與讀者攜手同行,情深誼長,不會因為報紙停刊而離散。我們的新媒體矩陣,將由齊魯晚報接續運營。讀者朋友,現在請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到我們的客戶端上,到我們的官微上,與我們一起開啟新的旅程,一起遇見更美好的生活。
明天,我們再相見。(完)
更多新聞圈獨家視角,請關注公號「新聞攝影」